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 菩薩修行的階位 成佛以前,為了求得無上菩提,久修大行的,名為菩薩。菩薩過去生中的久遠修行,功德 展轉增上,這是當然的事。對無量本生所傳說的釋尊過去生中的修行,古人漸漸的分別前 後,而菩薩的修行階位,也就逐漸的顯示出來,這是大乘菩薩行位說的淵源。 屬於法藏部的《佛本行集經》,說菩薩有「四種微妙性行」。屬於說出世部的《大事》, 也說到「四行」。法藏部出於分別說部,說出世部出於大眾部,部派的系統不同,而所說 卻相近。可能是:說出世部的教區,在梵衍那,即今Ghorband河與Indu河上流,梵衍那谿 谷山地;法藏部盛行於罽賓,化區相近,所以有共同的傳說。「四行」是: 《佛本行集經》 《大事》 自行性 自行性 願行性 願行 順性行 順行 轉性行 不退行 依《佛本行集經》,一、「自性行」:在沒有發願成佛以前,「本性已來,賢良質直,順 父母教,信敬沙門及婆羅門,善知家內尊卑親疏,知已恭敬承事無失。具足十善,復更廣 行其餘善業」,這是菩薩種姓。雖沒有發心,也不一定見佛,卻已成就了重道德,重宗教 ,又能多作慈善事業的性格。這是生成了的菩薩種姓,也可能是從積集善根,成就這樣的 菩薩法器。二、「願性行」:是發願希求無上菩提。三、「順性行」:是隨順本願,修六 波羅蜜多成就的階段。四、「轉性行」:依《大事》是「不退轉行」,就是供養然燈佛, 蒙佛授記階段。《佛本行集經》說:「如我供養然燈世尊,依彼因緣,讀誦則知」。這是 說,供養然燈佛,蒙佛授記的事,讀誦然燈佛授記「因緣」,就可以明白。然燈佛授記, 正是不退轉位。所以《佛本行集經》與《大事》,所說的意義相同;《佛本行集經》的「 轉性行」,應該是「不退轉性」的訛脫。四性行,明確的分別出菩薩的行位──種性位, 發心位,隨順修行位,不退轉位。後三位,與《小品般若經》說相合。 《初期大乘佛教 之起源與開展》p.125~p.134 菩薩修行的階位,大乘立有種種行位。部派佛教中,也有「十地」說。如《修行本起經》 說:「積德無限,累劫勤苦,通十地行,在一生補處」。《太子瑞應本起經》(可能屬化 地部﹞說:「修道德,學佛意,通十地行,在一生補處」。《過去現在因果經》說:「功 行滿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這些不明部派的佛傳,都說到了十地。《佛本行集經 》,在所說「一百八法明門」中,也說:「從一地至一地智」。十地說似乎為各部派所採 用,雖然內容不一定相同。現存說出世部的《大事》,有明確的十地說,十地是:初「難 登地」 二「結合地」 三「華莊嚴地」 四「明輝地」 五「應心地」 六「妙相具足地」 七「難勝地」 八「生誕因緣地」 九「王子位地」 十「灌頂地」 《大事》的十地說:初地是凡夫而自覺發心的階位。第七地是不退轉地。第八生誕因緣, 第九王子,第十灌頂,這是以世間正法化世的輪王,比擬以出世法化世的佛。輪王誕生, 經王子,也就是太子位,然後灌頂。灌頂,是印度國王登位的儀式,灌了頂就成為(國) 輪王。十地的生誕因緣,是成佛的因緣圓滿,決定要誕生了。王子位,是從兜率天下降, 出胎,直到菩提樹下坐。灌頂位,就是成佛。這一十地說,與大乘「發心」等「十住(地 )」說,及「歡喜」等「十地」說,都有類似的地方,特別是十住說。第七不退住,第八 童真住,第九法王子住,第十灌頂住 ──這四住,與《大事》的(七──十)後四地, 無論是名稱,意義,都非常相近。初發心住,也與初難登地相當。《大事》十地與大乘的 十住說,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歡喜等十地,雖名稱不同,然第五難勝地,與《大事》的 第七難勝地相近;第十法雲地,經說十方諸佛放光,為菩薩灌頂,也保存最後灌頂的古義 。部派的十地說,彼此不一定相合,但依《大事》的十地說,也足以看出與大乘菩薩行位 的關係。 轉自以下網址: http://tinyurl.com/3dwf6p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user/imagewind.html~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5.12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