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三 菩薩行──波羅蜜多 釋尊過去生中的修行,雖各部派的分類不一致,而都是稱之為波羅蜜多(或簡譯為「波羅 蜜」)的。波羅蜜多,譯義為「度」,「到彼岸」。《大智度論》說:「於事成辦,亦名 到彼岸」。附注說:「天竺俗法,凡造事成辦,皆言到彼岸」。在一般習用語言中,波羅 蜜多有「究竟」、「完成」的意義。如《中部》《不斷經》,稱讚舍利弗,於戒、定、慧 、解脫,能得自在,得究竟;得究竟就是的義譯。所以,波羅蜜多是可用於果位的。這是 修行所成就的,從此到彼的實踐道,也就名為波羅蜜多,是「因得果名」。這是能到達究 竟的,成為菩薩行的通稱。 菩薩的波羅蜜多行,在分類方面,也是各部的意見不一,如《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一 七八(大正二七‧八九二上──中)說: 「如說菩薩經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羅蜜多而得圓滿,謂施波羅蜜多,戒波羅蜜多,精進 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外國師說:有六波羅蜜多,謂於前四,加忍、靜慮。迦溼 彌羅國諸論師言:後二波羅蜜多,即前四所攝。……復有別說六波羅蜜多,謂於前四,加 聞及忍」。 迦溼彌羅論師,是說一切有部的毘婆沙師,立四波羅蜜多──施、戒、精進、般若。「外 國師」,在名稱上看來,是迦溼彌羅以外的外國師。然依《大毘婆沙論》所見,在思想上 ,外國師與「西方師」,「犍陀羅師」,大致相近。所以外國師是泛稱古代罽賓區的佛教 。外國師立六波羅蜜多──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在部派中,流行於罽賓的法 藏部的《佛本行集經》,梵衍那說出世部《大事》的《多佛品》,不明部派的《修行本起 經》,都說到六波羅蜜多。《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說:「修行滿六波羅蜜」,是 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律師說。《增壹阿含經》《序品》說:「人尊說六度無極」,傳說為大 眾部說。六波羅蜜多,是多數部派所通用的,所以大乘佛法興起,也立六波羅蜜多。另一 派的六波羅蜜多說,是:施、戒、聞、忍、精進、般若。菩薩波羅蜜多行,不立禪(靜慮 )波羅蜜多,與迦溼彌羅論師相同,這是值得注意的。 銅鍱部所傳:覺音引《佛種姓》頌,立十波羅蜜多:施、戒、出離、智慧、精進、忍、真 諦、決定、慈、捨。然《小部》的《譬喻》中,《佛譬喻》與之相當的,為六九──七二 頌,似乎沒有說到智慧。文中的「無上之悟」,是波羅蜜多圓滿的果證,不屬於因行。頌 中說:「行真諦加持,真諦波羅蜜滿足」。加持,即「真諦決定」──「決定」的異譯。 依此文,加持(決定)是否可以離真諦而別立呢!《所行藏》分三段──施、戒、出離等 ,在出離段中,說到了出離、決定、真實、慈悲、捨──七波羅蜜。但在攝頌中,又說到 忍波羅蜜,與十波羅蜜不相符合。銅鍱部古義,到底立幾波羅蜜多,似乎並沒有明確的定 論。因此想到,《佛譬喻》初頌說:「三十波羅蜜多滿」。「三十」,不知是什麼意義! 也許是初說三波羅蜜多,其後又成立十波羅蜜多。後人綜合的說「三十波羅蜜多」,安在 《佛譬喻》的最初吧!銅鍱部所傳波羅蜜多,有「真諦加持」,這是與「諦語」有關的。 或有智,或沒有智,同樣的都沒有禪定,與迦溼彌羅論師相合。 釋尊過去生中事──「本生」與「譬喻」的內容,加以選擇分類,被稱為波羅蜜多的,或 四、或六、或八、或十。波羅蜜多的名數,雖有不同,而都是出於傳說中的「本生」或「 譬喻」。依釋尊所行的而一般化,成為一切菩薩所共行的波羅蜜多。銅鍱部所傳(八波羅 蜜),本沒有般若波羅蜜多,這是很有意義的。因為般若是證悟的,如菩薩而有智慧,那 就要證入實際了。所以無上菩提是果證,而不是波羅蜜多行。但在罽賓區的佛教,一般都 公認般若為波羅蜜多。在釋尊過去所行事,那些是般若波羅蜜多呢?《大毘婆沙論》說: 「菩薩名瞿頻陀,精求菩提,聰慧第一,論難無敵,世共稱仰」。瞿頻陀是《長阿含經》 的大典尊。而《根有律藥事》又別說:「皆由口業真實語,昔名藥物大臣時,牛出梵志共 論義,當滿般若波羅蜜」。《根有律》所說,是大藥的故事。這二事,都只是世俗的聰敏 ,與體悟的般若不同。除六波羅蜜多一系外,佛教界多數不立禪波羅蜜多。康僧會所譯的 《六度集經》,舉「禪度無極」九章。「得禪法」、「比丘得禪」、「菩薩得禪」──三 章,都是說明的,沒有本生或譬喻。「太子得禪」三章,佛得禪,都是釋尊最後生事。「 常悲菩薩本生」,是引用《般若經》的,解說為釋尊本生,也與經說不合。這樣,「禪度 無極」九章,只有「那賴梵志本生」,可說是過去生中所行。在釋尊的「本生」與「譬喻 」中,當然有修禪的,但禪定帶有獨善的隱遁風格,不能表現菩薩求無上道的精神。所以 部派佛教所傳說的菩薩,是不重禪定的。在聲聞學者看來,菩薩是「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的。《小品般若經》也說:菩薩不入深定,因為入深定,有退轉聲聞果的可能。部派佛 教所傳的(原始的)菩薩,或不重般若,或不重禪定。天台宗稱之為「事六度菩薩」,是 很適當的名稱!那時代傳說的菩薩,的確是從事實的實踐中去修菩薩行的! 波羅蜜多,最通遍流傳的,是六波羅蜜多。在大乘佛法興起時,有《六波羅蜜經》,大約 與《六度集經》為同性質的教典。從釋尊的「本生」與「譬喻」中,選擇多少事,約六波 羅蜜而編為六類,作為大乘行者,實行六波羅蜜多──菩薩道的模範,為最早的大乘經之 一。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三章 p.136~p.143 轉自以下網址: http://tinyurl.com/3dwf6p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user/imagewind.html~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4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