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admint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聲明這是中羽論壇挖出來的二手資料,看不懂別問我 因為我知道並沒有比較多=.= 先把重點打出來以免文長讓大家看到睡著 首先yy的球拍成型方式跟他牌不一樣 採用內熱成形,因此拍框脆弱程度跟截面積成正相關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塌陷案例(所以才出了一堆連釘),以及跟它牌互敲斷的常是yy 以前這都是各說各話,yy用料這麼好怎麼可能比它牌脆弱 這邊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 尤其at系列大多盒型拍框,先天拍框壓力就不好分散 截面積又大,才這麼多慘案(yy最慘就這系,塌陷保證,高磅必塌) 想買yy又不希望塌陷,目前看起來最好挑保固磅數超過25的 既然敢保超過25磅拍框強度自然有過人之處 再不然就是別買厚框,然後拍頭在能力範圍內盡量越重越好 不過雖然這樣說 並不能完全解釋為啥at這麼會塌(其他系列雖然也會塌但沒at這麼扯) 我at900P 3u由於8點鐘位置塌陷先後斷了兩支(斷了一支後又買一支) 結果跟第一支大約同期買的ns9000x 2u除了漆被線給壓開之外,拍框完全無損(最近剛賣) 論拍框截面9000x也厚的不得了,論拍框部份重量跟at900也是差不多的 拍框4~8點鐘的用料也相同 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希望新出的plc版有改善,因為我朋友買了兩支 =.= ps 我朋友的弟弟則是at700 3u拍頂裂開,判賠回來前幾天又同樣位置斷掉.... 下面是討論區內有意義的討論節錄 內容還蠻有意義的,耐心看完可以了解到不少東西 ---------------------------------------------- 看來羽毛球拍還是要多多進行科普教育了。所謂的拍框內部吸震材料,是根本不存在的。 YY和LN的球拍製造方法是2種根本不同的方式。 YONEX採用的是化學成型法(也叫溶劑成型),它是將化學溶劑包裹在碳紗裏,然後將球 拍雛形放到模具裏,經過高溫,使化學溶劑汽化產生壓力,使球拍成型;因為中管是一早 做好的,所以YY這種製成方法的球拍在三通裏一定要加T頭,以避免溶劑外泄,T頭並不是 什麼高深科技,是必然的製成條件;化學成型法的優點是穩定的球拍結構,減少出現球拍 左右偏差的現象,重量平均;缺點是球拍不能做得太輕,生產時間長,溫度控制要求高, 廢品率高;大家看到YY球拍裏的所謂吸震,是化學溶劑汽化後的痕跡,並不是什麼注入等 東東。 LN採用的是物理成型法(也叫吹氣成型),它是將風管包裹在碳紗裏,然後放到模具裏, 經過高溫並讓風管充氣至穩定的壓力,使球拍成型;世界上85%的球拍都是這種方法製成 ;物理成型法的優點是產量高,球拍可以做的很輕,廢品率底;缺點是球拍穩定性比化學 成型差,平衡偏差率高;球拍裏的塑膠管就是風管。 這2種的製成方法都各有好處,也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只是大家去比較了。 還是要講講,YONEX球拍裏面的東西是製成的後遺產物,不可能吸震的,球拍產生震動裏 面的這些點東西是吸不了的,不要自作聰明了,如果有作用YONEX早就把它吹上宇宙了。 李甯的風管有填充物?應該是沒有的,拍框出現的應該是風管融化掉後出現類是塑膠燒焦 的東西吧。 "說這些材料起不到吸震的效果,我不信。畢竟這些材料是跟拍框緊密連接在一起的。" 兄弟,專業點吧,畢竟你也是賣球拍的。再說一次,那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是沒 用的,只是因為沒必要和沒辦法去掉才讓它附在那裏的。做體育用品這一行,不要用想當 然的思考方式去想,會把問題複雜化的。 YONEX都不敢說它的拍框裏有所謂的避震材料,李寧的宣傳資料不看也罷,這樣說是它2年 前出來的時候菜鳥做法,一點作用都沒有,你看它現在還敢拿出來說嗎?