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達賴喇嘛談心經--Essence of the Heart Sutra> 達賴喇嘛著/鄭振煌譯/圓神出版 2004 ----------------------------------------------------------------------------- 第十二章 生起菩提心 漸修道   為了讓我們的精神與心理發展朝向高度訓練與深刻了解,我們需要一個漸進式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各處看到這種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不僅是在物質世界,內心的領域也是如此 。事實上,漸進式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律,亦即因果律。這種逐漸轉換心識與精神的發展 ,應出於佛教徒所謂的智慧與方便相應。我們所深入探討的《心經》,是智慧的絕佳顯現 。現在,讓我們留意一下「方便」,特別是慈悲心的發展。   為了讓空性智慧成為去除煩惱障與所知障的絕佳良藥,我們必須擁有不可或缺的因素 ——菩提心,亦即上求佛道以下化眾生的無私志向。菩提心是此修行道的方便面向,是達 到一切智智——佛陀完全證悟的心——的關鍵因素。更進一步而言,我們可以說菩提心就 是菩薩,亦即《心經》中提及的「善男子、善女人」。   假使一個人能深入、充分的了解空性,甚至能從輪迴解脫,但若缺少菩提心,他就不 是菩薩。為了要産生菩提心,只是慈悲地希望其他眾生離苦得樂是不夠的,他必須對「一 定要使眾生免於受苦」的這種承諾産生深刻感受。為了生起如此強大的慈悲心,我們首先 要對其他眾生培養親密感與同情心。若無真正的親密感,真實的菩提心是不會産生的。接 下來,我們會討論産生此種親密感的必要條件。   印度那爛陀寺的大師認為菩提心之生起,可以透過兩種主要方法:七重因果和自他等 換。 七重因果   在七重因果法中,我們必須觀想每一個眾生,視他們為自己親愛的母親或是其他對我 們有最深情感的人:一個對你而言體現了最大慈愛的人。為了要修習這個方法,我們必須 喚醒我們對母愛或心愛之人的感覺,並且延伸這種感覺到其他一切眾生身上。觀想每一個 眾生都同樣的慈愛我們,當我們真正了解彼此在無始的生命輪迴過程中是相互連結的,我 們就會了解每一個眾生都會是我們的父母,並且以同樣的愛與辛勞撫育我們。   我們可以觀察動物的世界來了解這種愛。例如,若我們仔細觀察小鳥,就會發現在小 鳥有能力照顧自己之前,牠們的母親會把牠們保護在羽翼下,並且照料牠們。不管她是否 具我們人類所謂的慈悲,單單是這樣的行為,毫無疑問就是來自母親那種無盡的慈愛。小 鳥完全依賴牠們的母親;就像她是牠們的唯一保護者,唯一歸依處,唯一供養者。更進一 步而言,鳥媽媽為了小鳥的幸福而全心奉獻,如果可能的話,她將願意犧牲生命去保護牠 們。這正是我們須對所有眾生培養的精神。   若觀想無始的生命輪迴,我們將認清所有有情都曾經如此的對待我們,至少在某程度 上如此。認清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對其他眾生發展出一份很強烈的同理與感激之情。依 此,我們得以更加親近眾生。當我們有了這種親密感受後,就能了解他們對我們的愛,而 不去管他們現在對我們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能與一切眾生産生真正的親密關係。   但是,如同其他事情一般,這種親密關係是逐漸生起的。首先,要對所有眾生培養平 等心。在平日面對他人時,我們的情感與態度是波動很大,我們會親近某些人而冷落其他 人。甚至我們在面對同一個人時,受到某些情況改變,我們的情感也會從一個極端轉換到 另一個極端。但是,如果我們不淨除心的無明,這種親密關係將無可避免地只是妄想與執 著。基於執著而來的親密感,確實會阻礙真正的慈悲心産生。因此,我們須從平等心開始 修習,在培養了平等心之後,我們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將是出於正確的推理,而非執著。   至此,我們生起不忍有情受苦的親密感。最後,因為願有情離苦的「大悲心」如此強 大,我們會發願帶領有情離苦。同樣地,我們生起願眾生安樂的「慈心」,是發願我們能 給予有情安樂。最後,當我們生起強大的慈悲心及願力,就能夠生起「增上意樂」以希求 一切有情得到解脫。當我們培養「增上意樂」,就能分析我們實際上是否擁有帶領其他眾 生達到究竟安樂的能力。印度因明論師法稱曾在《釋量論》說到:   不明方便法,難為他人說。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帶領眾生成佛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一切眾生獲得究竟利益。然而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自己必須具有成佛解行圓滿的能力。如此思惟,我們體認到為 了一切眾生的究竟利益,我們應該成佛。這正是七重因果法的要義,稱為菩提心——發心 「為利眾生願成佛」。 自他平等與自他交換   另一種方法是自他等換,主要是生起自、他「本質相同」的深切體認。事實上,就尋 求離苦得樂的天性來說,自、他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必須增長「正如我有權利讓自己實現 離苦得樂的基本願望,別人也是;正如我有實現願望的潛力,別人亦如是」的想法。自、 他只有數目上的不同:我是一個個體而已,而他是無數的眾生。因此,我們會問道:「誰 的需要比較大呢?」   