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eautyBod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量「體重」不如量「體溫」 「冷」等於體溫低下,與各種疾病的起因有關,因此從這方面來看,我們現代人每天必須 測量的不是體重,而是體溫。 現今可能只有少數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體溫能達到36.5度;而幾乎所有人的體溫都只 有36度左右,甚至不到35度。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出現畏寒、水腫、肥胖、過敏、膠原 病、高血脂症、生理不順、生理痛、慢性疲勞症候群、痛風、糖尿病等各種症狀,甚至是 肺炎、支氣管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 我本來以為低體溫只是年輕人特有的現象,但近來測量各年齡層患者的體溫卻驚訝地發現 ,現在的日本人,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是低體溫,這樣一來自然經常生病。 那麼我們溫熱身體的「熱」是從哪裡來的呢?來源當然就是食物。當我們把食物放進嘴裡 ,食物就會在體內產生化學變化,就會產生熱。 身體所需的大部分醣類來自於澱粉,藉由唾液和胰液中的澱粉酵素分解成雙醣類的麥芽糖 ,但也有一部分醣類是從蔗糖(砂糖)、乳糖等雙醣類中攝取。麥芽類、蔗糖、乳糖會分 別由麥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從小腸進入血液。 而蛋白質則是由胃液中的胃液素,以及胰液中的胰蛋白酶等酵素分解成氨基酸,再從小腸 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是由膽鹽或胰液中的解脂酵素分解成脂肪酸和單 酸甘油脂,從小腸進入淋巴管,蓄積在脂肪組織裡。必要時會成為脂肪酸進入血液,與血 清白蛋白結合,成為游離脂肪酸,被運送到各個組織,成為能量來源。 人體吸收醣類、氨基酸及游離脂肪酸等能量來源後,會經由各細胞裡的小器官--「粒腺 體」的「檸檬酸循環」氧化,產生能量。 身體就是藉由這種能量來維持骨骼肌的收縮或生物體的運作。熱就在體內各個細胞、組織 、器官的運作下產生,體溫也就得以維持。 人在安靜時,重量占體重一半的骨骼肌產生最多熱量,而心臟重量只有體重的0.5%,卻 產生11%的熱量,可見產能之大。此外,肝臟的重量雖只有體重的2~3 %,生產的熱量 卻達20%。 不過,當肌肉量多的人,一旦開始運動身體,肌肉產生的熱量比率會提高到近80%。由此 可知,要讓體溫提高,改善寒氣,預防疾病,肌肉運動是多麼的重要。 (本文作者:石原結實) (摘自:驚人的體溫健康法,由晨星出版社發行) http://tinyurl.com/2accza8 -- ....有屁用?!...最後還不是被吃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33.12
TIEW:忽然想起生化. 05/19 11:37
post01: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www.94istudy.com 06/12 03:37
post01: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www.94istudy.com 07/20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