放點泡沫的東西 到中管就說避震,滑天下之大稽。還有,無論哪種球拍製成方法,球拍的中管都是預先做 好的,可以根據規格要求安排中管。所以中管的好壞,就要看品牌放什麼價錢的中管了, 一分錢一分貨,當然,要多賺那就沒話可說了。 LN忽悠消費者很正常,2-3年前它是從零開始做球拍,設計人員都是從球拍工廠挖出來的 ,沒有任何市場經驗和靈感,回頭看LN可能也給自己人忽悠了。現在的LN羽毛球系列,從 各方面看都成熟多了,但在球拍科技和創新上還是有欠缺,做這個行業還是要經驗累計。 LN球鞋就做得很好,改變了羽球鞋的很多觀念,有超越YONEX的勢頭,畢竟LN做鞋都有些 年頭了。 減不減震這些東西,“認真你就輸了”,在這個膠粒換種顏色都可以稱成“減震膠粒”的 年代。 與michaellv 瞭解到的碳素球拍成型工藝常識基本一致,稍有不同的僅是一些細節。 一,拍框左右質量分佈,與用哪種方式成型的關係不大,與碳紗材料,織紗過程,預浸過 程,離型過程與成型過程等環節的標準化程度高與低有直接關係,標準化程度高了就能打 下質量分佈平衡的基礎。YY以前也是用尼龍吹風管,看50mmf2拍子店裏面大鬍子那些X光 照片可以看出,在沒有框內注膠配重的情況下拍框也基本是左右平衡的,內熱成型還有一 個好處,左右配重可以配到不露痕跡,不像吹風,裏面打一點玻璃膠,照X光就留下陰影 。 二,內熱與吹風兩種工藝相比,內熱因為減少了上吹管,加泵,除吹嘴等工藝,產能應該 在吹風之上,跟臺灣的一些老工程師瞭解的資訊是,同樣的人力物力,內熱的產能約是吹 風的三倍,內熱確實在技術上面不如吹風成熟,成型成功率相對低,更重要的,內熱成型 的內壓力會隨著內部體積的增大而快速衰減,從“塌陷門”的案例上看,內熱是不適合厚 框球拍的。但YY公司為了追求那個高產能沒有辦法一定要去做技術攻關。 三,內熱-環境封閉,吹風-環境開放,這兩種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是無法共存的,所以李 寧這把球拍有球友理解成即吹風又內熱的,估計只能停留在猜想的階段。李寧的這把球拍 ,按我的猜測,是先吹風成型,成型後再在拍框裏面注進發泡劑(學名:兩異型油脂發泡 劑),形成實感拍芯的效果。 我也不是工廠的技術人員,提供一些瞭解到的資訊,僅各位參考。 其實羽毛球拍發展到現在,製造技術已經沒有什麼機密可言,而且也到了技術的瓶頸,這 幾年羽毛球拍在材料、生產及工藝等技術上都已經沒有重大的突破,那些名牌所謂的新技 術都是舊酒換新瓶,忽悠的成分比較多。一支好的球拍,只要肯用好的材料(當然前提是 要有購買的渠道),用心的製作,精心的挑選,每個品牌都可以做出來,就看賣出來的價 錢和銷量了。 其實,就是“同質化”現象,不單羽毛球器材,很多商品都一樣。 同質化現象越明顯,大家拼的就只是吆喝了,誰吆喝的聲音響,地點對,技巧強,誰就是 這種現象下的贏家。至於內在的質量怎麼樣,已經被虛焦了。 說得也對,目前球拍手工比重仍然很高,不同羅光男時代創立的作坊型碳素加工初期,現 在工業化的分工越來越細化,並不像一個鐵匠,從採購,打鐵,開鋒,都憑藉自己的經驗 自己做,在作坊經濟時代,個人的能力很重要,到了後工業經濟時代,福特的流水線理論 ,泰勒的分工理論,生產各環節都被細化,讓普通的人僅需掌握一點就可以提供服務。球 拍廠越大,分工越細,員工掌握加工技術的門檻越低,對經驗的依賴越小,越容易生產出 好用的球拍,當然經驗也是重要的,特別是那些掌握織紗與膠水配方的技術員。大家都做 到差不多的規模的時候,頂級碳素市場開放,技術員工流動,同質化現象不可避免的不斷 加重,正如大家都做木頭拍做到最後誰好誰弱都難看出太大區別的時候,羅光男引進碳素 材料打破了這個同質化現象,現在的碳素技術也已經看不到太大的亮點,往前走不太動後 面又被不斷追趕。第一代材料石器到第二代材料金屬,用了上萬年,第二代材料金屬到第 三代材料碳素,用了上千年,第三代材料碳素到還未能看清趨勢的第四代材料,要用多少 年?也許不應該期待材料更新換代來打破同質化,期待技術領域更加開放,門檻不斷降低 ,讓消費者花更少的錢享受到更好的器材才算比較現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219.195 ※ 編輯: trink 來自: 123.240.219.195 (04/24 16:16)
