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聖諦與修行的關係-《轉法輪經》講記 性空法師 第二章 轉法輪經說法因緣 Dhammacakkapavattana-Vagga Dutiya 轉法輪經 Tathagatena Vutta 1 如來所說(一) 1.Evam me sutaM ekaM samayaM BhagavA BArANasiyaM viharati Isipatane MigadAye ∥∥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 說法時間 如是我聞(Evam me sutaM):這是指阿難親耳聽聞佛所說的教法,不是自己杜撰。 南傳佛教相信他們有原始的語言、原始的阿含經,不論現在研究同意與否,我想南傳佛教 是比較接近佛世時原始的教義,這種說法應是合理的。 一時(ekaM samayaM):佛陀說法會選擇地方、人、時間、法等,考慮種種因緣,以 最佳的說法條件去利益眾生。依南傳佛教,佛是在滿月日於菩提樹下開悟,時間大概是現 在五月的月圓日。依照註釋書,佛是在開悟二個月後的滿月,也就是七月月圓日的晚上向 五比丘說法。在印度的傳統裡,早上和晚上是修行、誦經、作善業「最方便的時間」。印 度人相信如果在最方便的時間作種種善行,善業的力量會增強。因為此時,四大處於平衡 的狀態。samaya 就是人們於夜晚、白天聚會在一起的意思。 說法地點 波羅捺國(BArAnasiyaM):佛陀會以最佳的說法條件去利益眾生,所以他決定到波 羅捺國演說《轉法輪經》這部經典。為什麼佛陀知道最適宜的說法地點?不論以前或是現 在的印度,所有的大哲學家、修行者如果發現深徹的法或在開悟後,他們一定會到波羅捺 國利益眾生,因為它是印度重要的文化之地。如果看本生故事,就可知佛曾多世出生在波 羅捺國,為此國的國王。 仙人墮處(Isipatane):佛陀選擇波羅捺國的郊外仙人墮處,在這個地方示現他所 開悟的內容。isi 就是仙人、隱士,以前有很多獨覺、仙人、修道者都會從各地飛來,在 進入波羅捺城乞食托缽前,先來這個寂靜的森林,然後入城托缽。托完缽之後,又從此地 起飛,回到原來的地方。過去諸佛也都曾來此地,開示佛法,因此稱為「仙人墮處」,意 思是仙人、隱士降落、休息的地方,也是修行的好地方。 鹿野苑( M i gA d a y e ):鹿野苑意謂著「無害」,當時印度以牛、鹿這二種動 物為無害的象徵,就是「不殺」的意思。依照印度修行者的文化,無害道就是「常道」, 唯有無害道,才能達到真正的現觀、開悟。印度教是以吠陀為其修學指導,當時有二位偉 大的哲學家──佛及耆那(Jina)則用不同於吠陀的概念來批評印度的哲學,各自建立自 己的宗教。不過,從婆羅門的角度來說,他們認為佛和耆那雖然有些不同於吠陀的看法, 但仍是靠吠陀的基本要義來說明自己的哲學。當時佛及耆那告示世人,行無害道能實現一 切智;不需要依靠吠陀,而是靠自己的修行來實現。 說法對象 2.Tatra kho BhagavA pañcavaggiye bhikkhU Amantesi ∥∥ Dve me bhikkhave antA pabbajitena na sevittabbA ∥ Katame dve ∥∥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諸比丘!出家者不可從事於二邊。以何為二邊耶?」 五比丘(pañcavaggiye bhikkhU):開悟前,佛原本與五比丘 一同在菩提迦耶附近 的苦行修行,後來佛遠離苦行,五比丘因此不再信服佛而離開。當佛開悟之初,他思惟娑 婆世界的眾生們無法理解這個深度的法而考慮入涅槃,後因接受梵天的勸請而轉正法輪。 剛開始,佛想利益以前教過他禪定的二位老師,以天眼觀察後,他知道老師已經去世;那 麼還有誰能接受這個深徹的法?最後,他決定教導五比丘。佛不是出於偶然而說法,他所 要教導的五比丘並不是普通的人,他們是有福報的比丘;依照註釋書,他們已經修行了十 萬劫。由於佛有功德、有神通,知道自己與五比丘在過去世時曾一起修行,也了解五比丘 的心與波羅蜜,知道他們能堪受教法,於是就選擇最適宜說法的因緣,來度化五比丘。 末端、限制(anta):這是指佛法的修行者,當離苦、樂二種極端的修行。梵文anta 的真正意思是「末端」,也帶有「限制」的意思。佛說明在修行佛法的過程,要了解所有 的極端都是我們的限制。如果要真正了解佛法,要先避免所有的極端,才能實現佛法。修 學佛法最主要的二種限制、障礙,就是苦行與樂行。 隱者(pabbajitena):指修行者、出世的人。 遠離五欲樂行與無益苦行 從事(sevittabba):佛說明如要了解佛法真正的意思,不要從事苦、樂行二種極端 的行為。修行者不應該從事兩種極端的行為,是指那兩種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58.99.10.128 (06/07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