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abyMot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hefaye (綠絲巾女孩)》之銘言: : 新北市泰山區一名三個月大周姓男嬰,六日早晨被母親發現趴睡嬰兒床,臉色發紫、 : 手腳冰冷,送醫急救宣告不治,家屬悲慟不已。警方調查,男嬰疑似因趴睡導致窒息 : 死亡。 : 據了解,周姓夫婦結婚多年,直到今年三月才產下一子,呵護備至,近期夫妻倆嘗試 : 和兒子分房睡,訓練獨立。 : 陳姓媽媽昨晚凌晨餵完奶,幫寶寶拍背打嗝後入睡,她和丈夫睡在隔壁臥室。隔天早 : 晨就發現寶寶呈趴睡姿勢,四肢僵硬、臉色發紫,沒有呼吸心跳,立刻打一一九並為 : 兒子實施CPR,經消防員緊急將小男嬰送往署立台北醫院救治,仍回天乏術。 : 警方調查,男嬰身上無受虐痕跡,根據母親表示,男嬰無先天性疾病,疑似窒息身亡。 : 陳媽媽向警方表示,坊間育兒書籍談到新生兒若能一覺到天亮,可嘗試和爸媽分房睡, : 訓練獨立,她依照書上所言試著照作,怎料竟發生不幸意外。 : 樂寶兒婦幼診所護理長林燕芳解釋,趴睡能讓嬰兒有安全感、降低驚嚇反射,部分父母 : 則為求寶寶頭型好看,也會讓嬰兒趴睡,但新生兒頸部不足以支撐頭部重量,趴睡恐有 : 悶住口鼻之虞。 : 她建議,除了選擇比較安全的仰睡,父母任一方盡量保持淺眠,隨時巡視寶寶呼吸狀況, : 也是照料幼兒睡眠安全的另個方式。 : 林燕芳也進一步指出,新手爸媽往往「老大照書養」,但育兒手冊僅供指引大方向,還是 : 要依據寶寶實際狀況,調整養育方式,並多聽過來人經驗談。 :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1070700277.html 唉 到底還要犧牲幾個小寶寶的生命 才會讓父母知道 趴睡真的很危險? 活著的寶寶 頭形不管怎麼樣 總是勝過一個頭形好看 卻窒息的寶寶吧~ 不要說趴著 頭側一邊就不會蓋到口鼻 也不要以為寶寶還小 不會抬頭 以我自己小寶寶的例子:36周早產 不到2000克 餵完奶抱著排氣 有時就會抬頭換邊! 所以如果趴著睡 萬一抬頭換邊換到一半 口鼻就埋在底下了... 新生兒父母最擔心的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統計起來 甚至有些高達一半與趴睡有關 相關的流行症學研究已經很多篇了 比如最近2009 Annals of Epideminology Vol 19 (4) 245-249 http://www.annalsofepidemiology.org/article/S1047-2797(09)00057-X/abstract 就提到光是把從趴睡(prone)改成躺著睡(supine) 一年就能救回多少小寶寶的性命 這遠比吃什麼奶粉好 用什麼奶瓶好 親餵還是瓶餵好 還要重要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135.240
avalanche200:請問A大本篇可以轉po 我的FB嗎? 07/07 13:10
AMPHIBIA:沒有問題 07/07 13:10
avalanche200:非常感謝!!^^ 07/07 13:10
AMPHIBIA:不用客氣 台灣的小寶寶已經夠少了 每一個都是寶貝 07/07 13:12
再補充一些資料 其實現在已經很少在做SIDS和趴睡的研究 因為這已經是歐美國家的常識 就像現在不會有人再去做高血壓與心臟病、中風的研究 現在歐美國家主流 已經是在研究 「為什麼新生兒在出院後 父母沒有充分接受到不應趴睡的的教育」 甚至英國有研究的結論是 雖然英國大部分的新生兒出院後 已經有教育父母這個資訊 但卻還不是全部100%的父母都知道 顯見他們的政府在政策推動仍有很大加強的空間 與另外一個例子 德國漢堡 從大力推行避免嬰兒趴睡之後 SIDS的發生率 從1996年的0.9/1000 大幅降低到 2007年的 0.1/1000 ...
