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情緒的智慧:勇士的旅程 開示/竹慶本樂仁波切 譯者/林瑞冠 審訂/施心慧 根據佛陀的教法,我們有三種看待情緒的方式。在這條修行的道路上,我們將自己視為與 我們的情緒作戰的勇士。首先我們視情緒為敵人;接著將它視為朋友;最終體悟到情緒即 是智慧,它也莊嚴了我們的道路。行走在這條旅程上的勇士,他們心中的情緒與智慧融合 為一。 當我們踏上精神的旅程時,我們就把情緒視為有害之物。在佛教的經典中,貪、瞋、癡就 是所謂的「三毒」,或稱做「煩惱心(Klesha mind)的根源」。Klesha(譯註1:梵文, 即「煩惱」)被譯成「煩惱的心」或「混亂的心」,它的意涵不僅包含了情緒在內,也包 含了痛苦的根源——無明。當我們明瞭這些基本的情緒就是痛苦的起因時,就會知道由於 受到情緒的牽連,因而導致我們陷於輪迴之中。 貪、瞋、癡對於眾生所造成的痛苦,到底有多深呢?我們只能運用自己的想像力。不過, 我們的這條道路就是要開始認出三種根本的毒,以及與三毒相關的許多痛苦。要認出它們 並不難。如果我們就坐下來,仔細的想一想我們的人生,我們會發現有無數的痛苦與三根 本煩惱或三根本毒是有關的。 刀刃 偉大的印度大師寂天菩薩開示:「許多的痛苦都來自於貪欲」,就像是「刀刃上的蜂蜜」 。他以意象的比喻,讓我們明瞭痛苦是如何的從「貪根本毒」生起。在這個例子中,請想 像在一把非常鋒利的刀刃上抹著蜂蜜。當我們舔蜂蜜時,我們會發現我們對蜂蜜有一種天 生自然的貪著,一種天生自然的執著、渴求的感覺。第一口的味道是甜的,一開始我們會 產生些許喜悅或快樂的感覺。然而,一旦我們變得對蜂蜜更加著迷時,我們愈舔愈用力, 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用鋒利的刀刃割自己的舌頭。 寂天菩薩也同樣開示了,當生氣或瞋恨擾亂了我們的心,我們的身上是無法找到片刻的寧 靜。我們全身顫抖著,這讓我們的心更加的混亂。根據寂天菩薩的開示,當我們受到瞋恨 的干擾時,我們連晚上都睡不好。因此,從一開始就認識痛苦的成因,基本上就是這三毒 是很重要的。而三毒的成因就是我執,這也是煩惱心的各種體驗的根源。 寂寞的勇士 小乘之旅:將情緒視為敵人 一開始,我們將情緒視為敵人。在我們的世俗世界裡,當我們提到「敵人」時,通常是指 造成我們痛苦的人。如果敵人不是造成我們痛苦的人,那麼敵人是什麼呢?我們在面對情 緒時,將情緒視為敵人,就好像在戰場上一般。我們就是勇士,正在與情緒這個敵人交戰 。這是談到面對情緒的第一種方式時,引自佛教經典中的慣用例子。 在這個階段中,勇士最需要發展的第一種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的弱點。此外,作為一名勇 士,我們需要接受更進一步的訓練,以加強我們的技術、增長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般若 智變得敏銳。勇士也需要瞭解敵人的缺點和長處,尤其需要認識敵人的長處。這點是尤其 重要的,因為我們在打仗時,不應該低估敵人。 這場戰爭發生在我們內心的戰場上,發生在我們內心與外在的環境中。我們有敵人,也就 是我們的煩惱心;我們也有敵國國王,就是敵人的統治者。支撐我們煩惱心的那股力量, 就是我們的我執,它就像是棋盤中敵方的國王。而密切合作的貪、瞋、癡三毒,就像是國 王的將領們。此外,從三根本毒所生起的其他所有情緒,就像是執行將領指令的千軍萬馬 。 就像是這種情況,我們發現自己身陷在戰場上,成千上萬配備著高科技武器的敵人正向我 們逼近。他們配備著21世紀的「我執」武器,朝著我們而來,而且他們背後還有幾百位工 兵。此時,我們一定得認知到,自己是這個戰場上一名孤單的勇士。