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aryewkun (Har)》之銘言: : ※ 引述《imagewind (秋水連天)》之銘言: : : 這應該分成兩部分來看。 : : 從丈夫的角度: : : 你為何要納妾?從佛弟子的角度看,就算只是想修人天乘法,也應該知道, : : 增長自身的淫慾只會有害而無一利。所以如果純粹只是『好色』,所以納妾, : : 那麼就算戒律沒有規定,你也只是在傷害自己的慧命,讓淫慾的種子在 : : 阿賴耶識中發芽、成長,並且產生更多的淫慾種子。後世的你也就必須 : : 承受更多有關淫慾的煩惱和考驗。 : : 如果是為了傳宗接代,雖然可笑(後學不認為傳宗接代是人的義務。), : : 但迫於當時的社會環境的集體共識下,或許只能說可以諒解,但不能接受。 : : 可以澄清是誰的問題。),所以去納妾,還是老話,很可笑的理由, : : 但也可藉此機會增長自己的慧命,好好修行。(女性在古代也只能如此被動的應對。) : : 但是現代的台灣社會,不管是任何理由的婚外情都已經不被社會接受,何況是佛法。 : : 有心於佛道的佛弟子,就算戒律沒有規定不可婚外情、就算另外一半可以接受 : : ,都不應從之,因為只會對你自身產生障礙,理由上面已經說明過,儘管你可能 : : 只想修人天乘法,也應想想後世所要因此面對的淫慾障礙和煩惱。 : : 這是後學的想法,還請指教。^^ :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我想知道的並不是鼓勵與否(若照大乘的想法,連念頭都不可起),而是想要知道,在家眾 : 若要領受不邪淫戒,他有兩個妻子,是否破戒。 : 想象一下,若有一名居士,想要領受不邪淫戒,但是他告訴你,他早年時風流,現在有兩個 : 妻子,已經一同住在一起多年,現在想要領受不邪淫戒,他說,請問法師啊,我這樣是不是 : 違背了不邪淫戒? :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真的只能夠回答 YES or NO,沒有含糊的餘地。 : 所以我現在在尋求明確的答案,若佛經中沒有說,我又怎麼能夠要求別人這樣做?那已經不 : 是佛戒了。佛陀要我們依法不依人,以法為師,這是我認為最起碼應該遵從的原則。 : 大乘修行者禁止淫念的生起、小乘出家眾禁止一切淫行、在家眾可以接受夫妻性行為,只有 : 二十種女人不可與之發生性行為,這些顯示出不同狀況下不能夠一同而言。我正是因為這樣 : 不敢擅自斷定,所以才求助經文中是否有說明。 : 也許你的意思是,寧願嚴格一點?但是我現在的情景是要對人解說,我多添一點,豈不是擅 : 改經文?我不敢這樣做啊,如果這樣你改一點我改一點…… 茲引一段文章:   戒的功能,在於防非離過,戒有防止發生身口意三業的過失作用。從糾正人的行為, 調伏不良的習慣、性格等,使之合乎清涼清淨的道德標準。《大智度論》卷十三云:   尸羅(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 皆名尸羅。尸羅者,略說身口律儀,有八種:不惱害、不劫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 、不惡口、不綺語、不飲酒及淨命,是名戒相。[2] ----------------------------------------------   佛制的戒律,是因事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設施。為了使得弟子們保持身心清 淨,保持僧團的形象;為了成就自己的道業,為了成就他人的信心,使得正法久住人間。   《大智度論》卷四十六說,佛陀成道後的最初十二年中,佛未制戒。僧團清淨,無人 犯過,無人行惡不善法,所以「如來不以無過患因緣而為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20] 這是因為佛陀告訴舍利弗,過去有六佛,其中三佛未給弟子們廣說法,也不結戒 ,未說波羅提木叉,故於如來滅後,弟子們的清淨梵行速滅;另外三佛,廣為弟子說法、 結戒、說波羅提木叉,佛及弟子般涅槃後,清淨梵行久住,正法住世。因此,舍利弗便請 釋迦世尊制戒,佛說:「我此眾中,最小者得須陀洹,諸佛如來,不以未有漏法而為弟子 結戒。」[21] 直到迦蘭陀長者子須提那求度出家之後,又回到俗家,與其俗妻行了俗事 ,釋尊始為弟子制定了第一條不淫戒。並宣示:「以十利為諸比丘結戒。」[22]   諸部律典,所言結戒十利,內容幾乎一致,僅文字略有出入,現將五分律、四分律、 南傳巴利藏律部,抄錄如下:[23]   (一)五分律卷一: 僧和合,攝僧,調伏惡人,慚愧者得安樂,斷現世有漏,滅後世漏,令未信者信,已信者 令增廣,法久住,分別毘尼梵行久住。   (二)四分律卷一: 攝取於僧,令僧歡喜,令僧安樂,令未信者信,已信者令增長,難調伏者令調順,慚愧者 得安樂,斷現在有漏,斷未來有漏,正法得久住。   (三)南傳巴利律藏: 為攝僧,為眾僧安樂,為調伏惡人,為善比丘住安樂,為斷現世漏,為滅末世漏,為未信 者信,為已信者增長,為正法久住。 ----------------------------------------------- 後學當然沒辦法確定說,那位先生能不能受戒?但是由以上的文章,我們可看出 世尊制戒不是教條似的法律條文,『佛不曾預設戒律,不是由於佛的旨意為弟子們結戒, 乃是為了當時的社會風俗需要、共同的道德需要、佛教內部的團體需要、以及為了使得弟 子們解脫欲瞋等煩惱的修行條件需要。』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想如果只要曾經犯過戒律中的戒條,此身就不可受戒, 那請問:殺人魔鴦掘利摩羅為何可以出家學道呢? 按照上面的邏輯來看,鴦掘利摩羅根本不可以出家,但是世尊准許他出家了, 尊者最後也證得阿羅漢果。這一點不是值得吾人深思嗎?^^ 後學引得文字段落來自『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 釋聖嚴 著』 前賢如果想看全文可至:精華區--->版友分享--->暫存資料夾--->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以上是後學的想法,還請指教。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0.94
blueryan:[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一文已移至精華區[清涼法語]-> 05/17 22:32
blueryan:[聖嚴法師]資料夾中。 05/17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