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antric 看板 #1CAAAKGS ] 作者: cool810 (隨緣) 看板: Tantric 標題: [戒律] 《律海十門講記》(6) 時間: Mon Jun 28 21:24:34 2010 《律 海 十 門 講 記》 智敏上師 第六講 昨天我們就是說受八關齋戒的一些儀式,要說很多話,那個要說幾番幾番的,每一條戒要 說幾番。當然,這是正規地、具足地說。我們的道場,就把它簡略,使那些受的人容易受 持,容易問答,所以說,把它簡略了,意思還是一樣的。那麼這說過之後,每一個戒說三 次,那我們也說三次,但是因為時間關係,第二、第三次略了,照規矩呢三次都要具足地 說。三次說好之後,“復次師云”,授戒的師他就說“善哉善哉,如理成就”。這個我們 每天都說的。“很好!你能夠受了八關齋戒”,這樣子三次說了之後,戒體得到了,“如 理成就”,就如法地如理地成就了。 那麼這個之後還要開示,受戒的人要“生起高上脫俗之心”,高貴的心,要脫離世間那一 套的心——出離心。“及有暇難得,與八戒近住之大功德勝利等”,還有要開示有暇難得 。我們說八有暇就是離開不能學佛法的那些惡道、那些長壽天、無想天,還有盲聾喑啞、 世智辯聰這些等等,都是不能親近佛法、學法的那些,八個難。這八個難離開叫有暇,這 個是不容易得到的,做了人也不一定就是有暇。那麼這樣子能夠有暇乃至信佛,能夠受八 戒,那是很不容易,難得。那麼受了八關齋戒之後有什麼功德勝利?那就是功德很大。我 們經常講的,一天一夜八關齋戒,至心回向西方的話還是可以生中品,只是一天一夜,這 個功德就極大。其他的呢,各種經論說的很多。“乃至發願竟”,最後還要發願,“眾生 無邊誓願度”,我們也這麼發了。“而為成滿”,這個,對八關齋戒說的儀式圓滿,到此 圓滿。你們這些學了之後,做比丘的都要會給人家授八關齋戒。授八關齋戒呢,一般說不 一定是五年(戒臘)。我在清涼橋的時候,大概第二年,上海的居士來,要受八關齋戒, 海公上師就叫我給他們授。所以說八關齋戒,那麼五年以上是更好了,一般說就是要晚上 的這八條都持得清淨的,就是晚上絕對不吃的,這樣的人授戒呢,戒弟子得益。如果他本 身晚上不太清淨,要吃一點東西或者弄點米湯或者什麼東西,糕點、水果之類的,那你給 人家授呢,自己非時食這一條沒有,就不能給人家授了,授了人家不得益,也不能發這個 戒體。所以說一定要本身自己持戒清淨的,才能夠給人家如法地授。一般說比丘是最好的 ,所以說做了比丘的,我們都有這個責任。那麼當然了,能夠五年以上的是更如法,實在 那時候五年以上的人找不到,那麼自己能夠清淨受持的,也可以,這八條受持的比丘僧可 以。 乙五、五戒近事分別門 (五戒偈種種解釋及授受儀式布薩略法) 下邊是五戒。今天我們幾位沙彌跟一個居士發心的,受了五戒,五戒今天就是開始講了。 你們要把這個精嚴地受持起來。“五戒近事分別門第五,皈依佛法僧,盡形持五戒”,這 個你們在《五字真言》天天念的。“皈依佛法僧”,一切戒體都從三皈依的上面產生的, 沒有三皈戒體不生的。所以說我們每一次受,不管受什麼戒——八戒也好,五戒也好,乃 至沙彌十戒,乃至是比丘二百五十條具足戒——開始都要先受三皈,從三皈體上然後產生 這個戒。所以說上次我們講過了,三皈,開始受的三皈是翻邪三皈,那五戒受的三皈是五 戒的三皈,受八戒的三皈是八戒的三皈,十戒的三皈是十戒的三皈,乃至具足戒的三皈是 具足戒的三皈。三皈的體是一個,但是層次高低不同。那麼這裡受五戒之前也要先皈依佛 法僧,皈依三寶。八戒是一天一夜,五戒是盡形壽,開始受了之後要一輩子持。 那麼哪五條?“不殺不盜取,不淫不妄說,不飲用諸酒”五條,不殺一條,不盜一條,不 淫一條,不妄語一條,不飲酒一條。不淫這一條不要忘記啊,會用啊,這是出家人最重要 的一條,跟女人要分清楚。在家的居士五戒當然是不邪淫了,因為頌子裡邊字數的關係, 他就說個“不淫”,實際上是不邪淫。八戒呢,就是不淫了,什麼淫都不行。“不飲用諸 酒”,一切酒,“諸”就是說不管天然的果子酒、人造酒,乃至合攏來的什麼酒,都不能 飲,還包含的煙草之類的東西。“終身無違犯”,一輩子不犯。 下邊還要做的,五條受之後還要做一些事情,“並供養三寶”。我們授五戒經常跟他們講 的,皈依三寶之後,應當做什麼事情?六個事情要做,哪些不能做,都要向他們開示。供 養三寶,必須要做的,“和尚阿闍黎”,自己的和尚,自己的親教師,還有軌範師,都要 如法地供養。“一切如法教”,上邊教誡的事情要如法地奉行,不違逆。如法的教,“奉 行無違逆”,你要尊重他,不要違背。不如法的教,那就不在此例了。根據佛法裡邊的正 規的教授教誡,要奉行,不要違背。“於上中下座,三業常恭敬”,一般說五年以下的是 下座,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中座,十夏以上的是上座,那麼對上座也好,中座也好,下座 也好,都要三業恭敬,身口意都要恭敬。“復方便勤求,坐禪及誦經”,這些做了還不夠 ,還要方便——根據實際條件的允可,還要勤求那些坐禪的誦經的事情。禪誦嘛,這個佛 教,出家人的事情“禪誦”這兩個字不能離的。那麼近事呢,他也是佛教徒,也應該方便 勤求,就是有什麼條件允許之下也要學出家人一樣坐禪誦經。“乃至諸學問”,佛教裡邊 的那些學經學教的,都要去學。 “勸助作福等”。前面是慧學,誦經、坐禪,這些學問都是慧方面的,慧的資糧。那麼福 的資糧呢?也要“勸助作福等”,自己作還要勸人家作,人家作了還要幫助人家作,培福 的事情。我們現在,在家人培福事情很多,供養三寶、興建寺院等等。出家人培福就在僧 團裡邊:你是大寮的把飯燒好,你是做菜園的把菜園搞好,你是做客堂的把裡邊事情管好 ,把客人接待好,庫房的把庫房東西管好,不要黴爛、腐爛,這些都是培福。三寶財物, 如果你把它管理得井井有條,不損壞的話,福澤就增長;反過來,把它糟蹋了,平時不去 看,人家居士好心供養的東西,擺在庫房裡丟在那裡爛掉、黴掉了,那是有罪了。那麼三 寶裡邊,把僧團治理好,統理大眾,有大福報,成了正法道場。如果沒有盡到責任,道場 混亂一片,結果呢,難調者不調,慚愧者不安,這樣子搞了也是失責有罪了。所以這些呢 ,大家發心,居士有居士培福的方面,出家人也有培福的方面。 “廣開涅盤路,閉三惡道門”,涅盤的路,就是說趨向涅盤的一些資糧,都要具足,這樣 子廣開,不是小小地開,大大地開;三惡道的門要閉住,三惡道的業你不要造。你造了業 呢,三惡道的業,你造了惡業,當然到三惡道去了,不造那個業嘛就閉了。你說你要造業 ,又把門要閉,那閉不住的。這個門是你自己閉的,沒有人可以幫你閉。你要造三惡道的 業,你求菩薩把三惡道的門閉了,那就是緣木求魚——爬到樹上釣魚去了。魚都在水裡的 ,在下面的,你跑到樹上找,哪找得到魚呢?你要三惡道不去的話,那你自己三惡道的業 不要造,這是佛教誡的,不造惡業自然不去,你造了惡業要求不去的話也做不到,這是緣 起。 “菩提戒之基,增長正業行,從初地至十,菩提道果成”,這個五戒不是小小的五戒—— 人天乘,將來修菩薩行,成佛的基礎都在這裡。“菩提戒之基”,我們要受菩薩戒,這個 基礎就在五戒。我們說在家的菩薩戒,《優婆塞戒經》的六重二十八輕,一開頭就是這五 條戒。“增長正業行”,一切如法的事情都可以增長,那麼慢慢地修到後來,從初地乃至 十地,最後成佛,那都是以五戒為基礎。所以不要輕視五戒,將來我們修行到最後的菩提 的果,也是從五戒開始的。 下邊,“近事名稱音義之分別者”,就是說近事——優婆塞,到底是什麼意思?“梵音( 上武下勿)巴薩嘎”,過去的翻譯是“優婆塞”,那麼比較明確的翻呢,是海公上師翻的 “(上武下勿) 巴薩嘎”,這是音階多一點,比較更接近于原來的梵文。“或譯為優婆 塞”,簡略一點的叫“優婆塞”,(上武下勿)“ 巴”就是近,“薩嘎”是能作事,就 是近事。什麼叫近,什麼叫作事呢?“謂之親近、敬重、承事,及由此試入之實行能作者 ”,親近三寶、敬重三寶、承事三寶,那麼,一些該作的事情能作。開始“試入”,在家 了,開始進入,開始嘗試做這些該做的能做的事情。“故稱為近事之名聲也”,所以叫近 事。這是一個,第二個解釋,“又事者,謂親近善根、涅盤、解脫三學之事”,這個“事 ”,那就更明確地跟你說,前面說應該能作的事情要作,這裡呢,跟你說什麼事呢?“親 近善根”,親近培養自己的善根、親近涅盤、親近解脫三學的事情。“解脫”,戒定慧三 學,這事情要親近它。近事,要近這些事情。“是於清淨道次、涅盤分位,清淨不遠之能 作者”,“清淨道次”就是清淨的菩提道。涅盤的分位,“涅盤”,它是全貌的我們證不 到,它的支分,一點點要做到,這些事情。還有,這個戒的事情,能夠不遠離,親近地不 遠離這些事情,要能夠作,叫近事。 “近事五戒戒相之分別者”,近事受五戒,“不殺不盜取,不淫不妄說,不飲用諸酒”, 這五條戒詳細的說明。“頌雲:殺盜邪淫及妄語,醉迷飲酒五能棄”。’“殺、盜、邪淫 、妄語”四條,根本的性罪。“醉迷飲酒”,遮罪。飲酒,能夠醉的,能迷性的這些飲料 ,或者塗抹的香料都在裡面,一共五條。“能棄”,能夠不作,棄捨不作的,這個就是五 戒的,居士五戒。“如是所說近事律儀戒相者,即於是五種學處根本,能受持,乃至能如 理守護者也”,那麼這個所謂的近事律儀的戒相,就是這五種事情,根本的學處,能夠受 持,乃至不但是受持,能夠如理地守護不犯,保護不使它違犯。那麼這個什麼叫學處?這 個五個東西是我們要學的禁戒,就是學的地方。這個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跟不飲 酒,在這些地方我們要學習,慢慢地熟練,一點都不犯。開始的時候不熟悉,就是要學了 。所以學處學處,還得練習,真正圓滿地做到五戒,佛才行。一切戒到最圓滿最高的水準 ,只有佛才能做到。那麼我們都是在低水準、低層次的,照佛的標準、照阿羅漢的標準學 ,這樣子慢慢慢慢地做到圓滿的,這是學處。 “各各分別說者”,那麼一條一條分開說,就是下邊五條。“盡形壽不殺生”,第一個不 殺生,一輩子不殺生。八關齋戒,因為對居士來說不容易一輩子受,一天一夜,那麼它的 要求呢,這一天一夜裡邊不做那八條事情。而居士的五戒呢,那卻是要盡形壽的,因為一 般的人做得到的,不能是推諉的事情。“盡形壽不殺生,近事盡形壽不殺生”,凡是做近 事的,一輩子不能殺生。不但不殺生,“並棄捨棍杖、兵器等”,殺生的武器、兇器、打 人的武器都要捨掉,不能藏蓄。你藏在那裡幹什麼用?還不是想打人、想殺人?你不想殺 人、不想打人,你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那麼,開許的是防衛的,假使要保護三寶,你備 一點,但不能過分的,槍、刀這些不要搞。 “知慚識愧,悲心具足。凡諸貪生命物,一切不惱不害”,他自己還要“知慚識愧”。知 慚識愧是做文章了,總之是知道慚愧了。那麼慚愧的意思我們《俱舍》學過了,哪個記得 的自己說一下?兩個不一樣。世間上的慚愧“慚”就是“愧”,“愧”就是“慚”,兩個 一樣的,佛教裡不一樣的。什麼叫“慚”呢?哪個記得到呢? (弟子答:“慚”是內慚無德,“愧”是愧對於人。) 對,這是內的,對自己說,自己有這個自尊心,而且有些事情感到不好做的;“愧”,在 人家面前感到不好意思的,那麼這是一個。另外是,“無慚”,對於有所尊重的人,有德 的人不尊重;“無愧”,造了罪不知恐怖,這是《俱舍》都有的,像這些你們要背下來的 。這個頌是“無慚愧不重,於罪不見怖”,這些頌都是很現成的,很好的法相的解釋,我 們以前叫你們背的,背好之後自己考過了之後就還掉了,還得要複習啊!這個一般都是這 樣的,考試之前記了很多東西,一出考場一半忘掉了,再過幾天的時間呢,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在幾個佛學院教了好幾個學生的《俱舍》,算起來總有一二百人了,現在講《俱舍 》的有幾個呢?除了南普陀了法師他講過,其他的還沒有聽說過呢。如吉師講的是《菩提 道次第略論》,《俱舍》還沒講,有幾個當法師的,教書的是有好幾個,但是講《俱舍》 的除了了法師以外還沒有聽說哪個。 “一切不惱不害”,凡事悲心具足,對一切有情要起悲心,不要使他受苦,要拔苦。那麼 有貪生命的物,就是有生命的東西,每一個生命的東西都貪自己生命。我說蚊子螞蟻你去 碰它一下看,來不及就跑掉了。蚊子還敏感得很,它跑到那個地方,停在那裡,你就要注 意它好了,你手也沒有動,就是注意它之後,它就跑掉了。它非常敏感,人的注意力集中 在它身上它就會跑的。如果你去碰它一下的嘛,它還跑得快。臭蟲,爬得很慢了,但是它 六個腿拼命地跑,它就是愛它的生命了。既然它愛它的生命,你要起悲心,不要害它。“ 一切不惱不害”,不但是不害它,還不惱害它,不使它不舒服。我們說真正老修行,蚊子 它要叮的時候,供養它。而這個不要說真正的老修行了,我們上海一個居士的孩子,他就 是初發心受五戒,也是很猛了。他不殺生,蚊子叮了他了,他的父母說,“呀,它叮你了 ,咬你了”,他說,“供養它”。這個很不容易啊,一個小的年輕居士,他能夠發這個心 。 “若自己與一切有情,住心平等,及常行慈湣中住,是應當作”,自己跟一切有情要住平 等心。不要自以為自己是人,它們是小動物,就可以殺害,要住平等心。一切眾生都有佛 性,生生世世輪回六道,大家都做過人,也做過畜生,也做過螞蟻。住平等心,“常行慈 湣中住”,心裡經常要慈悲心,安住於慈憫心中,這些應當做。就是說不殺生不單是不害 生命就完了,還要做那麼多事情。 第二,“盡形壽不盜取”,近事盡形壽不能偷盜,不盜取。就是人家的東西,沒有通過主 人的同意,拿來了,都屬於盜取。這是不與取了,人家沒有給你,你拿來了。“並當知足 受用”,人家的東西,當然不能取了,已經有的東西,要知足,不要貪得無厭。自己有了 這個,還要那個,有了好的還要再好的,這個就不要了。貪心一起的話,不知足的話,就 會走上偷盜的道路。我們說偷盜不一定拿了槍去搶東西叫偷盜了,你一點不當心,公家的 東西占一點便宜,就是偷盜了。我們經常收到人家的來信裡面附了一張鈔票,這也是偷盜 ——把國家的那個匯款的費從信裡面偷過去了。那些偷稅漏稅的情況,關口裡邊逃避交關 稅,也是這個情況,都屬於偷盜的。那麼這些呢,就是不要做。自己有的,知足受用,“ 於他受用現前,心不念慕,貪著繫心”,這個自己有的,知足,不要去想這個不好,我要 好的。那麼人家的受用,好的受用呢,不要去羡慕他。一個東西,一般人就是看到人家受 用好的,自己弄個差的,總是想到羡慕他,甚至於起嫉妒心,甚至於起害心,要把他東西 弄過來,算我的,這個就是要不得。那麼人家再好的受用心裡不“念慕”,也不去吸引它 ,也不羡慕它。“貪著繫心”,不要貪著這個東西把心捆住了,這些心都不要起。 “於諸財寶,不作欲取欲得之想”,對於金銀財寶呢,心裡思想的念頭都沒有。“欲取” ,想拿過來;“欲得”,算我的,屬於我的自己所有,這些念頭都不要有。我們經常看到 人家有一個好的東西,總是心裡想“我最好也有一個”。這個想、念頭都不要有。“下至 一草一葉之微,亦不與不取,能作受行”,乃至最小到一根草、一片葉子那麼小的東西, 人家沒有給你,不拿,一針一線都是這樣子。人家沒有給你,是有主的東西,不去拿它的 。那麼這樣子,就是盜戒是清淨了。所以能夠持盜戒清淨的話,一定要不佔便宜的心,有 佔便宜的心呢,往往容易犯盜戒,因為盜戒很微細,一不注意就犯盜戒了。盜戒、妄語戒 是最難守的。 第三,盡形壽不邪淫,“近事盡形壽不邪淫”。做近事、居士的呢,一輩子不能邪淫。什 麼叫邪淫呢?“於自妻小,如理攝持,不欲他之妻女,其心不貪,眼不故視”,自己有妻 子,那麼你如理地攝持,“如理”,這個裡邊,不能非理攝持,要如理地攝持,就是對自 己的妻子也不能過分淫欲。那麼他的妻子妻女呢?一點的貪心都不要有。“其心不貪”, 不要去歡喜人家的妻女,心裡邊不貪,“眼不故視”,眼睛也不故意去看。你無意之中看 了一下之後,那不是故意的,那當然是不算了。如果你看到好看,故意去多看兩眼,那就 不行了,那屬於這個戒就不清淨了,不邪淫的戒根本就不清淨了。