然而,我們具足了勇 氣,具足了力量;而同時,我們也具有勇士和人類的弱點。因此,當我們在戰場上正要輸 掉這場戰役時,當我們知道敵軍在某個防禦區比較強時,在這個當下就運用一點小小的智 慧,那就是:「趕快跑!」 我們不應該成為「神風特攻隊」般的愚蠢勇士。這不是一場自殺式的戰役,而是以智慧來 籌謀戰略,就像是我們在電視上都曾看過空軍飛行員在打空戰一般。他們非常的機敏。他 們會先逃脫,然後再回過頭來射擊,接著再逃跑。從古至今,戰爭史上有許多類似這樣的 例子。 如果在此處所學習到的智慧是:「趕快跑!」,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要逃去哪裡呢 ?為了要能夠再戰一回,我們逃回自己的禪修座墊,再次加強我們的技巧和智慧,磨利我 們智慧的武器。我們已經在戰役中親眼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因此我們對自己的弱點開始進 行評估,並且學習敵軍的長處。敵軍的力量,可能從「貪欲將軍」這邊而來,或者從高科 技工兵的這邊而來的呢?又或者來自於「瞋恨將軍」或「無明將軍」呢?所以,我們必須 撤退並建構自己的防禦工事之後,再回去打仗。勇士是絕對不會永遠脫逃的。 接下來,「智慧」正在找尋適當的時機戰勝敵軍。這是勇士史詩作品中,最常見的題材。 在西藏的傳統中,流傳著勇士之王──岭國的格薩爾王的許多英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 格薩爾王並不是每次都贏得戰爭的。然而,在戰役中,他會等待適當的時機攻擊,他會運 用許多戰略來征服敵人。同樣的,我們的情緒擁有高科技的技倆,試圖要將我們擊倒。因 此,我們不應該低估敵方。這裡所說的敵人是誰呢?就是我們的煩惱和煩惱之王——自我 。這個「自我」是誰呢?就是我們需要去征服的「巨大自我」,或者可能是「禿鷹」(譯 注二:「巨大自我」的英文是bold ego,而「禿鷹」的英文是bald eagle,兩者的發音很 接近,因此,仁波切在此開了個玩笑。)。不過,這可能不是一件容易達成的事,因為這 畢竟是我們的「巨大自我」。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主要在發展二種智慧。第一種智慧是認識敵人,第二種智慧是認識勇 士。一開始的時候,勇士培養了認識自己的智慧,接著更進一步的,勇士培養自己的力量 ,並取得征服敵人所需要的武器。 在佛教的旅程中,小乘道的階段裡,我們有「作戰」的想法。這名孤獨的戰士,他與自己 心中投射出的敵人在作戰,而且在尋求自身的解脫——從這些敵人與敵人所造成的痛苦中 解脫出來。因此,孤獨的戰士以謹慎的態度,施展出面對敵人的戰略。 大乘之旅:將情緒視為朋友 在第二個階段,我們在面對情緒時,我們不再將它們視為敵人;相反地,我們視它們為朋 友。換句話說,勇士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敵人,此時勇士看到了敵人的價值。我們的敵人 對我們很有幫助,由於他們的出現,我們才能夠增強自己的力量。更確切地來說,沒有敵 人的勇士,就不能稱為勇士。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敵人幫助勇士成為更偉大的勇士,成為 勝利者。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我們就不能稱某個人為勇士。如果沒有敵境的話,我們也沒 有什麼可征服的。因此,此刻在這條道路上,勇士認為「友誼」是與敵人之間的一種必要 關係。 我們可以把這個「友好」的關係比擬成一個農夫,對這個農夫來說,煩惱心的有害情緒, 就像是人類的排泄物。