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雪歌仁波切 何謂菩提心?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中有講到:「已真正發菩提心的菩薩,心中只求 利益一切眾生,不為自己。為了利益遍虛空的一切如母有情,要迅速的成佛以利益一切眾 生。『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是很堅定,且當下立了很深重的誓言,成佛是為了利益有情 。」這樣的誓願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生起需要什麼條件呢?就是為利有情願成佛,希望一切眾生都得離苦,讓眾生離 苦的責任是由我來擔當,這樣的心叫做增上意樂。而在增上意樂之前要有甚麼條件呢?一 定要有不忍眾生受苦,一心一意要讓眾生離苦的心,這種心,名之為大悲心。我們不忍心 眾生受苦,一定有前面的心態,才能帶領我們到達這種心態,前面的心態關鍵在於我們要 先有愛惜、珍視眾生的心,這就叫做慈心。 從思維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知母後去感念他們的恩德,再生起一念報恩的心,從知 母、念恩、報恩這樣的次第去思惟,接著就能引生愛惜眾生、珍視眾生的慈心。 修持菩提心的法門有兩種:七重因果法與自他交換。七重因果的修學方式,就是在知母、 念恩、報恩之後,再加上慈心、悲心、增上意樂、菩提心,這就是七重因果。自他相換的 修法是:第一思維我愛執的過患,第二思維愛他執的利益;第三思維不修自他相換的過患 和思維修持自他相換的利益;第四思維如果去修習就能夠真實的做到自他交換;第五自他 相換的修法;接著最後四個一樣是慈心、悲心、增上意樂、菩提心。 現在先說明七重因果的修法,首先我們要去觀修知母之前要有平等捨心的基礎,觀修平等 捨心之前當然要有出離心為基礎。假設大家都已有出離心的基礎,我們首先來修平等捨心 ,就是非親非怨中庸的那種心態,這要怎麼修呢?要思惟任何的親友與怨敵,在我們過去 無量世以來,他們都曾經是自己的怨敵,曾經讓自己徹底的失望過;但是,他們也都曾經 為了我捨命,為了我犧牲自己的生命。無論是親友也好、怨敵也好,都曾經如此對待過我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把一切有情觀想成非親非怨的中庸狀態。我們用幾分鐘的時間分 別以怨敵、親友去思惟,我跟一切有情的關係都是中庸的,所以,我不需要特別去親近他 ,也不需要特別去疏遠他。 在這種平等捨的基礎心態上,我們才能繼續提升我們的心靈。接著首先要思惟誰對我們的 恩德最重,經典中是說知母,母親對我們的恩德是最重的。當然這一生對我們恩德最重的 是哪一位,我們也可以以他來觀修,所以改成知父或是知友,這樣也是可以的。 觀修知母時,思惟一切眾生在生生世世裡面曾經無數次的當過我的母親,曾經無數次的為 了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了我毫不吝惜的挺身而出,為我犧牲已經無數次了,特別去思 惟自己的母親對我們有這麼大的恩德,而去感念這種恩德,大家用幾分鐘去觀修。 接著我們再加上怨敵來觀修,去想那些專門與我作對、專門傷害我們的人,在過去無量劫 以來,這些怨敵也曾經當過我的母親,而且不止一次,在他們當我的母親時,也是盡心照 顧我,為了保護我也是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用幾分鐘去思惟。 當我們思惟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當下就要把身邊的親友與我們作對的人當思惟的對 象,而不是這些都不觀修,以為這些有情都在南瞻部洲以外的地方,或是在虛空之中,我 們就是要從身邊的人很實際的去觀修才可以。 透過不斷的觀修思惟,直到在我們心中能夠生起一切有情就如同我們母親一樣,我們在生 活中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見到任何有情,心裡馬上要生起如同看到自己的母親一樣。 當我們理解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之後,接著要做感念恩德的階段,也就是念恩這部分 。思惟一切有情作為我的母親時,在我還未出生而仍在胎中時,他們是如此小心謹慎的保 護,一旦出生後,看到我就如此高興,看我的眼神是多麼的慈愛,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 一雙眼神會如此的看待我。他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吃的、穿的,總是想辦法要給我 最好的,為了我們的種種,他可以犧牲生命,他可以承擔種種身心的苦,向別人借錢來養 育我也好,為了我而負債累累也好,他都可以忍受,他都願意。我們這樣來思念一切有情 對我們的恩德,用幾分鐘來思惟。 既然我們都知道一切有情對我們有這麼深的恩德,我們就要去報答這樣的恩德,這樣的恩 德要在何時報答呢?當然就是在當下。我們在這一生已經遇到了大乘教法,這正是我們能 夠報恩的最圓滿的條件與機會,當我們了解到一切有情都是我們的母親時,當下又遇到了 大乘教法,這就是我們能報恩最好的時機。我們應該要高高興興的想要報恩,對一切眾生 都生起悅意慈,看待一切眾生都那麼樣的令人喜悅、那樣的可愛,我們用這樣的心態來想 起自己應該要對一切有情報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