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自:〈寶積經講記〉 印順法師 己三 攝善根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攝諸善根。何謂為四?在空閒處,離諂曲心。諸眾生中,行 四攝法而不求報。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諸善根,心無厭足。迦葉!是為菩薩四法,攝 諸善根。』   第三勝利,是「攝諸善根」。修學菩薩正行,大乘善根會不斷的增長廣大起來。如約 根本說,菩提心是大乘善根。約差別說,一切善根是大乘善根。現在約能攝持善根而不失 的四大要行來說。   一、「在空閒處,離諂曲心」:沒有人的地方,叫空閒處。一般人面對別人,多少會 注意自己,不起顛倒亂想。怕內心有了邪曲,目光與態度,會 [P67]自然的流露出來,被 人發覺了,損害自己的名譽。但一到無人處,就什麼都不在乎,種種諂曲邪心都起來了。 菩薩修學正行,真能表裡一如;人前人後,都能正念在前,不起邪曲心。這是菩薩的『慎 獨』功夫。   二、「諸眾生中,行四攝法而不求報」:菩薩在獨居時,能正念現前;在大眾前呢, 就能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來廣結人緣,普施教化。四攝本是世間法,為 攝眾的主要條件。菩薩要攝受一切眾生,當然要行四攝法。但與常人不同,既不求現生的 報答,也不求來生的果報。只覺得:菩薩應該這樣行,應這樣的利益眾生。   三、「為求法故,不惜身命」:佛法是解脫成佛的法門,是難遇難聞的。佛不出世的 時候,或生在邪見興盛的區域,或生三途惡道,長壽天等,一句一頌的佛法,也難以得到 。在菩薩本生談中,有願以身體供勞役的,願犧牲身命的,以求得一頌一經。求法是如此 的真誠!在傳記中,如善財的南參,常啼的東行,玄奘的西遊,都是不惜身命求法的榜樣 。能這樣的『為法忘 [P68] 軀』,是久修菩薩正行的勝利。   四、「修諸善根,心無厭足」:菩薩的心量,虛空一樣的廣大,海一樣的深!修習一 切善根,從沒有滿足(厭)心,顯出了菩薩的無限精進,這那裡是得少為足的小乘所可及 的!   這樣的獨處、處眾、求法、修善,就是「菩薩四法攝諸善根」的勝利。 己四 福德莊嚴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無量福德莊嚴。何謂為四?以清淨心而行法施。於破戒人生大悲 心。於諸眾生中,稱揚讚歎菩提之心。於諸下劣,修習忍辱。迦葉!是為菩薩有四無量福 德莊嚴。』   第四勝利,是「無量福德莊嚴」。菩薩積集無邊的福智資糧,就作為菩薩的莊嚴。什 麼是莊嚴?一、如美麗衣服、耳環、手釧、瓔珞等,使人端莊嚴麗的,是莊嚴。二、軍人 出征時,所有的盔甲、武器,也叫莊嚴。這不但顯得更威武,也不易為敵人所損害。這樣 ,菩薩的無量福德,使菩薩的身心 [P69],莊嚴清淨,不受煩惱魔外所害,所以稱無量福 德為莊嚴。現在以四種最難 得的莊嚴來說。   一、「以清淨心而行法施」:菩薩純以大悲心,為眾生說法,不存絲毫名利恭敬的私 欲,叫清淨心。   二、「於破戒人生大悲心」:菩薩是平等大悲,於一切眾生,都看作自己的兒女一樣 。但對於破戒的惡行眾生,特別的悲憫心切。這如父母的愛兒女,雖平等的慈愛,而對於 有病的,或能力差些的,會特別的關顧。   三、「諸眾生中,稱揚讚歎菩提之心」:這是清淨法施中最切要的法施。在大眾說法 時,常常稱讚菩提心的功德(華嚴經入法界品,讚揚的特別多),勸人發菩提心。以大乘 法來說,『菩提心為因』,這是首要的!沒有菩提心,一切大乘功德,不能出生,不能成 立。俗語說;『先立其大者』;『本立而道生』。以佛法來說,這莫過於菩提心了!   四、「於諸下劣,修習忍辱」:忍辱中最難忍的,是受到下劣者的侮辱 [P70]傷害。 覺得自己這樣的身分地位,而受到這種人的辱害,實在難以忍受。其實,對這種人能修忍 辱,才能於一切修忍。否則,向富貴、權勢、兇惡者低頭,不過是權衡得失,明哲保身而 已,算得什麼忍辱呢?   這四法,都與施、戒、忍有關,也是與眾生有關的最難得的福德莊嚴。 戊三 正行成就 『復次,迦葉!