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在講經時,不斷表示"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之意。 雖然只有"受、持、讀、誦"簡單四字,但可是非常重要,切勿輕忽。 其實"受持讀誦"不應為一整斷句,應如是斷句: 應為"受、持、讀、"才是,並且要四個字都要做到,才能真正做到佛經上佛的意思。 因為佛陀並不只是說"讀"或"誦"經而已。 以下為教育部辭典: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http://www.suttaworld.org/dictionary/input2.htm 1.: 解釋 ⑴收得、接納。例:接受、受到優待、受之有愧 ⑵容納、容忍。例:承受、受不了 ⑶ 遭、被。 例:遭受、受挫、受凍 ⑷中、適合。 例:他說的話很受聽。 見文說意,我想大家看了應該都瞭解其意。總而言之,也就是"接受"的意思 。 2.: 解釋 ⑴拿、握。 例:持槍、持筆 ⑵ 支撐、保守。例:支持、保持 ⑶ 對抗。 例:僵持、相持不下 ⑷ 掌管、治理。例:主持、操持家務、勤儉持家 見文說意。也就是"將之持有"的意思。"持有"要幹嘛?當然是"欲行之",否則持何來? 持有它要幹嘛?當然是準備等下可能要做事;持筆要幹嘛,當然是等下可能要寫字。 "持有經"要幹嘛?當然是以它為修行準則。 綜合二字,"受、持"者,就是"接受了,並且將之持有而行"之意,如布施因為既然已經"接受"了他,將之持有,當然是欲行之,否則先前"接受"之說何來? 若不是,則"接受本身不為接受"也。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受持: (術語)領受憶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華五種法師行之一也。 勝鬘寶窟上本曰:「始則領受在心曰受,終則憶而不忘曰持。」 ------------------- 3.: 解釋 ⑴照著文字唸出聲音。例:誦讀、朗讀、宣讀 ⑵ 看書。 例:閱讀、值得一讀 ⑶ 學習、研究。 例:他之所以讀醫科,完全是基於自己的志趣。 ⑷字的唸法。 例:文讀、白讀 見文說意。乃看書閱讀、學習、研究之意。 另有"照著文字唸出聲音"之意,如誦讀、朗讀"。 主要是在讀書、學習、研究,讀書就是為了要瞭解其意,若只是為了考試得高分, 而不瞭解其意,那就只是背書、默寫、考試的機器而已,而非真正的讀書了。 (另外,""也不是僅在表現出"知識"而已,有很多人滿口佛經佛理,可是實際上表現出 來言辭或行為卻是充滿"嗔恚之心、我執、我慢、法我執、爭執之心等等"。雖然書讀的 很多,也懂得很多佛經佛理,可是卻因沒有"受持",故雖知一百,而實無所知。因為佛法 是拿來"實修"的,而不是拿來充實知識的;佛法是佛陀所教導給我們來解脫的竹筏(如筏 喻者),而不是以為懂很多佛法佛理便很了不起,而起"慢心"。) 所以""這個字很奧妙,學習,研究佛經彼此裡的意思,要讀到心坎裡,要跟"受、持"兩 個字融合。假如僅是空讀書、為考試而考試而已,那麼就有違佛經裡""的意思了。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http://www.suttaworld.org/dictionary/input2.htm 讀誦: (術語)文字曰文字曰。法華經法師品曰:「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 至一偈。」 -------------- 4.: 解釋 ⑴朗讀。例:朗誦、誦讀、吟誦 ⑵ 讚美。例:通「頌」。誦美、誦德 見文說意。乃有"背著文字唸出聲音"之意,如背誦、朗誦。 朗誦乃大聲誦讀,似"朗讀":清晰而響亮的誦讀。 (唸,解釋:通"念",吟誦、誦讀。例:唸書、唸經、唸咒。) (為何要唸出?因為是逐字背念經,若只是讀經而已,難免於經文有所疏漏,可能該 經某一字、某一句或某一段話,可能因為只是讀經而連帶快速忽略過去了,忽略了經 中可能醞藏的微言大義,因為讀經並不是像一般讀書考試一樣,只是以為是重點的地方 看看過去而已,是要瞭解其義,拿來實修的。且又可能因為某些人讀經時,看到經可能會 有想睡(五蓋之一:睡眠)的念頭,藉由""來唸,以及帶出精神,針對人性之通病。) 但 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眾生根器和因緣故。 何以故? 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故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每個人的根器不同,又或者教育水準不同 ,又或者際遇不同、程度不同、生長環境不同,不能聽聞佛、法、僧三寶,如非洲。 所以請不要以自身的高學歷或高知識來看待所有大眾,須知您的高知識或高知識也是種 種因緣而來的,對於上一輩,或上上一輩的人們,書都沒的讀了,生活都自顧不暇了, 怎麼看經? 不要說某些老一輩的高官、貴族從小富裕讀書長大,或者長大有閒聽聞佛法,供養三寶。 多去鄉下走走,問問較老一輩等(未識字),想想看怎樣讓他們聽聞佛法、解釋佛法,當 您聽到他們說:"我不認識字",搖頭說:"太深了"、"聽不懂"、"不知道"、"你剛才在說 什麼?",難道要求他們先去學讀書寫字嗎?假如他們說"不要"或"沒空","我哪有辦法" ,以繁瑣為由,從此拒絕您呢? 您就知道,何況佛陀在當時要調伏閻浮提"剛強眾生",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是為甚難! 