“設若意不律儀,生起 諸欲邪觀,應作極苦深痛,屍林不淨等想,能作不貪正念,此等受行,精進能作。”,假 使你起了這些欲邪觀,淫欲的那些邪念頭起來之後,馬上要知道。“極苦痛深”,就是說 你做了、犯了這些壞事,將來到三惡道受苦的話,那個苦是極痛苦的,也是極深痛的,那 個苦是苦得不能受的,不能忍受。這麼一想呢,現前的欲心就不要受了。 我們說,以前講過的,難陀他看了天女,好看得不得了,看了老猴子牙齒掉了的,醜得不 得了。但是他的那個孫陀羅夫人跟天女一比,對比之下,這個孫陀羅夫人也成了個瞎眼的 老猴子那麼難看了。一切好看都是相對而說的,絕對的是沒有的。你人間看看孫陀羅夫人 是美麗得不得了,但是跟天女一比呢,她成了瞎眼的老猴子了,他就不喜歡她了,要歡喜 天女去了。但天女你去歡喜她的話,將來的果報是什麼呢?天福享盡了,油鍋裡煎了。你 為了貪著一會兒的天女的快樂,將來油鍋煎起來,沒有底的時間地在油鍋裡熬,這個想想 划不來了,還是不要算了。所以難陀開始是為了追求天女而修行,最後一看到地獄的苦, 這個天女的享受也放掉了。這一點時間的享受要感到那麼長時間的深痛的苦,那何必呢? 划不來,所以不要了。 假使你起了一個邪觀——欲邪觀的話,那麼你要先要考慮一下,將來要受的果報,“極苦 痛深”,這是對果報來說。那麼現在現實的對方,一看到好得不得了的清淨的樣子,也是 跟屍林裡邊爛掉的屍體沒有兩樣。她因為活在那裡還沒有變,所以那個樣子你看到是很好 看。實際上,我們說不淨觀、九想觀、白骨觀,九想觀,只要她一死之後馬上就膨脹腐爛 ,膿血流出來,蛆蟲在裡邊拱,這個是看都不想看,聞到要嘔。那麼你就是不爛掉,當下 也是一個白骨,上面塗了一些皮啊、血啊、肉啊,那些裡邊大小便都滿的,你有什麼好呢 ?如果這樣子不淨的觀,屍林的觀,九想觀、不淨觀多觀的話,可以把欲心、欲念頭克制 下去。“能作不貪之正念”,能夠起,不貪的正念提起來,這樣子要作。“精進能作”, 不但是要作,而且是精進地去作。那麼就是說不邪淫的話,有的人說,不邪淫就是不跟其 他女人去做那些淫欲的事就完了,並不是那麼簡單,還有那麼多條件要作。 那麼這裡的如理攝持,自己的妻小如理攝持,這就包含自己的女人雖然不是邪淫,但是要 如理,就是說非時、非處、非境都不能作。非時,在齋戒時、佛菩薩聖誕、父母的生日不 能作淫欲的事情。非處,在曠野,鬼神的地方,在寺廟裡邊,伽藍清淨的地方都不能作淫 欲的事情。非境,男女的二道因為為了生孩子,這對於邪淫來說不算,但是還有口道、大 便道也不准,如果做了之後,也屬於邪淫。所以說對即使自己的妻子,也不能過分地做那 些不如理的淫欲事情,所以叫如理攝持。“且後無論何時,於自妻小,意欲行想”,這個 “意欲行想”,在《律海心要》裡邊是“欲意行想”,欲意行想好像明顯一點,淫欲的心 、意、行想,這些行想。“發生邪覺”,就是對自己妻子起了淫欲的心,成了不正的覺, 不正的作意來了呢,“是亦能於自煩惱業,具力自在轉成。謂言自家妻小,不致苦受,隨 行之見當恐懼之心”。就是說你自己的妻子,你不要說不是邪淫了,但是你對她起了那些 不正的淫欲邪覺之後呢,這個也有很厲害的。 (……7B)“是亦能於自煩惱業,具力自在轉成。”這一句是西藏話,把它那個句子顛倒 了的。為什麼恐懼呢?“是亦能於自煩惱業,具力自在轉成”。因為你這個心經常起這些 念頭的話,自以為自己的妻子沒有關係,淫欲心經常起的話,這個等流果就是將來煩惱造 業,不斷地增長增長,要自在而轉,將來煩惱業就力量大了,就越來越厲害的。所以說, 這個,即使對自己的妻小,也不能起這個欲念,淫欲的念頭,以為這個沒關係的,不會感 苦果的,因為沒有犯邪淫。但是這個東西從等流果上說,要把你煩惱業不斷增長,“自在 轉成”,自在轉成的話,煩惱自在了,你就作不了主了。你現在還能作主把它克制住,你 至少還有一個,自己一個自在力。如果煩惱越來越盛了,它把你鼻子牽起跑了,那你完了 ,煩惱自在了,聽它的話了。所以說你要不給它煩惱自在的話,那即使對自己家裡的妻子 ,你起這個淫欲心,這個念頭,也要生恐懼心。這個心起了之後將來感果的,等流果很厲 害。要煩惱自在而轉,那你給煩惱牽著鼻子走了,所以對這個念頭也要生恐懼心。那就是 對自己妻小經常起這個念頭也要不得。那就是要求相當高的。並不是說,其他的女人不去 搞淫欲就完了,沒有那麼簡單。所以五戒,今天我們有人,你們出家更要注意,持五戒這 些念頭都不要起。 “若是依附欲貪不離,以之淫欲愛戀執受,如是終歸無常苦惱”,這個“惱”,《律海心 要》是苦痛,因為惱還是心裡邊的,苦痛是身也感到痛的。“畢竟無我主宰,發生種種不 淨痛纏,中間一切了知”,假使你依附貪欲不離,就是你心裡邊總是纏著這個貪欲心,捨 不開的話,因這樣子,因為心裡邊,這個貪欲的念頭舍不開,“以之淫欲愛戀執受”。這 樣子把淫欲貪愛的戀著的執得很緊的話,那麼你將來要知道,“終歸無常苦痛”。一切, 你再好的享受,將來都是無常,都要受苦的。“畢竟無我主宰”,而且當下沒有我,是哪 個在受淫欲的樂,是哪個在受?沒有,一切法都是無我,沒有主宰的。那麼反而你作了這 些煩惱的業呢,要產生很多的苦痛,異熟果、增上果、等流果等等,都會產生種種的不淨 的痛纏,把你纏住。這些事情都要了知,中間一切,這些因果的事情都要了知。 這個就是不邪淫裡邊要做到那麼多東西,這個你要學教了,不學教這些因果的事情你不知 道。