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無我的修法 (上) 慈誠羅珠堪布 講 一、總論   (一)概述   為什麼要講人無我和法無我呢?講“四諦”的時候,提到“道諦”包含了“出離心、 菩提心和空性(即證悟空性的智慧)”。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已經講過,下一個要講的 就是空性的修法。   本來,在出離心沒有修好之前,沒有必要講菩提心的修法;而在菩提心沒有修好之前 ,也沒有必要講空性的修法。也就是說,應該先講出離心的修法,講完之後大家去實修, 當絕大多數人基本上達到修法標準的時候,再講菩提心的修法,這樣講一個修一個,是最 如法、最踏實的。但是,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所以才在很短的時間裏講了許多修法 。你們修的時候,不是在一天或一座當中修很多法,而是要先修出離心,在對世俗的貪欲 心減少之後,再修菩提心的修法。   當然,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是很好的,但最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證悟空性。我們心 的本性,不是現在這樣具有貪、瞋、癡的不清淨心識,它的本體是光明的如來藏。我們可 以在這個境界當中,獲得自由自在。但是,有一個東西總是不讓我們得到自由,它不在外 面,外在的任何物質或精神,都不能把我們束縛在輪回當中,都沒有辦法阻止我們解脫。 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在監獄裏也能活得那麼開心、那麼自在,他們的身體雖然被關在監獄 裏坐牢,但是,他們的心已經開放,已經獲得了自由,這時,身體在哪裏都無所謂了。所 以,外在的事物是無法令我們不自由、不自在的,生生世世讓我們不自由、不幸福的,就 是自己心中的一個細微執著。這個執著把我們的心和輪回,也可以說是肉體,緊緊地連在 一起,不讓它們分離。死後雖然放棄了這一世的肉身,但是,在下一世、甚至在中陰身的 時候都有一個身體。所以,心的本性雖然是光明,我們自己卻不看到,從而無法獲得解脫 。心從無始以來就和我們在一起,但是至今我們對它的本體仍然一無所知,若不了解這一 點的話,即使擁有再豐富的世俗知識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要斬斷這個始終把我們的身 心連在一起的執著。   如同風箏斷了線後,就可以在藍天中自由自在地飛走一樣,當我們用一種手段把這個 像鋼絲一樣連接心與肉體的東西斷掉以後,就會像佛和登地以上的菩薩一樣:沒有生、老 、病、死,沒有貪、瞋、癡、慢,不受任何煩惱的限制,不受任何身外之物的約束(自利 ),同時還能更好地利益眾生(利他)。度化眾生、利樂有情的事業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這是我們修行、成佛的唯一目的。   那麼,該如何斬斷這個連接我們身與心的執著呢?如果它是身外之物,就有可能用身 外之物斬斷它,但它不是,所以,用外在的任何一種方法、手段都無法觸及它。在沒有證 悟空性之前,這些話有一點不好理解,然而,對于那些對空性稍有了解和體會的人而言, 這是很正常的,一點也不神秘。一旦證悟了空性,雖然沒有徹底消滅貪、瞋、癡,但粗大 的煩惱會明顯減少。   那麼,“所斷”是什麼? 就是“我執”;“能斷”是什麼?就是“證悟”、“智慧 ”。所斷是指要斷的對象;能斷是指斷除的方法、手段。   我們要斷掉煩惱,首先就要找到煩惱的根源。佛教對世出世間的一切法都很講究因果 關係。若要毀滅果,就必須找到因。只有找到“因”,才能打破、毀壞它。“因”毀壞了 ,“果” 就會自然消失。這是一個非常理性、合理的做法。   有些外道不去打破“我執”,反而通過諸如不穿衣服、長時間不吃飯、燒毀自己身體 等方法,來尋求一條脫離輪回的出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這種情況,印度到現在還有。 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根源,所以方法錯了。