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abyMot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594890&bid=4&r=15&page=1 ‧嬰兒屏氣發作 有的嬰兒哭到厲害時便口唇青紫,突然氣絕,霎時間,兩手緊握,眼球上翻,跌倒在地, 全身僵直,四肢抽動,且常伴有大小便失禁。經過5-10秒(嚴重2-3分)後,嬰兒又突然哭 死過去,而醫學上則稱之為屏氣發作、憤怒驚厥或呼吸暫停症,是種常見的嬰兒抽搐症, 通常發生於6個月至一歲半的孩子中。 從孩子有控制能力時起,就能用憤怒的行為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當孩子玩耍時,玩具 突然被奪走,或要求未得到滿足,或媽媽有急事暫時撇下孩子,不管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均 可激怒孩子,他便用哭鬧、叫喊來表示不滿,從而誘發屏氣發作。屏氣發作時抽搐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病兒的驚厥閾較低,屏氣發作時阻礙了靜脈血回流,導致大腦短時缺氧。 屏氣發作時可自動緩解,並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和搶救,但屏氣發作時突然的意識喪失、抽 搐,常使父母誤為孩子得了癲癇病而擔驚受怕,焦急憂慮。其實屏氣發作與癲癇病是有明 顯區別的: 1.屏氣發作前一定有誘因刺激存在(即必須激怒了孩子) 2.呼吸突然停止於呼氣時,繼而出現口唇、面色發青,意識喪失,而癲癇病的青紫往往於 發作之後出現 3.病兒經常出現腿弓反張,即夾頸後仰,四肢伸直,整個身體狀如張開的弓,而癲癇病很 少有此現像 4.屏氣發作呼吸正常後,意識即恢復正常,而癲癇病發作後即昏睡 5.屏氣發作者腦電圖檢查正常,而癲癇病病患者腦電圖檢查異常 本病被認為屬於幼兒期的發作性神經官能症,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 預防屏氣發作的主要措施是:注意小兒的生活環境和家庭關係,排除引起精神和衝突的種 種因素,父母不要過於溺愛孩子。 近年來國外研究發現,屏氣發作患者的血清鐵蛋白含量明顯低於正常小兒,說明機體鐵儲 存量下降,同時多數患兒血紅蛋白偏低,存在缺鐵性貧血。研究還發現,給屏氣發作患兒 口服鐵劑治療,一週至3個月後復查,在患兒貧血得到糾正的同時,多數小兒在短時間內 屏氣發作也就停止了。這就提醒我們,嬰兒屏氣發作現像時,應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有貧 血,如患貧血,應及時治療,在補充鐵劑的同時,常可終止屏氣發作,可謂一舉兩得。 出處:大樹林出版社/爸爸媽媽的育兒讀兒(0~1歲) ----------------------------------------------------------------- 摘自94.8.9蘋果日報】 哭到斷氣 童爭寵--醫揭「嬰兒屏息症候群」 【黃任膺╱台中報導】嬰兒也會「耍心機」!台中市一名幼兒,只要稍不順心就激動哭鬧 ,並會突然停止呼吸、嘴唇發黑,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嬰兒屏息症候群」作祟。醫師指 出,這是幼兒「裝」病,希望對家長予取予求的表現,長大後就會痊癒,不過,若孩童憋 氣超過一分鐘,可能危及性命,還是需即時送醫。 「醫生,我的孩子怎麼常常一哭就斷了氣?」