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十誦律卷 26 佛在波羅奈國。與大眾共夏安居。是中有優婆夷。字摩訶斯那。大富饒... 請佛及僧。夏四月供給病人飲食湯藥自恣所須。有一比丘病服下藥須肉。 語諸看病人言。 汝去到摩訶斯那優婆夷所。作如是語。有一比丘病。服下藥須肉。 看病人即往摩訶斯那優婆夷所。語言。有一比丘病。服下藥須肉。 優婆夷即持物與婢。使買肉與看病人。 婢持物。遍波羅奈城中求肉不能得。王波摩達斷殺故。還語大家言。 王斷殺。我遍求不能得。 優婆夷思惟。何以辛苦如是。我請佛及僧夏四月自恣所須。一比丘病。服下藥須肉。 不能得。若不得肉。或當增病。如是思惟已。捉利刀入室。自割髀肉持與婢。 汝好熟煮與比丘。婢煮竟。與看病人。看病人持去...病比丘不知是何肉便食。病得差。 摩訶斯那優婆夷極患瘡痛。不能出入坐起。其夫有小因緣事不在。行還不見其婦。即問。 摩訶斯那優婆夷那去。家人言。病苦痛在一室中臥。不能坐起。其夫到邊問。 汝有何苦痛。為風熱冷病耶。優婆夷廣說上事。其夫聞已大瞋。不忍不信何緣爾。 沙門釋子不知時。不籌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應知量。乃使我婦苦痛如是不能坐起。 含瞋詣佛。 ψ婦人割肉供養,丈夫生氣跑去問佛 End 佛時與大眾圍繞說法。遙見優婆塞來漸近佛。以大慈力感。彼瞋恚漸息清淨心生。 頭面禮佛足一面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 從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世尊。受我明日請食并比丘僧。 佛默然受。知佛默然受已。頭面作禮繞佛而去... 佛種種因緣訶責。何以名比丘。噉人肉。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從今日不應噉人肉 人脂人血人筋。若噉。犯偷蘭遮。噉人骨無罪。 從今因緣不應索肉。若食時得肉。應問是何等肉。若不問。得突吉羅罪。 諸弟子聞經歡喜。為佛作禮而去。 2.四分律卷 42 爾時世尊在波羅奈國。時世穀貴乞食難得。時諸比丘乞食不得。往至象廄乞。 時彼有鬼神信敬沙門者。即令象死。於彼得象肉食之。 世尊慈念告諸比丘。此是王之兵眾。若王聞者必不歡喜。自今已去。不應食象肉。 時諸比丘在波羅奈國乞食不得。往馬廄乞。 時有信敬沙門鬼神。即令馬死。於彼得馬肉食之。 世尊慈愍告諸比丘。此是王之兵眾。若王聞者必不歡喜。自今已去。不應食馬肉。 爾時比丘於波羅奈國乞食不得。至能水底行人所乞。 時有信敬沙門鬼神。令諸龍死。於彼得龍肉食之。 爾時善現龍王從己池出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有龍能燒一國土若減一國土。諸比丘食此龍肉。善哉世尊。勿令比丘食龍肉。 時世尊聞善現龍王語。默然受之。時善現見佛聽許。頭面禮佛已還往本處。 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此龍有大神力有威德。能燒一國土若減一國土。 諸比丘自今已去。不應食龍肉。 時有比丘在波羅奈國乞食不得。往旃陀羅家。於彼得狗肉食之。 諸比丘乞食諸狗憎逐吠之。諸比丘作是念。我等或能食狗肉。故使眾狗憎逐吠我耳。 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食狗肉。若食得突吉羅。 ψ穀貴乞食難得,鬼神殺生要讓比丘食肉,都因世尊慈心,制下戒條。 End 3.佛陀對肉食的看法 達摩悟陀長老 (ψ代表加註) (1)中部第55部經 這部經特別重要,因為佛陀在此清楚地說明了他對肉食的看法。 ψ南傳佛教底限 三淨肉 當然漢傳依大乘經 1.楞伽 2.法華 3.華嚴 4.楞嚴 5.央掘摩羅 6.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7.大般涅槃經 8.大乘寶雲經 9.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10.金剛心總持經 11.鬼問目連經 12.處處經 13.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14.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15.大寶積經 16+N 所有的「陀羅尼經」 不禁酒肉五辛皆不成就 底限向上提高了 End 有一個國王的御醫名叫耆婆迦前來拜見佛陀。