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菩 提 心 的 修 法 ─ 2007年於杭州開示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講授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釀吉欽布奏旦涅密襄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 松內門蘭欽波盎嘉達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巴嘎達盎燦吐契密多 讚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敦巴突傑堅拉恰擦洛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內慶日沃再愛香康素 自大聖境五臺山 蔣華圖吉津拉意拉門 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迭 祈禱晉美彭措足 共究多巴頗瓦欣吉洛 證悟意傳求加持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若講廣一點,內容就比較多,但因為時間關係,我只是給大家略說。 大概在半年以前,我要求大家每天早上要觀菩提心,時間最少是半個小時,可是我當時比 較忙,沒有詳細講怎麼樣觀修,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比較茫然。有些人早上起來之後,想 一想「我今天要幫助眾生、利益眾生」就可以了,有些人觀到勝義菩提心的空性方面去了 ,這種現象最近比較多,所以我今天簡單介紹一下觀修方法。 一、觀修菩提心的必要性: 學過《入行論》等大乘論典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修行當中,菩提心的地位舉足輕重。如 果沒有修成菩提心,一切顯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甚至很可能修偏了,所以首先一定 要了解菩提心。 但光是了解還不夠,現在很多人對佛法只了解就滿足了,其實學佛法、信佛法、修佛法是 不相同的。我們相信佛法,叫信佛法;字面上知道一點理論,這叫學佛法;不但是相信、 知道,而且實際行動中真的去做,這叫修佛法。這幾個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說,我們 首先不知道某個企業,後來通過各種方法,相信有這個企業的存在,這叫信;然後了解它 的建築、規模、設施,這叫做學;最後掌握企業從開業到發展的整個狀況,自己在行動中 去運作,就叫修。 有些人根本不信佛教;有些稍微信一點;有些信一點,也學一點,但從來沒有修過,實際 上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就是要修佛法,將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再三串習,再三修持。很多人 字面上知道菩提心,剛才有些居士也背了《入行論》第一品,功德真是非常大,但你們修 了沒有呢?沒有修的話,佛法的力量體現不出來。所以,信佛法不行,學佛法也不行,一 定要修佛法,否則自己臨死時可能一點也用不上。有些人理論上講得天花亂墜,自相續卻 與佛法背道而馳,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沒有修持。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一定要修菩提心 。 我們平時所修的法是大乘還是小乘,完全取決於是否有菩提心。我以前也提過多次,比如 說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詞上面不分大乘和小乘,以出離心來攝持,就成了小乘 的念佛法門;以菩提心來攝持,就是大乘的念佛法門。在佛面前磕頭、供燈,也不分大乘 和小乘,此善根成為什麼樣的善根,根本決定於自己的心態。譬如三個人今天在佛像前供 燈、燒香、磕頭,一個人是為了今生的利益,求佛保佑家庭平安、生意興隆;一個人想自 己獲得解脫;一個人是為了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而發願。表面上看來,三個都是供三盞燈 、點三支香、磕三個頭,功德似乎一模一樣,可是由於不同的三種發心,相應就有了世間 、小乘和大乘三種功德。