Brahmaheart :Ultra PEF,LSC system,Solid Feel Core都是後遺產物? 04/24 16:39
Brahmaheart :後兩者當初yy就宣稱過避震了,可不像對岸球友說的沒講 04/24 16:39
Brahmaheart :過.對面球友的發文好的很好,差的實在也很差 = = 04/24 16:40
Brahmaheart :如果這些設計是很普遍性的存於yy製程,屬於化學溶劑後 04/24 16:45
Brahmaheart :遺產物,那它應該更普遍地存於yy各拍款,但顯然不是如 04/24 16:45
Brahmaheart :此.製成敘述也許是真,但所謂汽化後痕跡應不不含這三 04/24 16:46
Brahmaheart :樣技術才是... 04/24 16:46
Brahmaheart :不然就是反過來,這並非yy拍的普遍製程 04/24 16:48
Brahmaheart :http://tinyurl.com/3vbm3zz YY對LSC system的介紹 04/24 16:54
差的很差? 也沒這麼差吧,是差在哪?真嗆=.=a 該討論串中是有附圖的 http://bbs.badmintoncn.com/viewthread.php?tid=181884&highlight=%BF%C6%C6%D5 他說yy沒避震功能的是球拍中間的海綿狀物質 至於Ultra PEF,LSC system這兩種技術 看yy的宣傳圖內部是空心的 因此跟內文並無牴觸 Solid Feel Core是實心的,要馬是新制程 不然就是虎濫消費者 ※ 編輯: trink 來自: 123.240.219.195 (04/24 17:03)
Brahmaheart :差的很差是指那些造假說"yy沒講過避震"這種發言~ 04/24 17:08
Brahmaheart :還有那種一下子說硬度或擊球感硬度要看四方座標圖 04/24 17:09
Brahmaheart :還有各拍款各項指標擊球感 頭重頭輕型號列表都寫明 04/24 17:10
Brahmaheart :還可以說yy寫錯了的人~一個月前還吵過一次什麼非JP版 04/24 17:10
Brahmaheart :yy拍其實都是台灣製的所謂爆笑內幕,洋洋灑灑寫一大篇 04/24 17:11
大陸討論素質如何應該沒啥好說的 不過這篇應該算相當不錯 Ultra PEF,LSC system這兩種技術跟文中所說並不抵觸 只有Solid Feel Core比較有疑問 而且如果只有這處錯誤並不影響整篇文章的價值吧 畢竟很少人沒事就去翻yy有啥技術 在說yy並沒有把所有技術整理起來放在同一個地方 即使是型錄中介紹各型號球拍有哪些技術的表格也有不少缺漏 我在型錄中就沒看到Solid Feel Core的部分,也沒說哪支拍子有用到這個技術 該探討的不是yy有沒有說過減震 而是到底有沒有作用,以及yy拍框強度差是不是真的因為製程造成 ※ 編輯: trink 來自: 123.240.219.195 (04/24 17:18)
Brahmaheart :十幾年前的錯誤講法可以再復活也蠻特別的 = = 04/24 17:12
※ 編輯: trink 來自: 123.240.219.195 (04/24 17:20)
Rael5657 :所以TI-10的那種手感 也是容易做出來的? 04/24 17:22
duomaxlee :說真的 AT系的慘案我親眼看到不下五例了 買家的心痛 04/24 17:26
duomaxlee :已經讓很多人看不下去 偏偏我是準備敗第二隻的人 04/24 17:27
duomaxlee :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實在煎熬Orz 04/24 17:28
trink :如果要敗at900不如改買vt80... 04/24 17:34