行禮之後他問佛陀:「尊者,我曾聽到這樣 的說法:『他們屠殺動物供養僧人喬達摩(佛陀);僧人喬達摩明知而食用為他所宰的動 物』 。。。。」;他問佛陀這些傳聞是否屬實。 佛陀否認這項指責,並說:「耆婆迦, 我說世上有三種情況下的肉是不該吃的: 當你看到 、聽到、或懷疑 (那只動物是特地為你而宰殺的) 。。。我說有三種情況下的肉是可以 吃的:那就是當你沒有看到、聽到、或者懷疑(那只動物是特地為你而宰殺的) 。。。」 ψ這三(不)淨肉在十誦律卷37(最原始的戒本)也有,可是有教你怎麼懷疑 我不聽噉三種不淨肉。若見若聞若疑。 見者。自眼見是畜生為我故殺。 聞者。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 疑者。是中無屠賣家。又無自死者。是人兇惡。能故奪畜生命。如是三種肉我不聽噉。 (沒有屠夫,又非自死,供養你的人看起來很兇惡「臉醜會殺畜生的樣子」) 我聽噉三種淨肉不見不聞不疑 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 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 不疑者。是中有屠兒。是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我聽噉如是三種淨肉。 (附近有屠夫,供養你的人是慈心的「壞人臉可能不行喔」,不能殺畜生的樣子) 不過想一下,慈心的人會供肉嗎? 呵 《賢愚經‧卷4》: 「比丘之法。  檀越與食。應先問之。此是何肉。  檀越若言此是淨肉。應重觀察。可信應食。  若不可信。便不可食。」 End 佛陀繼續說: 「如果有任何人為了如來 (即佛陀)或者他的弟子而屠殺動物,他將在五種 情形之下造就了過失。。。(1) 當他說:『去把那只動物牽來』。。。 (2) 當那只動物 被繩子套在頸上牽著走時所受的痛苦和憂傷。。。 (3) 當那人說: 『把那只動物拿去宰 殺了』。。。(4) 當那只動物在遭受宰殺時感到痛苦和憂傷。。。 (5) 當那人把這些不 允許食用的肉類供養如來或他的弟子。。。」 於是我們覺察到佛陀以三個標準把可吃2和不可吃的肉類分開來。這是有關肉食最重要的 條件。 (2)增支部第8.12經 師子將軍是一個尼犍弟子, 在聽聞佛法後改信佛教.他邀請了佛陀和眾弟子到他家裡接受 供養, 並而準備了肉和其他食物。尼犍弟子因為妒忌佛陀能夠使到一位那麼有名望與權威 的人歸服到他門下,製造了很多謠言,指師子將軍宰殺了一隻很大的動物,煮了供養佛陀 ,「。。。而僧人喬達摩就將食用那些肉,而那殺業是為了佛陀而造的。」 當那消息傳到將軍的耳朵時,他否認這項指責。他說:「。。。長久以來那些尼犍弟子很 希望貶損佛陀、佛法與佛弟子的名譽;但他們不能以惡毒、虛無、謊騙、不實的指責傷害 到尊者。我們不會為了維持生命而故意剝奪任何生物的性命。」 這是其中一部明確的指出佛陀和他的僧人有吃肉的佛經。 此外,我們也知道從市場購買 巳死了動物的肉是可以食用的,但我們則不允許購買活生生的動物來宰殺。 (3)增支部5.44經 在家人郁伽曾供養了幾樣東西給佛陀,其中包括了一樣以軟糖果實烹煮的豬肉, 而佛陀接 受了他的供養。這裡再次證明佛陀與他的弟子食用肉類。 (4)不 變 詞 經2.2經 在此佛陀敘述過去世的一段故事,當時迦葉佛是他的老師。 那時一位外道修行者辱罵迦葉佛吃肉,因為對他來說,吃肉是絕對比吃素腥臭的。 迦葉佛答道:「殺生。。。傷害。。。偷竊、說謊、欺鳊。。。邪淫, 這些才是腥臭, 而 不是因食肉才會帶來腥臭。。。。那些傲慢、無禮,背後中傷他人,險惡,不懷好意。。 。吝嗇。。。這些才是腥臭,而不是因食肉才會帶來腥臭。。。。憤怒、驕傲、固執、含 敵意、欺騙、 妒嫉、誇大。。。這 些才是腥臭,而不是因食肉才會帶來腥臭。。。。那 些敗壞道德的,。。。好中傷人的。。。虛偽的。。。他們是人類中最惡毒的,所作的都 是惡業。這些才是腥臭的,而不是因食肉才會帶來腥臭。 律藏裡的參考 (1)波羅提木叉: 波逸提 39 在僧團戒律裡,一位僧人是不允許索取自己所偏好的食物。可是,如果該僧人身體不適, 在波羅提木叉(僧團的戒律)裡他是可以破例的。在這種情形下,該僧人可以要求乳類產品 、油、蜜糖、糖、魚、肉。。。明顯地,僧人是可以吃魚與肉的。 ψ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一 時諸苾芻秋時染疾。身體痿黃。羸瘦憔悴.....我今為諸苾芻。開四種藥。 一時藥。二更藥。三七日藥。四盡壽藥。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 時藥者。一切根一切穀一切肉 四分律卷第十四 以是故形體枯燥顏色燋悴。