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雪歌仁波切 問:仁波切,您說修自他相換必須了悟空性。但了悟空性屬於勝義諦的修持,為何屬 於世俗諦的菩提心修持──自他相換,也要有無我慧? 答:雖然我們視「深見」屬於見解,「廣行」屬於行為,但卻不應該把「深見」與「 廣行」認為是二回事,事實上,它們彼此間的關係是很緊密的。在我們內心上,存在著種 種道理、理由,其中最殊勝的道理、見解,是空性慧;根據空性慧而做了判斷,而產生行 為上的改變,而所謂的行為,不一定單指外在,也包括了內心的行為。基於空性慧,從而 了解許多深細的道理,由此而在心裡產生了很多的想法。正如剛才講過,由於了解自他彼 此之間有著很深的相互依賴的關係,以後我所要成辦的佛陀果位,完全依賴於他人。一旦 能夠對於緣起的道理有深入的了解,利他的心就會隨之生起。由此可知,利他心,是從「 深見」那個方面策動而產生出來的。也因此,對於「廣行」的「行」,應理解成:它是從 很深的智慧做出判斷,而後發生在內心裡的各種行動。這是行為,也被稱之為「方便」。 所以「見」與「行」之間是很有關係的。「廣行」又稱為「方便」,包括了悲心、菩提心 …等。為什麼要修菩提心?為什麼要修悲心?在所有能夠思惟的理由中最深細的,就是空 性見解。但是,是否一定要以空性見為理由?不一定,某些比較粗略的道理亦可運用的。 比如,不了解空性者,能不能修悲心?可以。只不過,由粗略道理所引生出的行為,力道 並不強。菩提心、大悲心,都屬於「廣行派」的道路,然而,我們為什麼把它們稱為「行 」呢?因為在我們內心裡真正的見地,並不是大悲心與世俗菩提心,而是我們之所以要生 起世俗菩提心的那個理由。理由在於:我與其他有情,彼此間是互相觀待而成立的。尤其 是,若我們想要獲得能夠究竟自利與利他的圓滿果位的話,這種果位,必須依靠著如虛空 般無量有情才能得到。必須要以如虛空般的無量有情為所緣,生起了菩提心,才能得到我 們想要得到的圓滿一切功德、斷除一切過失的無上圓滿果位。一旦很清楚地了解我與眾生 間互相依賴的關係後,才會對於成辦其他有情義利,生起強大的心力,之後才會生起強大 的大悲心與世俗菩提心。這個能夠使我們生起大悲心與世俗菩提心的「理由」,即是所謂 的「見地」,也就是我們各自內心所持的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35.40
Samus:名相很多 感想為 解行並重 空 互為因緣 08/07 00:51
cool810:以見導行,解行並重。空觀是深觀緣起性的甚深見,由深見因 08/07 16:49
cool810:緣觀待的智慧,引導出慈悲利益眾生的廣行。達賴喇嘛尊者常 08/07 16:50
cool810:以【緣起見、無害行】總括佛教要義。簡言之,智慧與慈悲─ 08/07 16:50
cool810:悲智雙運。 :) 08/07 16:51
cool810:《中觀寶鬘論》云:「諸法無自性,如實善了知,證獲第六通 08/07 16:53
cool810:,最上諸漏盡;解脫眾生故,等具知真如,以悲潤觀修,勝相 08/07 16:54
cool810:佛陀成。」透過了解空性知真如的智慧,並以大悲菩提心攝持 08/07 16:55
cool810:,行菩提行;透由「深觀」與「廣行」輾轉增上,圓滿佛果。 08/07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