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特伽羅」理論是佛教無我說轉變作有我說的重要理論, 與後來大乘佛教所發展的「阿賴耶識」及「如來藏」思想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然而大多數的人卻可以在不清楚「補特伽羅」的狀況下,   高談闊論「阿賴耶識」及「如來藏」,這是非常有趣的事──   在不理解「補特伽羅」理論而說「阿賴耶識」及「如來藏」,   實際上對於「阿賴耶識」及「如來藏」也只是非常淺薄、   只見表面而沒有深度的理解罷了。 ※ 向「耆那教」借用的補特伽羅   部派佛教時期的時候,在說一切有部系為主的情況下, 各部派紛紛承認「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架構, 而成立了各種「補特伽羅」的理論來解決輪回、業報的問題。 然而,無論是「三世實有」、「法體恆存」乃至「補特伽羅」等觀念, 乃是受到與佛教極為相似、有「佛教姐妹教」之稱的耆那教的影響── 在耆那教的「極微論」當中,此世界的一切,無論是精神面的、或是物質面的, 都是由精神面的「命我」及物質面的「非命」二種極微所構成, 其中在「非命」的極微當中, 包含了「補特伽羅」、「法」、「非法」、「虛空」等4種屬性。 耆那教認為「業」屬於物質因的一種,它附著於補特伽羅之上, 輕的「業」是導致補特伽羅上昇,而重的「業物質」則導致補特伽羅下降, 由此而有了輪回。而這些具備業的補特伽羅附著於「命我」之上, 產生了「漏」及「繫縛」。   佛教並不承認有我的思想,自然也不會承認耆那教的「命我」屬於真實, 因此在部派佛教早期,儘管犢子部提出「補特伽羅」的概念, 但起碼不敢直接說「補特伽羅」即是「命我」, 而是很含蓄地說「非即蘊離蘊補特伽羅」、「世俗補特伽羅」, 到了後來,說轉部則是直接承認「補特伽羅」乃是勝義、真實, 直接公然挑戰緣起無我的法印; 然而儘管大部分的部派不敢明目張膽地承認補特伽羅, 但卻將「補特伽羅」取而代之替代命我,視作成為輪回的主體, 那麼無論是立世俗補特伽羅的「假名我」, 或者是勝義補特伽羅的「實法我」, 或者是「不可說我」、「一味蘊」、「有分識」、「窮生死蘊」、「根本識」等等, 都離不開「有我」的陰影。 筆者以為除了邏輯上的辨思之外,在我們的內心當中, 又存在著多少「有我」的需求而創立種種的「補特伽羅」呢? ※ 佛教的無我輪回觀:眾生因緣會相續   佛教「補特伽羅」理論的興起, 乃是為了解決輪回、記憶、業報主體等問題, 在「緣起」的架構下,佛教並不承認有任何輪回的主體, 這點往往是啟人疑竇的: 在《中阿含26經》經當中,摩竭陀人提出了種種的疑問, 世尊以五蘊乃「無常、苦、非我、非我所」、「眾生因緣會相連續」 來說明生死輪回及業報的問題, 然而世尊的回答,對於愚癡凡夫的我們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因為佛教雖說「無我」及「緣起」,那為何又承認「輪迴」呢? 如果承認「輪迴」,那這個會輪迴且相續的主體又是什麼呢? 世尊告訴我們是「所作業」── 諸法在流轉的任何時空裡,都是經由蘊、處、界的交互作用, 而不斷地有新的業力生成,舊的業力消逝、潛存, 業力之間相互牽引、伴隨,不斷地消長、變化著, 這當中不存在任何恆常、不變的主體(我), 這是佛法特有的無我輪迴觀。   而現代被廣為流傳認為「心性本淨,客塵所染」的觀念, 而使大眾誤以為於我中有一清淨者,具諸常樂、我、淨四德, 是成佛種子、成佛之藏、是輪回主體、是真實不滅之如來本性, 就像鏡子那樣,只要除去寄附在上面的各種煩惱塵土, 就自然會展現出智慧的光明。 我們回顧阿含經中可能引發「心性本淨」說之譬喻與意趣: 如《雜阿含1246經》中,   世尊以陶鍊金礦除黃金中之鐵、銅、錫、鉛、銀五種雜質的譬喻,   重點在於離身、口、意惡行,與欲尋、恚尋、害,   鼓勵修初禪乃至四禪,或鼓勵離欲求、恚、昏沈、掉悔、疑等五蓋。   