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食五種食。 End (2)律藏:第四部3 在大品裡,有十種肉是僧眾需禁食的:人肉、象肉、馬肉、狗肉、袋狼肉、蛇肉、熊肉、 獅子肉、老虎肉和豹子肉。我們可以從這裡推論出其他的動物肉是可以吃的。 ψ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卷 第五頌 狗肉不應噉,並諸鳥獸屍,及尾頭蹄畜,亦不食獼猴。 (鳥、獸、有尾巴、有頭、有蹄的畜生、獼猴都不應吃) End (3)律藏:第四部4 生病的僧人也可以飲食清肉湯。 (4)律藏:第一部5 有一次一群僧人從靈鷲山下山時看見一些獅子所吃剩的獵物,他們把這些吃剩的肉拿回去 煮來吃。還有幾此,一些僧人看到老虎吃剩的獵物。。。豹子吃剩的獵物。。。等等。。 。他們把這些吃剩的獵物拿回去煮了吃。 後來那些僧人不敢肯定他們這樣做是否犯了偷戒。佛陀饒恕他們說,拾取動物所遺留下的 東西不算是犯下偷戒。從這些例子裡我們看到僧人吃肉,但佛陀並沒有批評或者反對他們 的做法。 (5) 律藏:第二部6 有一次一位阿羅漢蓮華色比丘尼獲得一些熟肉的供養。隔天,她把熟肉準備好,然後拿去 佛陀處供養佛。有位僧人代佛受下了供養,並說佛陀嘉許她的行為。 這顯示當時佛陀也是食用肉類的,不然那位阿羅漢比丘尼就不會把熟肉供養給佛陀。 (6)律藏:第五部7 提婆達多策劃陰謀欲離間僧眾。他叫佛陀實施五項戒條,其中一項是不准僧人吃魚和肉。 佛陀一口拒絕了,說到:「魚和肉,如果遵守三項規則 -- 你沒看到、聽到或懷疑(該動 物是因你而被宰殺的) -- 它可算是淨肉。」 一個僧人是不許向人表示他偏愛素食,但可從人家供養給他的食物裡挑出他要吃的東西。 只要他沒有看到、聽到或懷疑 該動物是特別為他而殺的,肉類是被允許的食物。 ψ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16 提婆達多言我是大師。非沙門喬答磨。五法是道。非喬答磨所說八支聖道。所以者何。 若能修習是五法者。速證涅槃。非八支道。 云何五法。 一者盡壽著糞掃衣。二者盡壽常乞食食。三者盡壽唯一坐食。四者盡壽常居迥露。 五者盡壽不食一切魚肉血味鹽酥乳等。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3 調達(提婆達多)以五法誘諸年少比丘。令生異見。破僧之要。以五法為根本。 問曰。此五法佛常自讚歎。何故名為非法。 答曰。佛所以讚歎者。四聖種能得八聖道成沙門四果。 今調達倒說。八聖道趣向泥洹反更遲難。修行五法以求解脫其道甚速。是故說為非法。 論提婆達多之「破僧」 印順導師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7/yinshun27-01.html End 為何佛陀允許肉食的原因 (1)無直接業力 佛陀說:「魚和肉是完全清淨的(parisuddha)。。。」意思是說如果你沒有看到、聽到或 懷疑那只被殺的動物是特別為了你而被宰殺的, 那就沒有牽涉到直接的殺業(有意圖的 行為)。 缺乏了以上三個條件,就會涉及不善業果,所以那種肉(不淨的)是被禁止的。 雖然佛陀允許吃肉,他在增支部4.261經裡說如果我們直接鼓勵、同意或贊同屠殺,我們 還是造就了惡業。因此在增支部5.177經裡,佛陀說,一個在家人不應該做買賣肉類的生 意。佛經註釋裡解釋這包括了飼養和販賣豬、鹿等。 (2)吃素不適合僧侶的生活方式 一位僧人本來應該四處托缽,除非: (1)他被信眾邀請至家裡用膳; (2)食物被送至寺院裡;或者 (3)食物是在寺院裡煮熟。他本身被禁止煮食,貯存隔夜糧食,或耕種養活自己。因此托 缽是佛教僧人的主要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從佛教國(例如泰國)的習俗裡看到一個僧人因為善信的支持才能擁有許多的自由 與時間,能夠全心全意地依照佛陀的教理去修行。 在那裡,我們不但天天看到在森林裡 修行的僧人出來托缽,也可以看到住在城市寺廟裡的僧人出來托缽。 既然托缽是無所選擇的,那麼堅持素食就不適合一個佛教僧人的生活方式。佛陀可能是為 了這個理由而拒絕了提婆達多提出的實施素食戒條建議。 ψ調達倒說,是多部見解 End (3)需求與供應的爭論 有些人認為就算是以上所述的三個淨肉的條件符合,一個食用肉類的人還是需要負上屠殺 的罪名:因為肉食製造了需求,而屠殺動物則是響應這項需求的結果。換句話說,不管在 怎樣的情形下,肉食仍然是間接鼓勵動物屠殺的。 我們要清楚知道世上有兩種因和果: (1)世間因果,即是沒有涉及意圖的因果,和 (2)佛教所說的因果, 即是有企圖的行動以及該行動所帶來的後果。