名菩薩者,不但名字為菩薩也。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為菩薩。略說成 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何謂三十二法?』   修習菩薩正行,就是在初阿僧祇劫中,積集無邊的福智資糧。如積集圓滿成就(資糧 位滿),就是名符其實的菩薩。世尊為了具體的,說明這正行成就的菩薩,所以又對迦葉 說:「名菩薩者,不但名字為菩薩」,叫叫而已。如初發菩提心的,初受菩薩戒的,也可 以名為菩薩,但並沒有成就菩薩的體相。如人一樣,初在胎中結生,或還在血皰、肉團階 段,雖說是人了,但並沒有人的體相。如漸漸的形成了手腳,眼耳口鼻,才真的像人了。 菩薩也 [P71]是這樣,發菩提心以後,修習廣大正行成就,才是有名有實的菩薩(登地的 菩薩,生如來家,如胎兒的誕生一樣)。那末,正行成就的菩薩,是怎樣的呢?依瑜伽抉 擇分(卷七十九)引述本經,要有『具法行、平等行、善行、法住行相』。本譯但說「能 行善法,行平等心」二行,應該是譯者闕略了。法行等四行,以「略說成就三十二法」來 說明。無著的攝大乘論所知相分,也引本經的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無著菩薩以十六相 來分別解說這三十二法,與瑜伽論不同。現在大體依瑜伽論說。    『常為眾生深求安樂。皆令得住一切智中。心不憎惡他人智慧。破壞憍慢。深樂佛道。』   一、法行,有五法。法行,是一切修行,與正法不相違:依於法,順於法,向於法而 行。一、「常為眾生深求安樂」:深求即『增上意樂』,強勝有力的願樂,常為眾生的利 益安樂著想。這是說:菩薩一切修學,不為自己,但為眾生。二、「皆令得住一切智中」 :一切智是佛的大菩提。教化眾生 [P72]發菩提心,使眾生都能安住佛道。三、「心不憎 惡他人智慧」:菩薩自己知道了智慧的功德,所以對他人的甚深智慧,不會起憎惡心,嫉 妒障礙。四、「破壞憍慢」:能謙虛低下,對有學有德、有修有證的菩薩,尊敬隨順,不 起憍慢心。上對勝法說,此對勝人說。五、「深樂佛道」:深心愛樂佛菩提,志願堅固, 牢不可破。    『愛敬無虛。親厚究竟,於怨親中其心同等,至於涅槃。言常含笑,先意問訊。所為事業 ,終不中息。普為眾生等行大悲。心無疲倦,多聞無厭。自求己過,不說他短。以菩提心 行諸威儀。』   二、平等行,有八法。一、「愛敬無虛」:菩薩能真誠的愛敬眾生。愛心重了,不免 『近則狎』;敬心重了,又會疏遠起來。所以菩薩有愛有敬,愛敬合一。二、「親厚究竟 ,於怨親中其心同等,至於涅槃」:親厚即親密,究竟即徹底。親厚究竟,是徹底的敬愛 親密。約人來說,不論是怨敵、親愛,或不怨不親的中人,心都同等的親密。約時間來說 ,從現在,未來,一 [P73]直到涅槃,都是一樣的親愛。三、「言常含笑,先意問訊」: 和顏悅色的與人談話(愛語),而且是先向人問訊起居。四、「所為事業,終不中息」: 曾答應了幫助為他作什麼事,一定有始有終,在沒有完成以前,決不會中間停頓的。五、 「普為眾生等行大悲」:對沒有答應擔當為他作事的,內心也普偏的起平等大悲。在有緣 時,一定為他作利益的事業。六、「心無疲倦,多聞無厭」:菩薩是無限的精進,教化眾 生,無論怎樣的任勞任怨,也不會疲倦。利益眾生的無量方便,要從多聞中得來,所以聽 法也永沒有厭(足)心。七、「自求己過,不說他短」:常反省自己的過失,所以能日進 於善。不說他人的短處,所以能存心寬厚去愛人。八、「以菩提心行諸威儀」:行住坐臥 ,語默動靜,叫威儀。菩薩的一切身語行為,都出發於菩提心──上求下化的心。以上八 法,都是對眾生有平等大悲的表現。    『所行惠施,不求其報。不依生處而行持戒。諸眾生中行無礙忍。為修一切諸善根故,勤 行精進。離生無色而起禪定。行方便慧。應四攝法。』 [P74]   三、善行,有七法。六度、四攝,是菩薩的善行──自利利他的大綱。正行成就的菩 薩,所修的六度、四攝,能做到像下面所說的。一、施度:「所行惠施,不求其報」:財 施或法施,都不求現生的報答、未來富樂的果報。二、戒度:「不依生處而行持戒」:不 是凡夫那樣的,為了來生的生於人間天上(生處)。