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rmolyca (銀碗盛雪)
看板Buddhism
標題淺談「比丘戒捨墮十」的意義與其淨人角色現代的應用──黃侃如
時間Tue Oct 7 20:44:18 2008
淺談「比丘戒捨墮十」的意義與其淨人角色現代的應用
黃侃如
中華佛學研究第9期 (p151-178) (民國94年),臺北
提要
佛陀曾經告誡弟子要「以戒為師」,可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戒律應當
如何理解?一位在家居士如何透過閱讀律典,知道自己如儀的護教方式呢
?事實上戒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必然會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而有所轉
變,因此必須從施設戒律的因緣中進行情境分析,從中萃取出佛陀的教義
,並且將教義落實於自已的生活之中,甚且回應到當代佛教所面臨的相關
問題。
本文首先經由「比丘戒捨墮十」進行細緻的情境分析,探討佛陀施設
該戒法的深刻意義。亦即透過戒條中,人物之間彼此的互動過程,體悟佛
陀所倡導的中道生活。最後,從「比丘戒捨墮十」的解析裏,整理出淨人
在僧俗互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對照於當代佛教教團成立的非營利組織
,進而將淨人角色作為當代佛教教團發展入世關懷的參考,豐富現今論述
所缺乏的面向。
關鍵詞:1.比丘戒 2.捨墮 3.淨人 4.現代的應用
--------------------------------
一、前言
佛教聖典包括經、律、論三藏,其中律藏是僧眾具體的生活規範,但
是在施設戒律[1]的因緣中,往往也會看到居士角色出現。由此可知,僧
眾的出家修行生活還是脫離不了與居士[2]之間的互動,甚至有些地方必
須透過居士來護持。所以儘管比丘戒的對象是比丘,但是透過研讀比丘戒
可以得知居士如法護教的線索。
以「比丘戒捨墮十」[3]來說,該戒條篇幅很長,內容豐富,不但包
括了施主、比丘以及淨人三者之間金錢互動的關係,還清楚明白地規範了
比丘如法取得物資的過程。而淨人護教的角色以及重要性,也在該戒條展
露無遺。其實所謂的「施主」以及「淨人」,指的都是在家眾。但是在佛
教僧團擔任營運事務的十七種「執事人」裡面,卻只有第十三種「淨人」
是在家眾,其他全部都是出家眾(佐藤密雄1963:310-316)。也就是對
於在家眾來說,「淨人」角色與僧團[4]的關係最為密切,甚至是唯一可
以在僧團擔任的執事工作。因此,藉由「比丘戒捨墮十」的解析,從中整
理「淨人」角色的重要性,將更有助於僧俗互動之間份際的拿捏。
「淨人」巴利語為kappiyakaraka。其中kappiya是形容詞,意思是「
適當的」;karaka是名詞,意思是「使適當的人」。[5]兩個字合在一起
,kappiyakaraka的意思就是「助成出家眾如法如律受用物品或行為清淨
的人(觀淨比丘2004:132)」。因此,從淨人一詞的意義,就可以看出
佛陀施設戒律,留下了出家眾可以透過淨人,如法地向施主取得資具,又
避免遭人非議的寶貴線索。
回顧今日,臺灣佛教興盛,主張入世關懷的教團[6]擁有大量的社會
資源,但卻招來過度世俗化的非議。而在學者諸多的論述當中,[7]無論
是從正面肯定的態度,為教團加以辯駁,或是從企業管理以及非營利組織
的管理模式,向教團提出建議,似乎都忽略了回到佛教三藏中思維法義,
藉由佛陀的教法找尋可能的省思方向。因此,本文在解析「比丘戒捨墮十
」的意義以及整理出淨人角色的重要性之後,還會將淨人對比於當代佛教
非營利組織及其成員在教團所扮演的角色。試圖從《律藏》的立場,為目
前佛教教團從事入世關懷工作提出不一樣的省思聲音,豐富既有論述面向
之不足。
雖說律藏是生活具體的規範,具有佛陀對於生活的智慧,但是時空荏
苒,如何透過聖典的文字中尋覓佛陀的智慧,將其應用於當代的議題呢?