確定了以上所述的三個淨肉條件的存在而食 用肉類,只牽涉到世間因果。這行為沒有牽涉到直接的殺業。相反的,如果以上所述的三 個淨肉條件不存在而食用肉類,那麼就牽涉到不善的業,與其不善的果報。所以食用不淨 肉類是被禁止。因此,我們食用的肉類必須把它鑒定分類為淨肉與不淨肉。 肉類的需求與供應這個論點使人難以信服。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天有無數的人類和動物 死在車輪下。單是駕車甚至是乘用公共汽車,我們就鼓勵了汽車行業製造更多的車輛。如 果我們要以需求與供應作據點,那麼單是使用汽車就足以造成每天無數人類與動物被撞死 的機會。 無可否認我們是間接地牽涉到屠殺動物,但是,誠如以上所解釋的,並沒有涉及屠殺的因 和果。不管我們是否食用肉類,動物被殺害還是事實而且無可避免的。 ψ不管我們是否食用肉類,動物被殺害還是事實而且無可避免的,但素食可以少一點。 End (4)吃素也是鼓勵殺生 就算素食者也涉及殺生。每天,農夫為了保護他的農作物而殺害猴子、松鼠、狸子、飛鼠 ,和其他害蟲。菜農也殺害毛蟲、蝸牛、爬蟲、蚱蜢、螞蟻和其他昆蟲等。在澳洲,袋鼠 和野兔因為破壞農民的農作物而遭受殺害。 在民間有許多日用品都是以動物的生命換取來的。例如,絲綢是犧牲無數蠶蟲、白蟲膠和 乳昆蟲的生命而製成的。 化妝品裡面含有大量取自動物的原料。許多食品的加料,例如色彩、調味、甜料,也是來 自動物身上。商業化的乳酪利用 凝 乳 素(從牛肚裡面抽出的素質)使到牛奶凝固。 皮革與毛皮當然是用動物的皮造成的。那些動物通常是為了這個原因而被宰殺。攝影菲林 所使用的塗膠是取自煮沸了的動物皮、腱和骨骼。 即使是蔬菜和果樹的肥料也是加上磨碎了的干魚骨和其他魚的雜物,還有我們食用的牛奶 和蜜糖也涉及不人道的方法而取得。 這全都意味著要完全不涉及傷害或者虐待動物是很困難的。 如果一個人真的成為一個素食者,他應該省思以上所述的理由而避免過度批評那些肉食者 。 ψ標題殺人 吃素也是鼓勵殺生 End (5)即使所有人吃素,動物還是難免被殺 即使所有的人類成為素食者,動物還是照樣被殺害,因為動物比人類更迅速繁殖,它們很 容易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譬如在很多年以前,有些非洲國家立法保護頻臨絕種的野象。可 是現在它們的大量繁殖卻對人類構成威脅, 結果它們又再被人們狩獵殺害。 有些國家把那些沒有執照的狗只毀滅以避免它們把瘋狗症帶給人類。 甚至防虐畜協會每 年因為無法收容數以萬計的狗和貓,而必須將它們人道毀滅 -- 在美國, 每年有一千 四百萬隻貓狗在受到人道團體救出來後的一個星期內被毀滅。 認為吃素能阻止動物被屠殺的理由是不正確的。但是能夠以慈悲心為起點而吃素是值得讚 揚的,但我們必須避免對此表現得太過極端。 ψ慈心不殺是值得讚揚的,素食也能減少部份動物被殺 End (6)每個人都間接地牽涉到動物殺害 不管我們是否吃素,我們仍然間接地涉及殺害動物。 為了建造房子給我們居住,大片森林必須被開伐,許多野生動物因此而死亡。為了製造各 種家庭用品以及擁有其他現代化的便利用具,大片的森林區又被開伐成為工業區以建造工 廠。因為我們需要用到電力,我們在河流上建築水霸製造水力電動,使到大片的森林地帶 氾濫,造成了許多生物因此而喪失居所甚至死亡。 因為我們用到車輛,每日有無數的動物和人類被撞死。 為了我們的安全,野狗被射殺以防瘋狗症侵襲人類。在製造各類的日用品時,例如食物、 醫藥、絲綢、化妝品、菲林等,動物成為了我們的犧牲品。 ψ所以佛陀也沒制定過當的戒條,不然像耆那教 End 結論 佛陀沒有鼓勵我們吃肉或者叫我們成為素食者,我們有絕對的自由去選擇。很重要的一點 是在【中部】經裡面,佛陀指點我們如何處理肉食這個問題。 ψ南傳沒有鼓勵吃素 End 一個僧人由於禁止煮食而必須完全依賴在家人的供養,他也被訓示必須易於接受供養與照 顧。既然他禁止向人要求合意的食物 (除非是生病), 因此他是絕對不能選擇他要的食物 。他必須接受人家供養的任何食物。 在家人有更多的自由去選擇他們需要的食物,而他們也有絕對的自由去選擇是否吃肉或者 吃素。基於以上的理由,不管他本身的選擇如何,避免過度批評別人是很重要的。 也許,減少屠殺與虐待動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教導世人明白佛陀的教義。苦,是生命的 特徵,而結束苦的途徑就是依照佛陀的八正道去修行。 長老文章End 下為經文探討 4.