肉體當然可以毀掉,這很簡單。但這只是臨時毀 壞了果,並非從根本上解決它的因,果隨時都有可能再發生。比如,吃一些止痛藥可以把 痛苦的感覺壓下去,若病根不除,過一兩個小時藥效消失後,痛還是會發作的。同樣,不 解決根本原因是不管用的,所以我們要解決根本問題。   我們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否只有佛菩薩才能做到呢?是否凡夫人無法做呢?不是。佛 、菩薩已經斷掉我執,所以沒有必要再斷,就像沒有必要去殺已經死去的人一樣。恰恰是 我們這些執著的凡夫人,才需要斷掉“執著”,而且也有辦法斷。如果在座的所有人肯把 世俗間的事物基本停止(還不是完全停止),然後一心一意投入修行的話,在死亡之前, 無論時間長短,肯定能夠放下很多執著。在座有很多三四十、四五十歲的人,如果我們能 將以前為生存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用于修行,而且方法無誤的話,那麼今天我們的執著已 經斷得差不多了。所以,這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只是做不做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 。做,是肯定可以做到的。所以,空性的修法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再具體講一講:什麼在束縛我們,什麼可以斷掉它。   (二)認識輪回的根源   今天,我們為什麼作了凡夫人,為什麼流轉輪回呢?這不是人格化的上帝的安排,也 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那麼簡單——“無因無緣”。對凡夫而言,生命的前後兩端——過去世 和未來世,是非常模糊的,我們只知道中間的一段——現世的幾十年而已。生命的起源和 歸宿是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的事情。正因為這樣,雖然有很多教派或個人就此問題創立了常 見、斷見等種種觀點,但是,其中沒有一人能真正說清生命的真相。只有佛陀才能夠清楚 明白地揭示出生命的源頭和歸宿究竟是什麼。   是什麼將我們束縛于輪回中的呢?   我們不是自願流轉輪回的。我曾講過,有些人在催眠的時候說,自己是故意來到這個 世界上的。他們也許真有這樣的感覺,也許是在胡說。但無論如何,這都應該是自己的幻 覺,是不太可能的。實際上,除了那些度化眾生的菩薩以外,沒有一個人在臨終時有主宰 自己來世去向的能力。我們一直都是毫無目的地漂泊于輪回當中,沒有任何自由可言。   也沒有一種外在之物在束縛我們。人們總是以為,是外在的事物約束了我,為了生活 我必須去工作掙錢,如果不做這些事情,就沒法生存。之所以這樣認為,其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大家都在這樣做,所以我也要這樣做。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世事是必須 要做的,放下了也就放下了,只是我們認為這些事是肯定要做的,才會始終放不下。   但是,有一樣東西始終迫使我們漂泊于輪回當中。它,就是“我執”,這個我執不是 身外之物。   有了我執,就有了貪、瞋、癡。我們經常生起的貪心、瞋心、癡心、慢心、嫉妒心, 都來源于“我執”。假如沒有這樣的“我執”,有沒有可能產生貪心?有沒有可能產生瞋 恨心呢?不可能的!   所有煩惱的根源就是“我執”。同樣,外境也不是獨立的,而是內心的產物。   關于外境和心、物質和精神的關係,有種種學說。一些人說外境是心的產物,另一些 人卻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實際上,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根本不在我們普通人的 眼、耳、鼻、舌、身、意的範圍之內。雖然古往今來的學者,對于這個問題曾有過各種各 樣的認識、下過許多定義,但是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錯誤的。