開業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指出,日前一名婦女 帶自己一歲四個月大的幼兒來就診,她表示,兒子每次和大人玩耍過程中稍有不順心,如 玩具拿不到手,整個臉就脹紅,放聲大哭,然後「哇!」的一聲就悶不作聲倒地。 醫師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激動大哭突然閉氣超過一分鐘,應即時送醫檢查。黃任膺攝 好發兩歲以下幼兒 由於該幼兒還會突然沒了鼻息,且臉色發白、嘴唇發黑,類似事件不斷重演,幾乎一個月 就要上兩次急診室,但是照過腦波和心臟超音波都無異常;後來醫師才發現是「嬰兒屏息 症候群」作怪,施勝桓表示,此病症好發於二歲以下的幼兒,只要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就耍脾氣大哭後自動閉氣。 建議家長應先觀望 施勝桓建議,孩子若又開始發作,先擁抱安撫他,不要立刻給他想要的東西,可進行「忽 略」的心理戰,暫時離開房間,開小窗戶觀察卻不回應他,漸進式戒除孩子「裝病控制家 長」,小孩往往到了四、五歲,就會不藥而癒。 不過,台中榮總小兒心臟科醫師詹聖霖指出:「就算孩子是鬧意氣,一旦憋氣超過一分鐘 ,昏倒失去意識,就可能引發抽筋危及性命,還是要趕緊送醫。」 嬰兒屏息症候群 ●症狀  短促哭鬧後突然暫時停止呼吸,  持續1分鐘上下,臉色發白、唇色轉黑甚至抽筋。 ●發作頻率  1個月1-2次。  好發族群:6個月至2歲之間的幼童。 ●檢查及治療:  ◎帶孩子照腦波、超音波確定有無其他病因。  ◎閉氣超過1分鐘須送醫,若無則進行『忽略』心理戰,   使孩子漸放棄『裝病』習慣。 資料來源:開業小兒科醫師施勝桓 http://www.enfamama.com.tw/main/newtec/newtec89.htm 嬰兒屏息症--寶寶哭到臉發黑或不呼吸,怎麼辦? 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一般兒科兼兒科加護中心主任 宋文舉 輯╱張玉櫻 「醫生,我的寶寶平時膚色紅潤,但是每次用力哭泣時,臉色都會變豬肝色或暗黑色,接 著全身僵硬、憋氣不呼吸,有時用力解大便時也會發生,我快嚇死了!寶寶會不會窒息啊 ?聽說是有心臟病或肺病的人,膚色會變得發紺,我的寶寶該不會是有這些問題吧?」 寶寶哭泣時為何發黑、不呼吸? 此種現象診斷為「幼兒哭泣發紺」或「嬰兒屏息症」,在嬰幼兒是常見且屬正常的,勿過 於憂慮。 哭泣本身是用力的呼吸動作,是寶寶在做肺部及氣管大量換氣的運動,可增加肺活量、肺 耐力,對健康是有助益的。故正常寶寶偶爾高聲嚎啕大哭是可以接受的。 哭泣時膚色會變黑,其原因為下列作用之總結果: 1. 哭的動作是拖長的呼氣而無吸氣,所以哭的愈久肺(及身體)內的氧氣存量愈少,雖 然其中難免會摻雜著間斷的吸氣動作,但是相較於呼氣還是嫌少了。 2. 正常肺部在呼氣末時,尚餘留著相當(約80~90﹪)的空氣在肺泡內,即使短暫的停 止吸氣,肺內循環的血液仍可源源地將此存留肺內的氧氣帶入血液中,故膚色不會變。但 是在劇烈哭泣時,肺內的空氣是被用力地排出體外(哭就是呼氣),餘留在肺內的氧氣存 留量有限,因此血液能獲取的氧氣量會自然地減少。 3. 劇烈的哭泣就是代表著劇烈的運動,本身體內氧的消耗量就會較平靜時增加許多,因 此血液中含氧量亦較低了。 4. 哭泣時胸壁及肚子的肌肉用力擠壓肺臟,肺內壓力升高,肺血管壓力升高,所以在血 液循環上肺內血流減少,血液獲氧能力減少,外加有部份的缺氧血流未經過肺泡帶氧氣就 直接回到心臟內,摻入全身動脈血流中(右至左分流),所以軀幹四肢的血液含氧量銳減 。這應是最重要的因素。 5. 