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11559279   「補特伽羅」是佛教從「無我」說轉變作「有我」說 二大思想之間的重要銜接橋樑, 通常用來替代外道的「靈魂」來使用。 許多人在討論佛教是否承認「靈魂」論時, 經常在第一時間否定靈魂論,第二時間提出「補特伽羅」這個名詞, 更進一步詢問其內容時,卻往往說不清楚、講不明白, 使得楚「補特伽羅」變作「靈魂」的另一個稱呼罷了。 我們在討論「補特伽羅」之前,先說明「補特伽羅」的提出背景及因緣。   「緣起」是佛教思想當中的核心思想, 「緣起」經常被詮釋作「無常」、「無我」。 由於佛教反對輪回主體的存在,卻也承認有輪回、有業報,否定死亡後一切斷滅, 因此「無我」成為佛教中最困難理解、最受爭議的一個觀念。 我們試將印度六師對於靈魂觀的種種解釋作一個簡單、粗略的分類, 大抵上可分作3種: 斷滅論:主張沒有靈魂,萬物為四大合和。 無過去、無來世,亦無業的作者及受者。      例如:末伽梨拘舍羅、富蘭納迦葉、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靈魂論:主張有靈魂的存在,靈魂為生命真正的主體,身體只是暫時的。      肉體死亡後靈魂昇華,或永遠流轉, 或透過修行、自然成熟等種種方法昇華。      例如:婆浮陀伽旃那、尼乾子若提子、傳統婆羅門教 不定論:對於過去、來世、靈魂的有無、業報的有無永不可斷言, 抱持懷疑的態度。     例如:散若夷毗羅梨子。   從宗教的角度來看,斷滅論是無法被宗教所接受的靈魂理論, 因為若人死後一切斷滅,無來生、無輪回、無業報等, 那麼於現世當中只需自求安樂、自求滿足, 因此在人心欲望的驅使之下,人與人之間, 乃至社會則容易因利益需求而發生不安。 同時,在缺乏未來信仰及未來出口的前提下, 宗教本身的存在的必要性也將受到嚴重的考驗。 因此現在大多數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較能夠接受的, 是不同程度的靈魂論,認為生命的流轉必須存在一個不滅的主體(靈魂), 具備承載記憶、永恆生命,或為業報作(受)者等特質。 而肉體死亡後,靈魂大多有二個出口:   其一、到另一世界繼續存活。 譬如回歸天主、回歸天堂、墮落地獄、回歸自然宇宙。   其二、因為業報的關係,靈魂不斷地流轉、輪回受苦, 必須輪回一定的次數、或業報消滅、 或透過修行則使靈魂(小我)昇華, 與天地宇宙相結合(大我),獲得永恆的生命或停止受苦。 「無我」與「輪回」之間的矛盾   在佛教的觀點裡, 佛教認為所有的有形、無形的感知皆由外界四大(風、火、水、地) 及其特性(動、暖、濕、堅)所合和的六種客塵 (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與內在的六種器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以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為導, 三事(根、塵、識)共構而成; 而生命不過是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的集合體, 由此必然會導出「無我」、「無常」的合理推論。 因此,眾生就不能依靠自身而存在, 都是依「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而存在的。   「業報」及「輪回」是印度傳統固有的觀念, 佛教承襲此一觀念,認為生命的輪回流轉, 乃肇於無明三毒(貪、嗔、癡), 由身口意所產產生的種種善業及惡業所推動、不斷地輪回流轉, 眾生生命的上升或下降,完全視其業緣而定。 然而,然而,佛教的「無我說」聯繫到輪回流轉、 業果相續時又有了新的困難── 如果生命是無我的, 那麼輪回流轉是以何者為主體? 業的作(受)者又是何者?   世尊如何面對此一問題? 又這個矛盾對後來佛教的發展為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189.18 ※ 編輯: chuit 來自: 220.128.189.18 (11/05 12:55)
chuit:應版友要求加上網址 220.128.189.18 11/05 12:56
UncleSuck:AboutNew 可以連署多神版 140.113.151.88 11/05 14:04
yamola: 應版友要求加上網址 140.120.11.249 11/05 16:01
yamola: 應版友要求加上網址 140.120.11.249 11/05 16:01
yamola: 應版友要求加上網址 140.120.11.249 11/05 16:01
p110463: 好文 118.170.82.101 11/05 20:19
Cid:推薦此系列文章 218.166.50.94 11/06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