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入菩薩行論安忍品(二) 二○○七年四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講於慧炬印光祖師紀念堂 羅桑才培堪仁波切 主講 蔡慈月 整理 偈 頌 難事久習轉為易 世間何事不如此 故於小事當練修 令於大事能堪忍 當我們處在一個很悶熱的環境時,如果我們的心和環境相應,就會更加不舒服,如果 換個方式想:悶熱很快就會過去了,或是不理會外在環境,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能夠 這樣轉換心念,就不容易被環境所影響。 我們可先從小苦著手,學著去串習,例如:從生活中的寒熱之苦,或是他人在說自己 是非等等之類的苦,學習去串習、修行忍辱,直至功德圓滿為止,到那時,即便是碰到身 處地獄般的大苦惱,也可以安忍,並且不會受到傷害。 《父子集會經廣說》云:「世尊有三摩地,名於諸法安樂行,若誰證得彼三摩地,彼 菩薩緣一切法唯受樂受,不受苦受。」乃至「若以有情地獄之苦逼惱於彼,亦能隨時正住 安樂之想。」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有一種三摩地(漢譯為定),名為諸法安樂行,證得此三摩地的 人,所感受到的只有安樂,沒有任何痛苦,即使是入地獄,也不會有痛苦的感覺。 這種三摩地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證得,而是需要經過串習,從最初所受的一些小苦著 手,去修習忍辱,如此不斷地串習,並從串習中增長,最後才可進入這種三摩地禪定,當 此三摩地功德生起時, 所有的覺受, 只有安樂,沒有任何痛苦。 偈 頌 不見蛇蟲蚊蚋苦 或為飢渴等苦逼 或生疥癩身搔癢 諸無義苦久亦安 若遇寒熱風雨侵 疾病拘囚及捶打 不應嗟吁以為苦 若以為苦害轉增 像蚊蟲叮咬或是小病痛等之類的小苦,對於不曾受過的人,會覺得是一種苦,但對於 有些已經習慣蚊蟲叮咬的人而言,根本不算什麼。經常面對苦的人不會覺得那是一種苦, 因為他能忍苦,甚至不把它當成一回事,從這裡我們要去思維:對於所受的飢渴、囚打等 苦境,不要認為那是苦,懂得用這些道理增強心意的話,這些苦對你的傷害就會變得微小 。 反之,如果覺得這些苦難以忍受,就會苦上加苦,這是由於沒有忍辱力的緣故,換言 之,能勇於面對苦境,修行忍辱的人,即使是大苦,對你來說也是小傷害,否則,縱然是 個小苦,也會對你造成巨大的傷害。 偈 頌 或人見自身出血 臨敵無卻倍勇毅 或人見他身出血 驚惶顛倒身仆地 彼由心性或堅毅 或復怯弱而差別 有些勇士或是一些受過訓練的人,看到戰場上的殺戮血腥、刀光劍影,反而會變得更 勇敢,更加勇猛的去殺敵。至於懦夫,不要說是見到自己流血,就連見到別人流血也會感 到恐懼,甚至嚇得癱倒在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呢?這是由於心力不同所產生的差別 。同樣的道理,修習忍辱的人,越苦的環境,心力越強,不僅不覺得苦,反而更加勇猛精 進;未曾修習忍辱的人,心力薄弱,因此當他遇到苦時,會覺得更加痛苦,其中的差別只 是心力不同而已。 寂天菩薩曾經講過:菩提心有如冶金煉鐵,廢鐵也能夠轉成黃金。由此可見,菩提心 是我們從凡夫轉成菩薩的重要關鍵,想要生起菩提心,應當先修習忍辱,這也是對治瞋恨 心最上乘的方法。 我們凡夫的身語意都已受種種煩惱所染汙,所以應當修習菩提心,把染汙心轉換成清 淨心,讓菩提心在我們心中生起並加以串習,再勤心淨除罪障,降伏種種煩惱。修持四加 行、修持皈依、修上師瑜伽、懺悔大禮拜、持念百字明咒、獻曼達等等,都能夠淨除我們 的罪障,罪障淨除之後,菩提心才能在我們的相續中如理的生起。菩提心生起之後,如何 使其不衰退,最重要的還是要修忍辱。