《俱舍論》裡邊就講得很仔細,那麼所以說,我們說你不學教呢,一個法跟你說,你 知道的東西只是這一點點。你要是學了教之後,學多少教,一個法你就能夠擴大到多少的 內涵。如果你學教學得最多的話,那一句話,一即一切,什麼都包得進去了。所以學教是 一個,我們說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學的東西。所以說有的人說不要學教,這個是特殊的, 禪宗有明師給你提示的話,你也可以,這個路可以走一下。如果沒有這樣的明師的話,你 不學教的話,蒙了眼睛走路的話,不摔到崖下去,那才是奇蹟的事情。 “云何我心於此九不淨處,欲行欲行,不應作者,兩兩親附而作戲樂,甚或支分倒行趨入 流轉,如是乃至言思,我亦不應作意”,它就自己要責備自己,為什麼自己的心,在這個 九不淨處,就是女身了,頭上七孔、大小便孔九個地方,都是不淨的。“九孔流不淨”, 經常流不淨。我們鼻子有鼻涕,眼睛有眼屎,耳朵裡有耳屎,口裡有口水,乃至大小便, 髒的東西,都是不淨的,瘡孔,都是好像一個瘡一樣的,經常流膿血、髒東西的。這樣子 一個東西你去貪戀它幹什麼呢?九個地方都是不住的流不淨處,而你要“欲行欲行”。前 面的“欲行”是動詞,下面的“欲行”是名詞,你要去做那些淫欲的行為。這些不乾淨的 地方,你偏偏要去做那些貪戀的行動,這些都是不應做的。講什麼呢?講“兩兩親附”, 互相地戲樂,互相地調戲、歡樂,甚至於“支分倒行”,男女的支分倒行,做淫欲的事情 。“趨入流轉”,這樣子流轉生死,三惡道去。這樣子的事情,“如是乃至言思,我亦不 應作意”,乃至說、思、心裡想都不能去作意,就是心裡想都不要想,話也不要說,何況 去做這些事情呢?這就要把戒學弄得很嚴格。 那麼這些你要做得嚴格呢,非學教不可。不然你感的果報,中間一些關聯你還搞不清楚, 只是不要做不要做不要做,一百個不要做,心裡想做,管不住。你真正把那些因果的事情 ,看清楚了,叫你做也不敢做。 有人到地獄去,看見兩個人,抱了一根銅柱,銅的柱頭,銅柱裡邊空的,裡邊燒了很大的 火,兩個人就烤餅一樣地綁在柱頭上烤,身上的肉都烤得稀爛。那麼人家問他了,這兩個 人到底幹了什麼壞事呢?造成現在這樣子?他說他們兩個以前在世的時候,是兩個沙彌, 他們睡覺在一個床上睡,睡的時候互相擁抱為樂,這樣子感的果報就是抱銅柱。你要抱的 ,給你去抱好了,抱的銅柱。他還沒有做不淨行呢!就是擁抱,擁抱都不行,要感這麼的 苦報。那麼做那些不淨行的話,那個苦更厲害了。 所以說,我們說沙彌,比丘也有,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因為我們知道有些就是一些魔, 破壞佛教的,他跑到佛教裡邊來,穿了袈裟,做淫欲事情。所以說對沙彌,尤其是年輕的 沙彌、比丘一定要嚴格管理,客堂、糾察要特別注意這些事情。不准沙彌太親附,就是不 要勾肩搭背的,太要好,一要好之後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第四,“盡形壽不妄說”,盡形壽不打妄語。“近事盡形壽不妄說,應作諦實語、正真語 、如佛能作語、不異語、法語、時語、守護而轉,乃至雖為生命故,亦不知而妄語也”, 近事不能說假話,當然了,大的妄語,自己說證果證道得禪定,天龍鬼神來供養我等等, 這是大妄語、根本罪。小的妄語,為了生命的緣故,也不要亂說。那麼該說什麼話?“諦 實語”,合乎四諦的、合乎那些實相的語;“正真語”,沒有錯倒的,不是世間上的那些 個故弄玄虛的話;“如佛能作語”,就是如語,要跟佛一樣說的那個話,如如的語;“不 異語”,前後不矛盾的話。不要今天這麼說,明天又那麼說了,你這個話就是自成矛盾了 ,不要這;“法語”,隨順法的語;“時語”,這個時候該說這個話,那個時候該說那個 話,不要亂說。冬天的時候說冬天話,夏天的時候說夏天話,居士的說居士話,出家的說 出家話。我們說“時語”,你說對居士來說,那些五會念佛、觀音菩薩的音樂、唱磁帶, 好不好?對,你們可以聽了這個,對佛教感興趣,本來你們居士歡喜音樂的,以音樂的這 個愛好,轉到佛教這邊來,這是好事情。當了出家比丘,你再五會念佛好,那些念佛的帶 了音樂的好,你去唱,這個怎麼行呢?出家人不准歌音說法,我們將來講《根本阿含》就 要講,說法的時候不能帶一點歌音。唱歌的音都不行,你怎麼都大唱起來了,這個要不得 。 這個,不妄語,“守護而轉”,這樣的話,經常要說這些話。就是要注意,要說這些話。 “乃至雖為生命故”,就是有生命的危險的話,“亦不知而妄語”。明明知道是這麼的, 偏偏說那樣的,就是為了救命的話,為了自己生命的問題也不打妄語。這個我們說不是呆 了嗎?一條命送掉了,你打個小妄語,不是解決了嗎?可以把命救了。你知道你打了妄語 的果報什麼?地獄。你把生命犧牲了,這輩子犧牲了,守戒而死的,將來決定人天,那就 時間很快,馬上人天就受了。而你如果犯了戒到地獄去,什麼時候出來?哪個知道你呢? 出來之後能不能見佛聞法呢?又是一個問題了。所以說真正持戒的話,寧舍生命不犯戒, 這個是經常看到的,原因也就在這裡。你不要貪現前的小便宜。現前的小便宜一貪的話, 輕輕地把戒犯了,將來你果報卻是不好受的。而且你犯了戒之後,以後要見佛聞法,那就 是難之又難的。你為了持戒而死的話,你要見佛聞法,極容易。 第五,“盡形壽不飲酒,近事盡形壽不飲用諸酒物者”,那些各式各樣諸酒。