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wl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完這篇有感而發! 其實要給大家一個關念,打曲球並非往溝邊丟都可以找到乾板來做轉折(反應), 換句話說,油層沒理由非要留下邊板的乾板給球員作轉折區。 以下比較及說明建立在一個有良好乾燥區的前提下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以競技油層來說。 就以PBA常用的幾組油層來說好了,有明顯邊板乾板的油圖 是美洲豹油圖,我們才比較容易看到選手把球送至溝邊做反應,否則一般來說 選手選擺的路線是對準尾段的乾澀區,來做轉折反應區。 在比賽中,始用所謂的競技油層是很合理的,既然是競技~有理油留邊板嗎? 一般球館平時油層,為商業油層,為了讓客人打起來比較快樂,大部份的球館 在邊板的處理上,會為客人留下1~3塊板的乾板或是留下很薄的薄油給客人, 留乾板最明顯的例子,新竹忠孝。 然而打商業油層習慣的球友們,有時打比賽遇到沒邊板時時可能會出現不適應, 相對的對於常打競技油層的球友來說,要適應其實並不困難。 相信大家有時在打一些比賽時,會有一種打到M字型或凹字型油層的感覺吧! 如果有打上一場8月ebonite大賽的板友們可能會有印像,打裡面一點過頭, 打外面又很滑所謂M字型油層就是,中間感覺油比較短,外面比較長的感覺。 圖一 ───────────            |           7          ──           4          |           2 8           |          1 5               | 3          ──           69            |           10 ───────────            再打到這種感覺的油層時,有時並非油層真的為M字或凹字油圖,有這種錯覺的球道 通常會出現在尾段澀度很好的球道上,以8月ebonite大賽的油層來說,就是一組未留下 邊板乾板的競技油層,以主辦單位公佈的油層大致上來說很累似平油,也也就是上油長度差 不多的情況,印像中如果沒記錯油層的話是上32呎空拖至36~38呎,中間二十塊板還有25呎 (映像中是25)高單位重油。以油圖來說應該是中間會比較滑對吧! 但實際上打起來並非如此,反而打起來像是M字或凹字型油層,然而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 以高單位油量來且未留下明顯邊板薄油或乾板的油層來說,大家一開始所選擺的路線 會從溝邊開始,但會發現溝邊回不太來,打中間一點反而會過頭,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在一個尾段澀度很好的球道來說,上油32空拖至36~38尺,因為空拖區段很短, 所以打溝邊和打中間一點的路線基本上都會在同一個區段反應, 圖二 ──────────────       |  |七        7        1;42m  |  |六       4        1;42m  |  |五      2 8         1;42m  |  |四     1 5             1;42m  |  |三  3 9        1;42m  |  |二       6          |  |一        10 ──────────────            既然會在同一曲段反應,在一樣的球路下,就會照成控球上的困難,不是滑掉 就是彎過頭,尤其是在澀度很好的球道下!只要力量適中側旋一樣,圈數也一樣, 不管是在在一~四的位置上全部都會在同一平面反應不會說因為中間有高單位重油, 中間會滑得比較遠@@並沒有...實在是因為澀度太好了. 然而在這種情下我們可能會讓球多滑行一點,來緩和這個乾澀度的影響.但如此一來 又會碰到一個難題,高單位重油所帶來的滑行速度很快,球在高單位油量下 在滑行上勢必會快得很多,一但球速超出一個範圍,會開始風吹~~ @1試想一台車在一高一矮兩種平台上以同樣的速度前進,飛越平台 在矮的平台上 車子不會飛得比較遠 反之 高的平台車子會飛得比較遠 →可比擬同一短空拖的油層上 厚VS薄油層的反應差 @1另外一台車在同一平台上以一快一慢的速度飛越平台 速度快的車會飛得比較遠 反之 慢的飛得比較近 →可比擬同一短空拖油層上,球速的反應差 以上兩個論點,正好可以說明空拖區的重要,也可以解釋為會有些油層打起來 球速快一點風吹,慢一點卻又過頭~外面可以打裡面又風過頭的現像. 當然到這裡還沒解釋為何在打高單位短空拖平油油層,打起來有M字或凹字字油增的現像. 