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每個人需要發菩提心。 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恰美仁波切說過:「密宗的即生成就,是以菩提心為因,密宗的方便 方法為緣。」可見,藏傳佛教的即生成就,離不開菩提心。同樣,漢傳佛教的淨土宗和禪 宗,也離不開菩提心。釋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經典中,離開菩提心的大乘法門,絕對是找 不到的。不能說「正因為我是禪宗的,正因為我是淨土宗的,這個法肯定是大乘」,要知 道,之所以說是大乘,必須以菩提心來攝持。故大家先要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知道了以 後,自己才會願意去修。 二、觀修菩提心的方法: 具體怎麼樣修呢?這個竅訣非常多,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巴楚仁波切的《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堪布阿瓊(巴楚仁波切的傳承弟子,大圓滿虹身成就者)的《大圓 滿前行筆記》、恰美仁波切的《山法》及阿底峽尊者的教言中,都講到了修菩提心的竅訣 。我今天將這幾個結合起來,大致給大家介紹一下。 菩提心,是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獲得無上佛果的一種發心。有人認為菩提心非常簡單, 行住坐臥、吃飯走路,以利他心來攝持就成了菩提心;有人認為菩提心非常困難,只有等 明心見性或證悟空性以後才可以生起。實際上,這兩個都是墮入一種極端。我們不能認為 菩提心太簡單,隨便哪個凡夫人都能修得起來;也不能認為太難了,因為很多高僧大德都 明確說過,即使沒有得到一地菩薩的境界,也可以產生菩提心,故大家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 1、菩提心的前行:四無量心 (註) 你們早上起來之後,先要從四無量心開始修。所謂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為什 麼稱之為「無量」呢?因為修這四種心,功德無量,福報也無量,沒有大的心量,沒辦法 修持,所以叫無量心。 本來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中,最初應該從慈心開始修,但是按照巴楚仁波切的竅訣, 如果首先沒有修成捨心,那麼慈心與悲心就會偏墮一方,達不到完全清淨,所以最先要從 捨心開始修。 所謂的捨無量心,是指斷除對怨敵的瞋恨、對親友的貪愛而對一切眾生無有親疏的平等心 。許多人對親人很關心,親人遇到一點麻煩,就全力以赴地去幫助,而怨敵如果遇到困難 ,不但不幫助,反而心裡樂滋滋的,大叫「活該」。有了這種心態,相續中有沒有真正的 菩提心呢?沒有! 儘管凡夫人無法根除這種習氣,但起碼也要盡量去做,看到任何一個眾生遇到困難時,應 當有幫助之心。對親友不要特別貪執,對怨敵也不要特別憎恨,這兩個若能完全平等,就 叫做捨無量心。 正式觀修的時候,應該將親人觀在左側,怨敵觀在右側(這是堪布阿瓊的竅訣,與《前行 》的觀想方法不同)。以普通人的習慣,如果敵人坐在這一邊,母親坐在那一邊,他會面 朝母親而背向敵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敵人有意見,對母親有貪執。但在修菩提心時, 一定要將這二者同等對待。因為眾生無始以來都當過自己的父母,這一點有豐富的教證和 理證,噶當派的阿底峽尊者,在講七種教言的前三種──知母、念恩、報恩時,對此分析 得相當透徹。 任何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剛開始很多人有點想不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其實在這個 世間上,不可能的事情非常多,只要你通過再三辯論、再三思維,逐漸逐漸會接受的。若 能明白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那為何對怨敵有憎恨心呢?這都是未經觀察所造成的。事 實上,眾生與自己的親疏關係不定,如今被當作親友的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有 許多都是曾加害過自己的仇人。 從前,國王赤松德贊(文殊菩薩的化身)的女兒蓮明公主,十七歲就突然離開了人世。