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eautyBod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InoueKosei (InoueKosei)》之銘言: : ※ 引述《licar ()》之銘言: : : 肌肉酸痛的原因的確很多 : : 不過DOMS的理論已經逐漸被認可 你可以翻閱運動生理學的書籍 : : 但是並不是說第一天就發生酸痛就不能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 : : 它的定義是指在運動後24小時的酸痛會達到最高值 : : 只要不是在運動中和結束後立即發生的痠痛 都可稱為DOMS  : : DOMS發生的原因是由於肌肉纖維組織的受損 所引發的腫脹和疼痛 : 如果DOMS是由於肌肉的 microtear 所早成的疼痛,那想必是立即的。 : 肌肉的訓練不會等到隔天才microtear,所以如果是microtear造成, : 應該是訓練結束後不久就會疼痛。 : (訓練當下較不容易感到疼痛,可能是因為運動造成惱內分泌的β-endorphine : 與opiate receptors 結合後產生的陣痛效果。)(此點為猜測,筆者並不專於此。) : 有人說DOMS是因為肌肉的microtear 所造成, : 有人說DOMS是因為肌肉內的lactate build-up造成, : 有人說DOMS是因為訓練不足所造成... : 請問現在大方向上的研究已經有定論了嗎? : 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是不是比較不容易有DOMS的狀況產生? : 什麼樣的事後療養,對於DOMS有緩和的作用? : 以上您有答案嗎? 現在大多不贊成乳酸的理論 肌肉纖維的組織受損並不會在受損當時立即感到疼痛 而是會經由稍後的發炎反應 產生腫脹壓迫到痛覺神經 因此會在運動後數小時才開始感到疼痛 而在24小時到48小時達到最高值 訓練不足不可否認當然也是導致肌肉纖維會受損的主因 現在的研究發現在DOMS後動態的恢復比完全靜態的休息恢復效果要好 只是何種運動 或者是強度多強還在研究中 我博士班的一個學長正在以這個方向作博士論文 或許半年後我可以告訴你答案 不過先前的研究傾向 是不負載體重的腳踏車與游泳為佳 : 筆者所學已經是一段時間前的資料, : 如果現今已有定論,煩請告知。 : : 還有DOMS的確會隨著肌力的增加和適應逐漸的消失 : : 這是許多研究都提出來的 如果你想看相關研究我可以找給你 : : 長期訓練的運動員 他們所接受的訓練量是漸增的 : : 這是訓練三原則之ㄧ就是 OVERLOAD 也就是要漸增負荷 : : 再者他們的訓練強度非常高 身體很難長期適應在該狀況之下 : : 只要停止訓練一段時間適應就會消失 稱為停止訓練(DETRAINING) : : 所以當然停止訓練又會發生DOMS的現象 : : 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只是未了健康而從事運動 並不需要加到如此高的強度 : : 那麼對他們來說DOMS的確是可以避免的 : 過去我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運動員,超負荷、漸進性、個人特殊性我知道。 : 但是在我身上我從未出現DOMS的狀況。 : 就我觀察所得,很多選手發生DOMS的狀況, : 一個很大的因素是暖身、收操不確實,而尤以收操不確實為最大的問題。 : 但這一點筆者也只能由經驗和觀察得知,個人並沒有實驗數據可以提供、證明是否正確。 基本上熱身的確可以改善DOMS的發生 但很多人卻是不可避免還是會發生 因為肌肉訓練水準的不同 開始受訓練強度設定的因素 還有運動強度增加的速度與量 都有可能導致 DOMS的發生 尤其是對初從事運動訓練的一般人 : : 你說的對 我們現在的重量訓練是肌肉細胞肥大而不是肌肉細胞增殖 : : 也有研究者認為肌肉增值的現象可能發生 : : 不過在學界還是傾向接受肌肉細胞肥大的說法 : 在cell cycle裡,簡單的分為 G1、S、G2、M期, : 其中有一個特殊的 G0 ( 是G零喔 不是go )期 : 人體大多數的細胞都會停在這一期,一但收到訊號(可能是受傷、hormone等等) : 就會進入G1 S G 2M 然後開始分裂新生, : but, highly specialized nerve and muscle cells never divede!! : 在數目上,肌肉細胞不會變多, : 訓練會變的,只有細胞的大小、cross-bridge的數目、神蹟徵召的能力...