trink :我yy拍都脫手了,剩vt80留著 04/24 17:35
trink :接下來可能改打f牌的D90,那嚇死人的低風阻非常誘人 04/24 17:36
duomaxlee :vt還要加400-500ZZZzzz fleetD90有聽過但是少人拿 囧 04/24 17:48
duomaxlee :fleet看到最多的還是pro3000跟woven 04/24 17:48
trink : 因為我有跟球友借來打過,以雙打快速反應來說很好使 04/24 17:54
trink :這支賣點也是進攻,所以平衡點算偏高(當然沒yy高) 04/24 17:55
trink :嫌不夠重挑一下參數就好 04/24 17:55
trink :看圖可能感覺不出來,不過這隻是我看過拍框截面積最小 04/24 17:56
trink :的拍子 04/24 17:56
duomaxlee :T大 D90頭重嗎? 我覺得Fleet的拍投都有點輕 囧 04/24 17:56
trink :4~500其實也不多,換個想法,這點前只夠你換兩次線 04/24 17:58
trink :所以vt80比at900多活兩個月就賺到了,何況他保比較高 04/24 17:59
trink :它3u標示88g287mm,不過據說這支真正平衡點要在增加約 04/24 18:01
trink :3mm 04/24 18:01
Brahmaheart :D系列標示的確比較不準,一些大都290~292 04/24 18:02
trink :當然這樣D90還是比900稍輕,如果覺得不夠重就拿2u的吧 04/24 18:02
duomaxlee :感謝T大推薦! 04/24 18:11
trink :上次是打球友的拍子,這次自己買一支,待會打打就知道 04/24 18:12
trink :話說回來at900適盒狀拍框大風阻,跟d90牴觸 04/24 18:33
trink :如果要找類似手感可能要去勝利找 04/24 18:33
Brahmaheart :Woven Ti888 有3/4~4/5左右是盒框,和Ti99下半框接近 04/24 18:37
Brahmaheart :不過應該細一點. TankPower 100攻,就全都是盒框了~ 04/24 18:38
Rael5657 :推薦RSL X3 SILVER 04/24 20:35
PiscesHades :推薦Fleet D100... 不太好上手但是一上手就很威! 04/24 21:25
homeness :斷3支at系列後就不想再買了!在觀望VT-80中 04/24 21:49
lumis888 :對消費者來說 寧可廢品率高也不要品質參差不齊 04/26 14:51
> -------------------------------------------------------------------------- < 作者: Zxl (檸檬) 看板: Badminton 標題: Re: [分享] yy球拍內幕 時間: Sun Apr 24 23:58:38 2011 ※ 引述《trink (逸)》之銘言: : 先聲明這是中羽論壇挖出來的二手資料,看不懂別問我 : 因為我知道並沒有比較多=.= 我只能說這個不知道是哪兒來的自信還有哪兒來的愛國心驅使之下才能寫出此文吧。 : 先把重點打出來以免文長讓大家看到睡著 : 首先yy的球拍成型方式跟他牌不一樣 : 採用內熱成形,因此拍框脆弱程度跟截面積成正相關 yy採用發泡成型,良率低,精度高。任何材料強度都和截面積大小呈正比。 惡人谷上,英國某羽球站上都有斷拍、切拍圖。看了就知道,ARC 10 裡有沒有 PEF都找得出來。 :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塌陷案例(所以才出了一堆連釘),以及跟它牌互敲斷的常是yy : 以前這都是各說各話,yy用料這麼好怎麼可能比它牌脆弱 : 這邊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 : 尤其at系列大多盒型拍框,先天拍框壓力就不好分散 : 截面積又大,才這麼多慘案(yy最慘就這系,塌陷保證,高磅必塌) : 想買yy又不希望塌陷,目前看起來最好挑保固磅數超過25的 : 既然敢保超過25磅拍框強度自然有過人之處 : 再不然就是別買厚框,然後拍頭在能力範圍內盡量越重越好 框型與線床之間到底有啥關係,我完全看不太懂這一段在寫啥(雖然以前就看過了)。 