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禪修進階   經過一再的練習之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功夫已有相當的進步,而在做基本的腹部 起伏觀察時,專注力會延長持續。這時你會注意到,通常在「起」和「伏」之間稍有暫停 。你若是坐著,在這暫停的片刻注意坐的姿勢,像「起、伏、坐」。在注意「坐」的同時 ,將心擺在坐直的上半身。若是躺著,仍應照此步驟,完全警覺地注意「起、伏、躺」。 假如覺得很容易做,就繼續注意這三個步驟。若發現在「起」和「伏」之後都有暫停,則 繼續照「起、坐、伏、坐」的方式練習。或在躺的時候──「起、躺、伏、躺」。當你發 覺以上所描述的三個或四個步驟已經不再容易做到的時候,則回到原來的練習方式,只注 意「起、伏」。   在做固定的觀身練習時,不需要去在意影像和聲音,只要你能把心安住在注意腹部的 起伏,自然而然會觀到這些。不過,你也許仍會想要注視某個目標,這時候不妨注意「看 、看」兩三次,然後再回到察覺腹部運動。若出現某人的影像,也注意「看、看」,然後 再回來觀腹部起伏。你曾無意中聽到聲音嗎?當時有去聽它嗎?若有的話,注意「傾聽、 傾聽」,做完這個動作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假使聽到響亮的聲音,像狗叫聲、人在講 話或唱歌的聲音,立刻注意「聽、聽」兩三次,然後再回到基本的腹部起伏練習。   當明顯的影像和聲音出現時,若你無法警覺到,並使它消失,則會隨著它起聯想,而 無法綿密地觀腹部起伏。這時腹部的起伏,可能變得較不清楚。而就在我們注意力薄弱時 ,會污染心靈的情緒才得以孳長繁殖。若產生聯想時,內心注意兩三次「聯想、聯想」, 然後再提起來觀照腹部起伏。手腳或身體移動時,若忘了去察覺它,則內心要注意「忘記 、忘記」,然後再回到一般的腹部運動觀察。   有時候會覺得呼吸緩慢,或者不能清楚地感受到腹部的起伏。當這種情形發生時,你 若坐著,繼續單純地注意「坐、坐;接觸、接觸」;若是躺著,就注意「躺、躺;接觸、 接觸」。在觀察「接觸」的時候,不要把心安住在身體的固定部位,而是要按順序地注意 身體各個不同部位。身體會有好幾個觸點,而至少有六、七個地方應該去觀察的。像大腿 和膝蓋的接觸,兩隻手的上下相疊,或手指對手指,大拇指對大拇指,眼皮的張合,口內 的舌頭,或上下唇的相觸。 -------------------------------------------------------------------------------- ※基本練習四   截至目前為止,你參加此一訓練課程已有相當一段時日。很有可能在發現自己進步不 多之後,開始覺得懈怠。無論如何,不可中途而廢,只需要注意著「懈怠、懈怠」。在注 意力、專注力,以及內觀能力尚未充分培養出來之前,都可能會懷疑這種訓練方法的正確 性和功效。若有這種情形出現,應再回去觀「疑、疑」的念頭。你期待或希望好的成果嗎 ?假使有的話,把這些念頭當作禪修觀察的目標:「期待、期待」或「希望、希望」。你 是否嘗試回憶到現在為止的訓練方式?有的話,觀照「回憶、回憶」。而在那個時候,你 是否檢視自己所觀察的目標,來判斷它是屬於心法或色法嗎?這時,要注意「檢視、檢視 」。你為自己沒有進步而感到失望嗎?若有的話,注意失望的感覺。相反地,你為自己的 進步感到高興嗎?若有的話,觀快樂的感受。   這種方法就是,當每一種心態發生時,去注意它,假使沒有念頭插入或感覺出現,就 回來觀腹部起伏。   在嚴格的禪修期間,練習的時間,是從你早上醒來的那一刻直到晚上入睡為止。