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六人菩薩行的真實形象 修學人間佛教──人菩薩行,以三心為基本,三心是大乘信願──菩提心,大悲心,空性 見。 一、發(願)菩提心:扼要的說,是以佛為理想,為目標,立下自己要成佛的大志願。發 大菩提心,先要信解佛陀的崇高偉大:智慧的深徹(智德),悲心的廣大(悲德),心地 的究竟清淨(斷德),超勝一切人天,阿羅漢也不及佛的圓滿。這不要憑傳說,憑想像, 最好從釋迦牟尼佛的一代化跡中,理解而深信佛功德的偉大而引發大心。現實世間的眾生 ,多苦多難,世間法的相對改善,當然是好事,但不能徹底的解決。深信佛法有徹底解脫 的正道,所以志願修菩薩行成佛,以淨化世間,解脫眾生的苦惱。依此而發起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的願菩提心,但初學者不免「猶如輕毛,隨風東西」,所以要修習菩提心,志願 堅定,以達到不退菩提心。 二、大悲心:是菩薩行的根本。慈能予人安樂,悲能除人苦惱,為什麼只說大悲心為本? 佛法到底是以解脫眾生生死苦迫為最高理想的,其次才是相對的救苦。悲心,要從人類, 眾生的相互依存,到自他平等、自他體空去理解修習的。如什麼都以自己為主,為自己利 益著想,那即使做些慈善事業,也不能說是菩薩行的。 三、空性見:空性是緣起的空性。初學,應於緣起得世間正見:知有善惡,有因果,有業 報,有凡聖。進一步,知道世間一切是緣起的,生死是緣起的生死。有因有緣而生死苦集 (起),有因有緣而生死苦滅。一切依緣起,緣起是有相對性的,所以是無[非]常──不 可能常住的。緣起無常,所以是苦──不安穩而永不徹底的。這樣的無常故苦,所以沒有 我[自在、自性],沒有我也就沒有我所,無我我所就是空。空,無願,無相──三解脫門 :觀無我我所名空,觀無常苦名無願,觀涅槃名無相。其實,生死解脫的涅槃,是超越的 ,沒有相,也不能說是無相。大乘顯示涅槃甚深,稱之為空(性),無相,無願,真如, 法界等。因無我我所而契入,假名為空,空(相)也是不可得的。在大乘「空相應經」中 ,緣起即空性,空性即緣起,空性是真如等異名,不能解說為「無」的。這是依「緣起甚 深」而通達「涅槃(寂滅)甚深」了。在菩薩行中,無我我所空,正知緣起而不著相,是 極重要的。沒有「無所得為方便」,處處取著,怎麼能成就菩薩的大行!這三者是修菩薩 行所必要的,悲心更為重要!如缺乏悲心,什麼法門都與成佛的因行無關的。『曲肱齋叢 書』說到:西藏一位修無上瑜伽的大威德法門,得到了大成就,應該是成佛不遠了吧!大 威德明王是忿怒相,這位修大威德而得大成就的,流露出凶暴殘酷的神情,見他的都驚慌 失措,有的竟被他嚇死了!這位大成就者原來沒有修慈悲心。可見沒有慈悲心,古德傳來 的什麼高明修法,都不屬於成佛因行的。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三者是修菩薩行所 必備的,切勿高推聖境,要從切近處學習起!我曾寫有(菩提心的修習次第),(慈悲為佛 法宗本),(自利與利他),(慧學概說)等短篇。 依三心而修行,一切都是菩薩行。初修菩薩行的,經說「十善菩薩發大心」。十善是:不 殺生,不不與取[偷盜],不邪淫(出家的是「不淫」),這三善是正常合理的身行。不妄 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四善是正常合理的語(言文字)行。不貪,不瞋,不邪 見,這三善是正常合理的意行。這裏的不貪,是不貪著財利、名聞、權力;不瞋就是慈( 悲)心;不邪見是知善惡業報,信三寶功德;知道前途的光明──解脫、成佛,都從自己 的修集善行中來,不會迷妄的求神力等救護。這十善,如依三心而修,就是「十善菩薩」 行了。或者覺得:這是重於私德的,沒有為人類謀幸福的積極態度,這是誤會了!佛法是 宗教的,不重視自己身心的淨化,那是自救不了,焉能度人!經上說:「未能自度先度他 ,菩薩於此初發心」。