球拍在廠商的觀念裡就是消耗品,斷了就是得再買一隻。 照它這樣講,網球拍最細的框也有18mm,網拍有一定水準的都可以拉到60磅, 這一樣不就有一大堆人天天都在爆框了。張力拉高,本來就有線床損壞的風險, 只不過用AT的人更輕常性地拉超過25而已。不信的話ARC 10經常都拉26以上, 一周打個兩次就好,久了拍釘斷、線床凹的也不是少見。 : 不過雖然這樣說 : 並不能完全解釋為啥at這麼會塌(其他系列雖然也會塌但沒at這麼扯) : 我at900P 3u由於8點鐘位置塌陷先後斷了兩支(斷了一支後又買一支) : 結果跟第一支大約同期買的ns9000x 2u除了漆被線給壓開之外,拍框完全無損(最近剛賣) : 論拍框截面9000x也厚的不得了,論拍框部份重量跟at900也是差不多的 : 拍框4~8點鐘的用料也相同 : 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希望新出的plc版有改善,因為我朋友買了兩支 =.= : ps 我朋友的弟弟則是at700 3u拍頂裂開,判賠回來前幾天又同樣位置斷掉.... 日本人做東西,改款、改製程不會像台灣主機板商還會在板子上寫批號, 有改之後問題就不見了,這大概是現代生活常見的狀況,見怪不怪了。 : 下面是討論區內有意義的討論節錄 : 內容還蠻有意義的,耐心看完可以了解到不少東西 : ---------------------------------------------- : 看來羽毛球拍還是要多多進行科普教育了。所謂的拍框內部吸震材料,是根本不存在的。 : YY和LN的球拍製造方法是2種根本不同的方式。 : YONEX採用的是化學成型法(也叫溶劑成型),它是將化學溶劑包裹在碳紗裏,然後將球 : 拍雛形放到模具裏,經過高溫,使化學溶劑汽化產生壓力,使球拍成型;因為中管是一早 : 做好的,所以YY這種製成方法的球拍在三通裏一定要加T頭,以避免溶劑外泄,T頭並不是 : 什麼高深科技,是必然的製成條件;化學成型法的優點是穩定的球拍結構,減少出現球拍 : 左右偏差的現象,重量平均;缺點是球拍不能做得太輕,生產時間長,溫度控制要求高, : 廢品率高;大家看到YY球拍裏的所謂吸震,是化學溶劑汽化後的痕跡,並不是什麼注入等 : 東東。 在此文的作者的觀念中,做拍子好像做蛋糕,加個發粉拌一拌拿去烤就做出來了。 其實確實是這樣,不過細節差遠了。 碳纖運動器材的製作回顧請見: http://goo.gl/CPtkz 總之就是碳紗布+預拌樹脂製作的,不是那種把材料倒到模子裡之後加熱後脫模。 那麼簡單的話一堆玩具工廠早就轉型換跑道了。 通常來說,要防震的話,就是加入其他材料混合使用,某些材料可與碳纖混織, 那一區就會號稱加入了OOOXXX材料。或是直接加在內層,像是PEF就是加在內層, Wilson的BLX技術就是用Basalt(玄武岩纖維,真的是石頭,見:http://goo.gl/ZBfTp) HEAD加入D3O(防摔衣材料),以前加過Teflon,今年加了Innerga(防彈材料)。 更多採用就是玻璃纖維,這一大堆科技名目所創造出來的東西, 我們稱之為「獨特」的手感。只要有加料,多半或多或少有效, 至於喜不喜歡,因人而異,有的人也覺得無關緊要。 想看球拍怎麼做嗎? HEAD前天才貼出來的影片告訴你,不過不要太當真。 http://youtu.be/JMBqPbLrZMA
