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 關於這顆心——事實上,它實在沒有錯。它本質上是清淨的,且原本就是平靜的;若 不平靜,那是因為它跟著情緒走。真心與這些無關,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緒欺騙, 而變得平靜或擾動。未受訓練的心是愚癡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讓它陷入快樂、痛苦、愉悅 或憂傷之中。不過心的真實本質並沒有那些東西。歡喜或悲傷不是心,它只是欺騙我們的 情緒,未經訓練的心迷失後,就跟隨著情緒而忘了自己。於是,我們便以為是自己在沮喪 、感覺自在或其他等等。 但是,其實這顆心原本是不動與平靜的——真正的平靜!只要風靜止,葉子就會安住 不動;風來了,葉子隨之舞動,它舞動是源自於風。心的舞動則是源於感官印象,心跟隨 著它們,否則就不會舞動。若完全覺知感官印象的真實本質,我們就能不為所動了。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我們必須訓練心去覺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讓它能 平靜下來。我們艱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為了這個單純的目標。 獲得佛法須培養心中的戒、定、慧 人們從許多來源聽到佛法,例如不同的老師或比丘。在一些例子中,法以非常廣泛與 模糊的字眼進行教導,以至於很難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在其他例子裡,它則以華麗的語辭 或特殊的名相進行教導,尤其是逐字解釋經典的方式,更讓人難以理解。最後,或是以平 衡的方式進行,既不會太模糊或深奧,也不會太空泛或隱晦,最適合聽者理解與修行,符 合每個人的利益。在此,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我慣常用來指導弟子的教法。 希望獲得佛法者必須以信仰或信心為基礎,我們必須瞭解佛法的意義如下—— 佛:覺知者,心中有清淨、光明與安穩者。 法:清淨、光明與安穩的特徵,從戒、定、慧生起。 因此,獲得佛法者是培養與增長心中的戒、定、慧的人。 希望回家的人,不是那些只坐著幻想旅行的人。他們必須踏上旅程,朝著正確的方向 一步步前進。若走錯路,就可能遇到沼澤或其他類似的障礙,甚至陷入險境而永遠到不了 家。家,是個讓身心舒適的場所,那些真正到家者才能放鬆與舒服地睡覺。但旅行者若經 過或繞過家門而不入,那麼在整段旅程中,他們將無法得到任何利益。 修行的成果完全取決於自己 同樣的,達到佛法的道路是每個人必須獨自去踐履的,沒有人能替代。我們必須走戒 、定、慧的正道,直到獲得內心清淨、光明與安穩的喜悅,那是踐履正道的成果。 但若人擁有的只是書本、聖典、教誡與經典的知識——那只是旅遊的地圖或計畫—— 就永遠無法覺悟心的清淨、光明與安穩,即使經過幾百世,他將只是徒勞無功,永遠無法 得到修行的真實利益。老師只能指出正道的方向,我們是否行走正道而獲得修行的成果, 則完全取決於自己。 在此有另一個觀察的角度。修行就如醫師開給病人的藥,瓶子上有詳細的用藥說明。 但若病人只是閱讀說明,即使讀上一百遍,還是可能會死。他們無法從藥物得到任何利益 ,並可能會在死前埋怨醫生差勁,是個騙子,那些藥物無法治癒他們,因此毫無價值。殊 不知他們只是花時間檢視藥瓶與閱讀說明,並未遵從醫師指示服藥。 但若遵從醫生指示服藥,就能康復——假使是重病,就必須採用較重的藥量;若病情 輕微,則只須服用少量的藥即可。較重的藥量是因為病重的關係,那是非常自然的,你們 自己仔細思量後就會瞭解。 醫師開列處方以減輕身體的疼痛,佛陀的教導則是心病的藥方,讓心能恢復自然的健 康狀態。