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就個人的所學 佛法教的是熄滅自己的三毒--貪嗔痴 乃至解決三毒的根本--我執 如果我看到其他人的過失 那我的眼睛起碼要負一半責任 如果客觀一些看 我並不知道某些法師或團體的特殊示現是不是有一些特別的因緣 有可能是為了利益某些特定族群 所以示現一些特別的樣子 因為我沒有神通 所以我不批評 以確保自己沒有造罪 但是如果我對某法師持疑 我可以選擇不跟他學 畢竟還是可以有其他很多團體能選擇 以上是立基於一個修行者 依著法應該注意謹慎的一些地方 但是如果是一個不承許因果的人 依著世間人的標準或價值觀 那所見之處 很容易看到過失 這是無可避免的 如果要達到心淨則果土淨 我們普通人能下手的地方 一個方法是常常去看別人的優點 慢慢養成習慣 因為境無好壞 只是看我們從什麼角度觀察而已 ※ 引述《conference (LastManStanding)》之銘言: : 各位好 : 小弟不是佛教徒 亦不是潛水的版友 : 冒昧來貴版發文 叨擾了 : 我來這裡是想和大家請教一件令我想不透的事情 : 小弟住過埔里一段時間 : 去過一趟中台禪寺 : 從那天開始 我就決定以後佈施給佛教機構前要三思 : 那天和三五好友騎車去中台禪室走走 : 整座偌大一棟建築依山而建 還有一具金身大佛 : 庭園廣大 小橋流水 花草樹木鬱鬱蔥蔥 : 貼滿人工步道 石梯 供遊客參觀 : 一進大殿禮佛 更是貴氣逼人 大理石地板 金面大佛數十座 : 冷氣吹到感冒 : 往內走更是乖乖不得了 金銀首飾不計其數 : 還有另闢商店販售高級佛具 : 剩下的我就不再贅述 : 中台禪寺辦學積極 : 設有普台國小 普台國中 普台高中 : 學費非常貴 我認識一位教授他的小孩就念那邊的學校 : 請問 若本著偌大心願 在偏遠地區廣設學校辦學 : 讓偏遠地區小朋友們享有學習的機會 : 原是一件佳話美事 : 卻又何以收費如此昂貴? 偏遠地區的家庭未必便負擔得起 : 該寺寺產也未必不足以設學辦讀 : 既然有錢塑上百座大佛 開墾山坡地 蓋學校蓋大理石禮堂 等 : 何不拿這些錢作為辦學之用? : 或者供埔里鎮窮困家庭的食宿? : 佛門三毒貪嗔癡 一切簡樸 : 在那邊的出家人雖眾 未必就花費得了這麼多錢 : 清境佛地 出家人各個身著僕色袈裟 腳踩六洞鞋 : 視金銀財寶於無物 衣著皮膚軀殼不過是具皮囊 : 然則身外之物又何嘗不是呢? : 如此用錢 不免讓人瞧得低了 : 我PO這篇文的目的不再於挑釁生事 而是對於此節無法想通 : 因為台灣有很多寺產豐厚的機構 中台禪寺並不唯一 : 所作所為未必令人心悅誠服 : 雖說眾說芸芸 真假難辨 卻大概有三分準頭 : 有請各位撥點迷津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218.8.97
conference:感謝分享 但如果我們修行布施之餘 只求無己之過 10/16 22:56
conference:不顯得過於消極嗎? 抑或易落於他人彀中而不自知 10/16 23:00
業的本質 是內心的動機善惡為主體 面對外面的境 來歷練自己的心 心態上是積極的去做善 但是善跟惡的標準 會隨著學習 慢慢的改變 因為一開始是世間的所求 慢慢的 學習得力後 所求會改變 這也就是三主要道 畢竟修行的主角 本來就是內心 但是內心並不脫離外境而獨立存在 那是互相觀待的 初期我們學習掌握自己的動機 至於結果如何 那是過去的因決定 不是現在 現在我只管自己造了什麼因 因為這是未來的果 在努力造善因的同時 我希望結果是好的 也努力這樣去做 但是不一定能如願 一個修行人他會努力去將自己的造因趨於良善 經過時間的累積 將來結果自會愈來愈好 眼前的結果 如果是不好的 也只能忍受 因為這是過去自己造的 學習的過程並不是只求無己之過 甚至有時會去忽略過失 只專管行善 將內心用善填滿為主 而不是以除過為主 當然這只是過程 而通常我們都需要這樣的過程 ※ 編輯: samed 來自: 124.218.8.97 (10/16 23:28)
conference:謝謝分享 10/17 00:21
BeeEater:除過與行善二者並不衝突,只管行善而缺乏智慧的觀照往往會 10/17 00:39
BeeEater:釀成更大的災禍。 10/17 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