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種感受,就叫做證悟空性 我以前也講過,密法裡有一個修法,就是背朝太陽,也即讓陽光從背後照過來,然後去看 前面沒有雲彩等任何東西的藍天。那時去觀察內心的時候,就會看到:自己的本心與前面 的虛空完全可以融為一體。 「融為一體」的感覺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像前面一無所有,沒有任何物質的虛空一樣,人的內心也沒有任何雜念——沒有善、 沒有惡,什麼思維都沒有。不但是沒有任何念頭,而且深深地體會到,自己心的本性也像 前面的虛空一樣,完全沒有任何雜質,只是一片虛空。 這種感受,就叫做證悟空性,而且是證悟了心的本性光明。 佛經當中經常提到光明。所謂的光明,並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一樣——類似於陽光、月 光或者燈光,因為無論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還是從佛教《俱捨論》的角度來說,這些 光都只是一種粒子,離單純的空性都還相差很長的一段距離,至於心的本性光明,就更是 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二者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那麼,什麼叫做光明呢?以我們的語言來說,就是沒有任何污垢、染著的,純潔的東西, 這就是我們心的本性、如來藏或者本心。 為什麼心的本性是純潔的呢?因為它的本體就是這樣的,就像火為什麼是熱的,水為什麼 是液體一樣,這些都是它們的本體、本質,所以沒有任何其他答案。 要讓這種純潔的心的本性顯現出來,要讓它露出真面目,就需要很多因素——修加行、對 上師三寶的信心等等。除此之外,在生活上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說,在像這樣的城市裡面 ,要讓心的本性顯現出來,相對來說就有一點難度。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顯現出來。 為什麼要有這些要求呢?因為人的精神跟外境有一定關係。 比如說,成都這個地方平時經常有很厚的雲層,天灰濛濛的,根本看不到太陽,很多從日 照充分的地方,特別是藏地過來的人都會感到無精打采;特別是在起霧的時候,心也會感 覺很悶,像外面大霧籠罩的天氣一樣;當然,如果遇到像今天這樣陽光燦爛、晴空萬里的 好天氣,人的心也會隨之而變得開朗、清晰起來。 同樣,在視野開闊的高山上,再加上能見度很高的清朗天氣,周圍的藍天也很純淨,人的 心自然就會顯得很清晰、很純淨,人的心越清晰,就離心的本性越近,人的心越亂,就離 心的本性越遠,所以,修行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 這種修行要求,修行人所處的地方最好高一些,像西藏那樣的地方就非常適合,但在西藏 的有些農區,還是不太適合修這些法。至於熱帶、低海拔地區等地方,就更不太適合這種 修法。 另外,飲食方面也有一定的講究。這種修行要求,修行人只能吃沒有污染的東西。 所謂「污染」的意思,主要是指來自於屠夫、妓女等人,或者像屠夫一樣經常殺生的,殺 業很重的人手裡的食物、衣服等東西。 修行人在修法的時候,必須非常注意,如果食用了這些食品,就會對修行造成一定的影響 。 還有,修行人在生活上還不能有很大的壓力,如果有壓力的話,心裡就經常會胡思亂想, 越是胡思亂想,心的本性就越不能顯現出來。 綜上所述,修行的環境、食品等等,都與修行有一定的關係,至於修加行、對上師三寶的 信心等等,就更是密不可分了。這也是以前的修行人為什麼要住在山裡,為什麼要放棄世 間一切牽掛的原因。 在上述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就可以看到心的本性。 在心的本性顯現出來的時候,就會真切地體會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除了「光明 」或「空性」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境界之外,所謂的色、受、想、行、識,全都是根本不存 在的,無中生有的一大堆幻覺。 儘管不是登地菩薩,更不是佛,但作為修行修得比較好的凡夫,也可以進入這樣的境界, 這就是初步的證悟空性的智慧。 由於這只是初步的證悟空性之智,因而對我們的斷除煩惱來說,當下還不會有太大的效果 ,因為,即使在一、兩次短短的時間當中深深地體會到空性光明,但在我們的心中,與空 性光明相反的,非光明、非空性的執著卻已經根深蒂固,並且有很強的力量,所以它們對 普通凡夫的影響還是特別大,在這個時候,微弱的空性之智暫時還無法戰勝這些煩惱執著 ,但是,在證悟以後,通過天長日久的修持,證悟空性的智慧就會慢慢成長,它越有力量 ,煩惱就越軟弱,總有一天,煩惱執著將會被徹底打垮。 通過上述修持,就能深切地體會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無論痛苦的感受,還是快 樂的感受,都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之上,都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基礎」是什麼呢?就 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除了這六根以外,沒有其他的基礎。在將它的基礎一 起推翻了以後,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節錄自慈誠羅珠堪布《心經講記》 ........... 證悟空性的目的   最後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為什麼要證悟空性呢?從小乘的角度講,證悟空性是 為了自己得到解脫,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是,從大乘的角度講,證悟空性的目 的不在於此,而是為了更好地利益眾生。   為何證悟空性就能更好地利益眾生呢?因為,如果不證悟空性,就始終有我執,若是 這樣,即使我如何努力地,無自私、無條件地付出,自重他輕的念頭還是不能徹底放下, 還是會或多或少地存在。那麼,它必然會阻礙我無自私、無條件地奉獻,所以我要把它推 翻。推翻了它,我執就不復存在,它就再也無法控制我去謀求自利,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 利益眾生,到那時,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度化眾生。所以,大乘菩薩不是為自己得解脫而證 悟空性,而是為了能更好地利益眾生而證悟空性。明確證悟空性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呢?結論就是:大乘菩薩既超越了六道輪迴,但又不脫離六道輪迴 。為什麼說超越了六道輪迴呢?因為他不在六道輪迴的範圍內,他不受六道輪迴的影響, 一塵不染。為什麼說不脫離六道輪迴呢?因為他雖然證悟了空性,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 但他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更好地利益眾生,所以他沒有脫離六道輪迴,永遠都在輪迴中度化 眾生。這就是最後我們要趨入的境界,要達到的目標。 摘自 二 諦——開啟中觀門扉之鑰匙 是故 諸菩薩 於生死境界中 自得其樂。而即不取 涅槃境界。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八 菩薩摩訶薩 於涅槃界 示現生死 相續不絕,而不著涅槃界,是為第七遊戲神通; 菩薩摩訶薩 於生死界 示現涅槃界,亦不究竟 無餘涅槃,是為第八遊戲神通; 菩薩摩訶薩 正受三昧,行、住、坐、臥現諸威儀,而不捨於正受三昧,是為第九遊戲神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5.7
ilanese:說的像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入定的 61.231.228.242 08/10 13:41
ilanese:靈明覺知心。 61.231.228.242 08/10 13:41
ilanese:可是文中的方法比較像是「體驗」類似的狀 61.231.228.242 08/10 13:42
ilanese:態,而不是真達到那種狀態。 61.231.228.242 08/10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