解大便時用力,其狀況就是憋氣不呼吸,對肺部及身體的影響就如哭泣一樣,是肺壓 升高,無吸入氧氣及氧氣消耗增加,所以膚色都會變暗。 6. 嘔吐或胃食道逆流是幼兒哭鬧時常見的現象。嘔吐的動作大致上就是像呼吸的動作一 樣,所不同的是:呼吸是氣管口打開,而嘔吐是食道口打開。當哭鬧時肚子肌肉用力收縮 向內壓,升高的腹內壓力就可以將胃內容物擠壓進入食道而達口腔。嬰幼兒的胃較淺,胃 與食道間的括約肌環(關卡)較鬆弛,腹部肌肉只要稍微一用力(如咳嗽或哭泣時),即 可使胃內容物擠入食道或口腔,所以嬰幼兒的哭鬧最易引發嘔吐。此時氣管口為避免吸嗆 就會自然緊縮而導致憋氣不呼吸了。 要緊嗎?是寶寶在撒嬌威脅嗎? 綜合以上數點,嬰幼兒哭泣時臉色及膚色都會變暗些,有時甚至會短暫的停止呼吸(憋氣 或屏息)現象,這是暫時(少於2~3分鐘)且正常的現象,不會有任何後遺症,勿需太緊 張。 通常不需要任何特殊治療,寶寶長大後至1歲左右自然會逐漸改善。然而,對於某些原本 心肺功能就不佳的寶寶而言,劇烈的哭泣導致血氧降低則是危險的情形,嚴重者會導致腦 部缺氧受損、抽搐、昏迷等現象,反覆地長期發作會影響嬰幼兒腦部的發育,因此照顧這 些寶寶時要特別注意。 通常較被嬌寵的寶寶容易發生屏息症,是一種下意識的向父母威脅的作為(就如躺在地上 撒嬌或頭去撞牆),在外人面前就不太會有此現象。照顧者愈緊張,寶寶發作會愈嚴重, 寶寶雖小但還是會感應到父母的作為,有此認知後就可以思解化除之道了。 處理方法 *原本心肺功能好的寶寶 於哭鬧後發生屏息時,父母可以暫時離開,但需要在旁邊(勿讓寶寶知道),觀察其膚色 是否轉變,若無則勿需焦慮,就讓他繼續哭下去直到結束。若膚色開始變黑也勿急著緊張 (通常1~2分鐘內的停止呼吸是可以接受的),通常寶寶會慢慢的重新開始呼吸,此時父 母再出現(讓寶寶感受到有呼吸才會有得)。若膚色變暗紅或變蒼白約達2~3分鐘以上( 表示情況嚴重),則可以手指刺激(捏挾)寶寶的腳底部,讓其因突然的刺痛而重新開始 呼吸,只要有呼吸,寶寶缺氧的狀況自然就會改善了。 *原本心肺功能差的寶寶 原本於哭鬧時就容易發黑,輕微者其處理如上述。較嚴重者(如原本就有重度心臟病或肺 病者)其處理方法如下: 1. 勿讓寶寶劇烈的哭泣,但輕度哭泣是無妨的。 2. 平日家中需要準備氧氣(筒)備用,於寶寶哭泣時可在口鼻附近給予些氧氣 (1~2升/分)。 3. 若發生抽搐或昏迷時,除了一般的急救步驟(清除口腔、維持呼吸、心跳)外,尚需 要立即送醫治療。 結語 大部分的嬰幼兒屏息症是屬正常的現象,勿焦慮,約到1歲左右就自然消失了,父母需要 先排除寶寶有無心肺方面的問題,照顧時勿過於任性嬌寵,有正確養育的觀念,寶寶才能 正常健康的長大。 http://www.dadupo.com.tw/m-u/95-11/link-b.htm 寶寶哭鬧時臉色發黑怎麼辦?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小兒科主任 鄭敬楓 看到寶寶哭鬧時,臉色發黑或發紫時,常會令父母感到驚恐而不知所措;寶寶會產生這樣 的狀況,有可能是發紺性先天性心臟所引起,或是哭鬧時因憋氣所造成的現象,了解原因 、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法,才能有效改善孩子類似情況發生。 許多家長在發現寶寶哭鬧時,臉色突然發黑、發紫,大部份的家長會驚慌失措,尤其是新 手父母,面對孩子這樣情形時,常不知該如何是好? 寶寶臉色發黑常見三種原因 在我們探討這個議題時,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寶寶在平常睡覺的時候,是否會出現臉色發黑 的狀況,然後再從而判斷接下來的因應之道。