等等等 : (還有很多項機轉,筆者只略記一二,上有近七、八項機制恕遺。) 基本上肌肉細胞增值的現象在兔子與老鼠的動物實驗上發現過 但是在人類身上並沒有發現 因此還是未定論 : : 還有肌肉纖維的數目與性質 的確是受基因調控 : : 我在體育系看過很多學弟體型類似 作一樣的重量課表但是肌肉發達的程度卻差很多 : : 這你可以用你訓練的角度來為他們解答嗎 : : 他們問我 我無法解釋  : 這是好問題! : 很多學弟體型類似,做一樣的重量課表但是雞蛋是肌肉發達的程度卻差很多。 : 第一點:體型類似.....?那麼身體組成呢?體脂肪比例呢?心肺耐力呢? : 心血管健康程度呢?家族病史呢? : 這些是第一線的問題,不能說兩個體型類似的人, : 用同樣的課表就要達到同樣的效果。 : 就算是以上的問題結果都差不多的話,還有紅肌白肌比例的問題, : 同樣的課表,要求對兩個不同個體產生同樣的效果,這是不合理的! : 您有提到重訓原則 overload principle, : 現在兩個學弟,是不是在重訓上,也有個別差異的原則? : 第二點:這的確可以用訓練的角度來解釋。 : 重量訓練的重點非常多,這是為什麼一個專業的指導員必須存在的目的和原因。 : 類似體型的兩個學弟,練習的時候,有同樣的注意到動作的alignment嗎? : 假設有。 那他們兩個有同時注意到 breathing 的問題嗎? : 好,假設也有。那他們兩個有同時做到相同程度的contro嗎? : 好,假設還是有。那他們兩個運動後的營養補充模式一模一樣嗎? : 好,假設兩個人感情好,吃的一樣多吃的一樣好,睡的一樣飽, : 體內的hormone調節會一樣嗎? : 這我不能在假設下去了。 : 況且,神經徵招肌肉的效能上,兩個人是不會一樣的。 : 一樣的動作,A學弟可能可以很專注的用該主動肌群去訓練, : 但是B學弟專注的程度一定不一樣。 : 而且一但沒有將注意力完全擺在欲訓練的肌肉上, : 這時協同肌群就會上來幫忙。 : 因為身體各部位感情很好,如果你不專心用某一塊肌肉,效果一定不好。 : 因為該受的刺激不足,都被其他的肌肉幫忙去了。 : 同樣的課表,對於不同的兩個個體而言, : 不會是同樣的強度,當然不會有同樣的效果。 : 更何況變數太多,例如:組間休息時間。 : 這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或者是刻意想忽略的東西, : 組間休息時間在在影響訓練對於肌日的刺激強度。 : 同樣一台機器,對於不同的人,要調整到不同的高度, : 以利於讓訓練的平面能夠正確的在軸心上。 : 偶爾一個人睡的比較不好,hormone分泌不一樣, : 訓練的效果也就不一樣。 : 運動訓練,有太多的因素會左右, : 並不是單一課表照表操課每個人的效果也就會一樣,不是嗎? : 運動訓練是一門大學問,不是一樣的課表就會造就一樣的成品。 : 以上。 : 歡迎批評指教。 其實影響肌肉生成的因素繁多 但不可否認個別的差異是無法克服的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先天的因素 因為訓練的改變是後天的並無法超越先天的潛能 肌肉生成除了先前提到的負調節因子 還有類胰島素成長因子(IGF-1) 生長激素(HGH)跟睪固酮 等賀爾蒙 這些賀爾蒙的分泌都會促進肌肉的生長 每個人調控這些賀爾蒙的基因若有差異那麼肌肉生長的程度就會有不同 所以你讓兩個體型相似的人吃一樣的東西 練一樣的課表 把所有環境因素都調整到一樣 但是他們的先天差異終究存在 就如同你所說紅白肌的比例 這是由於神經支配所控制 控制白肌的神經 神經衝動頻率快且強 但容易疲勞 但控制紅肌的神經剛好相反 而神經支配紅白肌的比例是先天的因素 以運動訓練來改變的效果似乎是有限 所以訓練的結果必定有差異 有的人練的效果好有的人練的效果不好 其實運動科學的領域就是在協助優秀選手能接近他們的基因潛能 哪怕只是突破那0.1秒 都是難能可貴 一個人若沒有天份再怎麼訓練都有他的極限 這是不可否認的 因此現在台灣的運動生理學已經開始進行基因選材的研究 因為某些運動都有它所必需要有的特殊能力 只要找出調控這能力的基因 就可以從基因序列中篩選找出天才型的選手 但是有天份歸有天份 不可否認還是必需要經過適當的訓練才能激發出他的潛能 因此 運動對於每個人來說絕不能一概而論 絕對有差異存在 我曾經在大專體育雙月刊寫過一篇文章 在結語中提到 我認為運動訓練的設計其實是一門藝術 在有些人身上可行 但在某些人身上則是不可預料的 因此 我很反對將運動用公式的方式套用在人的身上道理就是在此 你懂的東西很多 我很佩服 希望有機會能多交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