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ree.yes81.net/Mahasi/view-4927.html 本篇是有關五蘊的十個問題,內容精彩,值得一看再看,反覆思惟,有助於破除身見。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五十八經——譯於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在古印度捨衛國王捨城的地方,有一位鴦伽國長者之女,叫做鹿子母。她財力雄厚,歸信 佛陀,故而為佛陀捐資建造了一座講堂,這座講堂就叫做東園鹿母講堂。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該講堂中。當時世尊於下午三點到五點左右,剛從禪定中出定,從禪 坐中起身,走到眾比丘面前,將坐臥具鋪陳於地上而坐。 佛陀對著比丘們說:「比丘們,受陰有五種(五取蘊),是哪五種呢?分別是:色受陰、 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識受陰。」 這時,有一位比丘從他的座位起身,整理好他的衣服,將身上的架裟只覆蓋在左肩上,袒 露著右肩,走到佛前,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地對佛陀說:「世尊,這五種受陰(五取蘊) ,是否就是色受陰、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識受陰?」 佛陀表示他會回答,不必跪著問,要他回到他的座位上坐著問就可以了。 這比丘便聽從佛的指示,回到他的座位上去。 但當他回到座位上坐好後,隨即便發出第二個問題【根】。 這比丘問道:「世尊,這五受陰(五取蘊)從何而生?是什麼原因令它們集聚在一起,然 後產生,接著不斷向外境攀緣接觸?」 佛陀回答他:「比丘,這完全是由於貪慾。以欲為根,因欲而集,因欲而生,因欲生觸。 」 這比丘聽後,內心充滿著法喜,接著又提出他的第三個問題【陰即受】:「世尊,您對五 陰的解釋,我已經明白了!想再請問您,這五受陰是本來就有執取?抑或是除了五受陰以 外,另外還有執取(是執取造成五受陰『五陰異受』)?」 佛陀回答:「比丘啊,你這兩種說法都不對!五陰【五蘊】如果生起欲貪【愛】,那麼就 是五受陰【五取蘊】。是欲貪【愛】導致執取【取】,所以應該說是有欲貪【愛】故有執 取【取】。簡言之,欲貪【愛】才是五受陰【五取蘊】的罪魁禍首!」 比丘聽後非常滿意,又提出第四個問題【二陰共相關】:「世尊,您的分析真的是很清楚 ,我的心裡現正充滿著法喜。想再請問前一生的五陰與下一世的五陰是否相關?」 佛陀回答:「是的,沒錯!這前生的五陰與後世的五陰是有牽連關係的。舉例來說,有一 人心裡總是這樣想著,希望我在來世能獲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識。 然而此人今生未了,便妄想來世如何如何,這必然會造就陰、陰相續」。 這比丘又提出他第五個問題【名字】:「世尊,聽完您的解析,令我喜不自勝。可否請您 對五陰作個總解釋呢?」 佛陀回答:「要瞭解五蘊,當從十一種不同的角度去瞭解它的情況。在時間上,有過去、 現在、未來;在位置上,則有內、外之分;在性質上有粗、細;在型態上有美、醜;在空 間上則有遠、近。比如色蘊,不要說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就是昨日、今日、明日 ,這色蘊也是變異不定的;在內則有身體的器官內臟,在外則是身體的外表;如眼睛、鼻 子等是粗色【有見有對色】,細胞、神經等則是細色【不可見有對色】;嬰兒的皮膚是好 色,起皺紋的皮膚是醜色;現前的身體是近色,過去或來世的身體則是遠色。(註一)其餘 的受、想、行、識等,以此類推,都是無常變異的。」 。 比丘聽後非常的歡喜,又問第六個問題【因】:「世尊,又是什麼樣的因緣造成五陰呢? 」 佛陀回答:「色蘊的六根是由地、水、火、風等四大現象(註二)聚合而成的。其它如受 、想、行等三陰則是緣於【觸】所生起的,如果六根沒有與六塵接觸,則不會生起苦、樂 、不苦不樂種種複雜的感受,沒有這些『受』,那麼『想』與『行』也就不會跟著生起。 至於『識蘊』則與『名色』是互為因緣。」 比丘又提出他的第七個問題【味】:「世尊,您能不能再解釋對這五陰的貪愛染著【味】 、所生的後患【患】及如何遠離【離】?」 佛陀回答:「比丘,對這五陰所生的快樂感受貪愛執著就是【味】,五陰時時刻刻無常、 變易、不定,故而其快樂感受亦非恆久不變,想要永保這樂受,卻又無能為力,只能任令 它散滅,面對這樣無奈的現實所產生的苦惱便是因貪愛執著所生的後患【患】,若能調伏 對五陰的貪愛,進一步捨離執著,便是【離】。」。 比丘接著問到他第八個問題【我慢】:「世尊,什麼是我慢?又是如何產生的?」 佛陀回答:「比丘,如果沒有智慧的凡夫,一直執著這樣的觀念:『五陰就是實在的我, 或者除了這五陰以外還有一個真我或靈魂存在,或者是真我、靈魂與五陰合一併存了』等 ,那麼他就會因自我中心作祟而生起我慢,故而凡事只會先想到自己,或者覺得自己優於 別人。」 比丘接著問第九個問題【無我慢】:「世尊,我明白了。但要怎樣才能消除我慢?」 佛陀回答:「如果能夠正見這五陰不是我,因為不是我,所以也不是我所擁有之物,更不 是另有一個我或靈魂在這五陰之內,這樣就不會生起我慢了。」 比丘提出他的最後一個問題【疾漏盡】:「世尊,那要怎樣很快地滅盡一切煩惱,得到解 脫呢?」 佛陀回答:「比丘,如果在一切情況下,都能正知正見五陰非我非我所,這樣就可以很快 地得到解脫了。」 此時法會中有一個愚癡的比丘,心中生起了這樣的一個邪見:「怪了?!世尊說無我,如 果真的是無我,那麼現在的我作善惡業,來世又是誰在受報呢?」 世尊以他心通很快地知道這名比丘的想法,便對比丘們說:「你們之中還是有人聽不懂我 的教法,竟然心中還會生起這樣的疑惑:『世尊說無我,如果真的是無我,那麼現在的我 作善惡業,來世又是誰在受報呢?』好吧!我再為你解釋一遍!比丘們,你們說這色蘊的 性質是恆常不變的,還是無常變易的?」 比丘們回答:「世尊,是無常變易的。」 佛陀說:「既然他是無常變易的,你們自己說它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比丘們回答:「是不好的!」 佛陀說:「既然你們說它是無常的、是不好的,那麼有智慧的聖賢弟子在這五蘊中還會發 現有我、我所有、或者五蘊就是我、五蘊中另有一個我或靈魂等等現象嗎?」 比丘們回答:「不可能的,世尊!」 佛陀說:「比丘們,就是這樣!你們應當在一切的情況去觀察這五蘊非我、非我所、也不 是除了這五蘊以外或其中還有另一個【我】的存在等現象。這樣你們才會生起離欲的決心 ,進修八正道,正向解脫,最後便能自知自證『我生已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 有』」 當佛陀說完後,會中已有許多比丘心得解脫,證阿羅漢果。其它的比丘聽完佛陀的教誨後 ,都心生法喜,決定依照佛陀的教導修行。 《雜阿含經》第五十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東園鹿母講堂。 爾時世尊於晡時從禪覺,於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謂色 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時有一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陰,色 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耶?」 佛告比丘:「還坐而問,當為汝說。」 時彼比丘為佛作禮,還復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陰,以何為根,以何集,以何生 ,以何觸?」 