abcddoreme:我女兒也是還沒滿月 有次趴睡頭也換邊趴 07/07 13:26
abcddoreme:不過抬到一半大概沒力就變成正面趴 好在她有發出聲音 07/07 13:27
abcddoreme:我人也在旁邊...從此只有大人醒著才讓她趴睡 07/07 13:27
avalanche200:...好可怕...我絕對不讓我女兒趴睡QQ 07/07 13:30
ScrewMeNow:頭形還是遺傳影響較大吧 07/07 13:33
Avril1975:很多寶寶因為趴睡而喪命 父母都不知道在想什麼 07/07 13:46
yiyi015:因為睡姿對頭形的影響遠遠大於遺傳呀 可是看了這篇新聞我 07/07 13:53
yiyi015:也怕了 07/07 13:53
Innnn:我家這隻願意乖乖睡覺我就謝天謝地了,頭型根本不在考慮範圍 07/07 13:55
Innnn:讓她趴睡只是因為這樣比較不容易被驚醒,不過現在也有點怕了 07/07 13:55
hobbes:頭型局然會比生命危險重要?實在不懂~ 07/07 14:12
AMPHIBIA:是呀 很難理解 可能大家都認為 「我不會那麼倒楣啦」 07/07 14:13
AMPHIBIA:自己為人父母之後 才發現...國內育兒的書 有些還在提一些 07/07 14:14
AMPHIBIA:危險的觀念 趴睡不是床怎麼鋪的問題而已 07/07 14:15
AMPHIBIA:有人的觀念就是「嬰兒沒那麼脆弱 會有求生意志」Orz 07/07 14:16
antibonding:挪威是全面推廣仰睡,芬蘭是小睡可以趴睡,但家長最好 07/07 14:24
antibonding:在旁邊看著。 07/07 14:24
mirageQ:猝死不是窒息 但很多爸媽以為把床鋪好就好了 推廣趴睡的書 07/07 14:30
mirageQ:現在在台灣甚至被當主流 但連個警語也沒有 07/07 14:31
mirageQ:怕寶寶驚醒 用包巾也可以達到一樣的目標 07/07 14:32
antibonding:是死因不明的才會被歸類到ISDS吧,印象中。 07/07 14:39
mirageQ:沒錯 死因不明 但很多爸媽都以為把床鋪好就不會有事 orz 07/07 14:41
yylane:既然死因不明跟床有沒有鋪好有什麼關係 07/07 15:04
vunesa:那本書還高居育兒書排行榜的前幾名呢 (我賣掉了XD) 07/07 15:27
antibonding:因為是死因不明,所以沒有確切避免的方法,但有統計來 07/07 15:39
antibonding:了解哪些是高危險的狀況,好讓爸媽盡量避免。 07/07 15:40
AMPHIBIA:所以當時看到德國漢堡的研究 讓我很驚訝可以差那麼多 07/07 15:48
AMPHIBIA:不過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人在做這方面的統計就是了 07/07 15:48
swn1204媽 問了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那到底多大可以趴睡 剛好下午休假 閒著就開始查文獻 發現swn媽的問題很難回答 因為小寶寶習慣仰睡之後 父母應該不太會再把他們刻意從仰睡改成趴睡 不過查到幾篇有趣的研究 有興趣的人看看就好 出處:Pediatrics IF:5 (期刊指標5 算很不錯的期刊) 127(3):e558-65, 2011 Mar. 摘要:在六個月以下 嬰兒趴睡著時較容易低血壓 也較難喚醒 皆可能為腦部缺氧徵兆 (難怪小寶寶能睡得較熟 較不容易驚醒 Orz) 經測量組織的含氧程度 証實六個月前 寶寶趴睡時的組織含氧量顯著較低 (不過六個月以上 不知道) 出處: Sleep (IF: ?) Sleep. 31(8):1139-46, 2008 Aug 1. 摘要: 在三個月以下 嬰兒趴睡時 人體調控血壓和心跳的自律神經反射會變差 而可能是 SIDS的因素之一 (所以不是單純會不會嗆到) (這個研究其實有研究到六個月以下 但摘要在結果部分沒提到三到六個月的結果) 出處:Acta Paediatrica (IF: 1.9 尚可) 97(5):584-9, 2008 May. 摘要:趴睡所造成的SIDS 白天的危險性比晚上更高 在白天 趴睡比仰睡造成的SIDS多18倍 (白天趴睡反而要更注意) 出處:Pediatrics. 118(1):101-7, 2006 Jul. 摘要:對早產兒來說 趴睡時嬰兒可以睡得較久 睡眠效率也較好 但較容易有中樞性呼吸 中止 (就是腦部忘記叫呼吸器官要呼吸 所以不見得跟嗆到有關) 仰睡小寶寶的確較容易醒 也較容易叫醒 但仰睡較不會有中樞性呼吸中止 (應該跟延腦發育未成熟有關 畢竟腦幹呼吸中樞在延腦) (不過非早產兒 則不在這篇研究重點) 出處:Journal of Perinatology (IF:2) 26(5):306-12, 2006 May. 