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 引述《AppleRam (蘋羊)》之銘言: : : 發現有許多都提到「行善道」是脫離苦的方式 : : 但是照這樣說起來,聚福積德都只是某種欲望罷了 : 行善只能積聚福份,因果到時即化成良好事物。但是要 : 遠離世間苦楚,則非得正確理解諸苦的本質、來由與解 : 法,加以謹慎實踐修行的功夫,才有辦法達成。通常, : 這種解脫過程是要以「劫」來當作計量單位的,亦即, : 妄想要以這輩子的虔誠修行之功就能證得涅盤,無異於 : 揠苗助長。 這樣的說法是屬於後期的佛教思想, "劫"既然是計量單位 請明確指出其大小長度 如果說不清楚, 那要這個計量單位何用? 如果只有佛菩薩能知, 一般大眾不是佛菩薩 那這個計量單位對大眾就沒什麼意義了 如果修行不能證得涅槃, 那你要修行作什麼? 時間太多閒閒沒事做? 其實這些後期佛教思想矛盾點很多 如果只將佛法當成信仰 那真的很可惜 : 聚福積德自是欲望之體現,惟其開端秉性純良者,對我 : 們累世的輪迴過程,當然有棉薄的助益。輪迴過程最為 : 悲哀的就是「知識」的喪失,死亡不只讓人成住皆空而 : 已,金銀財寶、身體習氣、姻親仇敵的失去率皆是小事 : 情。知識包括了各種各樣的範疇,一切知見,以及關於 : 佛法、親善的想法,都要重新來過。善良的福報在此世 : 我人困頓之時可消災解難,在來世的時候則可確保一個 : 能再次學習善法(但是不見得是佛教)的生活環境。 : 很多人教人要行善以積福,就通則上來說,是很好的做 : 法。因為一般人的善業不多,行善可以補強福澤,增加 : 身心安頓的機緣。但是對於某部分非常少數的人來說, : 則不應該教他們造作善業,而應該要讓他們大發善心。 : 福報會招致財富與人緣,而這些會讓初亡者在其臨終過 : 程(中陰境)之中產生不必要的執懷之心,反而有害。因 : 此,對於養尊處優之人,就不必教導行善造福之理,而 : 應該轉而涵厚其慈悲心腸,如此,方為真有益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