因為問題本身,已經超越了普 通人感官、意識的範圍,他們也沒有能力去辨別清楚。   其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並非精神是物質的產物,而是物質是精神的產物。這一點 是有辦法證明的,不僅有理論可以證明,還有許多前輩修行者親身經歷的種種實實在在的 事例可以證明。   若外境是心的現象,“心”是什麼呢?在世俗諦,從凡夫人的角度看,“心”是萬法 的根源;從空性的角度去觀察,則“外境”不可得,“心”亦不可得。既然“心”與“外 境”都不可得,我們又為何流轉輪回呢?因為,內心有了執著以後,這個執著首先可以建 立外面的山河大地,然後可以讓所有的人迷惑顛倒、不能證悟。這是心染汙後的一種能力 ,而非心的本性的能力。   現在我們知道,一切煩惱和外境的根源是“心”。“心”又有很多種,如心的本性光 明,還有心突然產生的執著,其中,誰是輪回的根源呢?心的本性光明不是輪回的根源, 只有心的執著才是輪回的根源。心的執著為何是輪回的根源呢?因為,剛才已清楚地看到 ,貪瞋癡是從我執產生的;雖然我們不清楚外境是如何從心產生的,但可以通過推理的方 法,來抉擇外境就是心的一種現象。總之,一切好與不好的現象,都是心的執著。   所謂“心的執著”只有兩種:“人我執”和“法我執”。所有的執著都包含于其中, 除此之外沒有第三種執著。所以,輪回的根源就是“人我執”和“法我執”。   從無始至今,正是這兩種因緣將每一個人束縛在輪回當中。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默 默無聞的普通人也好,還是功績卓著的偉人也好,所有的人都受它們控制,都被它們所統 治。它們是統治者,我們就象它們的奴隸一樣。那麼,它們是怎樣的呢?“人我執”不是 身外的東西。每一個人都認為有一個“我”的存在,執著“我”就是肉體或者肉體和精神 的綜合體,這不是父母教的,不是老師教的,也不是自學來的,而是一種天生具備的執著 ,這種執著叫“人我執”。那“法我執”是什麼呢?除了自身的五蘊之外,把一切身外之 物(如山河大地、房屋橋梁、金錢等)執著為實有,都叫“法我執”。   例如,認為金錢是實在的,心裏就產生了“法我執”;認為“我”是存在的,就產生 了“人我執”。既然“我”存在,“金錢”也存在,于是心裏就冒出一個念頭:“我”要 去掙“錢”。對此,我們要捫心自問:我是如何看待金錢、名利的?我是如何看待我自己 的呢?金錢、名利,沒有一個凡夫人不喜歡,只是喜歡的層次不一樣而已。“人我執”, 每一個凡夫人都有,而且非常濃厚。這就是我們的答案。那麼,掙錢的目的是什麼呢?就 是為了享受世間的一些感官刺激,即所謂的快樂和幸福。如果能夠體會和證悟身外的金錢 、我自己以及感官的刺激全部是如夢如幻的,能夠看透這些都是空性的,我們有沒有可能 去追求所謂的幸福快樂、去爭權奪利呢?那是不可能的。爭什麼權?!奪什麼利?!都是 空性的。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要把世俗諦和勝義諦分開,分得清清楚楚,否則很多人會對空 性產生誤解。因為曾經詳談過二諦的問題,在此就無庸贅言了。   (三)為何要破“人我執”和“法我執”   了解為什麼要破“人我執”和“法我執”十分重要。輪回的根源是“人我執”和“法 我執”。有些人雖然不願意受痛苦,但也不願意脫離輪回,只希望在流轉的過程中生生世 世享受人天福報,那麼,這種人不需要斷除這兩種執著。可是,如果我們不願意再流轉輪 回,希望了脫生老病死的痛苦、從輪回中解脫,就一定要推翻這兩個執著,否則解脫無望 。   (四)如何推翻二種執著   從出離心生起的第二剎那起,我們就開始與輪回分手,這時還沒有能力推翻輪回,因 為脫離輪回的條件之一是證悟空性。若想飛速地推翻輪回,就要學密,特別要學大手印、 大圓滿之類的法。學顯宗同樣能夠了脫生死,但沒有那麼快。通過比較顯密經典和顯密修 行人的進步速度,就可以看出這個差別。但是,對一般人而言,首先要用中觀的推理方法 來抉擇空性,然後再去聽聞、修習大圓滿。到那時,這些中觀的修法會對證悟大有裨益。 所以,我們要推翻自己的執著,先要依靠中觀的修法,最終要依靠密宗的修法。   (五)宣講中觀的殊勝並勸導修習中觀   用中觀的推理方法能夠抉擇一切法是空性的,而實際的效果要依修行的深度而定。   