這跟第一個階段的情形相反,第一階段的戰士就好像是住在城市的 居民,人類的排泄物對他們一點用處也沒有。實際上,他們想要愈快清除掉這些排泄物愈 好,也想要離得愈遠愈好。在第一個階段,有害的情緒被當成不需要的東西,完全以排泄 物的方式來處理。可是,對於農夫來說,人類的排泄物是「證悟」和「解脫」的作物得以 生長的上好肥料。在這裡,人類的排泄物被視為對我們「證悟種子」的發育是有用而且必 需的。在第二個階段,情緒被認為是非常正面的。 我們可以用兩種角度來看待這個正面的特質。第一種方法,就是視情緒是增長我們智慧的 外在助緣。舉例來說,就像是勇士知道自己需要敵人,或是農夫知道自己需要肥料。另一 種方法,就是了知這些情緒的真實本性。換句話說,這些情緒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幫助我 們認出心的真實本性。無論我們看到什麼,不管是瞋恨、貪欲、愚癡、自我,或煩惱心的 任何要素等等,我們的情緒都在告訴我們一個更深的含意。煩惱傳達了一個更深的訊息, 超越了僅只是貪、瞋、癡的情緒。 從這個觀點來說,情緒就像是鏡子,幫助我們照見自己的臉。然而,想要看到我們在鏡中 的反影,我們也需要光線,也就是我們的心識。可是,只有光線和鏡子也是不夠的。這裡 缺少了什麼呢?為了要能夠看,我們需要智慧眼或日巴(rigpa)。日巴就是「赤裸的覺 性」,它是比較主要的部分。因此,情緒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本性。這些情緒不僅是貪、 瞋、癡而已,它們有著更深的寓意。它們是一面鏡子,讓我們能看到自己的臉。由於鏡子 、我們的心識之光,還有我們的智慧眼的幫助,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臉。我們不只是看到 了自己的臉,我們還能夠辨認出自己。 人類心識最棒的其中一項能力,就是能夠辨認出自己。最近有一項由科學家所進行的研究 報告,科學家對黑猩猩做了一項測試,看看牠們是否能夠認出鏡子裡的自己。科學家在黑 猩猩的面前擺了一面鏡子,但是黑猩猩只是看著鏡子,然後做了一些敲敲鏡子等動作。大 部份的動物並沒有自我辨識的能力。不過,自我辨識跟「日巴」好像很相近,但是在此處 二者的意義是不同的。這裡的「自我辨識」指的只是能夠認出自己在鏡中的身影。 智慧和般若提供我們極大的力量,讓我們能夠看見自己、辨識自己。認知的能力在道上的 第二階段是很重要的,因為勇士因此能夠知道敵人的需求、敵人所代表的意涵,也使得勇 士能夠瞭解自己。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瞭解能夠讓我們認出鏡中自我的基本要素(因緣) ,有鏡子、光線和眼睛。因此,我們知道智慧、覺性和顯相是十分重要的。缺少這三者的 話,我們不可能體會到這樣的「辨識」。對我們來說,不帶任何評斷,不去分別顯相與自 我,僅只是單純地經歷煩惱和非煩惱的顯相等等心的對境,是有必要的。在這樣狀態下, 是一種本然的「看」,將能者(能感知的心識)與所者(所感知的外在對境)合為一體。 這種「看」即是真正的辨識。 從某些觀點來看,我們需要發展單只是讓情緒生起的技巧,讓情緒自個兒獨處。我們的煩 惱並非總是在干擾我們,反而是我們在干擾自己的煩惱。我們一方面埋怨情緒使我們無法 禪修,使我們無法體驗到這個或那個;另一方面,我們卻玩味著自己的情緒。我們在尋找 某種快樂的感覺,在痛苦本質中的基本快感。換句話說,我們沈迷於痛苦。沒有痛苦的時 候,我們感覺不自在了。 當我們在禪修中體會到無二元的平靜時,我們感到有點不正常、有點害怕。因此,我們賞 玩著自己的情緒,看著它們的演出,再次的回到痛苦之中。我們玩味它們挑釁的美,我們 玩味它們激情的攻擊。因此,第二個階段需要相當的正知正念,如此才能夠發展出煩惱生 起時,能夠認出它來所需要的辨識力,此時,我們要運用覺性,才能避免去概念化我們的 體驗。 