飲食應有的心態 雜阿含373/南傳:相應部12相應63經 http://ppt.cc/7OC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云何為四?   謂:一、麤摶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    云何比丘觀察摶食?(飲食)   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盡,飢餓困極 ,計無濟理,作是議言:   『正有一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莫令在此三人俱死。』   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垂淚,食其肉,得度曠野。   云何?比丘!彼人夫婦共食子肉,寧取其味,貪嗜美樂與不?」   答曰:「不也,世尊!」   復問比丘:「彼強食其肉,為度曠野嶮道與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凡食摶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 貪愛則斷;五欲功德貪愛斷者,我不見彼多聞聖弟子於五欲功德上有一結 使而不斷者;有一結繫故,則還生此世。    ψ若僅為資生而食,吾人當慎重考慮所食內容,並應觀摶食亦為五欲,應斷除貪愛 若結使不斷,還是繼續輪迴 End 云何比丘觀察觸食?   譬如:有牛生剝其皮,在在處處,諸蟲唼食,沙土坌塵,草木針刺。若依於地,地蟲 所食;若依於水,水蟲所食;若依空中,飛蟲所食;臥起常有苦毒此身。   如是,比丘!於彼觸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觸食斷知;觸食斷知者,三受則斷; 三受斷者,多聞聖弟子於上無所復作,所作已作故。 ψ觸食是什麼呢?引蓮花生精闢見解 亥母甚深引導 (蓮花、金剛杵為性器官,請見諸密教典籍) 密相者,蓮花極緊,具暖相;蓮宮豐盈而凸出,善知銜金剛杵。臀小、盤廣、肉內 卷,蓮宮肉緊貼;花胚豐盈,以杵觸之作不能忍狀,而出嬌聲;稍加抽送,身怯體 顫、蓮生暖濕。   感謝蓮花生解釋,以杵觸之作不能忍狀,這個不能忍的快感,就是因性器官摩擦借 緣出生的「觸」食了。 佛說應如何觀察之呢?譬如被剝皮的牛,被蟲咬,在路上水裡空中都被咬,當如是 觀察觸食而斷之,方能斷除三受。怎麼好像不是安住在這「樂觸」上呢 呵呵。 其餘觸食包含熱觸、癢處、痛觸、麻觸...等等 End 云何比丘觀察意思食?   譬如:聚落、城邑邊有火起,無煙、無炎。時,有士夫,聰明、黠慧,背苦、向樂, 厭死、樂生,作如是念:   『彼有大火,無煙、無炎,行來當避,莫令墮中,必死無疑。』   作是思惟,常生思願,捨遠而去。   觀意思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意思食斷[知];意思食斷[知]者,三愛則斷;三愛 斷者,彼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已作故。    ψ意思食即為念食,引經證如下 《長阿含經》卷20:「佛告比丘:一切眾生以四食存。何謂為四?摶、細滑食為第一 ,觸食為第二,念食為第三,識食為第四。」 所以眾生亦以「念」為食,佛說當觀其如火起,遠離之,則斷三愛。 End 諸比丘!云何觀察識食?   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劫盜,縛送王所,如前須深經廣說。以彼因緣受三百矛苦 ,覺晝夜苦痛。   觀察識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識食斷知;識食斷知者,名色斷知;名色斷知者, 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已作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ψ識食引成唯識論 識食謂有漏識;此識雖通諸識自體,而第八識食義偏勝。 意思是諸識皆有食,但專指阿賴耶識的意義比較多。 引雜阿含15 時有比丘名曰頗求那,住佛後扇佛;白佛言:『世尊!誰食此識?』 佛告頗求那:『我不言有食識者,我若言有食識者,汝應作是問。我說識是食,汝 應問言:何因緣故有識食?我則答言:能招未來有,令相續生。有故有六入處,六 入處緣觸。 佛言識就是食,而不言有食識者,因為有,所以有食。 乍看之下好像怪怪的,因為有,所以有?攝大乘論引增一阿含 世間眾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熹阿賴耶。