再強 調一次,整天當中,包括晚上,只要不是在睡覺的那幾個小時,你都必須不斷地做基本的 腹部練習,或者清醒地注意觀察,不可有所懈怠。當禪修達到某個階段,即使把練習的時 間延長,你也不會覺得想睡覺;相反地,你將能夠日夜不斷地做下去。 -------------------------------------------------------------------------------- ※摘 要   在這一個簡短的訓練過程裏,我們強調,當每一個善法或惡法發生時,或者每一個肢 體移動之際,無論它是大幅度或細微的動作,或者每一種身心苦樂的感受發生時,都應該 去觀察它。假使在練習期間,並沒有特別值得去注意的,就回來全神貫注地觀腹部起伏, 當你必須走路去做任何事情時,每一個步代都要完全清醒,並且簡單地注意「走、走」或 者「左、右」。練習行禪時,每一個步伐都得注意「提起、移動、放下」。參加這項訓練 的學員,要是日夜精勤練習,在不久之內即可達到四種內觀智慧的初階(體驗到生滅), 然後朝更高一層內觀禪修邁進。 -------------------------------------------------------------------------------- ※進階練習──內觀階段   如上所述,由於精勤的練習,警覺性和專注力已經增強,這時禪修者會發現「所觀的 目標」與「對它的覺察」成雙出現,像「升起」和「察覺它升起」,「伏下」和「察覺它 伏下」,「坐著」和「察覺坐著」,「彎手臂」和「察覺彎的動作」,「伸手臂」和「察 覺伸的動作」,「抬腳」和「察覺抬的動作」,「腳放下」和「察覺放下的動作」。經由 專一的注意力,他知道如何辨別每一個身心運作的過程:「升起是一個過程,知道它升起 又是另一個過程;伏下是一個過程,知道它伏下又是另一個過程。」他瞭解到,「對它察 覺」具有「趨向一個物件」的特性。這可解釋為我們心的功能具有「傾向物件」或「認知 物件」的特質。我們必須知道,物質的物件愈明顯地呈現時,表示心觀察得愈越清楚。這 一點《清淨道論》有如下的敍述:   「當色法顯然、明瞭、且澄澈時,以色法為對象的心法,亦隨之清晰細膩。」   當禪修者知道身行和心念作用兩者之間的不同時,他若是個單純的人,會從中直接經 驗到:「升起和覺知它;伏下和覺知它」,此外別無他物;沒有「男人」或「女人」的名 相,也沒有「人」或「靈魂」的字眼。假若他是個博學多聞的人,會從物件的物質和覺知 它的心識活動兩者之間直接體會到:「此中唯有身和心,此外沒有所謂男人或女人的個體 。在觀察中可發現,有一物質現象為物件,還有一心識活動去了知它,這一雙心物活動的 現象即是傳統所謂的『有情』、『人』、或『靈魂』,『男人』或『女人』。」但是除了 這身心二元的過程之外,沒有另一個人或有情、我或別人,男人或女人的存在。當禪修者 發覺他在思惟這些道理時,必須注意「思惟、思惟」,然後繼續回來觀察腹部起伏。 -------------------------------------------------------------------------------- ※辨明身心緣起   隨著禪修的進步,可明顯察覺到,在身體動作發生之前,是先有意識中的意志作用。 禪修者首先注意到那個意志活動。雖然在剛開始練習時,他的確注意到「想要、想要」( 比如說彎手臂),但仍無法清楚地注意到意識狀態。現在,由於功夫更進一層了,他清楚 地注意到意識中想要彎手臂的「意志」,所以,他首先注意到意志,然後再觀察到接下來 的身體動作。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忽略去注意意志作用,他以為身體的動作是比知道它的 心要來得快。