因此,佛陀可說是開列心病處方的醫師。事實上,他是世上最偉大的醫師。 我們每個人毫無例外地都有心病。當你看見這些心病時,難道不會合理地想尋求法作 為依靠或藥方嗎?踐行佛法之道,不能以身體去完成,你必須用心去實踐。我們可以將解 脫道的行者區分成三種層次: 第一層次,包括那些瞭解自己必須修行,並知道如何做的人。他們皈依佛、法、僧, 決心依教法精進修行。這些人已摒棄盲從的習俗與傳統,而能根據理智親自檢視世間的本 質。這群人名為佛教行者。 中間層次,包括那些已修行到對佛、法、僧深信不移的人,他們已覺悟一切因緣法的 真實本質,逐步降低執取與貪著,不會緊抓事物不放。他們的心深悉佛法,根據不執著與 智慧的程度而分別稱為入流、一來、不來,或統稱為聖者。 最高層次,是那些修行已導向佛陀的身、口、意者。他們超越世間,解脫世間,解脫 一切貪染與執著而稱為阿羅漢或世尊,是最高層次的聖者。 修行正念和正知將能生出善戒 戒,是對身和語業的自制與紀律,正式的區分是在家戒與比丘、比丘尼戒。不過,一 般而言,戒有個基本特性——動機。當我們正念或正知時,就有正確的動機,修行正念與 正知將能生出善戒。 若我們穿上髒衣服,身體會變髒,心也會感到不舒服與沮喪,那是非常自然的。若保 持身體潔淨,並穿上整潔的衣服,心就會變得輕快與喜悅。同樣的,當無法守護戒律時, 我們的身行與言語就會腐化,而讓心痛苦、悲傷與沉重;我們將偏離正確的修行,無法洞 見法的本質。善的身行與言語有賴於正確訓練的心,因為身體與語言都由心所控制。因此 ,我們必須持續調伏自己的心。 定的修習能讓心更堅固 以定來訓練,能讓心更堅定、穩固,為心帶來平靜。通常,未經訓練的心是動盪不安 的,難以控制與駕馭。這種心狂野地跟隨感官起舞,就如水往低處竄流一樣。農學家與工 程師知道如何控制水,以供人類社會使用。他們築起水壩以攔截河流,建立水庫與管道, 只為了輸送水讓人更方便地使用。這些蓄積起來的水,變成電力與燈光的來源——這是控 制水流更進一步的利益,如此一來,不僅阻止它四處流竄、淹沒低地,還能發揮它的最大 功效。 心受攔阻、控制、疏導的情況也是如此,這將能帶來無邊的利益。佛陀說:「調伏之 心,將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因此好好訓練你的心,以得到它的最大利益。」同樣的,周 遭的動物,如大象、馬、牛等,在使用它們之前,也必須先加以訓練,唯有如此,它們的 力量才能充分發揮,為我們所用。 調伏的心所帶來的福報,比未調伏的心要來得多。佛陀與聖弟子們都和我們一樣—— 從未調伏的心開始,但他們後來都成為我們尊敬的對象,我們從他們的教導中得到許多利 益。仔細想想,整個世界已從這些調伏心且獲得解脫者的身上,得到多少利益。受到控制 與調伏的心,將能更適切地在各行各業幫助我們。有紀律的心,會使我們的生活保持平衡 ,讓工作更順利,並培養與發展出理性的行為模式。最後,我們的快樂亦將隨之提升。 修行最有效的方式是對呼吸保持正念 心的訓練可通過許多方式,使用許多不同的方法去做。每個人都可以修行的最有效的 方式是對呼吸保持正念,即培養入息與出息的正念。 在本寺,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鼻端,並配合念誦 Bud-dho以培養入出息的覺知。若禪 修者希望念誦另一個字,或單純地於氣息的進出保持正念,那也很好,調整方法以適合自 己。禪修的基本要素,是必須在當下注意或覺知呼吸,因此,在吸氣和吐氣時都要保持正 念。修習行禪時,我們嘗試將注意力放在腳接觸地面的感受上。 禪修要想有結果,就必須盡可能經常練習。不要某天禪修一小段時間後,隔了一兩個 星期甚至一個月才再修習一次,如此不會有什麼效果。佛陀教導我們要經常練習,要精進 地練習,盡可能持續訓練心。要想有效地修行,應該尋找不受干擾的理想僻靜處。適合的 環境是花園、後院的樹蔭下或任何可以獨處的地方。若是比丘或比丘尼,應該找個茅棚、 安靜的森林或是一個洞穴。山林,是最適合修行的場所。 