三、忍度:「諸眾生中行無礙忍」: 對眾生修忍辱時,能心平氣和,沒有恚礙心。四、精進度:「為修一切善根故,勤行精進 」:菩薩的精進,是大精進!不是為了少少功德,少少善根,而是為一切善根而行精進。 五、禪度:「離生無色而起禪定」:修禪定成就的,要隨定力(不動業)而生色無色界天 。菩薩行以見佛、聞法、利他為先要,所以雖修起禪定,而以悲願力、智慧力,常生人中 ;或生於天上,也決不生四無色──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天。 因為生在這種長壽天上,於見佛、聞法、修菩薩行,是有障礙的。六、智度:「行方便慧 」:慧是般若。般若的正觀無分別法性,三乘是同樣的。菩薩的般若,以方便助成,所以 [P75]與小乘不同。什麼是方便?悲願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這樣的方便慧,是菩薩的 般若。七、「應四攝法」:一切化導眾生,都與四攝法相應。    『善惡眾生,慈心無異。一心聽法。心住遠離。心不樂著世間眾事。不貪小乘,於大乘中 常見大利。離惡知識,親近善友。成四梵行,遊戲五通。常依真智。於諸眾生邪行正行, 俱不捨棄。言常決定。貴真實法。一切所作,菩提為首。』   四、法住行,正行成就的菩薩,不但聞思而已,能勤修止觀,安住正法,所以叫法住 。有十二法,一、「善惡眾生,慈心無異」:菩薩能以同樣的慈心,而對待持戒或毀禁的 說法者。二、「一心聽法」:在這不同的說法者前,都恭敬的一心去諦聽。三、「心住遠 離」:聽了能住遠離行,不為境相所轉。四、「心不樂著世間眾事」:雖行在世間,說法 、乞食、遊行、知僧事,而心不會愛著這些事。五、「不貪小乘,於大乘中常見大利」: 菩薩能時時見到大乘的殊勝功德──佛果的難思功德,菩薩的利濟功德,所以不貪小乘法 。否則,心住遠離,不樂世事,就落入小乘行徑了。六、「離惡知識 [P76],親近善友」 :離,不是嫉惡如仇,拒人於千里之外,而只是不隨順惡法。七、「成四梵行,遊戲五通 」:梵行即清淨行。這裡的四梵行,約慈悲喜捨──四無量定說。菩薩以利益眾生為主, 所以得禪以後,多修起此四梵行。得了根本定,就能修發神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 通、他心通、宿命通(五通)。菩薩利益眾生,常以神通攝化,故起五通。遊戲是自在的 意思。八、「常依真智」:一切修行,都依真實智,不依虛妄識,所以說:『依智不依識 」。什麼是真實智?如下文正觀真實中說。   上來八法,從親近知識到依智修行;此下四法,是菩薩的攝化眾生。一、「於諸眾生 ,邪行正行,俱不捨棄」:菩薩的攝化,是不捨棄眾生的。就是邪行眾生,也不會棄絕他 。二、「言常決定」:一切教授言說,明確決定,使人能斷疑起信。三、「貴真實法」: 所說的以真實為要,使聽者能如所說而向於實證。四、「一切所作,菩提為首」:教化眾 生所有的身教言教,沒有世俗的愛染心,都是以迴向菩提為主。 [P77] 『如是迦葉!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為菩薩。』   上面以法行、平等行、善行、法住,分別了三十二法。世尊又總結說:「若人有此三 十二法」,有菩薩的德相,資糧位圓滿,才可名符其實的「名為菩薩」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3.166.90
bibolu:好文~隨喜!^ ^ 阿彌陀佛 .. 09/04 20:52
bibolu:「於破戒人生大悲心」這段真是增加我對平等心更深的見解.. 09/04 21:07
bibolu:如同海底深谷雖有深淺不同,海依舊將之填滿達到相同水平面 09/04 21:08
bibolu:無私平等心。 受教了 ~ 09/04 21:09
hallcom:隨喜^^ 09/04 21:29
xup6m4fu6:需多次思惟甚深妙義,唯願如實觀照自心,阿彌陀佛! 09/04 22:51
bibolu:阿彌陀佛 ~ 09/04 23:31
buddhanature:推 09/05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