在這一階段,他發現心是先驅者。禪修者隨時注意到要彎曲、伸直、坐、站 、來去等等之前的意志。他也清楚地注意到彎曲、伸直等動作的真正過程。因此他瞭解到 心的造作先於色身的動作。他直接體驗到,身體動作是接在意志作用之後才發生的。而且 他直接從經驗中體會到,當注意「熱、熱」或「冷、冷」的時候,它們會增強。在觀察有 規律且自然的身體動作如腹部的起伏時,他是一個接著一個,持續不斷地去注意它。而且 也注意到內心浮現出的佛或阿羅漢的影像,還有,當任何的感覺(如痛、癢、熱)生起時 ,直接注意到它生起的部位。在一種感覺尚未消失時,另一種感覺隨即生起,而他都一一 注意到。在注意這些現象生起的當下,他察覺到,內心認知的過程是依現象的生起而產生 的。有時候,腹部的起伏很微細,以致沒有目標可注意,於是他體會到,若無可注意的目 標,認知的作用即無從生起。   若沒有起伏的現象可注意了(譯注:因身心趨於寂靜的緣故),就該去注意「坐」和 「觸」,或者「躺」和「觸」,而且要交替輪流。比如說,在注意「坐、坐」之後,注意 右腳接觸地面或坐墊所生起的觸覺。然後在注意「坐、坐」之後,注意左腳的觸覺。再以 同樣的方式,注意好幾個部位的感覺。在注意「看」、「聽」等等的同時,禪修者清楚地 知道「看」來自眼和色塵的接觸,「聽」因耳根接觸聲塵而起等等。   他進一步深思:「色法的伸屈,是隨著心法的想要伸屈而產生的,其他的動作也是如 此。」他繼續深思:「身體的冷熱是因冷或熱的元素而產生的;身體依賴食物和營養而生 存;意識是緣境而生的;看到是緣色塵而生的;聽到則是緣聲塵而產生的……而且還要有 眼、耳等感官,這一切都是因緣條件。有先前的根、塵、識和合,才有隨後產生的意志和 注意力;由於過去的業力,從出生的那一刻起,身心的活動便開始,而有現在的種種感受 。並沒有一個主體在創造這個身體和心靈,一切都是由於因緣具足便發生了。」禪修者在 注意任何身心現象時,深思這些道理。他不須停下來花時間思考,在注意每種現象生起的 當下,這些思惟迅速產生,好像是自然而發的。這時候禪修者必須注意:「深思、深思, 識別、識別」,然後繼續觀察。   現在的身心現像是由過去身心的造作而產生的,它們緣起的本質都是相同的,禪修者 在深思到這一點之後,又進一步深思,過去身心的狀態又是依更早之前的因緣所產生的, 未來的身心現象也將依循相同的法則產生,除了這種輾轉相依的過程之外,別無另一獨存 的「個體」或「人」,唯有「因」和「果」在發生進行。若起這些思惟,也要去觀察它, 並按我們所學的步驟去做。有些理智思考傾向很強的人,這種現象不勝枚舉,但無此傾向 的人則較少。無論如何,凡有起思惟都應密切去注意。注意可把它們降至最低限度,使內 觀功夫的進展不至於因過度的思惟而受到阻礙。當知,最低限度的省思在此已綽綽有餘了 。   禪修者精勤修習禪定時,可能會經歷到一些幾乎難以忍受的感覺,像痛、癢、熱、沈 悶、僵硬等。假使不去理會,它們就消失了,但一恢復觀察,它們又重新出現了。這些感 覺是由身體本具的敏銳性所造成的,並不是疾病的徵兆,若再精勤專注地觀照,它們會逐 漸減弱的。   禪修者有時會浮現一些影像,彷佛是親眼看到的,比如說,見到光芒四射的佛陀,天 空中成列的比丘,寶塔和佛像,見到所愛的人,叢林草木、高山丘陵、花園、樓房,看到 自己面對腫脹的死屍或者骨骸,頹廢倒塌的房舍以及支離四散的死人身軀、膨脹的屍體, 血液覆蓋,肢解分散,終致白骨一堆;看到大小腸、重要器官,甚至蛆蟲;看到地獄眾生 ,或者天界的人等等。這些只不過因密集的專注,我們的想像力變得銳利所創造出來的意 象,它們如同夢中所見的影像,無需貪著沉迷,也不必驚恐怖畏。在禪修期間所見到的這 些事物都不是真實的,它們只是一些意象或者想像出來的東西,然而心卻把它看成真實的 。