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對佛教史的關心比較少 所以可能會說錯很多地方 下面大概是我初步的看法 婆羅門教末期發生祭祀萬能、大量犧牲的做法 以及將人分成種姓的歧視現象 這種現象導致一些僧侶、富人、商人、雲遊者、苦行者 和林居者的不滿 引爆出來就是嚴重反對婆羅門教的傳統 這個反對的過程就是沙門思潮 沙門思潮中許多宗派就是佛教、耆那教、順世論與其他諸宗派 沙門思潮普遍反對婆羅門傳統 尤其是反對「創世神」的存在 按照 凱倫‧阿姆斯壯《佛陀》中的看法: 苦、集、滅3諦是 本來婆羅門僧侶就已經知道的事情了 所以佛陀是增加了道諦的部分 按照 韓廷傑《南傳上座部佛教概論》的看法 佛陀確實是否定創世神的 在佛陀在世時 發生了教團分裂 主要是核心釋迦族的分裂 藍吉富《提婆達多》敘述了調達分裂原初僧團的過程 原初僧團分裂為佛陀僧團與提婆達多僧團 後者被前者嚴厲負面批評 而且佛教徒至今絕口不認為此次分裂是一種分裂 而只是叛逐 實際上調達認為苦行才是對的 而佛陀的中道有點是過得太舒坦了 主要的問題就是在於是否要嚴格採取苦行 此後佛陀主持的僧團在佛陀辭世之後就發生了將口語教導固定化的需求 因為佛陀已經不能夠再開口說話了 因此出現了第一次集結 此後第二次集結大約出現了上座部/大眾部的分裂 按照韓廷傑《南傳上座部佛教概論》的看法 上座部所持的律是最接近 佛陀口說的律 但是按照林崇安〈部派和律的傳承源流〉(內觀雜誌65期)的看法 則會中上座的律是較晚出的 會外大眾的律則較為原始接近佛陀所言 這邊我較為採信林崇安的觀點 此後第三集結以降的歷史與部派分化 可以參考韓廷傑《南傳上座部佛教概論》的說明 關於早期佛教不崇拜偶像、不崇拜佛陀 轉而寄託於佛塔的情況 可以參考湛如《淨法與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 關於佛教早期語言選用的問題 可以參考徐真友〈關於佛典語言的一些研究〉(正觀雜誌第1期) 關於古希臘思想滲入佛教的問題 可以參考王雪梅《彌勒信仰研究》 關於大乘佛教造經與教義改革的問題 可以參考呂凱文《佛教典範如何轉移》 關於西藏佛教的修行與真正用法 則可以參考張宏實《圖解西藏生死書》 目前社會上對於大乘、南傳、藏傳佛教的誤解很多 多半是著眼於一些很奇怪的點 事實上由於佛教從一開始就吸收了婆羅門教的修行方法與觀念 一開始也接受了許多古代印度的風俗習慣 所以有很多地方都很可以去質疑 但無損整體的價值 強尊巴利文系統才是真正的正信的佛教 那純粹是西方研究佛教約200年的學術成果所誤導的一般性社會看法 李四龍《歐美佛教學術史》約略指出了歐美學術界開始發現他們自 己正在創造出一個歐美佛教的支派 怎麼說呢? 古人要取得1部經就已經很難得了 比如阿育王遣使向各方傳法 一個方向能夠攜帶的經文數量不多 比如某部經 大約只是《雜阿含》的第33卷 另一部經傳向另外的方向(或地區)所傳的 只約略等於《雜阿含》的第32卷 諸如此類 而歐美學術界所能掌握的經文卻幾乎是全數經文的資料庫 在只掌握少數部經文的狀況下(歷史史實) 以及掌握了超飽和數量經書 的狀況下(歐美學者) 這2個狀態的理解自然會有差異 還有歐美學者畢竟不是梵文母語或巴利文母語 也缺乏歷史上古印度、 古錫蘭、古西域的生活情境 對於經文的掌握確實會有錯讀 在這個情形下歐美學者做出了巴利文(南傳)最接近佛陀所言的結論 目前社會上通常毫無保留就直接接受歐美佛教研究圈200年來的結論 直接認為南傳最接近佛陀所言 但是在清末民初以前的中國與日韓 這種說法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這個結論是憑空創造出來的 (在梵文佛典、犍陀羅佛典仍缺損嚴重的情況下 在巴利文佛典完整的情況下) 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是大乘和小乘都是佛陀弟子後學逐漸分化出來的 而且互相攻擊嚴重對峙 然後越分越多越細 直到創出了禪宗、藏密更是令人覺得那是好幾個宗教 但是共名(共用佛教的名稱) 如果不能夠掌握佛教史 那就無法掌握經意 無法掌握經意 就別談實修 因為掌握的經意如果是錯的 那實修多少會有偏 有偏的話 誰都很難去訓導誰 只有互相討論、切磋、再去實修邊修邊檢查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5.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9244514.A.C11.html ※ 編輯: cu87 (111.249.5.90), 03/11/2017 23:23:54
Uguar: 刪掉? 03/12 00:24
Uguar: 說的不錯 03/12 00:24
Katarn: 已備份- - 03/12 00:24
關於漢地的律 補充2篇文獻 可以自行參考看看 1.曹仕邦〈僧祇律在華的譯出、弘揚與潛在影響──兼論 五分律的譯出與流傳〉(華崗佛學學報第7期) 2.汪娟〈敦煌遺書中的佛經簡介〉(《法光》第12期) 搭配林崇安的分析 可以看出《摩訶僧祇律》是最接近佛陀口語制戒原貌的文字寫本 在漢地一開始是用《摩訶僧祇律》 後來因為折衷、簡易化的傾向,於是改用《四分律》等等其他的本子 由於南傳也不是使用最原始的文本(《摩訶僧祇律》) 因此要怎麼去大聲講說南傳比起北傳更為正宗呢? 仍然是有許多細微的地方要去處理 南傳絕非唯一、絕對、完美、標準的傳承統系 而只是眾多支派之一而已 ※ 編輯: cu87 (111.249.5.90), 03/12/2017 00:34:10
freeunixer: 一直發文一直刪文. 03/12 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