: LN採用的是物理成型法(也叫吹氣成型),它是將風管包裹在碳紗裏,然後放到模具裏, : 經過高溫並讓風管充氣至穩定的壓力,使球拍成型;世界上85%的球拍都是這種方法製成 : ;物理成型法的優點是產量高,球拍可以做的很輕,廢品率底;缺點是球拍穩定性比化學 : 成型差,平衡偏差率高;球拍裏的塑膠管就是風管。 這一段說明了為啥YY的精度遠超過其他品牌,不用再多說了。 我們買球拍在不在意精確的測量?這個問題愈敏感的人愈在意。 : 這2種的製成方法都各有好處,也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只是大家去比較了。 : 還是要講講,YONEX球拍裏面的東西是製成的後遺產物,不可能吸震的,球拍產生震動裏 : 面的這些點東西是吸不了的,不要自作聰明了,如果有作用YONEX早就把它吹上宇宙了。 : 李甯的風管有填充物?應該是沒有的,拍框出現的應該是風管融化掉後出現類是塑膠燒焦 : 的東西吧。 : "說這些材料起不到吸震的效果,我不信。畢竟這些材料是跟拍框緊密連接在一起的。" : 兄弟,專業點吧,畢竟你也是賣球拍的。再說一次,那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是沒 : 用的,只是因為沒必要和沒辦法去掉才讓它附在那裏的。做體育用品這一行,不要用想當 : 然的思考方式去想,會把問題複雜化的。 : YONEX都不敢說它的拍框裏有所謂的避震材料,李寧的宣傳資料不看也罷,這樣說是它2年 : 前出來的時候菜鳥做法,一點作用都沒有,你看它現在還敢拿出來說嗎?放點泡沫的東西 : 到中管就說避震,滑天下之大稽。還有,無論哪種球拍製成方法,球拍的中管都是預先做 : 好的,可以根據規格要求安排中管。所以中管的好壞,就要看品牌放什麼價錢的中管了, : 一分錢一分貨,當然,要多賺那就沒話可說了。 其實YY怎麼沒有寫它哪些拍子比較防震,AT 600不就有裝那個啥,我也忘了。 啥橡膠的玩意兒的。確實是防震,不過控制性也變差了,手感也不明確 (震動都吸掉了嘛)。其他的東西沒有寫的話,就靠自己去比較了。 有寫的話基本上還真的不會騙人。 : LN忽悠消費者很正常,2-3年前它是從零開始做球拍,設計人員都是從球拍工廠挖出來的 : ,沒有任何市場經驗和靈感,回頭看LN可能也給自己人忽悠了。現在的LN羽毛球系列,從 : 各方面看都成熟多了,但在球拍科技和創新上還是有欠缺,做這個行業還是要經驗累計。 : LN球鞋就做得很好,改變了羽球鞋的很多觀念,有超越YONEX的勢頭,畢竟LN做鞋都有些 : 年頭了。 : 減不減震這些東西,“認真你就輸了”,在這個膠粒換種顏色都可以稱成“減震膠粒”的 : 年代。 最近改行賣網球拍,深感到羽毛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迷信與黑魔術真的有夠多。 網球拍可以做到揮重、硬度、甜區型狀與比率、威力、揮拍速度需求都能評測, 還有完整數據,搞到和相機鏡頭沒兩樣,羽拍就沒人這麼搞了。 不過我認為也沒啥必要,羽球拍除了拍重、揮重(含平衡點)、中管長度、中管硬度、 框型之外,其他數字真的沒那麼重要。 李寧羽球商品的掘起就是愛國教育加上國家扶植產業的結果,沒啥好討論的。 李寧商品一上市我們就拿到全套的選手商品,只能說是進價超級高, 公差差很大,用起來就是說不上來的怪,更不是原來凱勝的商品, 完全就是行銷考量下製作的商品,我有最大的信心相信中國國家隊用得非常痛苦。 : 與michaellv 瞭解到的碳素球拍成型工藝常識基本一致,稍有不同的僅是一些細節。 : 一,拍框左右質量分佈,與用哪種方式成型的關係不大,與碳紗材料,織紗過程,預浸過 : 程,離型過程與成型過程等環節的標準化程度高與低有直接關係,標準化程度高了就能打 : 下質量分佈平衡的基礎。YY以前也是用尼龍吹風管,看50mmf2拍子店裏面大鬍子那些X光 : 照片可以看出,在沒有框內注膠配重的情況下拍框也基本是左右平衡的,內熱成型還有一 : 個好處,左右配重可以配到不露痕跡,不像吹風,裏面打一點玻璃膠,照X光就留下陰影 : 。 唉,不是還有被人家爆料出加鉛片的(請見惡人谷)。 : 二,內熱與吹風兩種工藝相比,內熱因為減少了上吹管,加泵,除吹嘴等工藝,產能應該 : 在吹風之上,跟臺灣的一些老工程師瞭解的資訊是,同樣的人力物力,內熱的產能約是吹 : 風的三倍,內熱確實在技術上面不如吹風成熟,成型成功率相對低,更重要的,內熱成型 : 的內壓力會隨著內部體積的增大而快速衰減,從“塌陷門”的案例上看,內熱是不適合厚 : 框球拍的。但YY公司為了追求那個高產能沒有辦法一定要去做技術攻關。 