從一個角度看,僅僅聽聞而不修習中觀,也是有意義的。這是為什麼呢?《般若波羅 密多經》中講過:任何一個人在對空性稍有了解後,其輪回的相續就會因此而受到破壞。 因為輪回的相續已經被破壞,所以對他而言,雖然輪回沒有立即停止,但其不斷向前的能 力已經被取消,他的輪回就不會再延續很長時間了。從這方面講,無論修或不修,只要聽 到“空性”,就有很大的收穫和利益。   佛在《般若波羅密多經》裏講了幾種比喻,其中我記得的有兩種。一個比喻是,(古 時候,印度有些商人要到海島上取寶,他們大多是從遠離海洋的內陸出發的。)商人們從 內陸出發後,當高山開始逐漸遠去、消失不見、一切都變成平原的時候,就說明已經接近 了海洋(當然,這是指一些特定的地方,不是所有地方)。另外一個比喻是:有一個人在 原始森林裏迷了路,徘徊良久後遇到一些牧童,這說明他已經接近了森林的邊緣,因為放 牧人只會在森林的邊緣,而不可能到森林的深處。同樣,任何一個人聽到空性、聽到般若 波羅密多,就像臨近海洋時望見平原、在森林中遇到牧童一樣,這說明此人已經接近了輪 回的邊緣。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聽到空性即使沒有證悟,也有很大作用。   但是,從實際修法的角度來說,僅僅聽聞而不修習,不會有太大作用。所以一定要修 !修之前需要證悟,但這不是指大圓滿等密宗的證悟,純粹是一種中觀的證悟。通過邏輯 推理、通過理論,對空性有了非常深刻的體會,叫做中觀的證悟。這對于在家人也好,出 家人也好,都很重要。要證悟這樣的空性是否一定要出家呢?不是。在家的、出家的、男 、女、老、少,誰都可能證悟。只要能先證悟、再修行,就可以推翻“我執”。   如果不推翻“我執”,它就有很強的控制力,讓我們生生世世流轉輪回。人們認為世 間最可怕的傷害就是害命,其實,這只是結束了一種臨時的生活、這一世的性命而已,卻 無法使人下地獄。我們經常害怕鬼或者魔,其實,它們只能暫時使人生生病而已,也無法 讓人下地獄。但是,如果不和這兩種“執著”作鬥爭,它們就會非常有力,會生生世世害 我們,會令我們墮入三塗。現在,如果肯反過來去推翻它,它就是軟弱的,沒有能力的。 為什麼沒有能力呢?因為它所有的出發點都是沒有根據、沒有理由的,所以很容易推翻它 。可是,這兩種執著在我們的心中生存了那麼長時間,如果不去觀察它的過失和不足之處 ,即使再沒有理由,它仍然會繼續存在下去。現在回頭觀察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現它是錯 誤的,既然知道是錯誤,就容易斷除它。   理論上,我們的執著是沒有根據,很容易斷除的;實際上,要通過修習中觀,而徹底 推翻我執也並非易事,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我執雖然無憑無據,卻是我們無 始以來的串習,要徹底推翻它,確實不太容易。   總之,認識流轉輪回的根源相當重要。我們來此世界,不是自願的,也非造物主的安 排,而是一種強有力的勢力安排我們在這輪回中漂蕩,這就是“人我執”和“法我執”。 那麼,現在是我們去推翻這兩個執著的時候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無我”的具體修法   (一)人我的概念   世俗人簡單地認為:“人”是由精神和肉體構成的。佛教把肉體和精神又分成“五蘊 ”。“蘊”是集合、堆積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精神和肉體又可分成五個種族,這五種 不同的成分叫做“五蘊”。所謂“人我”,是指對五蘊或者精神與肉體的一種先天性“我 執”。“我”是誰呢?我們會指著自己的身體說:“這是我”。比如,頭疼的時候會說“ 我疼”,腳疼的時候也說“我疼”,無論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感覺疼痛,我們都會說“我的 頭(或腳等)疼”或說“我疼”。其中都有一個我執。我們不僅嘴上講了“我”字,心裏 也是這樣想的。因為心裏這樣想,嘴裏才這樣說。   那麼,“人我”的範圍是什麼?“人我”的範圍就是精神和肉體。我們從來不把外物 認做“我”,從來不把房子、汽車以及各種生活用品當作“我”,只認為此精神和肉體是 “我”。