國 王見到蓮花生大師時,問道:「我這個公主也算是一個很有福報的人,因為她轉生為我的 女兒,並有幸遇見了您等猶如真佛般的大智者,可是為什麼她的壽命如此之短呢?」 蓮花生大師回答說:「其實,你這位公主並不是因為福報而投生為你的女兒,而是她前世 跟你有仇怨。往昔我們修建夏絨卡繡大塔時,蓮明公主在那時為一隻毒蜂,它叮在你的肩 上,你無意之中把它打死了,正是由於當時的命債,它才轉生為你的女兒。」 同理,我們現在恨之入骨的怨敵,甚至隨意殺害的旁生,往昔也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淨 宗十一祖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中講過一個事實:南京有個養驢的人家,主婦生下 一個兒子,不久即去世,死後墮入畜道為驢,且轉生於原來家中。多年後的一日,其子令 驢背糧食回家,由於驢已衰老,行走極為緩慢,遂遭鞭子狠狠抽打,直至皮破出血。這天 晚上,驢托夢給兒子說:「你不要這樣狠心打我,我就是你的生身母親,因過去偷你父親 四兩銀子,今生變驢來還債。現在債已還清,我也已經脫苦,所以才能托夢於你。」兒子 從夢中驚醒,非常後悔,從此善待此驢,不再使用。 還有一則故事說:從前有個屠夫,買了一頭大肥豬,想把這頭豬牽去宰殺。說來也奇怪, 不但自己牽它不動,就是請很多人去牽,它也紋絲不動。大家正在無計可施時,文殊菩薩 示現一個普通人對屠夫說:「你如此勞心費力也無濟於事,不如讓我來試試。」屠夫聽了 很歡喜,以為這個人力大無比。豈料此人並不去牽它,只是輕輕呼喚它的名字,豬就欣然 移動身軀,隨之而去。這時,那個屠夫卻放下屠刀,泫然而泣,因他聽到的名字不是別人 ,正是他已去世的父親。 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好,都承認一切眾生當過父母,包括自己的怨敵和所殺害的眾 生。我們沒有宿命通,並不能現見這一點,但是通過學習,應該對親人不生貪心,對怨敵 不生瞋心,這兩個基本上平起平坐時,捨無量心就修出來了。 其實,我們執著的範圍是可以擴大的。打個比方說,兩隊進行比賽時,如果是家庭與家庭 之間,我會希望我這一家要贏;如果是村子與村子之間,我就想我們村要贏;如果是杭州 與北京比賽,那麼我所執就在杭州上了;如果中國與美國比賽,執著的範圍會進一步擴大 ……因此,執著是虛幻無實的,如果真正去觀察,敵人也是我的,父母也是我的,道理上 完全可以打平。到了這樣的境界時,看見敵人不會有害心,看見親人不會有貪著,貪瞋的 對境都是平等的。 當然,開始修會有一定的困難,但若修了一兩個月,明顯的效果就可以出來了。 然後修悲無量心。悲無量心是願三界輪迴的所有眾生,全部都離開痛苦。我剛才也講了, 一切眾生都當過父母,知道這一點叫「知母」;其次要憶念恩德,他們當父母時,賜予我 身體和生命,給予我財產及學習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機會,所以父母的恩德非常大,我一 定要「念恩」;了知上述道理後,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呢?就是要「報恩」。 報答恩德,對我們佛教徒來講非常重要。有些人認為出家就是不孝,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從佛傳中也可以看出,釋迦牟尼佛對父母非常感恩,與世人不同的是,佛的報恩方式更勝 一籌。佛陀當年證道之後,曾回迦毗羅衛國為父親宣說佛法,並上三十三天為母說法。淨 飯王圓寂時,阿難以佛的堂弟身份,請求為伯父扶棺;羅睺羅以淨飯王的長孫身份,要求 為祖父扶棺。佛陀對兩人的請求予以婉拒,說:「你們的孝行非常可嘉,然而為給末法時 代的眾生示範,今日必須由我親為父王扶棺,以免一般人以為出家不問父母之事。」結果 佛陀親扶靈柩,步行直到火葬之處。 在漢傳佛教中,順治皇帝的國師玉琳國師,就曾接母親到寺中侍養。他將別人供養自己的 錢分作五份:一份供佛,一份印法本,一份奉養母親,一份自己受用,一份與眾結緣。黃 檗禪師說過:「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諸佛妄言。」這樣的行孝,一般人以為 不孝,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修悲無量心時,不用觀旁邊的怨敵和父母,只需以母親為所緣境,唯一對她觀修,然後慢 慢推至沒有關係的眾生、自己的怨敵,範圍擴大到一個國家、兩個國家……最後對一切眾 生普遍觀修。這樣,悲心自然可以生得起來。 悲心和慈心的修法,也可通過呼吸修持自他交換。即觀想眾生的痛苦、惡業、不愉快,以 氣體的形狀吸入自己身體,自己代受三界眾生的一切痛苦,這是悲無量心;觀想自己的快 樂、善業、福報等,以氣體的形狀呼出,融入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快樂,這是慈無量心 。 