佛告比丘:「此五受陰,欲為根,欲集、欲生、欲觸。」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而白佛言:「世尊為說五陰即受,善哉所說!今當更問。 世尊,陰即受,為五陰異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歡喜隨喜!今復更問,世尊,有二陰相關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猶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於未來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 如是行、如是識。』是名比丘陰陰相關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名陰?」 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 遠若近,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是名為陰。 」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何因何緣名為色陰?何因何緣名受 、想、行、識陰?」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緣,是名色陰。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陰,彼一切悉皆四大緣、 四大造故。觸因、觸緣,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陰。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 、行,彼一切觸緣故。名色因、名色緣,是故名為識陰。所以者何?若所有識,彼一切名 色緣故。」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離?云何受 、想、行、識味,云何識患,云何識離?」 佛告比丘:「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 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若緣受、想、行、識生喜樂,是名識味。受、想、行、 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 名識離。」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我、異我、相在,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 在,於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得無我慢?」 佛告比丘:「多聞聖弟子,不於色見我、異我、相在,不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 相在。」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更有所問。何所知、何所見,疾得漏盡?」 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 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如是知,如 是見,疾得漏盡。」 爾時會中復有異比丘,鈍根無知,在無明殼,起惡邪見,而作是念:「若無我者,作無我 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 爾時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於此眾中,若有愚癡人,無智無明,而作是念 :『若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作無我業,誰當受報?』如是所疑,先以解釋。彼 雲何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 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見者,是為正見。受、 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便修厭,厭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 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時,眾多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註一:灰底字對於色蘊的解釋是譯者的詮釋,在原經文中無此說,故參考即可。 註二:譯者原譯「色蘊的六根是由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今末學改譯為現象,這是因 為"元素"和"元素的特性"這些概念出現,都是含有"起源"的概念。任何一法都是在 因緣中才有此"現象",且亦在因緣中才有此"特性"。並非本來就有某些"元素",具 有某些"特性","組合成"某某形象的。 -- 從一顆平靜的心修行所得到的知識,和從研讀中所得到的知識實在相差甚遠。從研讀中所 得到的知識,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知識(智慧),但我們的心卻試圖握持和保留這種知 識。我們為什麼要試圖去保留它呢?終究會失去它的呀! ---阿姜查《流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
SkyElder:有看有推 61.66.243.96 07/30 14:01
SkyElder:翻的很不錯歐 詳盡白話 61.66.243.96 07/30 14:05
SkyElder:這篇是雜阿含五陰論內的一篇 是佛法核心 61.66.243.96 07/30 15:56
cool810:推陰根經。 #1AAU7i3Y #1AAUKn3d 58.99.10.123 07/30 16:36
yggdrasils:末學OP了 XD 123.192.64.159 07/30 16:42
cool810:不過這篇有白話解清楚多了。 58.99.10.123 07/30 16:50
Crazyfire:推有白話文 阿含經的白話文化逐漸有了 61.230.53.174 07/30 17:43
Crazyfire:成果 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能從阿含經 61.230.53.174 07/30 17:43
Crazyfire:得蒙佛法的法益 61.230.53.174 07/30 17:44
Cid:推薦這篇文章 218.166.206.15 07/30 23:02
AHJKL:轉貼嗎?還是自譯? 219.70.25.12 07/30 23:18
AHJKL:推一個 219.70.25.12 07/30 23:19
yggdrasils:轉貼~另註釋是末學的的改譯 123.192.64.159 07/31 08:28
AHJKL:轉貼請附上網址。 219.70.6.223 07/31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