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abyMot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對於新生兒超音波有一點小小的了解, 所以和大家稍微分享一下, 提供大家作參考~ 現在各大醫院提供的新生兒超音波種類大同小異, 包括腦部,心臟,腹部(有些醫院會拆成腹部和腎臟)以及比較少人做的髖關節超音波, 1.腦部超音波: 一定很多人覺得看到腦部就覺得這個檢查很重要, 但是其實腦部超音波做出來的結果最多的是有小囊泡,腦室擴大及腦室不對稱; 小囊泡的成因是因為在"母體內"有不明原因的出血, 出現小囊泡表示出血已經停止, 開始吸收了, 只能追蹤, 不能做什麼; 至於腦室擴大得看程度, 可能只需要追蹤, 但是如果愈來愈大, 壓迫到腦部的其他組織, 有可能會產生水腦, 不過在此同時, 孩子的外觀上有可能會出現頭圍異常變大的現象,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果打預防針或是定期檢查時, 頭圍過大, 醫師有可能會安排腦部超音波的原因; 此外, 腦室不對稱和腦室擴大的影響相似, 主要是看程度, 再追蹤兩邊差異是否愈來愈大, 但是就算追蹤一直都有以上的問題, 只要孩子臨床上的發展沒有任何異常, 通常都只能追蹤, 最怕的是遇到出血, 經過產道擠壓有少數的孩子可能會造成出血, 但是大部分的出血也都是採內科療法, 打藥然後等出血自己吸收, 除非真的很嚴重, 不然是不會動刀的; 最後, 由於腦部超音波是由嬰兒頭頂那那軟軟的地方(正式名稱是囟門)來做, 所以不是腦部的每個地方都看的到, 會有死角, 而且有時間限制, 囟門關就不能做了, 大概是一歲左右 2.心臟超音波: 這個檢查的重要性在於, 由於胎兒循環和大人不同, 所以很多新生兒會有所謂的心雜音, 光只靠聽診器聽, 其實在鑑別先天性心臟病上會有困難, 而且有些先天性心臟並不會有心雜音, 或是心雜音不會在出生的頭幾天出現, 這時心臟超音波就是一項很好的輔助工具, 不過大多數新生兒檢查出來都是卵圓孔和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關, 這是屬於正常的胎兒循環, 只是每個人關閉的時間不一定, 如果不是太大, 一般都可以自行關閉, 另外就是有時會檢查出一些短時間內可能會致命的心臟病, 有遇過一檢查出來, 馬上轉台大, 當天就動刀的個案, 所以適不適合等到保險保好了再做, 由家長自行決定 3.腹部超音波: 腹部超音波主要是看肝膽胃腸等, 最常看到的是胃食道逆流和膽囊過小; 胃食道逆流每個嬰兒多少都會有, 這也是嬰兒容易吐奶的原因, 但是一樣, 程度不同表現出來的差異很大, 如果餐餐吐, 又吐很多, 吐到有綠綠的膽汁, 或是吐到體重愈來愈輕, 一定得回大醫院作檢查, 有可能不是胃食道逆流那麼簡單, 或許是幽門狹窄等新生兒超音波還看不出來的疾病; 另外, 膽囊過小常見於吃飽的嬰兒, 由於新生兒進食間隔短, 所以很常在超音波上看不清楚膽囊, 大部分都沒問題, 怕的是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是個一定要開刀矯正的疾病, 而且有時效性, 發現的太晚, 開刀也沒用, 健保手冊上的大便顏色卡那一頁就是在講這個疾病, 大家可以看看, 不過膽道閉鎖表現出來的就是皮膚顏色和大便顏色的改變, 皮膚會變黃, 同時伴隨大便顏色變淡, 只要有這兩種情形, 請務必至大醫院就醫; 此外腹部超音波也有可能會看見肝臟的小囊腫等, 那得再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 至於腎臟部分, 最常見的是腎盂擴張, 嚴重的稱水腎, 臨床上要注意的是是否有泌尿道感染, 通常是追蹤, 比較少作處理; 也有少數的例子是看見腎上腺囊腫或是單一腎, 腎上腺囊腫多半是腎上腺出血, 也是因為產道擠壓所導致, 如果一段時間再追蹤就消失了, 單純腎上腺出血的可能性很大, 不太需要再做檢查, 但是如果追蹤都還在, 那就得做進一步檢查了; 單一腎, 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顆腎臟, 通常在安排進一步檢查以區別是游離腎(腎臟亂跑,不在原本的位置上)或是真的單一腎, 如果真的只有單一腎臟, 其實應該是夠用了, 只是因為沒有另一顆腎臟當備胎, 所以要好好照顧 4.髖關節超音波: 如果家族有先天性長短腳或是50歲以前就換人工髖關節的家族史, 異常的機會會比較高, 此外媽媽羊水過少或是臀位產的嬰兒也比較容易有問題, 女生的發生率也高於男生, 這個檢查的重要性在於, 三個月以前發現只需要穿吊帶固定姿勢, 六個月以後發現要打石膏, 等到會走才發現, 那就得挨刀了, 而且因為新生兒還是軟骨才能用超音波作檢查, 三個月後大概要用X光檢查, 不過大部分如果不是真的太嚴重, 九成以上會自己長好, 但是因為髖關節脫位的發生和姿勢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儘量避免將嬰兒的尿布和包巾包太緊, 需讓嬰兒的雙腳可以自由活動, 以避免發生髖關節脫位 以上僅供參考, 有問題還請各位媽媽詢問醫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218.7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