怎樣的先度他呢?如有福國利民的抱負,自己卻沒有學識,或生活 糜爛,或一意孤行,他能達成偉大的抱負嗎?所以菩薩發心,當然以「利他為先」,這是 崇高的理想;要達成利他目的,不能不淨化自己身心。這就是理想要高,而實行要從切近 處做起。菩薩在堅定菩提,長養慈悲心,勝解緣起空性的正見中,淨化身心,日漸進步。 這不是說要自己解脫了,成了大菩薩,成了佛再來利他,而是在自身的進修中,「隨分隨 力」的從事利他,不斷進修,自身的福德、智慧漸大,利他的力量也越大,這是初學菩薩 行者應有的認識。 修人菩薩行的人間佛教,「佛法」與「初期大乘」有良好的啟示。如維摩詰長者,六度利 益眾生外,從事「治生」,是從事實業;「入治政法」,是從事政治;在「講論處」宣講 正法;在「學堂(學校)誘開童蒙」,那是從事教育了。「淫坊」,「酒肆」也去,那是 「示欲之過」,「能立其志(不亂)」。普入社會,使別人向善、向上,引發菩提心,這 是一位在家大菩薩的形象。善財童子的參訪善知識,表示了另一意義。善財所參訪的善知 識,初三位是出家的比丘;開示的法門,是(繫)念佛,觀法,處眾[僧],正確的信解三 寶,是修學佛法的前提。其他的善知識,比丘、比丘尼以外,有語言學者,藝術工作者, 建築的數學家,醫師,國王,鬻香師,航海者,法官;總之,出家菩薩以外,在家菩薩是 普入各階層的;也有深入外道,以外道身分而教化外道入佛法的。善知識(後來又加了一 些鬼神)們的誘化方便,都是以自己所知所行來教人,所以形成了「同願同行」的一群; 也就是從不同事業,攝化有關的人,同向於成佛的大道(我依此而寫有『青年的佛教』) 。以自己所作而教人的,『阿含經』已這樣說:如修行十善,那就「自作」,「教他作」 ,「讚歎(他人)作」,「見(他人)作(而心生)隨喜」,就是自利利人了。這是弘揚 佛法的善巧方便!試想:修學佛法(如十善)的佛弟子,在家庭中能盡到對家庭應盡的義 務,使家庭更和諧更美好,能得到家庭成員的好感,一定能誘導而成為純正的佛化家庭。 在社會上,不論是田間、商店、工廠……中,都有同一事務的人;如學佛者能成為同事中 的優良工作者,知識與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德性,不只為自己,更能關懷他人,有布施 、愛語、利行、同事的表現,那一定能引化有緣的同事,歸向佛道的。又如做醫師的,為 病人服務,治療身病,心病,更為病人說到身心苦惱根源的煩惱病,根治煩惱病的佛道, 從自己所知所行而引人學菩薩行,正是善財參訪各善知識利他的最理想的方法! 從「初期大乘」時代到現在,從印度到中國,時地的差距太大。現代的人間佛教,自利利 他,當然會有更多的佛事。利他的菩薩行,不出於慧與福。慧行,是使人從理解佛法,得 到內心的淨化;福行,是使人從事行中得到利益(兩者也互相關涉)。以慧行來說,說法 以外,如日報、雜誌的編發,佛書的流通,廣播、電視的弘法;佛學院與佛學研究所,佛 教大學的創辦;利用寒暑假,而作不同層次(兒童,青年……)的集體進修活動;佛教學 術界的聯繫……重點在介紹佛法,袪除一般對佛法的誤解,使人正確理解,而有利於佛法 的深入人心。以福行來說,如貧窮、疾病、傷殘、孤老、急難等社會福利事業的推行;家 庭、工作不和協而苦痛,社會不同階層的衝突而混亂,佛弟子應以超然關切的立場,使大 家在和諧歡樂中進步。凡不違反佛法的,一切都是好事。但從事於或慧或福的利他菩薩行 ,先應要求自身在佛法中的充實,以三心而行十善為基礎。否則,弘化也好,慈濟也好, 上也者只是世間的善行,佛法(與世學混淆)的真義越來越稀薄了!下也者是「泥菩薩過 河」(不見了),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總之,菩薩發心利他,要站穩自己的腳跟才得 ! (本文錄自《華雨集》第四冊‧57~63頁) 轉至以下網址: http://0rz.net/c81yc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