其實這個很簡單,如果短暫的時間中一直這樣修,功德是非常大的。有了慈心,邪魔外道 也不能摧毀,堪為世間的應供處;有了悲心,一切佛法的根本就具足了。因此,你們修菩 提心實在困難的話,可通過這種方式來先修慈悲心。 2、菩提心的正行 四無量心若修得好,修菩提心就不會太難。前面的修法若沒有成功,即使你遇到一個眾生 或者緣所有眾生的總相,暫時生起一點菩提心,但遇到關係不好的人或其他旁生時,以菩 提心來對待是很困難的。 有些人雖然發了菩提心,可是實際行動中,自己的母親生病了,馬上把她送到醫院,錢全 部拿出來付醫藥費;而素不相識的人生病了,一分錢都捨不得花;怨恨的敵人生病了,那 就更不用說了。這就是因為捨無量心沒有修好,如果修好了,縱然你沒有得到一地菩薩的 果位,徹頭徹尾是個凡夫人,但在你的修行境界中,父母跟其他眾生也不會有任何差別。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境界很高。有些人稍微學一點佛,就整天講神通、開天眼,「我 看到這個,我看到那個」,經常都是說這些,沒有必要!我們的境界真的很低,看見一個 可憐的眾生時,只是會想「他多可憐啊」,根本不會像對待母親那樣去幫助,因此我們離 大乘還差得非常遠。當然,也不要把佛教看成是神話,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永遠也修不成 ,永遠也沒有機會」,不要這樣歧視自己,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殊勝的因緣。 修菩提心之前,打好四無量心的基礎很重要,修的時候還要具備兩個條件:願眾生離開痛 苦、願眾生獲得佛果。光是看眾生很可憐,想要幫助他,是不是菩提心也不好說,因為菩 提心必須要「緣佛果」。什麼叫緣佛果呢?就是願眾生獲得佛的果位,遠離三界的所有痛 苦,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自己心甘情願做任何事情。 佛陀在《教王經》中,將菩提心的學處講得非常清楚,經云:「對自他一切善根進行隨喜 ,之後迴向發願,是願菩提心的學處;盡心盡力地行持六度萬行,是行菩提心的學處。」 因此,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境界很高,我們不要說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也修得不好。但 即便如此,還是要修,哪怕修十分鐘,功德也是不可思議。有些人每天早上起來時,什麼 都不觀想,光閉著眼是沒有用的。現在初學者最需要的是修自他交換和知母念恩等教言, 若能反反覆覆修持,菩提心肯定會生起來的! 希望你們以後每天至少要修一修菩提心。其實這沒什麼不會修的,通過呼吸來修慈無量心 和悲無量心,七八十歲的老菩薩都能做到,而這種功德,是任何一種功德都比不上的。現 在的佛教界中,有些人對神通很感興趣,一提到菩提心就不太重視。這種做法不太好。以 前的大天比丘有八大共同成就,天眼等統統具足,正因為具足這些,最後他造的業也非常 可怕。所以,大家不要希求外相上的東西,應該在心地上下一番功夫。 如果有了菩提心,罪業再大也可以消除;如果沒有菩提心,怎麼樣懺悔也收效甚微。恰美 仁波切有個比喻說,鐵丸子雖然很小很小,但放在水裡會沉下去,同樣,若沒有菩提心攝 持,罪業儘管微不足道,卻可以讓你墮落惡趣。空心的鐵管雖然很大很大,但放在水裡會 浮起來,同樣,儘管你造的業非常可怕,可是若有菩提心,那麼不會墮下去。這是非常好 的一個比喻。 你們大城市裡的人,不管是吃肉也好、殺生也好,從小到現在可能造了很多惡業,現在沒 有懺悔的話,未來的命運如何非常難說。因果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無論你信不信 ,只要播下了種子,果肯定會出現的,只不過自己不發現而已。如果你因不發現就隨便造 業,這是非常愚癡的行為。大家得到了這麼好的人身,遇到了這麼殊勝的佛法,應以菩提 心來攝持修行,倘若錯失良機,的的確確非常可惜! 我經常發自內心地想:「今生幸好遇到了法王如意寶這樣真正指示解脫道路的上師,同時 又遇到了這麼好的正法,否則在茫茫人海中,假如遇到一些邪知識和邪法,自心很可能隨 外境而轉,結果陷得越來越深,最後不可救藥。」 你們遇到佛法也很不容易,千萬不要浪費人身,一定要學習佛法、行持善法。尤其在行持 善法時,切忌追求表面形象,理應切實地觀想佛陀、修菩提心。哪怕只修五分鐘的菩提心 ,形象上的功德也不及其萬分之一。菩提心的功德誰都了知,但如果沒有觀想、沒有行持 ,對自己也不會有絲毫利益。 