哪些屬於酒 呢?“若種子酒、天然酒、人工合和酒”,這個,我們不是做酒的專家,就不太懂了。凡 是酒,“能作醉迷轉變飲物”,能夠使人醉的、迷性的,把性改變的那些飲物、飲料之類 的東西,都要“捨棄、不飲、不用”。這個飲物就包含塗的那些了,有些藥物塗了身上之 後,會產生迷醉的,那些也不能用。“不用、不嘗”,吃也不要吃,乃至“不齅”,聞也 不要聞。“不醉”,不能醉。“事無錯亂”,要腦筋清楚,不能搞錯。“言無錯亂”,做 事情不要做錯,說話不要說錯。“不發狂”,吃酒吃醉了,就要發狂了。“不掉舉”,吃 酒吃醉了,手舞足蹈都會來了。“不散亂”,酒吃醉了,什麼亂七八糟都想起來了。所以 要不吃酒的話,那就是事無錯亂及言無錯亂。 我想起來,我們以前小孩子的時候,我的父親是教書的,一些大學生,到我們父親家來的 大學生都是比較用功的,學問好的,老師才跟他親近了,來的時候都很威儀。但是有一天 晚上,他們就是不曉得什麼,吃晚飯吃酒了,吃酒之後呢,一個男的,(……缺)他不嫌 酔,他自以為沒有問題,他騎自行車來的,他跑回去之後,沒有十分鐘,敲門了,回來了 ,幹什麼?渾身是泥漿、血塊塊,怎麼?自行車蹬不好了,亂七八糟翻跟鬥,翻得一爬又 是糊裡糊塗,路也辨不清楚了,最後趕快,沒有跑得好遠了,只有回頭,回到這裡,跑不 回去了(笑)。還有一個女學生,那更糟糕。她是平時,一般女學生都是高級知識份子, 很講威儀的,吃酒吃醉了,蹲在地上大哭,這個醜態百出。那個吃酒的是把人的威儀都破 壞掉了。從這點看,對他們的評價,我們小孩子對他們的評價就變低了,平時很尊重他們 ,很用功的大學生,學問很好的,怎麼蹲在地上大哭大吵的,這個看了真是,威信就沒有 了。 我們說做特務的做那些工作的人,不能吃酒,也就是這個。你吃了酒,把人家機密洩漏了 ,不得了了,那國家就不好搞了。要“近念住”,要親近四念住而住,“觀身不淨,觀受 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心裡要起這樣的念頭。“住正知”,正知正念,住在裡面 。“如如具足”,不斷地這樣做,而且要具足地做。“所作能作”,這些所作的事情要能 夠作,那就是說不飲酒裡邊,不但包括是不吃酒,還要做到下面的那些事情。 我們說五戒也是好受也不好受。也好受呢,這五條你不做是蠻容易的,但是做到家的話不 容易。我們說真正做到家的,就是羅漢、佛。一般的就是學處,從這個地方學,不斷地學 。“近事兼修性戒所餘之六種者”,這五戒守住了,是不是完了?還不行,還有六個東西 要作。近事兼修性戒所餘的六種,前面的四個性戒殺盜淫妄,一個遮戒——酒戒,這五條 是近事的五戒,做到了是不是就夠格了呢?還不行,還有六條性戒要修的,就是還要學的 ,還要做到的。“複次此在家學處、根本五戒之受持習修,是一切妙善之根本,亦是無上 正等圓滿菩提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也”,這是總結前面的。這前面五條根本戒能受持、學 習、熏修,是一切妙善的根本,一切善法的根本都在五戒上。不但是一切妙善的根本,無 上正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全結攝之最要元素”,就是達到阿耨多羅藐三菩 提的最重要的條件,也在這個五戒上。沒有這個根本的東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到 的,那麼這個五戒的重要性也可想而知。 這麼樣子說這五條戒很重要了,但是還不夠,“此外並當於彼所餘之性罪六等,兼修斷除 ”。除了這五條之外,重要的五條之外,還有六個性罪,也要兼修,也要除斷它們,也不 能做,要斷除。那麼哪六個呢?“如經云:應專心殷勤”,經裡邊有這個話,要專心殷勤 地去做上面的事情。 “不作離間語,並諸分別所攝之事”,“離間語”,挑撥離間的話,不要說。“諸分別所 攝之事”,分別、離間的那些事情所包含的那些事情都不要做。就是有關於離間的那些事 情,話也不要說,事也不要做。 第二個,“不作粗惡語,說柔順語,出言悅耳,正直之語”,粗惡語不要說,不但不要說 粗惡語,還要說柔順語,說的話柔和,順人家的心。不要說話都是傷人家心的話,雖然你 不是罵人,但是說一句話都是戳在人家心上,人家聽了是感到很難受,好像把心割得,一 刀一刀地,你說一句話,戳一刀,說一句話……,聽不下去了,發脾氣了。要說柔順語, 要“出言悅耳”。說的話不是說音樂——我放音樂你耳朵聽了好聽,“悅耳”,聽得人家 入耳,聽起來順耳朵的,不要說些話人家聽都不愛聽的話,就是不討厭的話了。真實之語 ,要實實在在的話。 第三是不作“遊詞綺語”,不作綺語。“遊詞”,那些不正規的黃色的那種話不要說,反 正是不相干的、無義之語。“作時語”,“時語”,前面講過的,這個時候該說什麼話就 說什麼話。“正語”,真實的話。“義語”,有意義的話。“法語”,順法的話。“如理 語”,合理的話。“聖諦語”,合乎四諦、二諦的話。“律語”,合乎戒的話。“善次語 ”,合因明的話、合次第的話。“再三叮囑語”,悲心再三叮囑,不是跟你說了一道,管 你聽懂不聽懂,不管了,再三地叮囑,慈悲心的表現了。“如是等能作”,那就是說不但 不作綺語的話,還要作這樣子的東西,才算夠格,你暫時不說那些話,後邊好的不說也不 行。壞的不能作,好的要作,壞的做了是不對,好的不做也不對。 