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金剛經》開示錄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經   堪布索達吉  傳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四節課 《金剛經》主要宣說了斷除實執,獲得調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經的內容,按嘎瑪拉西拉的 觀點,可以歸納在三個問題當中,即最初發菩提心,中間修持六波羅蜜多,最後調伏自心 獲得色身法身無別的果位。 先講如何發菩提心: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 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 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佛告訴須菩提:「凡是趨入大乘道的菩薩,應當這樣發心:所有的一切眾生,卵生、胎生 、濕生、化生,有色界、無色界,有想天、無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會令其遠離 輪迴的痛苦,獲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但在實相中,無有任何眾生 得以滅度。」 前一句講了世俗菩提心,後一句講了勝義菩提心。具體而言,為度化天邊無際的眾生,發 願求證無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沒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輪執著,叫做勝義菩提 心。雖然發心救度眾生是菩薩在世俗中的最大責任,沒有這個菩提心,一切的善根無從增 長,但也要明白勝義中沒有眾生可度。 先分析「世俗菩提心」: 三界輪迴中的眾生林林總總、不計其數,總的來說,可以包含在九類當中: 1、〖卵生〗:顧名思義是從卵中出生,有龍族、飛禽和一些人類。例如,薩嘎拉居士的 孩子全部是卵生,《佛教科學論》在講人類的各種產生時,也引用過幾則卵生的公案 。 民間傳說格薩爾王也是卵生:一天下大雪,身為女僕的母親在家裡生孩子,因為沒去主人 家幹活,主人非常生氣,提著刀子衝到她家。進門後,看到女僕蒙頭大睡,於是氣憤地掀 開被子,發現裡面有個大卵,舉刀就砍。卵破開後,出現了三個孩子,一個飛到天上;一 個的膝蓋碰到刀子,落在帳篷上,這就是格薩爾王;還有一個仙巴,被主人扔到了河裡。 但這只是一種傳說,正史中並無如是記載。 2、〖胎生〗:人和旁生主要是胎生。按照《俱捨論》中的觀點,餓鬼也大多是胎生。 3、〖濕生〗:夏天的昆蟲多為濕生。當然,人類也有濕生的情況,如以前的索首閥國王 ,他頭頂上生阿拉律,右腿生哲巴,左腿生月哲。還有頂生王也是濕生。 4、〖化生〗:天人、非天、初劫時的人、地獄眾生都是化生。此外,一些大成就者也是 化生,如蓮花生大士、聖天論師。 5、〖有色〗:指欲界、色界的眾生。《俱捨論》中說,欲界眾生貪著五種妙欲,執著非 常粗大,故有實質性的身體;色界眾生斷除了欲界的貪心,無有實質性的身體,但仍有比 較細微的貪心,所以有一個光身。這兩界的眾生皆有色相,故稱之為「有色」。 6、〖無色〗:指無色界的眾生。他們沒有接觸性的色相,只有一個意識的色相,這種色 相極其微細,所以稱為「無色」。 7、〖有想〗:指四禪中的廣果天。此處沒有欲界的粗大分別念,仍有細微分別念。 8、〖無想〗:廣果天周圍的一部分天人。《俱捨論釋》中形容廣果天猶如城市,無想天 則如城市旁邊的寺院。這裡的天人除了初生與命終時會起兩次分別念之外,五百大劫中不 起一個念頭。 9、〖非有想非無想〗:又名有頂、非非想天,是無色界最高的一層天。因為沒有欲界和 色界的分別念,故稱「非想」;仍有微乎其微、極不明顯的心識,稱為「非非想」。《俱 捨論》說,此處不是沒有心識,而是有一種貪執禪定的分別念,由於特別細微之故,以低 劣加否定而稱為「非想」。 上述九類眾生的意識形態比較典型,輪迴中的有情均可含攝其中。對於這些眾生,大乘菩 薩都應發願加以救度,使其有漏的身體和分別念融入法界,最終獲得無餘涅槃,這就是世 俗菩提心。《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 那麼,什麼是「勝義菩提心」呢?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菩薩雖然度化了三界所攝的一切有 情,但觀待勝義諦而言,被度化的眾生、能度化的菩薩,如虛空般皆不存在。嚴格來說, 這種勝義菩提心何時在相續中生起,彼時才是真正的菩薩,如《入中論》云:「從此由得 彼心故,唯以菩薩名稱說。」 若將勝義、世俗兩種菩提心結合起來,就是《華嚴經》中所說的「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 槃」。世俗菩提心方面,菩薩因大悲心不捨眾生;勝義菩提心方面,菩薩因空性慧不墮輪 迴。 