有些人認為,死亡的時候會放棄這個身體,所以身體不是“我”,但精神會永遠 延續下去,所以精神是“我”。   (二)觀察人我的推理方法   該如何觀察“人我”呢?我們依據的,是龍樹菩薩的《中論》和月稱菩薩的《入中論 》。龍樹菩薩通過五種邏輯,來抉擇以上觀點是錯誤的。月稱菩薩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 另外兩種推理方法,總共有七種推理方法。這七種推理的方法,在中觀裏叫做七相“木車 因”。之所以稱作“木車”,是因為古代只有牛馬拉的木車,沒有現代的汽車、火車。為 何以木車做比喻呢?因為它的構造和我們人是相似的。木車也像汽車一樣,是由很多配件 組成的。同樣,我們的色身也是由皮膚、骨骼、肌肉、液體等等“配件”組成的。所以, 包括機械唯物主義也說,人就像一部機器一樣。雖然他們不了解人的精神層面,但僅就肉 體的某些方面而言,他們說的也沒有錯。“因”是邏輯、道理的意思。七相木車因,即七 種木車的道理。現在,因為我們對汽車最了解,說七相“汽車因”才是最合適的。從汽車 的比喻,我們就可以看清楚“我”到底是什麼。(因為很多人對五蘊的內涵不了解,故這 裏只講精神和肉體。)   首先,觀察“我”是精神,還是肉體,還是它們的“綜合體”。很多人會說,“我” 是精神和肉體的“綜合體”。此刻,當我們反觀時會發現,如果只承認肉體是“我”,就 有很多問題,是不對的;如果承認肉體不是“我”、只有精神是“我”也不對,因為我們 在頭疼的時候,會說“我疼”。所以,很多人承許它們的“綜合體”是“我”。   再進一步觀察,什麼叫作“綜合體”呢?能不能在汽車上找到一個汽車的“綜合體” 呢?實際上,把所有的汽車零件組裝起來放在一邊,就是所謂的“綜合體”。但是,在“ 綜合體”存在的同時,除了這些配件以外,誰能找出一個“綜合體”呢?找不出來。組裝 後的每一個配件與它們在組裝前分散時一模一樣,一個不多,一個不少,把這些配件一一 拆下後,在每一個配件上都找不到一個“綜合體”。所以,所謂的“綜合體”,就是一種 錯誤的觀點,它是引人誤入迷途的根源。   七種因中的第一個,是抉擇“我”與“五蘊”,或者“我”與“肉體和精神”是非一 體。   我們往往認為,“我”與“肉體和精神”是一體,精神和肉體就是“我”,除了肉體 和精神以外,不會有一個單獨的“我”。   這時,我們可以依次分解觀察,首先分解肉體。人的身體至少可以分成五部分:頭、 兩隻手、兩隻腳。那麼,這五個當中誰是“我”呢?若頭是“我”,當然不對!因為如果 只有一個大腦,其他什麼也沒有的話,誰會說這是“我”呢?這只是一個頭顱而已,不叫 人。如果手、腳是“我”,也是錯的。因為,截肢的時候,可以不要左手或右手甚至雙手 ,也可以不要雙腳,但截肢者還是活下來了,還是認為有“我”的存在。在人體的每一個 器官上,作同樣的觀察,也都找不到一個“我”。(你們回去觀察一下,能不能找到“我 ”?佛教裏沒有教條,觀察時沒有任何限制和規定。)所以,在肉體上根本就找不到“我 ”。原來,我們認為有一個血肉及骨骼、皮膚等的綜合體是“我”;這樣分解以後,我們 卻找不到一個“綜合體”,更找不到一個“我”。   還有一個希望,在精神上能否找到“我”呢?精神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眼睛能夠 看到精神嗎?耳朵能夠聽到精神嗎?不能。只有精神自己可以看見自己。可是,通過觀察 可以了知,精神是一剎那一剎那生滅的。就象電影膠片一樣,在一秒鐘裏有24幀畫面通過 鏡頭,一幀一幀是分開的,不是一體的。但是,一幀的時間太短了,所以分不清24幅圖象 的變化,看上去人物的舉手投足就和普通人一模一樣。又如,電腦的屏幕,一秒鐘至少有 50次的掃描,但這些是肉眼看不見的,因為變化太快了,就引起了眼睛的幻覺。同樣地, 我們可以推理出心或精神就是這樣一剎那一剎那生滅的。   假如抓住現在的一個剎那,在這一剎那之前,已經發生過的一系列剎那,現在是否還 存在呢?這些都已經毀滅了,已經不存在于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中了,而且也根本不存在于 任何一個時空裏,它們已經徹底消失了。如果“過去”仍然存在于某一時空中,還有可能 回去,但是,它已經不存在了。另外,現在的這一剎那之後、尚未發生的一系列剎那,當 前是否正存在于另一個時空中,如同還未上台表演節目的演員,正在後台準備出場呢?