摘要:三個月以前 趴睡的寶寶比較不會自己醒過來 「自己醒過來的次數較少」 目前認為也 是SIDS原因的一部分 (所以不是睡得越香甜越好 冏) (三個月之後 不知道) 出處:Epidemiology (IF:5.8) 17(2):136-7, 2006 Mar. 摘要:隨著「不要趴睡」的衛教推廣 令人吃驚的是 不只是SIDS、連寶寶胃幽門狹窄的 盛行率也下降了 是否與減少胃部的壓迫有關 仍有待後續的研究 (怎麼有些「食神」撒尿牛丸 考試都考一百分的FU?) 出處:Pediatrics 2004 Dec; 114(6): 1634-9 摘要:在趴睡時 沒有趴睡經驗的寶寶 較有趴睡經驗的寶寶 較容易產生窒息 (所以要先幫寶寶報名「趴睡訓練營」 才能讓寶寶趴睡?!) 出處: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IF: 1.2) (2002) 38, 332–338 摘要:比起仰睡 趴睡會增加清醒的閾值 (比較不容易醒過來 也就是睡得較熟) 會干擾交感/副交感自律神經之間的平衡 在三個月以上 會減少呼吸的剌激驅動 (就是比較不會自發性的呼吸) 這篇回顧性文獻(Review) 建議 對健康的嬰兒 應持續鼓勵仰睡... (對於一歲以上不叫嬰兒的寶寶呢 不知道 Orz~) 7/10 五更睡不著之隨筆 一、因為有些媽咪問到 她們也查過一些研究文獻 但不知道這麼多篇研究 要看哪一篇 或到底怎麼判讀:目前對研究結果 依証據力的強弱 主流的等級大概分五級 第一級:有對照組的隨機雙盲測試: 這在趴睡的研究上是不可行的 或 系統性回顧:針對同一個問題 有系統的統合分析多篇研究結果 (可能達上百篇) (以前當學生時 最愛看這種一篇抵百篇的文章) 第二級:世代研究: 不同族群 追蹤一段時間後的結果比較 第三級:病例對照研究: 把已發病的病例 跟未發病的對照組 去分析之間的異同 第四級:個案報告: 少數幾個個案 (新聞的最愛) 第五級:專家意見: 比如 主任說... 快三十年的學校教育中 前十五年一直在記東西 記得不夠多會被老師電 後十五年卻一直被要求 要不斷質疑課本上寫的東西 只相信課本寫的 會被學弟用期刊電 三十年前 我們不相信細菌會造成胃潰瘍 二十年前 我們才普遍用阿斯匹靈來治療心臟病 上面這些研究結果 也許過幾年又會被推翻 Orz~ 二、即使是足月的寶寶 跟其他動物比較起來 其實根本都是早產 但是為了人類要站立行走 骨盆不能太大 骨盆受到限制 寶寶就要被迫早點出生 (自然界可沒有剖腹產這種事) 相對上 人類的寶寶剛出生時 也較為脆弱 (體溫、呼吸、心跳等各系統也還不穩定) 三、從過去二十年親身經驗中 最感慨的是人的脆弱 最無奈的是人可能會發生的意外 讓自己對意外體會最深的一次 是自己身邊的十五個人 早上還高高興興 一同出遊 卻再也沒有跟家人一起共進晚餐 不論他們出門前與家人是歡笑 是擁抱 是爭吵 不論他們曾經告訴家人 明天、下星期、下個月、明年的任何事 都不再會發生 幾年後的今天 即使偶然再聽到「隱形的翅膀」 想起當時的場景 還是會很難過 在NICU出入的那段日子裡 更提醒自己 小寶寶更是脆弱中的脆弱 不要對嬰兒的求生能力有太多的期待 也沒必要拿自己的小孩玩俄羅斯輪盤 四、夫妻兩人修完兒童發展和心理學後 對Harry Harlow研究中的可憐小猴子 印象太深
swn1204:看來安全為上,暫時先糾正為側睡好了,蠻可怕的@@ 07/07 17:36
swn1204:感謝分享!!! 07/07 17:36
splh:側睡也要用防趴睡枕,不然不小心還是會趴過去 07/07 18:09
hsunlikez:這篇真該m下來的 老是有趴睡仰睡的問題 07/07 19:12
tichi:推 我家作息是百歲 但是從來沒給他趴睡 而且還用了心跳監測 07/07 20:10
tichi:器放在床墊下以防萬一 07/07 20:11
SKILOVEYOU:謝謝分享 07/08 00:34
pufferhsuan:認真文推! 07/08 09:03
cylh:好認真 謝謝分享 !覺得可以m 並收入精華區供大家參考! 07/08 10:41
tomlang:推專業好文! 07/08 22:16
ladyluck:這篇不m嗎? 07/09 07:29
angele:對啊,這篇不m,但是之後"該書"養的經驗分享文反而都m了耶? 07/09 19:52
※ 編輯: AMPHIBIA 來自: 1.175.132.88 (07/10 09:45)
rochelle:這篇要m +1 07/10 21:33
kittypudding:專業好文,要M啊。。。 07/11 01:22
kittypudding:想不通為什麼有人看到這種新聞只會問怎麼鋪床,沒人 07/11 01:23
kittypudding:聽專業意見?? 07/11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