菩提心可以讓我們的心不被煩惱和苦所干擾,常安 住於善法中,保持心的清淨。 偈 頌 是故雖負致命傷 應不以其苦為害 諸有智者受苦時 不令心體受昏擾 當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或是痛苦的時候,要運用善巧方便轉化心境。大乘的修行者, 一遇到苦,即能馬上以修行忍辱的方式轉換心念,不讓菩提心受到傷害,我們也應該如此 學習和力行,才不會退失菩提心。 偈 頌 與諸煩惱作戰鬥 臨陣之時傷害多 雖有極苦斷命傷 瞋等怨敵終降伏 是為勇士稱勝者 否則惟殲自死敵 再來談談瞋恨心和煩惱的對治。在我們想辦法對治瞋恨心和煩惱時,會遇到障礙及種 種苦惱,也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發勇猛精進心去對治。 我們修行,是為了能夠利益自己和眾生,因此在面對內心的煩惱和痛苦時,也要生起 成辦、利益眾生的心。在戰場上,能夠勇猛殺敵者,我們稱之為勇士,勇士們為了國家、 社會,都能夠發起這樣的勇猛心殺敵,那麼我們在遇到煩惱、痛苦時,更要生起這樣的勇 猛心去對治。「菩薩」的另一個譯意即是「勇士」,就是能夠以勇敢和勇猛的心去對治瞋 恨的修行人。一般人如果對著屍體砍殺,沒有人會稱他為勇士,因為他面對的是屍體,這 個道理如同修行人沒有遇到苦是一樣的,在我們沒有遇到障礙的時候,你說你在修行忍辱 ,就好比對著屍體砍殺一樣,並不是真正的在修忍辱,唯有真正遇到痛苦和障礙時,還能 勇於面對它,這樣的人才稱之為勇者。 偈 頌 次應於苦觀功德 由厭患故除驕慢 於輪迴者起悲心 於罪羞慚樂善法 苦是修行的障礙,但如果我們能懂得觀察苦,將會發現苦其實對修行是有幫助的。例 如:觀察苦的來源,可以調伏內心的驕傲;當我們遇到很多的苦,就會瞭解原來自己並非 萬能,會因為受苦而降伏我們的慢心。 當我們看到他人受苦的時候,可以學習提起悲心;看到親人或是其他人受苦,生起悲 心希望他們受樂。悲心是佛法菩提心的根本,在我們思維苦時,必須瞭解眾生皆有苦,也 不願受苦,而苦的來源是因為惡業的造作,我們既然不願意受苦,就要遮止惡業,斷除不 善的行為。想要安樂,應當努力行善才會有善果,才不會受苦。觀察眾生的苦,生起悲心 ,並以行善調伏慢心,是修行菩提心的根本,這是我們應該要瞭解的。 偈 頌 於諸大苦出生處 膽等病原不瞋恨 何故瞋於諸有情 獨亦緣逼不自主 菩薩在遇到苦時,不但不會被苦所苦,反而會生起歡喜心。菩薩善於觀察苦,並善於 轉換心念,明白此世所受之苦是源於過去世所造之惡業,因為有這樣的觀照力,所以即便 在承受苦楚的同時,也能生起歡喜心。菩薩受苦時,還進而觀察眾生之苦,並希望自己能 代替眾生受苦,以便眾生得到安樂。菩薩會以這樣的善巧思維來覺受痛苦,並且面對它、 轉換它,這就是安助苦忍的意義。 偈 頌 譬如吾人遭病苦 雖非所欲病自起 如是彼雖非所欲 亦由逼迫生煩惱 我們對於應該要承受的苦,不應生起瞋恨心,為什麼呢?好比生病的時候,因為四大 不調產生疾病痛苦時,你不會對器官生起瞋恨心,但當其他有情對你惱害時,你卻生起瞋 恨心,這兩者其實都是痛苦,你不會對自己的身體生氣,卻會對外在的有情生氣,這是不 合理的。如果你認為自身的疾病是不由自主的,沒有理由可以生氣,但對於外在的有情加 諸於自己的痛苦,因為可以作主,所以會生氣,那麼何不改變想法:內在的苦是因為因緣 具足,業力成熟,不能改變,所以我能接受,而外在有情對我的傷害,也是因緣具足,不 能自主,換言之,對方是受到瞋恨心和煩惱的驅使,才會不由自主地傷害你,所以你也不 應生對方的氣,如果你生氣,產生瞋恨心,也應該針對對方的瞋恨心而生氣,對方是由於 瞋恨心的生起,才會對你產生傷害。總之,我們應該對苦生起忍辱,而不應生起瞋恨心。 偈 頌 雖未思維彼應瞋 世人率爾生瞋恚 雖未思維彼應生 如是瞋心自生起 所有一切諸罪失 惡行種類多無量 悉從眾緣力所生 非能主宰得自在 你之所以對別人生氣,是因為別人總是刻意傷害你,而他傷害你的原因,是因為瞋恨 心所引起,才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傷害你的事,此為因緣具足,業果成熟所造成。