想想佛滅後,當時印度的情況、教育程度怎樣,不要以為古代中國都是飽讀詩書的讀書 人,中下階層的農民有多少(佔大多數),讀書人又佔幾%? 現代父母等老一輩人們或稍解注音,如果經文有附帶注音,對於他們來說可是一大福音, 何況經文都是屬文言文(雖然以古代來講是淺義文言), 想想看,即使是您讀到大學等以上,看到這些都看不太懂了,還要求(希望)白話解釋。 若沒能為他們解說,可能一看到經文(浩瀚如海又文言文,且深義難奧)會立刻 遠離他們而去,所以對於這些因緣或根器的人們來講,經文某些含意無法理 解,又無人解說的情況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法師,假如如古代人們一樣偶得 詩書(經書)的情況下,因為根器不同,機緣不同,又非聲聞緣覺等輩,因此只能希望藉 由不斷讀誦經來瞭解佛經,更甚者連"佛經"都無法接觸,只聽聞"阿彌陀佛"名號, 或觀世音菩薩等菩薩名號,不斷唸誦來清靜心。 所以念佛、念菩薩法門,可說是世上最普遍,也是最大悲、體恤眾生的法門。 即使是"不認識字"的人們、沒接觸佛經佛法、或自絕佛,與佛無緣等一般大眾,也聽過 "阿彌陀佛"佛號、也知道"阿彌陀佛"! 即使是希望藉由一句一偈佛經、佛號,使眾生能有此因緣聽聞、接觸佛法,作此因緣。 這都是為了"那些無此因緣"的廣大人們著想,如我所講的,請不要以自身的高學歷或高知 識來看待一般大眾,須知到您現在能看到聽到佛經、佛法,有管道接觸佛經、佛法,有能 力理解佛經、佛法,都是由始以來所積福緣,當知足阿! 因此希望接受經典、藉由誦經、念佛、菩薩,不斷讀誦給自己聽到,使經文"充滿腦識"了然於耳,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即使因為自身佛根器故而難以理解,但究竟是文字相,藉由讀誦百千萬、億、不可說遍, 使日常生活中不斷"憶持"佛經,清靜內心,慢慢的了然於心。向東的樹,即使倒下還 是向東的,即使經過百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因緣成熟,究竟成佛。 ------- 至於誦經,一開始可先小聲念,而後漸至大聲讀誦,有些人可能會怕不好意思給別人 聽到,或怕太大聲吵到別人,其實我是覺得若能大聲朗讀是最好(若環境許可的話), 但"至少仍要發出聲音給自己聽聞,聲音大小則無差別"。 因此特別強調"誦"這個意字,乃背念經文,否則不會用"誦"這一個字,因此藉由不斷的 誦經(念經),可能念第一遍只懂一點,第二遍又讀出一點心得、第三遍、第四遍又得到 一些......如此不斷的"百千萬、億、不可說遍"憶念佛經,藉此漸漸地瞭解佛意, 讀與誦不可分開。 有此因緣的人,只讀不誦"容易忽略文字"(經中之微言大義),只誦不讀則容易"不知所謂"。 因此讀、誦二字甚為精妙。 ======================================================== 佛在經文裡不斷表示受、持、讀、誦之重要性,可沒說"只誦、只讀、只受、或只持"此 經而已,在在處處都是表示"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之意涵。因為中國文學上"偏義 副詞"的關係("偏義副詞"就是指一個詞,只取單邊的意思),使得眾人在讀經的時候,看 到"受持讀誦"此經四字,便容易以為只是"誦"此經之意。 受、持、讀、誦,四字則不可分開,所以綜合四字可謂"讀、誦、受、持",藉由讀與誦 瞭解佛經之意,乃至 "接受了,並且將之持有而行"(受、持)。 因此四字當中不可偏離一字,也不可只偏向一字。 如果有此因緣的人,而只知誦經卻不努力去了解其意,雖然誦久了可能瞭解佛經的某些 意思,但終究不若去學習、研究(讀),用心去讀,並且接受了,乃至將之持有而行"(受、 持)來的事半功倍。 假如只是接受(受),但不去持有(持)經、而不去"實修",那麼只是空讀書,"等於沒讀而 已"。此乃知而"行"之的重要性,古人早有明示。因為受、持本是一體,否則"接受本身也 不為接受"了,也就是說沒有去"持",那麼"受"本身也沒有所謂的意義了。 更若假如讀與誦,卻不受、持,那麼也是一樣,白讀、誦經了,也不知 「佛言: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的真正意涵。 應"受、持、讀、誦"經典所言,次(再者)"為他人說"。(此言兩者皆要) "為他人說",亦屬重要,乃屬法布施,為宣揚佛法。而宣揚佛法最簡單的道理,就是 宣揚佛經、佛號,即使乃至一句一偈,作此善根因緣,如助印經書或現今網路傳誦經文 等等,若有知道的人可解釋之,須以三法印為依據。 -- 佛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摘自金剛經)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至四句偈等,受.持.讀.,為人演說,其福勝彼。(http://book.bfnn.org/books/0613.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30.211
blueryan:謝謝 59.112.35.248 03/05 00:27
CDUK:推薦 61.62.72.165 03/05 07:58
shihyanyu:推! 122.57.211.208 08/13 04:51
alexhk:推~ 59.104.38.201 08/13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