又如世尊在《中阿含持齋經》中以浣頭、浣身、浣衣、磨鏡、鍊金等五喻,   鼓勵在家居士受持八關戒齋,   並修學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等隨念。   又如同世尊在增支部第五卷193經中,   以澄清水缽之水有赤、黃、青、紅色之渾濁,   以比擬為離五蓋、明經義得辯才等,   這些可能引發「心性本淨」說之譬喻與意趣,都在鼓勵離雜染,   而不在於有一「心性本淨,客塵所染」之主體。   世尊經常依照眾生的利鈍根性,   善巧方便地同時透過「世俗」及「勝義」的語言來教說大眾,   如果我們只看到「世俗」的說法,而忽略、不覺察其「勝義」,   將會把屬於「勝義」的緣起,錯誤地以「世俗」來理解,   因此沒有獲得真正的清涼法義,   而落入「作(受)業者」及「輪迴主體」的問題,   提出了自我、梵我的錯誤觀念,更違反了「無常、無我、勝義空」。   回顧《嗏帝經》當中,   嗏帝比丘主張「今此識,往生不更異」而受世尊的呵責。   實際上,世尊告訴我們,生命輪迴的推動力量,   是無明與貪愛及其所造作的業,   只要貪愛及無明沒有止息,輪回就不會停止。   過去被我們認作輪回主體的識、靈魂、補特伽羅、阿賴耶識、如來藏,   無論它換上什麼名字,經中說「識因緣故起」,   換言之「識」也是因緣條件俱足而生起的,   在《聖法印經》中,世尊如此教誡我們:    「所因習味分別諸識,皆從因緣而致此業,從是因緣致有神識。     復自念言:此諸因緣,為有常乎為無常耶? 復自念言:因緣所合致神識者,此皆無常,無有根本。 此神識者,依猗無常而有妄想,故有緣起十二因也, 皆歸於盡無常苦空毀壞別離離欲滅盡。」 從十二因緣上來看,「識」與「名色」輾轉相依, 攀緣於色、受、想、行四住,在色、受、想、行上安住、生長、活動, 不斷地被生起的因緣條件所改變, 因此並沒有任何一種「識」可以離開色、受、想、行而來去、安住、生長, 在死生之間的相續流轉,又如何能「往生不更異」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49.117
zeolite:悉達多的12因緣是線性,非迴圈 219.85.5.28 11/14 13:50
zeolite:他本身就反對婆羅門的[輪迴觀] 219.85.5.28 11/14 13:51
zeolite:[無明→死],Buddhism並沒有合理的解釋 219.85.5.28 11/14 13:52
bobju:我倒覺得12因緣比較像是遞迴.生->死這一段是 211.74.110.209 11/14 19:40
bobju:反覆地以傳來傳去. 211.74.110.209 11/14 19:40
zeolite:悉哥就是反婆羅門輪迴觀念的,不是嗎? 219.85.35.7 11/15 21:24
zeolite:12因緣也不是[1個人]就能辦到,死就是盡頭 219.85.35.7 11/15 21:25
zeolite:白話說,人因[劣根性]的[無明]而[行動] 219.85.35.7 11/15 21:26
zeolite:相[愛]對方,[生]下一代,接下來就等[老死] 219.85.35.7 11/15 21:27
zeolite:[死之後還有無名]這迴圈,悉哥是反輪迴的 219.85.35.7 11/15 21:28
zeolite:怎麼可能將這條線段,頭尾相接成圈呢? 219.85.35.7 11/15 21:28
zeolite:還不都是,受到當地民間,混入六道觀念 219.85.35.7 11/15 21:29
zeolite:機極一點,用[浮性]去消滅[無名],這是悉 219.85.35.7 11/15 21:31
zeolite:哥重要的主張之一,[人人皆皆有浮性] 219.85.35.7 11/15 21:31
zeolite:相信各位都不陌生吧? 219.85.35.7 11/15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