那篇台灣網拍的歷史裡面有提到,發泡成型就是因為良率低才不用,改用吹氣成型才解決 這個問題。那麼也就是說YY採用發泡製作,做出來的量不少,但是實際上經過 QC之後選出一樣精度的拍子。至於吹氣成型的拍子差異沒那麼大, 而且成功率也比較高,但是製作出來的每一隻差異就是比別人大。 那這個倒底要怎麼解釋?這個部份我沒問過業務,他們也不知道。 那麼就結果論來看,每一隻拍子之間的差異愈小的,應該愈值得購買。 如果照這樣講的話,那麼新的ARC 8 DX怎麼上面就寫著25,一堆人穿到28,這怎麼回事? 我的9900一直都穿26,也沒見到有啥異狀。那不就是代表這個技術與線床沒啥直接的 關係。 不過倒是常常聽見客戶告訴我wilson某一時期的網球拍線床掛了, 而網球拍都是三大代工廠出來的產品,那麼是不是代表吹氣成型也有問題。 天曉得。 : 三,內熱-環境封閉,吹風-環境開放,這兩種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是無法共存的,所以李 : 寧這把球拍有球友理解成即吹風又內熱的,估計只能停留在猜想的階段。李寧的這把球拍 : ,按我的猜測,是先吹風成型,成型後再在拍框裏面注進發泡劑(學名:兩異型油脂發泡 : 劑),形成實感拍芯的效果。 : 我也不是工廠的技術人員,提供一些瞭解到的資訊,僅各位參考。 : 其實羽毛球拍發展到現在,製造技術已經沒有什麼機密可言,而且也到了技術的瓶頸,這 : 幾年羽毛球拍在材料、生產及工藝等技術上都已經沒有重大的突破,那些名牌所謂的新技 : 術都是舊酒換新瓶,忽悠的成分比較多。一支好的球拍,只要肯用好的材料(當然前提是 : 要有購買的渠道),用心的製作,精心的挑選,每個品牌都可以做出來,就看賣出來的價 : 錢和銷量了。 我不覺得發泡與吹風之間能造成什麼性能影響,不過我相信這能造成良率與精度 巨大差別,實測就是這樣。這就是為啥Fleet出廠每隻標示重量與平衡(合理,明確標示), 而YY標的是型號標示(合理,精度高),其他商品的話你要看運氣。 工廠SOP從理論到實踐,從宣傳再到使用者感受的同步,這整個過程不連貫的話 會被直接視為三流品牌與商品。YY或許是羽球商品中的王者, 但是它網球商品的產品線不足,代言球星陣容不完整(現在好很多了), 都造成這個「東方」來的品牌沒有給消費者(西方人)足夠的信心, 不過這種差距與差異又和YY與LN相比的情況差遠了。 這個產業同時是知識高度集中在特定人與知識界之中,資金也是控制在同一群人手裡, 當然這些國際性大品牌也很清楚這些工廠是由誰在控制,基本上都是台廠及其 徒孫,而這些人同時也是這些知名品牌的代理,有點像是歐洲貴族與宮廷猶太人之關 的關係,外界很難摸得出全貌的(以上都是道聽塗說得來的)。 : 其實,就是“同質化”現象,不單羽毛球器材,很多商品都一樣。 : 同質化現象越明顯,大家拼的就只是吆喝了,誰吆喝的聲音響,地點對,技巧強,誰就是 : 這種現象下的贏家。至於內在的質量怎麼樣,已經被虛焦了。 : 說得也對,目前球拍手工比重仍然很高,不同羅光男時代創立的作坊型碳素加工初期,現 : 在工業化的分工越來越細化,並不像一個鐵匠,從採購,打鐵,開鋒,都憑藉自己的經驗 : 自己做,在作坊經濟時代,個人的能力很重要,到了後工業經濟時代,福特的流水線理論 : ,泰勒的分工理論,生產各環節都被細化,讓普通的人僅需掌握一點就可以提供服務。球 : 拍廠越大,分工越細,員工掌握加工技術的門檻越低,對經驗的依賴越小,越容易生產出 : 好用的球拍,當然經驗也是重要的,特別是那些掌握織紗與膠水配方的技術員。大家都做 : 到差不多的規模的時候,頂級碳素市場開放,技術員工流動,同質化現象不可避免的不斷 : 加重,正如大家都做木頭拍做到最後誰好誰弱都難看出太大區別的時候,羅光男引進碳素 : 材料打破了這個同質化現象,現在的碳素技術也已經看不到太大的亮點,往前走不太動後 : 面又被不斷追趕。第一代材料石器到第二代材料金屬,用了上萬年,第二代材料金屬到第 : 三代材料碳素,用了上千年,第三代材料碳素到還未能看清趨勢的第四代材料,要用多少 : 年?也許不應該期待材料更新換代來打破同質化,期待技術領域更加開放,門檻不斷降低 : ,讓消費者花更少的錢享受到更好的器材才算比較現實。 