無論如何,不管身在何處,我們都必須努力維持入息與出息的正念。若注意力轉移, 就把它再拉回到禪修的所緣上。嘗試放下其他一切想法與關心的事,不要想任何事——就 只是觀察呼吸。念頭一生起,便立即警覺,並努力回到禪修的所緣上,心將變得愈來愈平 靜。當心達到平靜與專注後,就可以把它從禪修的所緣——呼吸上放開。 現在,開始檢視組成身心的五蘊——色、受、想、行、識,觀察它們的生滅,你將清 楚地瞭解它們都是無常的;無常讓它們成為苦與可厭的;它們自行生滅,沒有一個主宰的 我,只有根據因果而生的自然變動。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無常、苦與無我的特徵。若你 能如此看待一切存在的事物,對五蘊的貪染與執著就會逐漸減少,這是因為你瞭解世間的 實相。我們稱此為慧的生起。 瞭解身心各種現象的實相就是慧 慧是指瞭解身心各種現象的實相。當我們以調伏與專注的心觀察五蘊時,就會清楚地瞭解 身與心都是無常、苦與無我的。以智慧瞭解這些因緣和合的事物,我們就不會貪取或執著 。無論接收到什麼,都以正念接受,就不會樂不可支;當擁有的事物壞滅時,也不會不快 樂或痛苦,因為我們清楚瞭解一切事物的無常本質。心已經調伏,遭遇任何疾病或苦難時 ,就能保持平常心,所以,最真實的依怙,就是這顆調伏的心。 這一切便被稱為慧——明瞭事物生起時的真實特相。慧從正念與定生起,定則從戒的 基礎生起,戒、定、慧三者彼此密切相關,無法斷然區分。修行時它如此運作:首先,以 調伏的心注意呼吸,這是戒的生起;持續修習入出息念,直到心平靜下來,定便生起;接 著,觀察呼吸的無常、苦與無我,如此便能不執著,這是慧的生起。因此,入出息念可說 是發展戒、定、慧的因,三者輾轉相互提攜。 當戒、定、慧同時開發時,如此的修行即稱為八正道,佛陀說這是唯一的離苦之道。 八正道是最殊勝的,因為若正確地修習,它直接通往涅槃、寂滅。 修行的果報將會生起 當我們依上述的解釋禪修,修行的果報將分三階段生起: 首先,對隨信行者而言,將會增加對佛、法、僧的信心。此信心會成為他們內在真實 的支撐,他們也將瞭解一切事物的因果法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此,這種人的快樂 與安穩將大為提升。 其次,達到入流、一來與不來聖果者,將增長對佛、法、僧的不壞淨信,他們是喜悅 與趨入涅槃的。 第三,阿羅漢或世尊,已完全離苦得樂。他們是覺者,已出離三界,並進入究竟圓滿 解脫道。 我們都有幸生而為人,並且聽聞佛法,這是難得、難遇的機會。因此,切莫輕忽、放 逸,趕緊持戒行善,遵從初、中、高級的修行正道,切莫蹉跎光陰,甚至就在今天,嘗試 證入佛法的真諦。讓我以寮語的一個俗諺作為結語: 歡樂已逝,暗夜將至。此時飲泣,駐足觀望,不久之後,結束旅程,將已太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3.134.191
cool810:關於戒定慧三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學習尸羅,調伏心 04/04 08:27
cool810:馬,以多勵力制令趣向,所應作品(戒學)。寂靜者,如是於 04/04 08:28
cool810:其妙行惡行,所有進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發起內寂靜 04/04 08:30
cool810:住,所有定學(定學)。近寂靜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觀擇 04/04 08:31
cool810:真義發起慧學(慧學)。」 04/04 08:32
buds:身語意業不造惡 不惱世間諸有情 04/05 02:36
buds:正念觀知欲境空 無益之苦當遠離 04/05 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