精華區beta BabyMot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到關於音樂治療與腦性麻痺的問題,讓我一併想到與身障兒的目標類似 所以主題就把他們放在一起,跟大家分享 腦性麻痺或身障兒都適合音樂治療 因為音樂治療會在滿足他們「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去達到「肢體發展」的目標 我們在做腦性麻痺或身障兒的音樂治療時常發現 他們周遭的人多半只注意到他們肢體上的缺陷,而想努力幫他們改善這一塊 卻導致他們的心理需求常常被忽略 孩子對於自己肢體不便的「自我覺察」其實很強, 也因此首先在自信心上就缺了一大塊 而這會影響他們突破心理障礙去發展自己的肢體功能 如果把順序顛倒過來,先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反而能加速他們肢體發展上的進步 在這裏,音樂治療的做法是:建立關係—>探索樂器—>一起玩 —>逐漸增加難度以達成個別目標 音樂治療師先和個案建立關係,讓他們探索自己喜歡的樂器或玩法 比方說孩子喜歡彈琴,即便他的手指張力很低 治療師還是能利用音樂治療技巧幫他伴奏,和他一起彈琴 讓他覺得自己彷彿真的在演奏音樂(提升自信心、提高個案主動參與的動機) 接著治療師會慢慢增加「演奏」的難度 假設個案的目標是:增加左手手指張力和右手手臂的使用 那麼我們可以架一個鼓在個案右邊,讓他左手彈琴,右手敲鼓 再藉著增加遊戲規則困難度,去提升他的認知能力 比方說,當治療師彈琴時,個案左手便要一起彈琴;當治療師琴聲停止時, 就是個案的Solo時間,個案必須以右手敲鼓 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治療師的角色是個案的「玩伴」而不只是老師; 治療師的態度要開放且鼓勵,並且偷偷挑戰個案; 治療師負責增加音樂的創意和變化,讓互動變得有趣好玩,讓個案以為自己只是在玩 這樣的治療品質是很好的喔,也推薦給大家在家和自己的孩子玩玩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22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abyMother/M.1398265228.A.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