因此,建議家長可以由以下三種常見的情形 ,先行按照寶寶的平常情況來分類觀察,如此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寶寶的狀況,而做進一 步的處理。 ‧ 情況一:「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 如果寶寶平常就有臉色發黑狀況的話,家長需要注意寶寶是否有”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 ,所謂”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通常於寶寶出生不久後就可發現,寶寶會因血氧交換不 足,而造成心臟氧氣濃度降低,呈現膚色發黑或發紫狀態。如果寶寶一旦有此現象時,建 議家長要有警覺性將寶寶送到醫院,小兒心臟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一般而言,“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會因為寶寶發紺的程度及時間,而影響到寶寶的治 療方式及癒後情形,若未能及時正確治療可能有立即性的危險,因此,家長最好在寶寶嬰 兒時期,就進行診斷並接受治療,如此才不會有生命危險,及三不五時寶寶就容易出現臉 色發黑的情況。   ‧ 情況二:「憋氣造成的發紺」 除了先天身體上的疾病因素外,還有以下兩種狀況,會造成寶寶臉色發黑、發紫。 其一 有可能是”因憋氣所造成的發紺(Breath Holding Spell))”情形,大部分原因是因為 寶寶在生氣或哭鬧的時候(例如:打針或摔跤)造成了疼痛,以致於寶寶吸了一口氣之後 ,卻無法吸到下一口氣,在此時家長或照顧者,只要立即適當地給予安撫,並中斷當下所 在進行的事項(例如打針),一般而言寶寶就可以吸到下一口氣,而改善這種臉色發黑的 情況了。 情況三:「哭鬧中進入睡眠狀態!」 另外一種狀況,就是寶寶在哭鬧的時候,常常容易喪失了意識,因而進入了睡眠狀態的話 ,就容易造成臉色發黑。此時,家長不妨先停止一切生氣的動作,不妨先緩和及安撫一下 寶寶的情緒,如抱抱他,當寶寶不再哭鬧時,就會逐漸恢復一般正常呼吸,且膚色通常會 漸漸恢復正常。 由此狀況看來,表示寶寶的脾氣可能比較倔強一些,要避免寶寶日後有類似情形發生,除 了避免寶寶因生氣大哭大鬧的情緒反應外,也要適時的規勸和教導寶寶,當不高興時要好 好的跟家長說明原因。但一般來說,等到寶寶長大後自然而然這種情形就會消失,因此家 長不用過於擔心。   ‧ 情況四:「抽筋!」 另外一種情形是,如果寶寶在哭鬧時,除了會出現臉色發白或發黑的情況外,並與肢體動 作合併(例如眼睛不停地向上翻、口吐白沫,或是手腳規律性地反覆抽動),這就表示寶 寶面臨到抽筋狀態,正常的話應該會在5~15分鐘之內自動停止,如果沒有,最好馬上帶 到醫院讓醫師診治;但是恢復正常之後,最好還是更進一步檢查一下身體,看是不是還有 其他原因造成此症狀。 一歲以後逐漸改善 原則上,寶寶在哭鬧時會臉色發黑的狀況,在一歲之前家長最好還是多用點心留意一下; 但是如果以上所提到三種情況,都不是寶寶所發生的原因,建議儘快找到小兒科專業醫師 就醫,詳細檢查一下。如果是一般情形的話,當然是不需要特別的照顧和治療,只要渡過 了一歲之後,寶寶的情況就會逐漸的改善,家長不用過度擔心或做特別的處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94.250
phwoman:感謝~ 06/09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