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ioindus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現在油價飛漲,能源成了臺灣的一個大問題。 政策版對能源問題已經討論了N長時間了。 我提議發展替代能源。 現在有一種替代能源是種植植物,從植物中提取生物燃料乙醇等。但是臺灣土地面積狹 小,無法這么做。 但是我認為可以利用臺灣極為廣闊的海域,種植藻類,從藻類中提取燃料。 我在網路上搜了一下,發現現在美國已經在實驗性的種植一種巨型海帶了,美國政府在 加州外海開辟了一塊面積400平方公里的海底農場,專門種植巨型海帶,每到收獲季節, 以特殊的采收船采收之后,或利用海帶本身具有的細菌自然發酵,或以人工方法加速發 酵,它一年所產生的合成天然氣高達220多億立方英尺! 臺灣科學家也做了類似的試驗,其投資成本及操作成本都比美國低,每立方米的“海帶 天然氣”價格,僅需臺幣1.5元左右,而工業用天然氣的現價是每立方米約臺幣9元! 巨型海帶還可用來年產氯化鉀、肥料,提煉出化妝品用乳化劑,并使魚類和蠔類養殖增 產。 此外,美國還在研究馬尾藻種植。而日本發現,馬尾藻有吸收重離子的特性,利用這個 特性對馬尾藻進行遺傳基因加工以強化吸收某種特殊重金屬離子比如金屬鈾的能力是完 全可能的。基因工程在輔以物理吸收劑加強效率的話,能夠得到相當于天然鈾礦石含量 0.1%濃度的馬尾藻。這種含鈾濃度的馬尾藻完全可以進行工業性開采。 三菱總研計劃到2025年可以達到年產200億公升生物乙醇,1950噸金屬鈾的規模,這是日 本現在核電站所用鈾的40%。 實驗證明,除了金屬鈾之外,從馬尾藻還能得到碘和其他稀有金屬。這樣既能夠得到稀 有金屬的礦藏,還能凈化近年來由于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變得富營養化,頻臨死亡 的日本海海水,可以說一舉兩得。 最近日本人發明了一種新方法,這種方法使用經電磁振蕩到大約攝氏170度高溫的水蒸氣 對海藻進行蒸汽浴,直接使得細胞分裂,構成細胞膜的高分子纖維素(cellulose)分子 鏈斷裂生成低分子的葡萄糖(glucose)。整個裂化過程直接進行,沒有有害物質生成, 目前實驗室試驗已告成功。 我在政策版說過兩次,但是都無人感興趣。 不知道這里的人有沒有對這個了解的?知道不知道臺灣是誰在研究這個? 如果大家能夠實現這個設想的話,不但解決了工作問題,而且還可以解決臺灣現在頭疼 的能源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87.1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