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心得: 有一個叫訶梨的居士 來拜訪 訶迦旃延 長老 訶梨問: 世尊在摩犍提所講的義品經 其內容如下 牟尼無家無住處 無絕近習於聚落 以空諸欲無希望 何不與人事諍論 你可否跟我說 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訶迦旃延 長老開始回答 訶梨居士 第一句 牟尼無家無住處 其中的住家(家與住處的合稱) 指的是 色界是識的家 在色界中 經由貪欲將識綁住 抓住 維繫住 就叫做做住家 受界是識之家 在受界中 經由貪欲將識綁住 抓住 維繫住 就叫做做住家 想界是識之家 在想界中的識 就叫做住家 行界是識之家 在行界中的識 就叫做住家 訶梨居士 那什麼是 不住家呢? 如來已經永斷色界裡面的諸欲、貪、喜、愛、取,意之攝受,現貪,隨眠者, 就像是從根砍斷的多羅樹頭 從基本的地方砍斷 上面就不會再生起了 直接說大意好了 第一句 牟尼無家無住處 要人斷盡貪欲 第二句 無絕近習於聚落 指的是應當出家 第三句 以空諸欲無希望 指的是如果還對 色(肉身)受想行識(精神) 有著貪欲 死後還想要有下一世並且擁有 色(肉身)受想行識(精神) 則無法涅槃 反之 對色(肉身)受想行識(精神) 不著貪欲 下一世不再擁有色(肉身)受想行識(精神) 則解脫涅槃 我另外的看法如下 [ 斷盡貪欲後 自然也不再對任何事情抱有期望的心理 因為期望 本身就是一種欲望 當期望不能達到時 就會產生 生愁、悲、苦、憂、惱等感受 斷盡貪欲的人再也不會生起 愁、悲、苦、憂、惱等感受] 第四句 何不與人事諍論 居士!此處有人,作如是論,言: 「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如何汝不知此法、律? 汝為邪行,我為正行,汝應說於前者而說於後,應說於後者而說於前, 我[言]相應,汝[言]不相應,汝常覆所行,汝雖立論,為脫論而遊行, 汝墮負處,若能者自解。」 居士!如是為與人爭論者。 我的看法如下 會與人諍論必定是著於貪欲 貪勝 必定抱著改變他人 證明自己的期望 因為期望 本身就是一種欲望 當期望不能達到時 就會產生生愁、悲、苦、憂、惱等感受 斷盡貪欲的人再也不會生起 愁、悲、苦、憂、惱等感受 心得結束 第三篇 原文開始 ============================================== 相 應 部 經 典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犍 度 篇 第一 蘊相應 第一 根本五十經 ---------------------------------------------- [三] 第三 訶梨(一)[註1] 一 如是我聞。爾時,具壽摩訶迦旃延住於阿槃提國[註2]之拘留歡喜山曲中。 二 時,有訶梨居士,來具壽摩訶迦旃延處。敬禮具壽摩訶迦旃延,而坐於一面。 三 坐於一而之訶梨居士,言具壽摩訶迦旃延曰: 「大德!世尊於摩犍提所問而說義品經[註3] 牟尼無家無住處 無絕近習於聚落 以空諸欲無希望[註4] 何不與人事諍論 大德!應如何見世尊所略說之廣義耶?」 四~七 「居士!色界是識之家,色界中貪所繫之識,名為住家。 居士!受界是識之家,受界中貪所繫之識,名為住家。 居士!想界是識之家,想界中之識,名為住家。 居士!行界是識之家,行界中之識,名為住家。 居士!如是為住家。 八 居士!以何為不住家耶? 九 居士!色界之諸欲、貪、喜、愛、取,意之攝受,現貪,隨眠者,如來已斷, 如截斷根本之多羅樹頭,令歸於無,使未來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家。 一O 居士!受界之……乃至…… 一一 居士!想界之……乃至…… 一二 居士!行界之……乃至…… 一三 居士!識界之諸欲、貪喜……乃至使……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家。 一四 居士!如是為不住家。 一五 居士!以何為住處耶? 居士!色之因為住處,流出[註5]與繫,名為住處。 居士!聲之因為住處…… 香之因為住處…… 味之因為住處…… 觸之因為住處…… 法之因為住處,流出與繫,名為住處。 一六 居士!以何為不住於住處耶? 居士!色因住處之流出與繫,如來已斷,如截斷根本之多羅樹頭,令歸於無, 使未來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住處。 居士!聲之因為住處…… 香之因為住處…… 味之因為住處…… 觸之因為住處…… 居士!法之因為住處之流出與繫,如來已斷,如截斷根本之多羅樹頭,令歸於無, 使未來無生。是故如來名為不住住處。 一七 居士!如是為不住住處。 一八 居士!以何為近習於聚落者?居士!此處有人,與在家人混住,以同喜、同憂, 樂彼所樂,苦彼所苦,所生作為以竭自力。 居士!如是為近習聚落者。 一九 居士!何為不近習聚落者?居士!此處有比丘,不與在家人混住,不以同喜同憂, 不樂彼所樂,不苦彼所苦,所生作為亦不竭自力。居士!如是為不近習聚落者。 二O 居士!以何為未空諸欲者?居士!此處有人,於諸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 不離渴、不離熱煩、不離渴愛。居士!如是為未空諸欲者。 二一 居士!以何為已空諸欲者?居士!此處有人,於諸欲離貪、離欲、離愛、離渴、 離熱煩、離渴愛。居士!如是為已空諸欲者。 二二 居士!以何為希望者?居士!此處有人,為思惟:「我於來世得如是色、得如是受、 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識。」居士!如是為希望者。 二三 居士!以何為無希望者?居士!此處有人,不為思惟:「我於未來世得如是色、 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識。」居士!如是為無希望者。 二四 居士!以何為與人爭論者?居士!此處有人,作如是論,言: 「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如何汝不知此法、律? 汝為邪行,我為正行,汝應說於前者而說於後,應說於後者而說於前, 我[言]相應,汝[言]不相應,汝常覆所行,汝雖立論,為脫論而遊行, 汝墮負處,若能者自解。」 居士!如是為與人爭論者。 二五 居士!何為不與人爭論者?居士!此處有比丘,作如是論,不言: 「汝不知此法、律,…… …… 若能者自解。」 居士!如是為不與爭論者。 二六 居士!是故,世尊於摩犍提所問而說義品經: 牟尼無家無住處 無絕近習於聚落 以空諸欲無希望 向不與人事爭論 居士!應如是見世尊所略說之廣義。」 註1 漢譯雜阿含經卷二十(大正藏二、一四四a)。 2 「拘留歡喜山曲」。原本pavatte以papate改之 3 「義品經」經集第八四四偈。 4 「無希望」(apurakkharana)原文之意為「向前寄望」。 但漢譯相當此文有「還滿」。此應語根pr來的。 5 流出。原本sara暹羅本visara,原註釋為「所轉相」pavattitabhav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13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