第四,“不作貪心”,那麼就是還有貪瞋癡三個,那就是十善,十惡的都不要做了。前面 五條再加上後面的六條,十惡都完了,都不能做。“不作貪心,且於一切有情,應作無邊 義利安樂之意”,貪心就是把人家的東西、人家的安樂拿到我身邊來了,貪他的東西。現 在不但“不作貪心”,對一切有情,要給他要作無邊的義利安樂,要使他安樂,把好的讓 給人家。這個,我們經上,我們在《上師供》裡邊這一類的話就很多了,就是把好的讓給 人家,壞的回給自己。而一般人就做不到,都是好的給自己,壞的給人家。假使叫你散東 西,把壞的都散完了,最好的留給自己,我自己要。這樣的人是一般性的,但是也有好的 。昨天我們一個樂清居士,她要請照片,我們給了八個人八個照片,我說你自己挑吧,你 歡喜哪一個?她說“我等他們去要完了,留下的給我”。這個心很好。我們說一個胖胖的 女居士,發了這個心,不簡單。我們出了家,頭剃了,比丘當了甚至於好多年了,能不能 起這個心還成問題呢!這個好的東西讓給人家挑,挑下來人家不要的東西我來拿,這樣子 就對了,這個是真正的不貪心。 “五不作害心,而常被著忍力甲鎧,於諸事理,能作正真觀持”,“不作害心”,不但不 害人家,還要忍辱人家的害。常被著忍力甲鎧,忍好像是我們的盔甲一樣,人家來害你, 你把盔甲一穿,害你不到了。人家來害你的話,你忍辱,那就是盔甲。如果人家害你,以 拳報拳,以腳報腳的話,那你就是糟了,他固然做了壞事,你也一樣做壞事。叢林裡邊打 架兩個人一起遷單,有道理的,你也打了人,人家打你是不對,但是你還手了,也是打人 了,那就一起走,那是都趕出去了,不要了。那麼你忍力鎧甲穿起來,他打你,不報打, 罵,不報罵,緊你去罵,緊你打,不回手,不回嘴,好,他遷單你不遷單。在因果上講的 話,你更便宜了,修了忍辱了,壞事也沒有做,那他的過去的債也還清了,對你來說是大 大的便宜。但是一般人就做不到,所以說要常被忍力鎧甲。受了五戒做那麼多事情,你們 幾個沙彌要注意了。五戒不是這五條不做就完了,要這些都要做到了,回去好好地看,要 考的。考你們受了五戒之後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你都要說出來的。你說都說不出來你 怎麼做呢?做不到的。“於諸事理,能作正真觀持”,一切道理呢,正真地觀持,把一切 緣起的道理能正觀清楚,能持,這樣子照這個做。 六,“離棄一切邪見之因,顛倒錯覺,順從一切諸佛聖人心意,正見而行”,一切邪見之 因,邪見是撥無因果,邪見的因也要去掉。“顛倒錯覺”,邪見怎麼產生的?就是顛倒錯 覺,這些慢慢產生邪見的。“顛倒”就是四顛倒,無常為常,不淨為淨這樣子的東西。有 了四顛倒、錯覺,把事情搞錯了,慢慢慢慢產生邪見,撥無因果。最大的邪見斷善根的, 這個不是好搞的。善根都給你斷掉了,上品邪見斷善根。那麼,邪見固然不能有,邪見的 因,那些東西,都要去除。不但如此,還要順從一切諸佛聖人心意,正見而行,要順了一 切佛、聖者——見道以上的人的心意,以這樣的正見來行,行持。那麼就是說,不但不要 邪見,邪見的因也不要有,而且還要符合聖人的佛的那些正見要有。這個要學了,那麼你 說什麼是邪知之因呢?什麼叫聖人的心意呢?你不學,這麼一條你就是背下來了,你也不 知道什麼聖人心意在哪裡,你還不知道。但是這本書又是很濃縮的,很多道理都縮在裡邊 ,它是便於憶持,叫你記憶的,真正你要把它內涵打開來呢,要學教了。 聖人的心意是什麼呢?你經教裡才知道。那簡單地說──八正道,合乎戒的、合乎般若的 。高深地說,中觀見出來的沒有一個不是正道,都是合理的。那麼你沒有到中觀見,你還 沒有證到這個中觀見,那你就是低層次的,那就是合戒,符合戒的都是對的,不合戒的都 是錯的。我們看《楞嚴經》五十陰魔裡邊,著魔的時候都是破戒,如果你不破戒就不會著 魔了。都是先把你破了那個根本的那個戒,邪淫貪欲,偷偷地作男女的貪心的事情,這就 是“師與弟子,俱遭王難”。師和弟子將來的後果是國家的王法,受起來,那是現報。將 來的後報還要厲害,地獄惡鬼,地獄還要受苦報。那麼這些都是破戒的,所以說我們說呢 ,從初學來說,你只要把這個原則掌握好,佛說的戒符合的都是正見,八正道的見就是符 合戒的見。如果你高深地說呢,你一切得了中觀見,證了中觀之後,空性之後,一切流露 出來的都是正見。但是這個正見你還沒有得到了,這個流露出來的就是合戒的了,戒就是 佛的身口意。所以佛的身口意從佛的最高的般若,薩婆若海流出來的,那不會錯的。所以 我們得不到佛的薩婆若海的這個高深的中觀見,從戒下手不會錯。“且非聖人,不作宗崇 ,如是等應觀也”,那麼我們崇拜哪些呢?崇拜聖者了,佛菩薩了。假使不是聖者,不要 崇拜他。有的人崇拜什麼大師、大藝術家,又什麼什麼的,這個,我們佛教徒,又是出家 人,不崇拜那些。我們崇拜的就是佛菩薩、三寶、聖者。這些就是持了五戒之後,他必須 要做到的事情還有這六條。 下面“近事發起慧行修心之法要”,這個更重要了,慧行刻意來了。我們要修近事五戒, 我們心裡要怎麼觀想,這是智慧的行。 “一 、以出離心求取近事戒,於此五根本學處,甚於生命冒險守護,兼制五根,不入非 處,此律儀戒,必於人中方得應思”。我們取近事戒,有的人說近事戒嘛人天乘了,不要 出離心的,只要世間上不做壞事就可以了。但是我們說真正求五戒要出離心去求,不但出 離心,還有菩提心呢。以菩提心求近事戒,將來感的果才是菩提大果。