菩提心的具體修法,《大圓滿前行》、《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當中也有。沒有什麼 不會的,一定能修得起來。做任何事情剛開始都會有困難,比如修一間房子,挖地基、搞 設計,很多方面非常麻煩,但是打好基礎之後,進展就會比較順利。同樣,任何修行在起 步時,心態還沒有調整過來,要進入另一個世界,很多人覺得困難重重,但只要真正去修 ,就不會有那麼大困難。 我們學哪個教派都一樣,凡是釋迦牟尼佛的法教,都要先發菩提心,中間積累資糧,最後 成就佛果。宗派方面是不分的,不要認為「我是這個上師的弟子,我是學那個教派的,可 能不需要修菩提心」。自己欺騙自己是沒有用的,別人欺騙你也沒辦法,但若自己欺騙自 己,這個世界上誰會救你呢? 你們現在有殊勝的緣分,還是要多學一點,認認真真去修菩提心,不然會像遇到如意寶卻 沒有使用一樣,非常遺憾。但願大家能生起真實無偽的世俗菩提心,繼續努力之後,一旦 生起了遠離一切戲論的勝義菩提心,那個時候,度化眾生的事業自然而然會興盛的。 附: 問:通過呼吸修自他交換,我有一個顧慮:很多大德因發菩提心代眾生受苦,身體變得比 較差,我們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師言:肯定不會的。很多大德身體不好,也不一定是菩提心觀得太多了。菩提心的力量和 功德非常大,而且這種呼吸法,是一種竅訣性的修法。 退一步說,即使你身體不好,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只要能減輕眾生的痛苦和惡業,我們 應該心甘情願代受,身體不好也可以。 但實際上,因為你觀得太多,以致身體爬不起來了,不會有這種狀況! 問:如果身體不好,請上師加持,上師會不會痛呢? 師言:上師肯定不會痛的,因為上師沒有造惡業。 每個人所得的病,一種是前世殺害眾生的果報,還有一種是今生中偶爾四大不調。上師一 加持,病就跑到上師身上,這種現象應該沒有。不然的話,我們去醫院讓醫生治療,病全 部跑到醫生身上,那所有的醫生都不敢看病了。 作為上師,他是祈求三寶的加持,讓你遠離相續中的邪魔干擾或四大不調。有些通過加持 可以去掉,而有些因前世殺害眾生,今生必須通過身體的痛苦來償還,上師作了加持也不 一定馬上見效。但不管怎麼樣,給上師不會添麻煩的,盡量讓他加持吧! 問: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圓滿前行》中說,有位上師能代狗受挨打之苦? 師言:是啊,這個有點嚴重啊!(眾笑) 在我們藏傳佛教中,修菩提心的時候,確實有將眾生痛苦自己代受的竅訣。《前行》中也 講過,阿底峽尊者的上師仁慈瑜伽,可以把狗的痛苦自己代受。有這方面能力的話,他自 己會不會特別痛呢?在顯現上,他可能會說「啊喲喲,很痛啊」,實際上有了這樣的能力 ,就不會痛。這一點,看過《釋迦牟尼佛廣傳》便會清楚。 接受別人的痛苦,對有能力的上師而言,是非常輕易的事情,只不過是將眾生的痛苦歸為 己有,這也是諸佛菩薩在修道中的一種現象。因此,上師顯現上可能會痛,但不會有麻煩 的。 問:四無量心本是獲得梵天果位的因,但現在看來,它是菩提心的前行,是成佛的因。這 個界限是怎麼分的? 師言:四無量心也叫「四梵住」,這在《俱舍論》中講得比較廣。梵天認為三界輪迴的眾 生都是他的子女,而我們發大乘菩提心時,也是觀所有眾生為自己的父母,這個地方有相 似之處。但是按照小乘的觀點,梵天並沒有讓眾生獲得佛果的心態。因此,二者有相同的 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梵天所緣的眾生是無量無邊的,因為他當時認為三界眾生是自己的子女,故希望他們都獲 得快樂,這樣的發心還是有一定功德。但真正的菩提心已經超出了四梵住,儘管她也有四 無量心,但與四梵住不同的就是──願一切眾生獲得佛果。 註:四無量心若想廣修,則慈、悲、喜、捨都要修;若想略一些,可只修慈心和悲心;若 想最略,只修悲心即可,其他的已包含其中。此處只講了捨心和悲心的修法,修慈心、喜 心的竅訣,可參閱《大圓滿前行》或《大圓滿心性休息》。 -- 在動物的生命裡,只有悲慘和奴役,這就是赤裸的現實 「駭肉任務」第一集:http://www.themeatrix.com/intl/mandarin/ 「駭肉任務」第二集:http://www.themeatrix2.com/chinese/traditional/ 動物們是否也能逃離這樣的生活,將取決於您的決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5.19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