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Thomas Kuhn告訴我們,我們的觀察並不純粹「pure」,觀察會受到我們的概念形塑─我們 看得見我們對之有概念的東西,卻看不見無法用言語描述,對之沒有任何概念的東西。 我們承認概念會形塑我們的感知,但不可否認的,並非每一個概念都能讓我們看見真實發 生的事物。 ------------------------------------------------------------------------------- 雜阿含31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生聞婆羅門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曇!所謂一切者,云何名一切?」 佛告婆羅門:    「一切者,謂十二入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一切。    若復說言此非一切,沙門瞿曇所說一切我今捨,別立餘一切者,彼但有言說,問已不如, 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時,生聞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奉行。 ------------------------------------------------------------------------------ 相應部35相應23經/一切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一切,你們要聽!    而,比丘們!什麼是一切?眼、色、耳、聲、鼻、氣味、舌、味道、身、所觸、意、法, 比丘們!這被稱為一切。    比丘們!凡如果這麼說:『拒絕這個一切後,我要安立另一個一切。』    那只是他的無根據之語,一被詢問就不可能回答,且更會遭到惱迫,那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正如那不在[感官的]境域中。」 ------------------------------------------------------------------------------- 人我對於世界的建立(一切,從內外六處)到安置在一切名言之中(為了彼此的溝通而以語 言來描述),因為無明,所以由六處對一切的認知已是錯誤,再放到名言裡,那就成了顛倒 見,而佛告訴了我們從對於一切的認知,從而由 ┌─┬─────┬───────┬──────────┬──┐ │人│ 外 凡 │ 內 凡 │ 有 學 │無學│ ├─┼─────┴───────┼──┬───────┼──┤ │學│ 學 前 │入學│ 修 學 │無學│ ├─┼─────┬───────┼──┼───────┼──┤ │道│ 道 心 │ 覓 道 │見道│ 修 道 │證道│ ├─┼─────┼───────┼──┼─┬─┬─┬─┼──┤ │ │分→慚→正→親→聽→內→法→ 四 →戒→定→慧→解→ 解 │ │法│別 │近 聞 正 次│ 不 │ │ │ │ │ 脫 │ │ │善 │善 正 思 法│ 壞 │ │ │ │ │ 知 │ │ │惡 愧 勤│士 法 惟 向│ 淨 │ │ │ │脫│ 見 │ ├─┼─────┼───────┴─┬┴─┼─┼─┼─┼──┤ │ │ 增 │ 增 │ 增 │增│增│正│ 無 │ │修│ 上 │ 上 │ 上 │上│上│解│ │ │學│ 善 │ 信 │ 戒 │意│慧│脫│ │ │ │ 學 │ 學 │ 學 │學│學│學│ 學 │ ├─┼─────┼─────────┼──┴─┴─┴─┴──┤ │支│三善根具足│ 四入流分具足 │ 五分法身具足 │ └─┴─────┴─────────┴───────────┘ 也因此無法用言語描述,對之沒有任何概念的東西,佛歸為十四無記。 從這佛學與學佛並不會相打架,皆觸及到生命的核心,但世尊不愧為天人師,除了那洞見 世間深邃的緣起外,更廣演法音,普濟群倫,較之向上一著。 -- 我們利用的錢,只是我們所設立的習俗罷了。在習俗裹它有它的功用;頒令它當錢,它 就變成錢。然而,事實上「錢是什麼」沒有人能說得上來。當某事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而後就會產生一個習俗來滿足這需求。世問就是這樣。---《生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3.116
buddhanature:佛學與學佛本來不會相打架,是迷人將 122.122.117.46 02/07 22:39
buddhanature:佛學視為真理,學佛視為高尚而自相對 122.122.117.46 02/07 22:39
buddhanature:立。故謂佛學為真而未落實者迷,執學 122.122.117.46 02/07 22:40
buddhanature:佛而對立佛學者自生慢心。皆非正見~ 122.122.117.46 02/07 22:41
solarjeff:佛學必涵攝真理,用以教化學人;學佛本是 123.240.2.149 02/07 23:23
solarjeff:值得尊敬的高尚行為,以為學人典範;真正 123.240.2.149 02/07 23:24
solarjeff:的問題在於未證之前,學而不行或行而不學 123.240.2.149 02/07 23:24
solarjeff:言過其學或言過其行~ 123.240.2.149 02/07 23:26
solarjeff:PS:言:論斷之言 123.240.2.149 02/07 23:27
solarjeff:學佛歷程中,有意思的是透過認知經驗不斷 123.240.2.149 02/07 23:29
solarjeff:檢驗自我的認知經驗,淬練再淬練,探索身 123.240.2.149 02/07 23:30
solarjeff:心與驗證身心的過程,有時候,會不自覺得 123.240.2.149 02/07 23:31