東西在經濟成長期只能愈來愈貴,愈來愈便宜的話沒人要投資,沒有人要生產, 那麼生產與消費都會倒退。材料科技的進步我是不太清楚啦,不過東西的價格 是一定要漲的。運動用品產業裡的一線品牌就是有明星,有技術,有資金, 不想要工廠。二線品牌的話就是有一大堆資金,手頭上有幾個明星,自己有些獨特技術 ,還能吃得開。三線品牌就是沒錢沒代言沒技術,反正找代工廠談定之後就可以 寫宣傳稿,價格訂低一點,你有的技術我也寫一寫,多半也還過意得去。 而李寧整個品牌不屬於上述的分類之中,李寧有一整個民族國家做後盾,李寧集團 有錢,還能吸金,更可以直接獲得球星代言,以銷售來看可以像是世界一流品牌, 以內容物來看,令人苦笑不止,不然的話為啥這麼多品牌都要養一些網路五毛黨 來維持品牌形象。 -- 在台灣每個人隨口都想要做線上商務,但是台灣沒有這麼大的市場。 因此台灣的業務只好互相賣來賣去。 http://blog.lcn.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49.34
azureblue :真正的內行人出來講話了 04/25 00:17
duomaxlee :照某些人的理論:真正強的拿木板打都會贏 04/25 00:29
duomaxlee :中國隊強到爆表了拿李寧奪冠也不是什麼難事(酸) 04/25 00:29
這不就是明星的魅力XDX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YjFoCIfyAU <<<
英國網球界的林丹都可以用網球打定向盤子。
trink :先推專業人士 04/25 00:41
trink :雖然說at拉高磅的確實比較多 04/25 00:41
trink :但是at拍框特別脆弱也是真的 04/25 00:41
trink :不然拍框塌陷案例在不同系列的比例,不會差這麼多 04/25 00:42
※ 編輯: Zxl 來自: 220.135.49.34 (04/25 00:45)
trink :(從我那支ns9000x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來) 04/25 00:42
trink :話說回來連被我操爆的要價1400的dr.pro,用了快兩年 04/25 00:42
trink :線床一丁點塌陷都沒有 04/25 00:42
trink :而這支平常穿線磅數只比我的at900p少一磅 04/25 00:43
trink :就知道at的拍框強度完全配不上這價位 04/25 00:43
Katarn :不過真的是盒框造成的嗎?那Carbonex20MS 30MS, 35... 04/25 00:44
Katarn :MP系列,會有這種現象嗎...... 04/25 00:44
trink :所以我也很懷疑,應該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 04/25 00:44
trink :mp似乎有,但是一時三刻我也找不出案例 04/25 00:45
duomaxlee :MP我好像沒聽過耶... 04/25 00:45
duomaxlee :必推用網球打定向飛盤 太殺了XDDDDDDDDDDDDDDDDDDDDD 04/25 00:57
airkolf :專業推 ~ 幸好買AT的想法 一直沒有付諸實行 ... 04/25 01:02
selfborn :推Z大...真的比有些自以為抄網球或別的品牌的研發... 04/25 01:13
kaiwenl :記得AT在日本一直都比其他系列便宜的 04/25 01:14
selfborn :懂多羅...也專業多羅... 04/25 01:14
Rael5657 :AT不就一擊必殺爽多點$$有什麼 真怕塌就不會穿高了 04/25 01:39
Rael5657 :會穿高大概就是不怕了 04/25 01:51
PiscesHades :我Ti-10用了六年沒遇過這種事... 也是muscle盒框... 04/25 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