為斷如是阿賴耶故,說正法 ,恭敬攝耳,住求解心,法隨法行,如來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現世間。 即眾生對本識貪愛(有),因此能招未來有,使相續生,相續生又造成六入處, 六入又緣觸,輪轉不已。 End **成唯識論卷4又云 T31n1585_p0017b29(05) 觸意思食雖遍三界而依識轉隨識有無。眼等轉識有間有轉。 ψ(觸食、念食,雖遍三界[摶食色界斷、推測無色界應該只有識食,因無色界無身 故無觸、又因無想故無念,是以推測惟餘識食]而此說觸意思雖遍三界,而隨識 隨識有無,無色界識不持身,又無想,故無意思食,但餘識食,故仍為有食。) End 非遍恒時能持身命。謂無心定睡眠悶絕無想天中有間斷故。 ψ(此處指出觸、意思,非恆一切時,無身即無觸,無想即無意思) End 設有心位隨所依緣性界地等有轉易故。於持身命非遍非恒。 諸有執無第八識者依何等食經作是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非無心位過去未來識等為食。彼非現常如空花等無體用故。 設有體用非現在攝如虛空等非食性故。亦不可說入定心等與無心位有情為食。 住無心時彼已滅故。過去非食已極成故。又不可說無想定等不相應行即為彼食。 段等四食所不攝故。不相應法非實有故。 有執滅定等猶有第六識於彼有情能為食事。彼執非理後當廣破。 又彼應說生上二界無漏心時以何為食。無漏識等破壞有故。 於彼身命不可為食。亦不可執無漏識中有有漏種能為彼食。無漏識等猶如涅槃。 不能執持有漏種故。復不可說上界有情身命相持即互為食。四食不攝彼身命故。 又無色無身命無能持故。眾同分等無實體故。由此定知。異諸轉識有異熟識。 一類恒遍執持身命令不壞斷。世尊依此故作是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唯依取蘊建立有情。佛無有漏非有情攝。說為有情依食住者當知皆依示現而說。 既異熟識是勝食性。彼識即是此第八識。 ψ這整段在說,有心位隨所緣境界不同,食亦不同。有執持無第八識者,佛說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那入無心位的既無摶食、無觸食、無念時,但他卻還是有情, 要依何食,故勢必有第八識,因為無心位意識已斷,當然無觸食、無想食,也不可 以說「無想位跟一切不相應」就是食,就好像你說一杯水存在,拿走它之後說,這 杯水以「不在的形式存在」一樣荒謬,因為「它不在」非實有故,因有這杯水才存 在「這杯水不在」的這種說法。還有執滅盡定還有意識存在的說法,這根本就是非 理,滅盡定就是意識斷滅才叫滅盡定,豈有意識尚存而有所食的道理。 又有人說那上二界無漏心時應以何食,無漏識如佛已破壞「有」了,於彼身命應該 不能再有「識食」了,「無漏識」如佛已經沒有「有漏種子」了,無漏識跟涅槃一 樣,又不可以說上二界有「身命」互相為食,因為四食根本不涵蓋他的身命,上二 界根本就沒有實體,是以諸識中必定有「異熟識」即阿賴耶識,執持身命令其不斷 ,是以世尊說「一切有情皆因食住」,以蘊處說為有情。 但是佛是無漏非屬有情攝,故佛說有情依食住依「示現而說」,異熟識遍一切時, 是以此識為第八識。所以佛說他自己是大幻師,轉大幻法輪,成大幻涅槃,出現 於世是佛地不可思議功德示現,因其早已無所食了,卻還能示現於世間,誠然不可 思議。 頂禮 大幻導師 End 相應部12相應63經/像兒子的肉那樣經  「比丘們!有這四種食,為了已成眾生的存續,或為了求出生者的資助,哪四種呢?或 粗或細的物質食物,第二、觸,第三、意思,第四、識。   比丘們!這四種食,為了已成眾生的存續,或為了求出生者的資助。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物質食物?   比丘們!就如同一對夫婦,帶了少量的糧食而後行經荒漠,他們所心愛的乖巧獨子同 行。   比丘們!那時,那對夫婦在荒漠中,他們少量的糧食會走到遍盡、耗盡,而還有那剩 餘的荒漠未越過。   比丘們!那時,那對夫婦會這麼想:   『我們少量的糧食已遍盡、耗盡,而還有這剩餘的荒漠未越過。讓我們殺了這心愛的 乖巧獨子,然後醃製成肉乾,吃著兒子的肉,這樣能渡離那剩餘的荒漠,不要我們 三人全都滅亡。』   比丘們!那時,那對夫婦殺了那心愛的乖巧獨子,然後醃製成肉乾,吃著兒子的肉, 這樣能渡離那剩餘的荒漠。   他們會吃兒子的肉,並且會搥胸[而嚎]:『獨子在哪裡啊?獨子在哪裡啊?』