solarjeff:沉浸在探索的過程,每一次深沉的探索,都 123.240.2.149 02/07 23:32
solarjeff:一種追求成就真實的體現~ 123.240.2.149 02/07 23:33
solarjeff:在佛已入滅之世,先由佛學中瞭解佛法核心 123.240.2.149 02/07 23:37
Cid:近日在思索一個問題: 在四念處修習中, 經典一 61.228.35.186 02/07 23:37
solarjeff:後再學佛比較妥當. 123.240.2.149 02/07 23:37
Cid:再強調的是一切身心現象都能觀見生住滅等相, 61.228.35.186 02/07 23:38
Cid:而從生住滅中體證無常苦無我. 但在念處修行的 61.228.35.186 02/07 23:38
Cid:論述中也認為, 在進入內觀智時會清楚知道有"觀 61.228.35.186 02/07 23:39
Cid:照心"與"被觀照所緣"的分別, 而觀照心夠敏銳時 61.228.35.186 02/07 23:40
Cid:能見到所緣的生住滅. 問題來了, 如本文所說, 61.228.35.186 02/07 23:40
Cid:透過六入處六識對一切認知可能會產生錯誤, 拿 61.228.35.186 02/07 23:41
Cid:理工的語言來說的話, 我們如何知道生住滅是正 61.228.35.186 02/07 23:41
Cid:確的認識, 而不是因為觀照心的"sampling rate" 61.228.35.186 02/07 23:42
Cid:造成的誤解? 例如一段連續的波形在被有限samp- 61.228.35.186 02/07 23:43
Cid:ling rate的儀器量測時, 會得到片段不連續的訊 61.228.35.186 02/07 23:43
Cid:號點, 但解讀訊號者會知道背後的真正訊號是連 61.228.35.186 02/07 23:44
Cid:續的, 但禪修者所用的是更複雜的"儀器"-觀照心 61.228.35.186 02/07 23:44
Cid:, 所量測的是更複雜的"訊號"-身心所緣, 當我們 61.228.35.186 02/07 23:45
Cid:見到生住滅時, 又如何知道這是真實的? 61.228.35.186 02/07 23:45
solarjeff:依我的認知,關鍵應在於"觀照"的動作是否 123.240.2.149 02/07 23:48
solarjeff:處於純粹觀照的經驗認知,避免將觀照的過 123.240.2.149 02/07 23:49
solarjeff:程中,涉入判斷(comment)的作用,況且所謂 123.240.2.149 02/07 23:50
solarjeff:的"真實"必是無法完整的可由六識所能描 123.240.2.149 02/07 23:51
solarjeff:繪的出,僅僅是在於透過六識的認知經驗去 123.240.2.149 02/07 23:52
solarjeff:釐清出不屬於所謂"真實"的部分,而不是要 123.240.2.149 02/07 23:53
solarjeff:透過六識的作用去確認出"真實"的部分. 123.240.2.149 02/07 23:54
TBOC:純粹觀照仍是觀照 114.46.219.139 02/08 03:58
TBOC:但仍能運用六識 將錯誤見解釐清 114.46.219.139 02/08 04:00
TBOC:真相自然浮現(仍為意識所體驗) 114.46.219.139 02/08 04:01
solarjeff:這邊就有一個問題值得討論,觀照的作用 219.87.181.90 02/08 12:41
solarjeff:與六識的作用,這兩者的差別與關係為何? 219.87.181.90 02/08 12:41
solarjeff:觀照等同六識?觀照部分等同六識?觀照與 219.87.181.90 02/08 12:42
solarjeff:六識不同? 219.87.181.90 02/08 12:42
solarjeff:這個部分可利用逆推嬰幼兒時期建立認知 219.87.181.90 02/08 12:45
solarjeff:的歷程作比較(個人參考建議) 219.87.181.90 02/08 12:46
solarjeff:我自己稱作回溯認知歷程 219.87.181.90 02/08 12:47
ilanese:就維基百科說的「意識」,「覺知」狀態就 61.216.249.73 02/08 13:03
ilanese:是意識了,不一定說要「識、想、受、行」 61.216.249.73 02/08 13:04
ilanese:通通都完成才算是意識,光是「識」這種覺 61.216.249.73 02/08 13:04
ilanese:知狀態就算是意識了。 61.216.249.73 02/08 13:05
ilanese:即使沒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分的 61.216.249.73 02/08 13:08
ilanese:覺受,進入那種不觀而觀,不止而止,自然 61.216.249.73 02/08 13:08
ilanese:去尋伺所緣的狀態,那仍是一種意識。 61.216.249.73 02/08 13:09
ilanese:只不過在這種狀態,已不生一念,尋伺的所 61.216.249.73 02/08 13:13
ilanese:緣多為外在環境的色塵、香塵、聲塵、味塵 61.216.249.73 02/08 13:15
ilanese:、觸塵(超知覺感覺ESP在此就不提了)。 61.216.249.73 02/08 13:15
Cid:#1Av8j9a0 所提到的經文中, 似乎是認為識受陰140.109.103.226 02/08 13:44
Cid:是四念處修習時的觀照心?140.109.103.226 02/08 13:45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3.116 (02/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