不過,純粹心靈的活動,若不跟五根的影像結合在一起,是不容易清楚且細膩地被觀察 到的。因此,把重點擺在那些容易觀察到的感官上面,隨之再觀察與它們相關聯所生起的 心識活動。因此,無論出現什麼影像,都必須注意它,並心中默念「看、看」,直到它消 失為止。它將會離去,逐漸模糊,或者破碎分散。起初,約須默念五至十次,不過內觀力 量增強時,僅須幾次的功夫,它就消失了。但是,禪修者若於所見景象生喜愛,或想看更 清楚些,或者因此而心生畏懼,它反而徘徊不去。要是故意去引發某種情境,那個情境因 禪修者的喜好,會駐留更久。所以當很專注時,要小心,不要去想或者趨向偏離主題的事 。念頭一起,必須立刻察覺並去除。有些人禪修時,若沒有特別的境界或感覺,就顯得懶 散懈怠,這時必須注意「懶散、懶散」,直到克服它為止。   在這個階段裏,禪修者無論是否遇到特殊的境界或感受,他們清楚地知道每一次觀察 的起始、中間和最後階段。在練習之初,當新的情境出現時,他們就轉移到它上面,而無 法清楚地注意到原先所觀察的目標是怎麼消失的。現在,不僅可察覺到前一個目標的消失 ,也注意到下一個目標的生起。於是對於所觀察情境的起始、中間和結束都有清晰的瞭解 。 -------------------------------------------------------------------------------- ※體 悟   在這一階段,禪修者功夫更上一層,他觀察到每一個目標皆迅速生起和消失,這種感 受是如此深刻,以致他思惟:「生者必滅,一切終必消逝,無一法可永恆不變,這一切真 的是無常。」這跟巴厘文經典所說的:「一切無常、敗壞、不住。」不謀而合。   他進一步深思:「因無明故,我們貪戀喜愛,其實,無一物可愛樂,因一切皆不斷地 生滅,而我們卻於此憂悲苦惱,此確是大怖畏。我們隨時都可能死去,一切終必有盡,此 普遍存在的無常現象,的確可怕可畏。」這跟經典所敍述的相吻合:「凡無常的是可畏之 苦,以生滅之逼惱故苦。」深刻地體驗到苦的緣故,他又思惟:「一切皆苦,一切皆敗壞 。」這跟經典所說:「視苦如蒺藜、如疔瘡、如箭刺。」一致。他進一步思惟:「此純大 苦聚不可免,它生了又滅,不值顧惜眷戀。無人可阻止它發生,它非人力可控制,只是遵 循自然法則在運行罷了。」這印證經典所說的:「凡苦者皆無我,無我者不能常住不變, 以不能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之緣故。」禪修者應注意他起了這些思惟,並隨之觀照。   禪修者直接從所觀察的情境中親證到這三項法則以後,由此類推,也領悟到其他未觀 察到的也是無常、苦和無我。   對於那些並非親證到的,他得到這樣的結論:「它們也依相同的法則存在──無常、 苦、無我。」這是從他當前的體驗推知。有的人理解能力不那麼強,或者知識較欠缺,只 是單純地觀照而不作思惟,上述的推知在他的身上就不太明顯。但是一個陷於思惟的人, 這種情形就常發生,有時候每一次在觀察時都會出現。這種過度的思惟會障礙內觀功夫的 進展。在這個階段裏,即使沒有思惟的現象發生,禪修者的體悟也隨著更進一層,更清晰 深刻。因此,不要花費心力在思惟上。在更單純觀照的同時,也要注意到,若產生這些思 惟時,不要陷溺其中。 -- 我們利用的錢,只是我們所設立的習俗罷了。在習俗裹它有它的功用;頒令它當錢,它 就變成錢。然而,事實上「錢是什麼」沒有人能說得上來。當某事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而後就會產生一個習俗來滿足這需求。世問就是這樣。---《生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