當我們想到自、他的利益時,我們通常以為兩者不相干。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每個人 都是群體的一部分,在複雜的社會結構中,任何人的負面生活行為,都將影響整個群體。 同樣的,影響社會的行為也會影響個人。   而且,讓我們想想以下的推論:如果常保自利心就能實現自我安樂的話,那麼我們從 無始劫以來的不斷努力,應該就能確保願望的實現了。但事實上,這種願望從未達成。我 們因此必須下結論:依此慣有的利己心去實踐,是不能帶來究竟的安樂,甚至也無法解脫 一已之苦。   相對的,寂天在《入菩薩行論》中主張,唯有在過去世曾修正、抛棄我們的利已心, 改採利他心來修行,我們才能在今世成等正覺。內容是:   往昔經歷滅, 仍復貪著彼, 違越師教誨, 爾後不復為。 自利與利他的抉擇   龍樹在《寶行王正論》中說到,若要達到佛陀一切智智的果位,有三種必要條件:一 是大悲心,此為三者之根本;二是菩提心,依於大悲心而起;三是通達空性慧,為圓滿前 兩條件的關鍵。   所有偉大的人,就像釋迦牟尼佛一般,都體認出自利的過失,並深知培養利他心的利 益。然而,我們仍活在永無止盡的輪迴苦海當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然我們抱怨苦 ,卻仍流轉其中,這是因為我們將我們的福祉交托給極度自我為主的心態,自身卻又持續 增長顛倒我執。   一切苦都是源自兩個強大的力量:一是我執,顛倒執著自性有;二是我愛,只顧自己 的福祉。這兩種想法都埋藏在內心的最隱密處,加上其所産生的力量,主宰我們的整個生 命。除非我們能積極的圓滿空性正見,並生起利他的悲心,這個力量才不會像鑽石一樣堅 硬不改變。   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誤解利他的理念。這並不是說要完全犧牲自我,或者放棄自己的 福祉。事實上,從菩提心的修行來看,利他的願望必然引生成佛的願望,究竟而言,就是 自利的實現。成佛有兩個面向,以色身和法身相應來體現。法身代表自利圓滿的成就,色 身則是利他的圓滿。同樣的,偉大的西藏大師宗喀巴指出,當一個人在利他時,自己的願 望自然圓滿。事實上,尋求他人最大的福祉,就是圓滿自身利益的最明智之舉。 施受法   在能夠對他人産生甚深同理心之後,我們可能開始實修施受法。在這個實修之中,我 們觀想自己承擔了他人的一切苦難,乃至潛藏的苦難,而給予他們自己的一切安樂及積極 的力量。「受(承擔)」的修習,主要是增加我們的悲心;而「施」的修習,主要是增加 我們的慈心。我們可以公開質疑這種實修的效益有多大,是否能真正利益他人,因為人與 人之間仍受制於強大的業力連結。但能夠確定的是,施受法的實修可以增進、影響我們圓 滿菩提願的勇氣與決心。更進一步來說,施受法能夠減低我執的力量,而增進利他想法的 力量。當我們修習了自他等換法,這個施受法的實修,也可以生起非凡的無私態度,最後 成為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   讓我再次強調,菩提心的修習是漸進式的。一開始是從聽聞與閱讀教法來理解。當我 們持續思惟菩提心到某一程度時,便開始對菩提心的崇高理想有較深入的認知。然後,我 們將獲得思所成慧。當我們更深入的思惟後,我們至少能正確了知菩提心的理念或情操。 於是,我們能夠完全修習菩提心,並感受強大的內在衝擊。到時,我們將可獲得由精進生 起的菩提心。只有透過不斷的努力修行,我們方能自然生起菩提心。至此,我們不再需要 刻意觀想,就可以産生菩提心。一個簡單想法的觸發或是一些外在刺激,即可生起如此有 力的情感。這種真實的菩提心,就是菩薩的菩提心;透過實現,它才是一個真正的菩薩。 後 記   當這一系列演講最初在宣講的時候,我有了絕佳的機會來聆聽不同佛教傳統在每次講 說開始前的念誦。從歷史上來看,斯里蘭卡與東南亞的主要傳承上座部,是我們最慈悲、 最善巧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的長老弟子,他們以巴利語保存佛陀的教法。我也聽到了來自中 國佛教傳統的經文唱誦,他們的經典傳承,主要來自梵語佛典,也包括一部分的巴利語佛 典。接著是來自越南傳承的念誦。這些不同傳統,大部分的年代都比西藏佛教來的悠久。 因此,理所當然的,最後我有機會聽到西藏佛教徒的唱誦。   參加這個珍貴聚會,令我深受感動,也非常感恩,因為來自不同佛教傳統的代表—— 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可以齊聚一堂,念誦經文。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在中國歷 史上成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以中文唱誦佛經,凸顯出億萬人們的精神渴望。在過去幾十 年中,佛法在中國受到了嚴重的摧殘。然而,包括佛教信仰在內的豐富中國文化傳統,今 日仍是生機盎然。   隨著時間流轉,即便許多舊的思想系統陸續崩解,但對佛教以及全球的主要宗教來說 ,他們的價值仍活躍在人類的社會中,在許多人的生命與心靈中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我認 為這是人類希望的象徵。因為有了這些宗教價值觀,我們可以讓下一代擁有更公正、更祥 和的世界。我期盼這些宗教的積極面向可以提升信徒的心靈,讓宗教不再是紛争與衝突的 根源,反而能促進世人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透過每個人的努力,我們將確保全體人類 的福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