由於我們 過去世的不悅愉、不安樂,心生瞋恨而傷害他人,因此現在世必須受報,是故我們不應對 有情眾生起瞋恨心,而應修習忍辱。 偈 頌 彼諸緣等亦未嘗 思維此苦當生起 彼所生者亦無心 思維我今當生起 一切惡業皆由瞋恨心主宰,當因緣具足時,果報立即現前。煩惱的生起,並非自己能 夠刻意操控,而是因緣聚合所生起,同樣地,其他有情眾生的煩惱因緣也是如此生起的。 偈 頌 所謂神我何所許 安立我名是何物 彼亦非由作是想 謂我當生始出生 若不生者彼非有 彼時許生是何物 緣起是佛教的正見,善法能夠帶來安樂,惡業則使我們受苦,此為內在的緣起。 外道認為,所謂的恆常,就是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主宰,佛法則主張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以緣起性空破除外道邪見,破除外道所認為的「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主宰 」,或是「有一位真正的神」的說法。 偈 頌 於境恆時馳散故 彼當不能得涅槃 彼我若許是常法 見無作用如虛空 縱遇一切諸外緣 終無轉變何所作 正作之時亦如前 能作於彼何所作 生論派以「我」為常法,然而一切的人事物都會隨著因緣轉變,所以不能稱為常法, 常法和因緣是沒有任何聯繫的,可隨著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的都不是常法。 偈 頌 謂此是彼能作者 此中何法相聯屬 如是悉由他自在 非由己力能主宰 於諸一切如幻法 如是知己無瞋恚 一切眾生有如幻化,一切有為法皆是因緣聚合,並無真實性與主宰體,屬因緣灌溉而 有,因此,我們對眾生不應生起瞋恨心。一切有部認為,一切事物皆因緣起而有生滅,此 即幻化,是故我們應觀察緣起性空,不應生起瞋恚心,而應修行諸法如幻的緣起見。緣起 見能夠讓我瞭解諸法有如幻化,這個見地可以摧毀我們的瞋恨心,因此我們應該串修、觀 修緣起見。 偈 頌 若爾以誰遮邏誰 今為遮止亦非理 依此能斷諸苦流 是所許故理無違 自性的空是非常殊勝的空,諸法幻化沒有真實自性,因此像自續派以及其他外道,他 們認為如果沒有微塵許自性的法,那麼應該如何去對治?哪裡來的所斷?他們不能夠去安 立這種空。 為了樹立正確的知見,故於空中安立能作、所作之義,以及緣起性空之法。如同無著 菩薩所說,緣起見是在空中,可以去安立有,但有中是空,這就是緣起。 偈 頌 是故不論怨與親 若見行於非理事 謂由如是因緣生 如是思維獲安樂 佛法所講的緣起見是指諸法如幻不真實。無傷害行則是指不傷害眾生的行為,緣起見 及無傷害行,是佛法中最根本的知見和修行。眾生所有的煩惱皆由因緣而生,並非自己想 要生起瞋恨心,當有人傷害你的時候,要去思維緣起之理,並應修習忍辱和無傷害行。 偈 頌 若自所求悉成就 痛苦是何人所欲 於諸有情任何時 悉應不生諸苦事 沒有一個眾生願意受苦,如果我們能夠自由決定苦樂的生滅,世間就沒有苦的存在了 。眾生對我們的傷害,都是由於因緣所影響,所以我們不應生瞋恨心,而應修忍辱,就算 要生瞋恨心,也應該只針對有情所相續生起的瞋恨心去作責怪,是因為它(瞋恨心)才讓 有情傷害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58.99.10.95 (09/16 19:44)
jellinek:u是大推~最近才有念頭想要讀一下入行論 58.114.74.98 09/17 18:10
AHJKL:推最後兩段。 219.70.6.24 09/17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