三乘之旅 在旅程的一開始階段,我們需要看到自己與敵人的長處和短處。當我們與敵人面對面,彼 此的距離只有一英吋時,由於我們已經認識了敵人,也認識了自己,因此智慧就會自然而 然地在戰場上生起。我們啟發了「什麼時候該逃跑」的智慧。在軍事用語中,我們會把這 樣的行動稱為「策略性的撤退」,我們會稱呼我們的自我是「總司令」。另外還有三位五 星上將,分別是貪、瞋、癡,它們執行著總司令──巨大自我──的命令。這是我們的旅 程中,第一階段戰場的情形,此階段相應於小乘之道。 第二個階段,我們認為敵人對於勇士的成長,以及勇士要贏得戰場上的勝利是有益且必要 的。將自我和情緒視為朋友的觀點,是對應於大乘之道,在這個階段我們瞭解,要在精神 之道上有所進展的話,情緒是必要的。 佛教精神之旅的第三階段,有許多將情緒轉為道用的甚深法門。這是非常有爭議性的一種 說法,因為我們通常會在我們的煩惱之外,尋求另外的精神之旅。我們在這些情緒之外, 在我們的自我之外,想要另尋一條精神之道。不過,在這個階段,情緒既不是我們的敵人 ,也不是我們的朋友。情緒本身就是我們的道路。這個觀點相應於精神之旅的金剛乘階段 。 金剛乘之旅:將情緒視為莊嚴 在第三個階段,勇士在他的旅程上,獲得了更多的自信。在這個階段,勇士取得了「虛空 廣大境」的指揮權。作為一名勇士,你必須要有指揮整個虛空的自信,如此一來,虛空就 是你的了。這不是敵人的虛空,敵人是在虛空的統御之下。在這個時候,勇士獲得了足夠 的信心來統御虛空,而由於勇士統御了虛空,他與廣大境就合為一體了。因此,當勇士移 動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好像是虛空在移動。我們好像感覺到整個世界都在震動一般。 在勇士與虛空合為一體之中,在無限廣大的虛空鏡子之中,敵人的顯相生起了。我們在鏡 中所看到的影像,其實裝飾了這面鏡子。如果沒有這些裝飾的話,這面鏡子是很單調乏味 的。顯現為外在敵人的這些色相,就像是大海的波浪。波浪自大海中生起,也回歸到大海 中。此時,勇士不但統御了虛空,他也同時統御了地和水。勇士航進大海之中,以浪花為 裝飾。波浪的力量提供了巨大的挑戰給勇士,而波浪也同時將它們的美麗貢獻出來,成為 勇士的悅意裝飾。如果沒有海浪的話,大海就顯得單調,那就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海洋。 就像是這樣,沒有概念和情緒的心也是很枯燥呆滯的。因而,就像是海浪使得大海更加美 麗,敵人的顯相也富麗地莊嚴了勇士。 在這個階段,勇士不將敵人視為「敵人」。他甚至不把敵人看做是朋友,而是將敵人看做 是嚴飾。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敵人是你的一部份。你已經超越了「敵人」這個概念 ,而且敵人也成為你勇敢心的一部份。在此階段,勝利是自然發生的。勝利遍滿著所有的 地方。勝利是這二者合一的:英勇的勇士出現時,同時以敵人為嚴飾。 我們也許無法完全理解這樣的情況,但是培養這樣的認知是我們旅程的一部份。當勇士抵 達了旅程的某階段時,情緒不再被視為外在的顯相、標籤化的想法,或是概念性的經驗了 。他們體驗到的是偉大的合而為一。在此階段,勇士經驗到這些基本的情緒,皆在智慧的 本質之中。當我們能夠以不帶概念、不將我們自己與瞋恨劃分開來、不干擾瞋恨的方式去 體驗瞋恨時,那我們就會見到瞋恨中的智慧。我們會見到貪欲中的智慧,愚癡中的智慧, 以及自我──「巨大自我」中的智慧。 這是我們面對情緒的第三種方式的一部份。在此階段,情緒不會干擾我們。我們不用摒棄 情緒,相反地,我們經驗到情緒是超越概念的。這個經驗不會僅限於我們的座上禪修。我 們可以帶入日常生活中,帶入日常的情緒體驗中。