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rav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CLu (Lu)》之銘言: : ※ 引述《cdcase (No. 0)》之銘言: : 三振能力的重要性在Voros McCracken的DIPS裡面可以看得出來,簡單 : 的說,投手除了對被打出全壘打有些許控制的能力之外,當球被打出去 : 以後是成為安打還是被防守球員守住跟投手沒有太大的關係。 : 這是從統計上得到的結果,當然有些球員不贊成,最近公開表示對DIPS : 嗤之以鼻的叫做Derek Lowe,很巧的,Voros McCracken現在在幫Red : Sox工作。:p 這個理論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也對投手對於被打出去的非全壘打球是 否為安打的控制能力很低這個部分不太能接受,但是後來看他列出的比 較表之後不得不有點相信,後來就越來越能夠接受這個說法,但是我還 是不太能理解為何投手對H%的控制能力如此地低。 : 接下來談重點。Voros的理論重點在於投手面對被打出去的球,控制能力是 : 相當有限的。在他的論述中以1998和1999兩年為例,討論了下面這個指標: : $H=(H-HR)/((IP*3)+H-SO-HR) ^^^^^^^^^^^^^^^^ 這個部分只是個概略的計算,犧牲打有考慮進去(在IP裡面)不過沒有影響, 沒有考慮到的部分是盜壘刺、雙殺打、以及跑壘的進壘失敗這些情況,如果 都要考慮進去的話就直接使用面對的打席數做分母,不然可以用(IP*2.82) 來近似。 : 犧牲打、盜壘刺這些數量不多的東西就沒有另加考慮。BB和HBP由於跟出局 : 和put ball in play無關,也沒有在公式裡面。$H簡單的說就是球被打出 : 去後,沒有成為全壘打的裡面變成安打的比率是多少。 : 在如此的邏輯下,就很容易看出來為什麼三振能力重要了。三振不是靠運 : 氣的,但是球被打中後是否成為安打是。一個三振能力強的投手,可以讓 : 球賽中運氣的成份降低許多。Pedro Martinez在1999年製造了640個出局 : 數,其中有313個三振,同時被打出160隻安打,9隻全壘打。如果Voros的 : 理論是完美的(我們知道不是,不過這點不必argue),那麼如果他只能 : 三振掉200個人,那麼同樣的$H會讓他被打出203隻安打。 : 多52隻安打會多丟多少分數? : 這樣一路看過來三振的能力在統計上扮演的角色就可以看出來了。 : 至於在小聯盟一路爬上來,三振能力下降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就是他們 : 隨著競爭對手能力的增強,逐漸被overmatched了。這一部份的意義在大 : 聯盟也許並不重要,因為大聯盟打者除非因為投手丘的高度或球的彈性 : 改變,就整體來講能力不會在連續兩年之內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在小聯 : 盟來講意義就不同了,因為他們的三振能力變差比較可能是因為他們無 : 法打敗能力較好的打者而非自己因傷或是因為年紀變大而能力衰退。 一個投手的三振數隨著等級上升而下降被視為不好的訊號的原因是,如果 把三振比喻成投籃的話,在1A打球就好像在投一個很大的籃框,越高階的 聯盟就代表越小的籃框,假設一個球員的consistency不變的話,那升到越 高階命中率越低那就代表其實他投籃的precision並不好,雖然投進的數量 跟別人差不多但是很多球其實是在籃框的邊邊投進去的,這樣子升到大聯 盟(籃框最小)時他的命中率必然會下降不少,我認為當該名投手的stuff 不夠好時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形,而要改進也比較困難一點。 而之所以越來越接受Voros的理論的原因是近來我用這個邏輯來看東西時滿 常有很符合的結果出現,我從今年表現不錯的一些投手裡面找出了幾個H% 特別低的投手(低的定義除了絕對的數值之外還要跟同隊的隊友或是全隊的 Defense Efficiency來比較),結果我找出的這幾個投手幾乎全部都很快地 就爆了一場球,H%也往平均的水準靠近,例如6/28的Zito,7/01的Nomo, 7/03的Franklin,雖然這樣看很不準確也不嚴謹,但是要說全是巧合我也不 能接受。而還有一個我找到卻還沒爆的就是博覽會的Vargas,有玩FB的可以 注意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85.9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