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文章代碼(AID): #1DDH_ZBc [法語] 堪薩仁波切《遍益明鏡》之 5 上篇仁波切所說二比丘的典故出自下面經文,此經曾在 Learn_Buddha 貼過, 轉錄過來作延伸閱讀。 【經錄部類】〔本緣部〕〔本緣部〕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四冊 No. 211《法句譬喻經》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護戒品第二 昔佛在舍衛國祇桓精舍,為諸天人宣演經法。時羅閱祇國有二新學比丘,欲往見佛。 二國中間曠無人民,于時旱熱泉水枯竭,二人飢渴熱暍呼吸,故泉之中有升餘水,而 有細蟲不可得飲。二人相對曰: 「故從遠來欲望見佛,不圖今日沒命於此也。」 一人言曰:「且當飲水以濟吾命,進前見佛,焉知其餘也。」 一人答曰:「佛之明戒,仁慈為首,殘生自活見佛無益;寧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 。」 一人即起極意快飲,於是進路。一人不飲遂致殞命,即生第二忉利天上,思惟自省即 識宿命持戒不犯,今來生此。信哉福報其不遠矣。即持華香下到佛所,為佛作禮卻住一面 。其飲水者道路疲頓經日乃達,見佛神德至尊巍巍,稽首禮畢涕泣自陳: 「我伴一人於彼命終,感其不達,願佛知之。」 佛言:「吾已明矣。」 佛以手指曰:「今此天人則汝伴也,全戒生天又先至矣。」 於是世尊披胸示之。「汝觀我形,不奉我戒,雖云見我,我不見汝也;去我萬里奉行 經戒,此人則為在我目前。」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邪。」 於是比丘聞偈慚怖,稽首悔過嘿思所行。 天人聞偈心意欣悅,逮得法眼, 天人眾會莫不奉行。 ------------------------------------------------------------------------------ 白話解釋︰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為一切天、人宣演佛法時。另外一個國家——羅閱祇 國有二位新出家的比丘,想要拜見佛陀,兩國之間沒有人民住家。當時天氣又乾旱又熱, 大地泉水都已經枯乾,兩位比丘又餓又渴,呼吸困難,口乾舌焦,此時途中有一個將枯乾 的舊泉池,剩下一些水,但是水中有微細蟲,此水不可飲。 兩人很懊悔而說︰我們從遠方來,希望能見佛,但想不到今日會死在這裏!其中一人 說︰「我們先將水喝了,救命要緊,我們去見佛時,佛陀如何會知道我們飲水殺生這件事 呢?」 另外一個比丘答︰「佛陀戒律有明示,應該要仁慈不殺生為首要,如果犯了殺生而活 命,因此見佛有何意義呢?我們應當守戒而死,不可犯戒而生才對!」 這位比丘不管水中之蟲,他馬上起身,當下痛快飲了有蟲的水,然後上路。另外這位 比丘決心不飲有蟲的水,結果死在路上,但是他的神識當下生到忉利天宮,他深入思惟, 領悟佛陀的真理,此刻徹悟到前生因為持戒不犯,今生才能到天界的福報。他相信福報是 不會拋棄一個持戒的人。他當時手捧著新鮮的花與香,降下人間到佛陀的精舍,向佛頂禮 ,然後退到一邊,等待佛陀的開示。 那位飲水的比丘,在路上非常疲勞,經過數日才到達佛陀的精舍,他看見佛陀的神采 威德,是人間最尊貴,當下稽首禮拜,流著眼淚而說︰「我有一位比丘同伴,在路上已經 死了,我想他竟然如此不能通達事理,頭腦固執,真是不幸。現在特別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 佛陀說︰「我已經明白了!」佛用手指著忉利天下來的那位比丘說︰「這位天人就是 你的同參道友,他保全了戒體,人雖然死了,但是已經生到天界,他已經在你之前先到這 裏了!」因此,佛陀將胸部打開給這位比丘看,並且說︰「你看我胸上的 卍 字,你不能 堅守我的戒律,雖然看到我,我並沒有見到你;如果離開我萬里之外,能奉行佛經佛戒, 這個人就如同在我的眼前。」 當時,佛陀就說了偈頌︰ 「學道又能廣博多聞,持戒能堅守不失,今生來世都會被人讚歎,他所求的願都能圓 滿獲得。學道者如果孤陋寡聞,持戒不完全,今生來世都會受苦,也永遠不能如他所願。 學道有兩大要訣︰一、要多親近善知識。二、要安住在佛法真理並深解義理,雖然被惡境 所困,他的內心也不會起邪見!」 此時,比丘聽聞佛偈,心生慚愧而恐懼,向佛陀悔過頂禮自己的過失,思惟自己的行 為不當;另外這位天人比丘聽到佛偈,心生喜悅,瞬間便得到法眼。與會的天人聽眾,無 不遵守佛陀的教誨。 補充: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 順吾戒,終不得道。』 佛遺教經云︰『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 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 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