前面須菩提問了三個問題——如何住、如何修、如何調伏自心。今天就發心方面,從世俗 、勝義可以分別回答。1、世俗菩提心:以發世俗菩提心為住,度化天邊無際的眾生為修 ,以所發的菩提心隨時隨地來調伏自心。2、勝義菩提心:以無有眾生可度為住,安住於 這樣的境界為修,令不堪能的分別念融入法界來調伏自心。 《金剛經》相當甚深,不是須菩提問了問題之後,佛陀要用整部經來回答,而是在每一層 意思中都能找到圓滿的答案。大家若深入思維,定會發現其中妙不可言! 世俗中要度化眾生,勝義中無眾生可度,原因何在呢?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為什麼呢?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執著,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想度化有情或是幫助某個眾生,就勝義諦而言是一個大錯誤。有了相的執著,認為「我要 度化他們,使其獲得殊勝的涅槃」,這就不是菩薩而是一般的凡夫了,為什麼呢?勝義中 任何相都了不可得,發心的菩薩不存在,要度化的眾生不存在,所發的心也如陽焰般無實 。 其實大圓滿的最高境界也是這樣,若以《虛幻休息》來解釋《金剛經》的教義,那是非常 殊勝的。從《心性休息》中也可以看出,前八品首先講了世俗諦,第九品就開始步入密宗 的甚深境界,揭示了勝義諦的究竟實相,這些內容都離不開《金剛經》的範疇。 〖相〗:玄奘法師譯為「想」,實際在這裡「相」和「想」的意思都一樣,都是分別心去 執著,跟分別心有很大的關係。 藏文中沒有「我相」,其餘三相都有。 〖我相〗:依同一相續而存在。 〖人相〗:依有漏的身蘊住於有漏的世間。 〖眾生相〗:依業和煩惱轉生於三界輪迴中的眾生。 〖壽者相〗:在同一時間內,同一異熟果保持相續的壽命。比如有些人特別怕死,希望自 己長命百歲,這就是壽者相。 對四相的實有執著,是解脫道的大障,有了這四相的話,無法獲得真實的解脫。所以,宗 喀巴大師說:「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總之,《金剛經》從頭到尾就是講斷除實執,以前南懷謹有本書叫《金剛經說什麼》,到 底《金剛經》說了些什麼?現在該知道了吧! 個人心得 金剛經 其實可以說是從"法身"的角度去講的一本經 雖然整本經都沒有提到法身兩個字 但如果用法身的概念去看金剛經 整本金剛經就會立刻豁然開朗 相反的 如果不用法身的角度去看這本經 這本經就好像很高深玄妙 可以說 世尊整本經都是從勝義諦去推翻世俗諦 因"世俗諦"都幻化不實的 所以可以講 眾生非眾生 世界非世界 這些名相全都是假安立 連 菩薩度眾生 世尊都說也是幻化的 如經: 復應思惟,我今所與,眾生安樂,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師作所幻事,我亦如是, 與諸眾生種種安樂。又如幻物,無有自性,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本來無有我,我所性。 又如渴鹿,於陽焰中,妄生水想,勤苦奔逐,我心行慈,當知亦爾。又如陽焰,水不可得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我性。又如夢中見種種物,夢心分別,謂為實事,及至覺時 ,了無所在,應知諸法皆亦復然。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既然是幻化的 那為什麼世尊還教我們要念觀音.念地藏.生淨土? 因為我們沒證果位.生死不能自主 依止佛菩薩的能力 雖然確實能讓我們在世俗上有暫時的安樂 並以此作為修行的基礎. 但仍要證到法身才算初步解脫 不然都還只能算是個 "因為被佛菩薩幫助 在輪迴裡比較快樂的凡夫"而已 諸佛如來。不生不起。不退不沒。不滅不現。故名法身。 佛說羅摩伽經 夫如來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來法身即是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說有來有 去,如來法身亦復如是無來無去。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7.249
canormas:法、說無可說。眾生、度無可度。 115.165.203.90 12/17 15:15
canormas:知、行合一,唯心自證。 115.165.203.90 12/17 15:16
SkyElder:眾生存在 皆實受苦 只是以無常的方式存 61.66.243.96 12/17 17:39
SkyElder:在 並不是不存在 61.66.243.96 12/17 17:40
a3435357:濕生那段扯到不行 219.80.131.103 12/19 17:25
BabyFeeling:從推文來看,這篇文似乎很有爭議?123.204.229.175 12/19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