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難道他們會為了享樂,或為了縱慾,或為了好身材,或為了莊 嚴而吃食物嗎?」   「不,大德!」   「比丘們!難道他們不是只為了渡離荒漠而吃食物的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物質食物。』   比丘們!當物質食物被遍知後,五種欲的貪被遍知;當五種欲的貪被遍知後,則沒有 那聖弟子會再來這世間的束縛結。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觸食?   比丘們!就如同一頭無皮膚的母牛,如果靠近牆而站,那些依止牆的生物類會啃咬牠 如果靠近樹而站,那些依止樹的生物類會啃咬牠;如果靠近水而站,那些依止水的生 物類會啃咬牠;如果靠近空曠處而站,那些依空曠處的生物類會啃咬牠,比丘們!不 論那頭無皮膚的母牛靠近哪裡,都有依止那裡的生物類會啃咬牠。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觸食。』   比丘們!當觸食被遍知後,三受被遍知;當三受被遍知後,我說對聖弟子[而言]沒有 任何還應該做的。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意思食?   比丘們!就如同有深過人的火坑,佈滿無焰、無煙的炭火,那時,如果有想活命;不 想死,要樂;不要苦的人走來,兩位力士各捉住其一邊的手臂後,將他拉向火坑,比 丘們!那時,那男子的思是遠離、欲求是遠離、願望是遠離,那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那男子想:   『這樣我將跌落這火坑,以其因緣而將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樣的苦。』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意思食。』   比丘們!當意思食被遍知後,三類渴愛被遍知;當三類渴愛被遍知後,我說對聖弟子 [而言]沒有任何還應該做的。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識食?   比丘們!就如同有人抓了盜賊、罪犯後,會去見國王:   『大王!這個人是那些盜賊、罪犯,任你對這個人判決處罰吧。』   國王會立刻這麼說:『先生!去吧!請你們清早時以百槍擊這個人。』   清早時他們立刻擊以百槍。   然後,中午時國王會這麼說:『喂,男子!那個人怎樣了?』   『大王!還活著。』   國王會立刻這麼說:『先生!去吧!請你們中午時[再]以百槍擊這個人。』   中午時他們立刻[再]擊以百槍。   然後,傍晚時國王會這麼說:『喂,男子!那個人怎樣了?』   『大王!還活著。』   國王會立刻這麼說:『先生!去吧!請你們傍晚時[再]以百槍擊這個人。』   傍晚時他們立刻[再]擊以百槍。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那男子日間以被擊傷三百槍因此而感受苦與憂嗎?」   「大德!即使被擊傷一槍就因此感受苦與憂了,更不用說被擊傷三百槍了。」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識食。』   比丘們!當識食被遍知後,名色被遍知;當名色被遍知後,我說沒有任何聖弟子還應 該做的。」 *********************** 殘酷的結論 ****************** 1.不應為欲樂而食,不應為貪愛而食,不應為聲名而食,不應為色勝而食,而僅為資生而 食。 2.既然看待摶食如食子肉,您會選擇素食或是葷食呢? 3.我們都只注意到摶食,證明我們的視野只有色身。 就算都不吃摶食照樣輪迴生死,我們反而要利用資生的機會,斷除另外三種食 我每天貪於睡眠細微觸食,看垃圾新聞心念隨之起舞充滿念食,對諸境界及我貪愛,識 食遍一切時,看來我們來世再見吧,輪迴定了~~~ 大家都是舊雨新知,客氣一點吧。 4.增壹阿含經 大迦葉問阿難曰:「云何,阿難!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諸法皆由此生? 阿難報言:「如是,如是,尊者迦葉!