不 是這樣的。小乘最低的分別說一切有部有一些這樣的觀點,但這是錯誤的,其上的教派( 如中觀派等)都不承認。   那麼,現在所謂的“我”和“我”的精神就是一剎那而已。可是,我們一直以為“我 ”(或“精神”)是延續的,過去世的“我”……;現世的“我”……;來生的“我”… …,諸如此類的,從來不認為“我”就是一剎那。這一剎那和我們的執著是相違的,即使 存在一剎那,我們也不承認一剎那是“我”。可是,再繼續觀察,連這個“一剎那”也是 不存在的。   最後,我們就抓不到任何一個東西,外面的物質也好、裏面的精神也好,或者從分解 的角度看,或者從過去、現在、未來的角度看,分析到底,一個一個全都消失了。既然肉 體和精神都消失了,難道同它們一體的“我”不會隨著它們一起消失嗎?   還有一種觀察的方法。就肉體而言,它可以分成五個部分。如果這五個部分都是“我 ”,而平時人們認為只有一個“我”,不會有很多個“我”,所以,不可能五個都是“我 ”。如果我們選擇其中一個是“我”、其他的不是,而四肢及頭都同樣是“我”的身體, 為什麼只有一個是“我”、而其它不是“我”呢?這也沒有理由。所以,我們拿不出一個 答案。是不是因為我們太笨了呢?恰恰不是,現在我們開始變得聰明了!沒有的東西,當 然拿不出來!對存在的事物一無所知,才叫愚笨;對不存在的事物能如實地認識,這叫作 智慧,而非愚笨。此前,把沒有的當作有,才是最愚昧的。在中觀裏,還有很多推理的方 法,這裏暫時不講。這是七種因的第一個:抉擇“我”和“五蘊”非一體。   第二個因,是抉擇“我”和“五蘊”非異體。異體就是單獨存在的意思,這顯然不合 理。“我”是不可能像這個桌子一樣地在精神和肉體以外單獨存在的。如果在精神和肉體 上沒有“我”的話,我們更不認為在其他地方有“我”的存在。   第三個因,是抉擇“我”並非依止于“五蘊”。“我”是否像人坐在車裏一樣地依止 “五蘊”呢?經書裏將這種依止比作“獅子坐在森林當中”,“我”是否就坐在“五蘊” 當中呢?也不是。因為除了精神和肉體以外根本就找不到一個我,這是實實在在的。還有 ,所謂五蘊或者所謂的肉體和精神是可以分解的,在分解後的每一個成分裏都找不到“我 ”。所以,“我”並不依止于“五蘊”。   第四個因,是抉擇“五蘊”並非依止于“我”。佛經中將這種依止喻為“山上生長的 樹木依靠山而存在”。那麼,“五蘊”是否依止“我”而存在呢?也不是。因為,依照前 面的思維方法,根本找不到“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在哪裏!所以,“五蘊”並不 依止于“我”。   第五個因,是抉擇“五蘊”與“我”相互並不具備。所謂具備,就如同現在我具備這 本書(我手裏拿著的這本書)一樣,是不是“我”具備“五蘊”,或者“五蘊”具備“我 ”呢?不是。如果“我”能夠成立,則可以這樣認為,但是,因為我們根本無法找到“我 ”的存在,那又怎能相互具備呢?   所以,“我”與“五蘊”既不是一體,也不是異體;既不是相互依止的關係,也不是 相互具備的關係。最後,月稱菩薩又加了兩個因:即第六個因和第七個因。   第六個因,是抉擇人體的總形不是“我”。例如,雖然汽車在所有的零件都拆下後就 不叫汽車了,但如果各個零件處在一些特殊的位置,如輪子在下面,車框在外面,裏面的 所有零件也各就其位,就產生了一個新的總形。人也是這樣,雖然分解後的每一個部分都 不是“我”,但是,如果頭在最上面,兩側是雙手,胸部腹部在中間、最下面是雙腳,就 產生了一個身體的總形。這個形狀應該是“我”,有人這樣認為。下面破斥:   什麼是所謂的總形呢?頭有頭的形狀、手有手的形狀,你說這些肢體的形狀是“我” ?還是所有器官組合起來的新總形是“我”呢?我們會否認頭的形狀是“我”,而認為所 有器官組成的一個共同總形狀是“我”。那麼,什麼是所謂的“共同總形狀”呢?除了頭 、手、腳……的形狀以外,還存在一個共同總形狀嗎?還是頭的形狀+手的形狀+腳的形 狀+……叫做“共同總形狀”?這樣觀察後發現,除了每個器官的形狀外,再沒有別的總 形狀了。比如說,汽車的車輪是圓的,它組裝前是圓的,組裝後也是圓的。所有的零件以 前是什麼樣子,組裝後還是什麼樣子,這上面沒有產生任何新的東西。所以,從這個總形 狀上也找不出汽車或“我”。   第七個因,是抉擇它們的組合體(綜合體)不是“我”。月稱菩薩對此駁斥道:如果 組合體是“我”,那就把車上的所有零件都拆下來堆積在一起,這個是不是“車”呢?