以ebonite八月賽這組油層來說,除了中間重油區外上油區的單位油量很夠,油的黏稠度高 尾段澀度極佳,因為油的關係,油層不易被破壞掉,carry的現像也不是很明顯. 也許會有版友會問,為何我打外面一點會風吹,打裡面一點會剛好,或甚致過頭. 其實這正好是這種油層的特性及陷井. 打溝邊時,上面有提到油層厚薄的反應+沒有預留邊板讓球反應,而這組油層單位高空拖短, 幾乎可試為38呎斷層油;如果球速稍快的話,選擇從溝邊進攻時,會有@1+@2的現像發生 所以會滑得特別遠,然而走溝邊來說轉折放在圖二中一的位置,如果不小心滑太遠了, 進攻路線之於13瓶夾角會相對變大,且距離13相對位置很遠,也就是說必需要有更大的横向 力才轉得進13正點否則會風吹. 而打外送的人,如果球速控制不當,也會因為斜率的問題,球在離開油層後帶著@1+@2的現像 外水溝滑下去,必竟走的不是直線,走直線球是往球瓶區滑走頂多打到六號瓶,但走外推的 話,球有極大的機會向水溝滑走,即始沒下溝也因為滑走距離讓球遠離13,就算球有反應 也因為離13太遠加上已經深入球瓶曲,沒有足夠的距離讓球彎回來. 那為何打中間一點的路線會過頭?這個問題來自於極佳的澀度!中間不是高單位重油嗎? 重油不是比較會滑?但是遇到短空拖+澀度很好時..也許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打在中間時,會因為中間的高單位重油,讓打者的心理產生,會風吹和球速不能太快的心理 壓力,然而在這種高單位短空拖+澀度極佳的球道下,反而落入球道的陷井之中, 怕彎不回來(就增加一點圈數),怕滑過頭(又降了一點球速),兩個心理因素加起來,照成 球滑行距離縮短,圈數過快,然後就打過頭囉~~ 然而會有版有會問,我都控制一樣的球速,側旋,圈數,但還是一樣打外面一點風吹,打裡 面又過頭,但別忘了,這是一種高單位油層+短空拖+澀度極佳的球道. 不管你打外面還是打裡面都是會在同一個平面上反應,就算在同一平面上反應,也會出現 打外面會遠離13正點,打裡面會比較接近13正點,試想在同一條件下的球速/圈數/側旋下 球的反應是相同的且球轉折的位置正好在同一個平面上,以直送來說~路線相同反應平面 相同,打在圖二的一時會風吹打在圖二的二可能會剛好但如果打在圖二的三也許會過頭了 而打外送的人可能會更辛苦一點,因為又中了這組油層的第二個陷井,也就是中間25呎的 高單位重油區(紅色),打外送時,球一定會通過紅色區塊再通過綠色再通過白色再進入乾區 這裡就講到重點了,你的球路是在幾呎的深度離開紅色區塊?如果角度拉太大,如果太早離開 紅色區塊球進入綠色區段後,球的行進方向還是對準水溝或十號瓶,但因為沒有留邊板乾板 也只有下溝的份,即始沒下溝也會因為,進入乾區後已經滑到溝邊了因距離13太遠且離球瓶 太近也來不及彎回來了. 也許你可能選則讓打角度小一點讓球在紅色區塊的角邊附近滑出去滑出去,但這會有些擾 人的誤差在,打太裡面會過頭,打稍微外面一點,會因為出紅色區塊位置的不同而有所誤差. 另一個現像是,打外送也會因為行進路徑太長加上油夠,容易維持圈數(球心翻轉快)讓球在 油層上已先做球心翻轉反應,而出油區後所剩於的球心翻轉能量所剩無幾~且極佳的澀度讓 球一進乾區加速釋放球心翻轉的能量之後就會變成就會彎個幾塊板,球心反應就結束了產生 鎖死的假像(鎖死=彎不回來),變成一轉折後直直向六號或三號前進. 以上是油層經驗的分享~~ 話說11/22日大概已經選好要帶什麼球去了,八月去沒想到澀度這麼好頻過頭(帶到快道球) 這次大概會快中慢各準備一顆,spare 快 中 中 慢 而出場的戰士為 乳牛spare Thunder zone 快道 Ogre 紫 中道負偏重 Power zone 中道 Redical inferno 慢道 或 VBP 綠夢魔(滑行加強版) 二選一 話說有沒有人要一起去 打11/22日的ebonite大賽啊? 甲乙丙獎金相同,不遞減~~~ 例: 甲1 20000 甲2 15000 甲3 10000 乙1 20000 乙2 15000 乙3 10000 丙1 20000 丙2 15000 丙3 10000 詳細情型 我拿到資料會PO上來~~ -- 座右銘: ~Something is worth to do and carry it as far as you can !! ~值得做的事情,就該做的過火!!~ 您的回應,就是我虎爛的動力,歡迎來到偽摩人~~ http://www.wretch.cc/blog/takul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91.129 ※ 編輯: takulo 來自: 118.170.91.129 (10/17 11:19) ahang:字這麼多 先推再說 10/17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