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皆由此生;且置增 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迦葉問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時,尊者阿難便說此偈: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不淨其意,只能繼續四食充滿了,吃阿吃阿,吃得好開心~~~~ -- We would rather be ruined than changed 我們寧可毀滅也不願改變 We would rather die in our dread 我們寧可在恐懼中死去 than climb the cross of the moment 也不願把握這個時刻 And let our illusions died 讓我們的錯覺和幻想消逝 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6.225.139
BRIANERIC2:自淨其意有很多種說法 不只是飲食而以 61.31.171.5 06/17 22:38
BRIANERIC2:能淨化五蘊六識才是諸佛所作 61.31.171.5 06/17 22:39
AHJKL:用心整理125.229.126.231 06/17 23:05
rivers369:如果思食和識食能有更具體的舉例就更好 123.204.56.160 06/17 23:19
rivers369:了...抱歉懶病發作XD 123.204.56.160 06/17 23:19
TBOC:念食應該很好瞭解吧 起心動念皆為食 114.46.225.139 06/17 23:23
TBOC:識食由於我執 我所 我愛 執阿賴耶為我 114.46.225.139 06/17 23:23
TBOC:所以無時無刻都在食 114.46.225.139 06/17 23:24
TBOC:吃阿吃阿 就又吃出一條人命了~~ 114.46.225.139 06/17 23:25
TBOC:說都在食可能會誤導 好像有人在食 114.46.225.139 06/17 23:27
TBOC:佛說 識就是食 凡夫異熟識本身就是食 114.46.225.139 06/17 23:27
TBOC:到無垢識就無所食了 114.46.225.139 06/17 23:27
TBOC:再補充 有漏識皆是食 但唯識學派認為 114.46.225.139 06/17 23:43
TBOC:第八識才是真正識食 因為其他識無遍一切時 114.46.225.139 06/17 23:44
oolontea:推! 辛苦此篇的作者 207.151.250.24 06/18 02:33
meblessme:因果沒有分佛教的跟非佛教的 123.192.83.91 06/18 06:07
hilliverson:推這篇 整理的好仔細 123.194.212.86 06/18 07:40
ycc124:恭敬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140.117.91.172 06/18 09:26
jackjack0040: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59.124.243.85 06/19 07:55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之類有四種食,長養眾生。何等為四? 所謂摶食或大、或小,更樂食、念食、識食,是謂四食。 彼云何名為摶食?彼摶食者,如今人中所食,諸入口之物可食噉者,是謂名為摶食。 云何名更樂食?所謂更樂食者,衣裳、繖蓋、雜香華、熏火及香油,與婦人集聚,諸餘身 體所更樂者,是謂名為更樂之食。 ψ蓮花生精闢見解,合於經典。杵觸之作不能忍狀,就是觸食(更樂食) 彼云何名為念食?諸意中所念想、所思惟者,或以口說,或以體觸,及諸所持之法,是謂 名為念食。 ψ 念頭、思維,譬如貪於上述觸食,而生念想,這種感覺真不錯,應該保持,再三品味之, 即為念食。但應於善法中保持念食,如維摩詰經云:云何不生不滅?惡法不生,善法不滅 彼云何為識食?所念識者,意之所知,梵天為首,乃至有想、無想天,以識為食,是謂名 為識食。 ψ 上述,觀察識食,應該像被刺中三百槍一樣,六識接觸六塵,皆視為中槍,即可慢慢斷除 執著與貪愛,名色一旦斷知,多聞聖弟子就在無所作,不受後有。  是謂,比丘!有此四食,眾生之類以此四食,流轉生死,從今世至後世。是故, 諸比丘!當共捨離此四食。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編輯: TBOC 來自: 114.46.182.92 (06/23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