當 然不是,只是一大堆零件、一大堆鐵,而不叫“汽車”!同樣,我們人的肉體或精神在分 解後,也僅是一堆肉或者骨骼,就不叫人了。   (三)觀修的次第   這樣觀察以後,不知道你們怎麼認為?我雖然是沒有修行、有煩惱的人,但作為專門 學習佛法的出家人,多少年來,我在這個問題上,曾不止一次、兩次地聽聞、思考和辯論 ……,通過種種方法去尋找,卻從來沒有找到過“我”的存在,而且很清楚地看到:在五 蘊上,從來是不存在我的。不過,這只是書面上的理解,而不是修行的證悟。現在,你們 回去找一找,不知道會如何回答?   在剛剛開始思維的時候,可能會有找到的希望,但是越觀察越失望,越找不出來!這 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打坐前後的方法,在以前的開示裏講過,我們靜下來開始修“人無我”的時候,不是 依照禪宗所講的什麼都不執著,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而是要通過語言最後到達“不 可言”的境界,要通過思維,最後到達“不可思”的境界。如果剛剛開始修行,就抱著“ 不執著”這句話不放,那就不要修行了。   現在漢地有些出家人或居士認為,放生等善行都是執著,所以不能做。雖然從最高境 界的角度來看,他們說的沒錯,但在凡夫的境界當中,一切都是執著,哪有不執著的呢? 若凡是執著的都不能做,那麼學佛、皈依、發菩提心、念咒、六度、四攝、五戒統統都是 執著,難道都要放下嗎?世間不學佛的人就更執著。作為凡夫人,即使是“一了百了”, 也無法做到“不執著”。所以這些都是不對的,修行是非常講究次第的,這次第千萬不能 亂了。   對初學者而言,首先要執著,特別要執著出離心和菩提心等善法,因為有了這些執著 ,就可以成功地走上解脫道並推翻我執。就像用香皂洗臉一樣,雖然最後連香皂也要沖洗 乾淨,但首先必須要用它來洗淨汙垢。同樣,首先可以有執著,以執著去推翻執著!若一 開始就不執著,那就是大錯誤。所以,靜下來修“人無我”時,不是像禪宗講的什麼都不 想,而是要觀察思維。(我這樣說不是反對禪宗,禪宗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我們現在可 以企及的,而是以後要達到的目標。)   該如何思維呢?靜下來後,就觀察“我”在哪裏,方法是七相木車因。這樣反覆地觀 察、思維,最後深深體會到“無我”。就像我們在屋裏沒有燈光的時候去尋找一件東西, 卻沒有找到,這時誰也不敢說屋內沒有這件東西;若在燈光下仍然沒有找到,我們就敢說 屋裏根本不存在這件東西一樣。我們以智慧之光去尋找“我”,反反覆覆地思維,最後不 但不能找到“我”,而且會發現原來根本就不存在“我”。   當深深體會到“我”不存在的時候,就不再繼續思維,把心放下來,安住在這個無我 的信念或感受當中,持續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越長越好。在早期,它不會延續很 長時間,只有幾秒鐘而已。在這個體會消失後,又從頭開始思維,再一次深深體會到“我 ”是不存在的。這如同在有光線的地方看書,書上有的和沒有的都會看得一清二楚一樣。 這種“不存在我”的深刻感受,就叫證悟無我,這是一個初步的證悟。   有時思維累了不想思維,就既不思善也不思惡,讓心平靜下來,這叫休息。然後再去 觀察,最後得到的,是“不存在我”的體會,讓心再次專注在這個空性當中,這叫作修無 我。   你們是不是認為這太簡單了?是不是認為修空性還有更好的方法?有,那就是大圓滿 等密法。但是,現在修大圓滿的機緣還不一定成熟。我們還是要先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然 後暫時修此“人無我”的修法,修得差不多了,再將範圍擴大,或者換成更有力的修法。 這樣,就可以逐漸靠近密宗了。以上所講是人無我的修法,這些修法全部是顯宗中觀的方 法,沒有涉及到密宗修法。希望大家能刻苦精進! -- 歸命慈威無等尊 拔苦與樂真出要 定力能除三劫災 救世真士垂悲拯 南無大願地藏菩薩摩訶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5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