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aryewkun (Har)》之銘言: : ※ 引述《solarjeff (吉祥如意)》之銘言: : : google "三輪體空" 一下後,發現很多都說的不錯。 : :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library/ebook/sutra/king/04-source.htm : : 妇*本分在敘述「妙行無住」,就是說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有住即是住相,就是對諸法 : : 產生虛妄分別;若不住相,就不為妄境所動;不為妄境所動,則不生不滅,清淨本然之體 : : 迥然獨露矣。此不住之住,才是真正的奧妙之行。不著相布施,也就是菩薩在行布施時, : : 了達布施者、受施者及所施物三輪體空,即無能施之心,不分別受施之人,不見有施之物 : : ,當然布施後不存求報的念頭。能不著相布施,因施與性空契理,性空無量無邊施福亦無 : : 量無邊。 : : 提供您參考看看。 : 謝謝。 : 以布施度來說,是不住于受者、施者、所施之物。 : 但是對于忍辱度、戒律度、禪定度、精進度及智慧度,我就不明白應該怎樣解釋。 : 請問佛經有沒有什麼比喻,深入探討這一方面的知識呢? 轉貼 http://blog.yam.com/glimpse/article/1465952 往往談到「三輪體空」的時候,常常舉「佈施」做為說明的例子! 為何常以「佈施」為例做說明,而非其餘「五度般若波羅蜜」呢? 學佛的人,如何讓你自己獲得這個問題的正解;(1)你需要了解「菩薩」的真正定義。(2) 你需要了解什麼是「大乘」文化。(3)分辨六度利益和六度功德的不同。(4)你必須通達金 剛經的真實奧義。(5)學佛小乘、不深時,人心永遠只有兩個人稱,一個是「我」,另一個 是「他」。學佛深入、大乘時,只有「心」,且無我、無他、無性、無相、無生法忍之大 有情知覺(佛)。 了悟第一義再深行菩薩道的成熟菩薩(名曰六度菩薩),其能力,猶如輪法三能,一曰能持 輪法(自覺)、二曰能轉輪法(覺人)、三曰能照輪法(覺行)。 當你俱有以上五種授記學識,了解了六度菩薩的能力;我們不難明白,三轉體空是實行菩 薩道的應有觀念。這就是為什麼,用佈施來談三轉體空,不失為一個最佳題材道理。 小乘的觀念,是自度自救;勉強算是能持輪法之冰山一角。小乘聖人用心至極,雖能依自 身功德成就意樂安穩利益;卻受限在以自我功德讓他人獲得意樂安穩利益,是名小乘上座 部法。講白話點,就是先能夠利益自己之後,才將這法拿來利益他人。這裡的「他人」, 在大乘部看來,是小乘他們無法突破的「眾生相」;畢竟,所持者非大藏輪法,不能覺人 只能照人,亦不能迴照。(小乘的觀念說到這裡,我該停了,因為大部分人會覺得越說越模 糊) 大乘法,就是推己及人、大悲同體(生命共同體)。善巧所持之正法的佈施,令眾生能夠知 覺有情,生諸功德而成就一切安穩利益,這就是佈施後,連帶的(覺人)+(不分個體覺行)的 相互輝映、照放光芒。 我所說的『令眾生能夠知覺有情』,依靠這種佈施,雖然不代表能讓眾生都能「行般若波 羅密」,但是眾生都能以知覺生諸功德而成就一切安穩利益,呈現出三輪體空的價值喔! 應該不難接受吧?! 總而言之,要實現輪法上「三輪體空」的價值,就是靠佈施。 -- 末學覺得用在佈施上,非常需要三輪體空 沒學佛不懂佈施 很自然就去做了 學佛後 知道有功德 做好事隨即都會意識到"降子做有功德" 感覺好彆扭 功利的一面被引發了 很難突破阿 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三輪體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3.62.68
haryewkun:推所謂眾生相。 07/23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