這種用傳統的佛教倫理思想來應用於新的文化情境,基本上是肯定了佛法
具有時空的超越性。而佛教倫理要富有這樣的超越性,格梅茲(1993:351
)認為必須具備四個條件:「根源與過去和傳統的佛教討論」、「考慮到
社會和個人的目前時空」、「針對目的而談佛教,減少神秘與浮誇」以及
「以人類作為考量的依據」。
根據格梅茲的說法,本文首先將對「比丘戒捨墮十」的戒文進行情境
解析,除了有關語言的理解、翻譯以及法義的思維以外,還將配合佛陀施
設該戒法的因緣情境,解析其人、事、物,以及彼此之間互動的關係。其
次,將進一步探討「比丘戒捨墮十」戒文的意義,細細體會佛陀的智慧所
在。最後,再從該戒法僧俗互動的關係,整理出淨人角色的重要性,並且
回到當代的社會環境,思考如何將淨人所扮演的角色應用於今日佛教教團
所面臨的議題。
二、「比丘戒捨墮十」的戒文與解析
本文首先將巴利律「比丘戒捨墮十」的戒文列出完整的翻譯內容,
[8]然後再將戒文分解成三個段落,運用圖表及文字說明,進行分段解析
。然而翻譯方式涉及對於法義的解釋,所以在列出完整戒文之後,將再對
義務分詞的翻譯方式加以說明。
(一)戒文翻譯
1.完整戒文
如果國王(rajan)、大臣(rajabhogga)、婆羅門(brahmana)、
居士(gahapati)派遣使者(duta)送衣料的資金[9]去給比丘,對他說
:「你用衣資購買衣料以後,送衣料去給某某比丘」。
假使那一位使者往詣該比丘,說:「尊者!這衣料的資金,我特別為
大德帶來了,請大德收取衣資。」這位比丘宜告訴(vacaniyo)使者:「
朋友!我們不接受衣資,但在恰當的時候接受清淨的衣料。」
倘若這位使者有問比丘:「大德有任何淨人(veyyavaccakara)[10]
嗎?」比丘們!需要衣料的比丘就可以指出(niddisitabbo)適合的園役
(aramika)或優婆塞(upasaka),說到:「朋友!這是比丘們的淨人。」
假使這位使者指導那位淨人以後,回到比丘那裡報告說:「尊者!我
已經指導大德指示的那位淨人了,請大德在適當的時候去,他就會送衣料
給你。」比丘們!需要衣料的比丘前往以後,可以敦促(codetabbo)淨
人兩、三次,提醒(saretabbo)他說:「朋友!我需要衣料。」
當淨人被敦促兩、三次以後,如果帶來衣料,這樣子就好。假使沒有
帶來,那位比丘為了衣料,可以默立(thatabbam)四次、五次,最多六
次。
為了衣料而默立四次、五次,最多六次後,若帶來衣料,這樣子就好
。假使還沒有帶來,而當比丘努力次數超過,才帶來衣料,比丘接受該物
品就是捨(nissaggiyam)墮(pacittiyam)。[11]
假使沒有帶來衣料,比丘必須親自去(gantabbam)或派遣(pahetabbo)
使者去施主那裡,說:「大德!您們為了比丘送來的衣資,並沒有提供比
丘任何好處。請大德受用自己的淨資,不要失去自己的資金。」
--------------------------------
僅摘錄至該條戒文中譯的部分,
後續詳細分析與卡通圖解可自行點開聯結閱讀: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chbs/09/chbs0907.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132.137
→ yamola:等這個系列吵完 我們在回來福X系列 192.72.163.68 10/07 20:48
→ yamola:佛教所創立的法人金錢流 也是要好好討論的 192.72.163.68 10/07 20:50
→ pork:期待樓上的詳盡分析 163.21.235.230 10/07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