如果單是出離心, 也僅僅是那個聲聞的涅盤了,這還不夠圓滿的。所以說從我們初下手的人來說,菩提心高 了一點,先從出離下手。要出離心求五戒,我們求五戒不是貪著世間的享受,“我今天守 幾條戒,將來可以享人天的福報,大大地享受,等於說做生意一樣的,我花點本錢,將來 能賺不少的,一本萬利”。以這樣的心去求五戒,那就不好了。 我們說我們以出離心求五戒,“於此五根本學處”,在這五條戒的地方,要“甚於生命冒 險守護”,就是前面那個話,情願是犧牲生命不要犯戒。我們跟你們授這個三皈的時候, “寧舍生命,永不皈依天魔外道”,那也是同樣的意思。你生命犧牲了,固然這一輩子是 死掉了,但是你是因為皈依三寶而死的,將來決定生在三寶的地方,能夠聞法,見佛聞法 修行,那感果報是不可思議。而假使你去皈依天魔外道了,你命倒保住了,我們說以前的 印度的佛教,佛滅度以後,不是受到外來侵略嗎?他們就是以武力來征服這個佛教徒。要 麼是你改變信仰,信他的教,要不然就殺頭,這個情況之下,你怎麼辦?殺頭,痛得很, 死掉了,什麼都管不來了,馬馬虎虎地信他的教算了。行不行?不行的。你這一信的話, 那你是以後永世沈淪,以後就不曉得哪一天見佛聞法了。你頭砍掉了當下是痛一痛,你要 知道你砍不砍得掉,還是你過去業報有不有的問題。如果你過去沒有砍頭的報的話,也砍 不了你的,他會放你的。如果你過去有砍頭的報,即使你說你信他的教,將來還要碰到一 個機會把你頭又砍掉了,那你糟糕了,兩邊都不著,都沒有靠到。我們要明因果的話,砍 不砍掉頭是因果的問題。過去有殺業的,那決定這個餘報、花報,正報還在地獄,那你會 受到砍頭的報。如果你過去沒有那個業,不會害怕的,他要殺你也殺不了。 我們玄奘法師,他到印度去取經,碰到路上海盜把他們抓起來了,東西都搜了。海盜搜了 很多做生意的人,有很多錢,大大地高興,要慶祝,要感謝他們的教主,要把人祭,活的 人祭,祭的人要最漂亮的、最好的人,挑來挑去,玄奘法師長得最好,就把玄奘法師抓起 來祭天。要殺了,玄奘法師也不害怕,他說你讓我修一下定,他就一入定,到兜率天去了 。定還沒有出定,結果,那些…… (……8A開始)要殺玄奘法師,大大地震怒。那個船被波浪掀起來,掀得就要立起來了, 東翻西翻地,都快要沈下去了,那些海盜慌得不得了。那些居士趁此就說了,“哎呀,你 們要害這麼好的出家人,天都發怒了,要懲罰你們了,趕快放下”。結果他們海盜就害怕 了,不殺了,不但不殺,還來恭敬禮拜,磕頭求饒呢。不該死的就不死的,所以說不要害 怕。甚於生命地冒險守護,應該把命還要看得貴,以這樣子地不管有什麼危險,都要守護 這個五戒,這個做不做得到?這個心要發起來,一定要發這個心,即使犧牲生命也好,不 要去犯五戒。這個心起來了,將來你受沙彌戒比丘戒才能夠真正地得到益處。如果這個心 發不起來,等流果,你受了沙彌戒,也是——危難的時候就舍戒;得了比丘戒,碰到困難 了,又可以捨戒,那你永遠不會成就。捨戒的果報也是一個等流果,以後什麼好事都做不 成,一碰到困難就會退,就會捨,那這樣的果報糟糕了。舍利弗退了菩提心,變了一條毒 蛇,這個可怕。要甚於生命地冒險守護,這個話說起來是難得很了,人家就是在世界上的 人根本接受不了這一條。這五條戒他們看得沒什麼要緊,還要把命都犧牲了去保這五條戒 。學過佛,把因果多學一點就知道了,非持不可。 “兼制五根,不入非處”,不但是五條戒要守,“五根”,眼耳鼻舌身,“不入非處”, 不要到不正當的地方去,就是眼睛不亂看,耳朵不亂聽,鼻子不亂嗅,舌頭不亂嘗,身不 亂碰、不亂觸。“不入非處”,不應該去的地方不要去看,不要去聽。那麼五根,要守護 五根,意根才能守得住。五根裡邊等於說是通訊員,它不斷地把外邊的那些新聞告訴你, 那個意根就是編輯、主人,它不斷地接收材料。外邊來的材料都是黃色的下流的,什麼殺 盜淫妄的,你這個編輯你怎麼會清淨呢?它接收的材料都是這些東西。如果外邊的五個採 訪員都是好的東西給你,你作編輯編的東西當然也是好的。所以說你五根能夠守住,意根 也能守得住,五根不守的話,你要守意根,不可能的。 要“兼制五根,不入非處,此律儀戒,必於人中方得”,這個還要靠思維。這個律儀戒— —別解脫戒,天還受不住的,天上沒有別解脫戒的,只有定共戒、道共戒。別解脫戒只有 人間才能受,這個是人的殊勝。人間又是南洲特別殊勝,為什麼南洲特別殊勝呢?南洲的 人剛強,但是受了戒之後又是剛強,能夠堅持守戒,犧牲生命也不犯戒,這個剛強。剛強 用在好的地方就是能夠為菩提道犧牲頭目腦髓在所不惜;剛強用在壞的地方做壞事,勸不 過來,南洲的剛強有這個特徵。那麼你把剛強轉過來,用在佛教裡邊,就是成佛的一個重 要的條件了。所以說在《現觀莊嚴論》裡邊,南洲的士夫有十二個殊勝之點,那就是說南 洲的人修行特別好。我們在哪裡?南洲。不要放棄自己的殊勝南洲勝身,這個身正是修行 的最殊勝最好的一個根器。我們已經碰到了佛教,得到了出家,具足戒圓滿得到了,那你 要好好地利用這個身體修行去了,那麼今天時間差不多了,就講到這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7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3.1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