一旦我們認出情緒在我們的心中生起時 ,我們只要去經驗它,而不需要將自己與它區分開來。我們體驗情緒,但不以概念去分別 它。當我們努力用這種方式去體驗我們的情緒時,我們將會見到能者與所者是合一的。我 們將會見到與清晰的顯相合一的廣闊虛空,就像看到鏡中的影像一樣。 對我們的自我來說,勇士、虛空與敵人三者一體的觀點,是非常可怕的消息;而同時,對 我們的自我也是一個很棒的消息。終究來說,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所發現的智慧,其實就在 我們的自我之中。真正行走在這條精神之旅的人,其實就是我們的自我,不就是這樣嗎? 我們全都想成為較好的禪修者:「我想要成為一個比較好的學生。我想要成為一個比較好 的修行者,一個成功的修行者。」這就是「自我」的過程。 而同時,這也是「自我」的智慧。在這個我執之中,蘊含著不可思議的力量。「自我」有 著不可思議的力量,它想要從自己之中解脫自己。「自我」在尋找「無我」的道路。你們 有沒有發現這很奇怪?這是非常怪異的。可是,在這之中蘊含了智慧。我們在追尋的智慧 還有比這個更偉大的嗎?這裡唯一的問題,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就是所缺乏的部份。 智慧已經出現了,但是我們對於這個智慧缺乏信心。「自我」覺得自己不怎麼可靠,否則 的話,它就不需要在「自我」之外,而外求其他的道路了。這個「不可靠的感覺」本身就 是智慧。智慧從一開始就在那裡了。 同樣的智慧也出現在我們的情緒之中——在瞋恨、貪欲、嫉妒之中。智慧蘊含在這些情緒 之內,並非在情緒之外。這和「自我」在找尋「無我」時一樣,這是同樣的智慧,同樣一 股不可思議的力量。通常我們無法看到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或認出這個智慧,因為我們 試圖從外面尋找智慧。然而,智慧就在我們情緒的本質之中。我們能體驗到這智慧的唯一 方法,就是透過我們的自信和信任。這條道路並沒有要求我們信任外面的任何人。我們只 需要相信自己和自己的智慧。我們只需要信任我們自己的情緒和情緒之中的智慧,另外還 要信任自我,美麗的巨大自我,以及在這個自我之中的智慧。 當我們體驗到這個合而為一時,我們就會經驗到顯相無限的清明,一種與虛空合而為一的 清明,就像是從海洋生起的波浪,消融在同一個大海之中。當我們體驗到超越概念的情緒 時,這會是相同的狀態。我們實際上所感知到的海浪──是可以讓我們做出完美衝浪運動 的海浪,是可以對它挑戰的海浪,是可以淹沒懦弱勇士的海浪。從我們精神之旅第三階段 的觀點來說,這就是我們的見地。 -------------------------------------------------------------------------------- 後記:竹慶本樂仁波切「情緒的智慧」教法,1997年7月5、6日開示於加拿大新斯科細亞 省(Nova Scotia)布雷敦角島(Cape Breton)的多傑丹瑪林(Dorje Denma Ling)。由辛蒂 雪頓、阿彌妲古塔、卡羅芬明和湯姆士布魯克編輯。   中譯自菩提(Bodhi)雜誌第四卷第一期 -- 在動物的生命裡,只有悲慘和奴役,這就是赤裸的現實 「駭肉任務」第一集:http://www.themeatrix.com/intl/mandarin/ 「駭肉任務」第二集:http://www.themeatrix2.com/chinese/traditional/ 動物們是否也能逃離這樣的生活,將取決於您的決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5.19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