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景德傳燈錄卷第三(節選)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者 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 姓剎帝利 本名菩提多羅 時有二師 一名佛大先 一名佛大勝多 而佛大勝多更分途而為六宗 第一有相宗 第二無相宗 第三定慧宗 第四戒行宗 第五無得宗 第六寂靜宗 各封己解 別展化源 聚落崢嶸 徒眾甚盛 大師喟然而歎曰:「彼之一師已陷牛跡 況復支離繁盛而分六宗 我若不除永纏邪見」 言已 微現神力至第一有相宗所。 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 彼眾中有一尊長薩婆羅 答曰:「於諸相中不互諸相 是名實相」 師曰:「一切諸相而不互者 若名實相當何定耶」 彼曰:「於諸相中實無有定 若定諸相何名為實」 師曰:「諸相不定便名實相 汝今不定當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說諸相 當說諸相其義亦然」 師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 定不定故即非實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實相 知我非故不定不變」 師曰:「汝今不變何名實相 已變已往其義亦然」 彼曰:「不變當在 在不在故 故變實相以定其義」 師曰:「實相不變 變即非實 於有無中何名實相」 薩婆羅心知聖師懸解潛達 即以手指虛空曰:「此是世間有相 亦能空故 當我此身得似否」 師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 若了非相其色亦然 當於色中不失色體     於非相中不礙有故 若能是解此名實相」 彼眾聞已 心意朗然欽禮信受 師又瞥然匿跡 至第二無相宗所。 問曰:「汝言無相當何證之」 彼眾中有智者波羅提  答曰:「我明無相心不現故」 師曰:「汝心不現當何明之」 彼曰:「我明無相心不取捨 當於明時亦無當者」 師曰:「於諸有無心不取捨 又無當者諸明無故」 彼曰:「入佛三昧尚無所得 何況無相而欲知之」 師曰:「相既不知誰云有無 尚無所得何名三昧」 彼曰:「我說不證證無所證 非三昧故我說三昧」 師曰:「非三昧者何當名之 汝既不證非證何證」 波羅提聞師辯析即悟本心。禮謝於師懺悔往謬。 至第三定慧宗所。 問曰:「汝學定慧為一為二」 彼眾中有婆蘭陀者 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師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彼曰:「在定非定處慧非慧 一即非一二亦不二」 師曰:「當一不一當二不二 既非定慧約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 非定非慧亦復然矣」 師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 不一不二誰定誰慧」 婆蘭陀聞之疑心冰釋。 至第四戒行宗所。 問曰:「何者名戒 云何名行 當此戒行為一為二」 彼眾中有一賢者 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 依教無染此名戒行」 師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 一二俱破 何言依教     此二違背不及於行 內外非明何名為戒」 彼曰:「我有內外彼己知竟 既得通達便是戒行     若說違背俱是俱非 言及清淨即戒即行」 師曰:「俱是俱非何言清淨 既得通故何談內外」 賢者聞之即自慚服。 至第五無得宗所。 問曰:「汝云無得無得何得 既無所得亦無得得」 彼眾中有寶靜者 答曰:「我說無得非無得得 當說得得無得是得」 師曰:「得既不得 得亦非得既云得得 得得何得」 彼曰:「見得非得 非得是得 若見不得名為得得」 師曰:「得既非得 得得無得 既無所得 當何得得」 寶靜聞之頓除疑網。 至第六寂靜宗所。 問曰:「何名寂靜 於此法中誰靜誰寂」 彼有尊者 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 於法無染名之為靜」 師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 本來寂故何用寂靜」 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 於彼空空故名寂靜」 師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 寂靜無相何靜何寂」 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 既而六眾咸誓歸依。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1 冊 No. 2076 景德傳燈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Rev. 1.36 (Big5),完成日期:2006/01/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16.160 ※ 編輯: Leisuretime3 來自: 118.165.16.160 (02/0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