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的色身具足萬德莊嚴,可以合為以下四種:身、語、意、業。以下我僅做簡要的說 明。 佛身功德。…… 佛語功德。…… 佛意功德。主要有兩種,是關於智慧和慈悲的功德。前面談到法身時說到二十一種無 漏智,其中一些在聲聞和獨覺的身上也具足。不過,佛具有更殊勝的功德,我們這裡只說 明佛所獨具的德行。首先,佛具有十力(dasabala)。 一. ◎處非處智力(sthanasthana-jnana):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業異熟智力(karmavipaka-jnana):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善惡業報的智力。 ◎禪解脫三昧智力(dhyana-vimoksadi-jnana):能夠知道色界、無色界的禪定,以 及最微細的解脫三昧智力。 ◎根勝劣智力(indriya-parapara-jnana):能夠知道眾生根器勝劣的智力。 ◎種種勝解智力(nanadimukti-jnana):能夠知道眾生受貪瞋痴習氣影響知解的智力 ◎種種界智力(astadasa-dhatuprabhedadi-jnana):能普知十八界等分析諸法的智 力。 ◎遍趣行智力(bhava-samasarvatragamini-pratipad-jnana):從最低的地獄道( apaya-bhumi)到有頂(bhavagra),有許多的道或稱為趣,之外就是聖者的解脫 道,所有這些世間與出世間的諸趣,佛都具足了知的智力。 ◎宿住隨念智力(purva-nivasanusmrti-jnana):知道眾生宿命的智力。 ◎死生智力(cyutyupapatti-jnana):了知眾生的業以及生死的智力。 ◎漏盡智力(asravaksaya-jnana):佛陀已斷所知障和煩惱障,因此他了知一切眾 生的煩惱染污,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 二. 佛還具足四個重要的心念功德,稱為四無所畏(caturva-isaradya)。…… ◎正等覺無畏(sarva-dharmabhi-sambodhi-pratijna-vaisa-radya):…… ◎漏永盡無畏(sarvasravaksaya-jnana-pratijna-vaisaradya):…… ◎說障法無畏(antarayika-dharmavyakarana-pratijna-vai-saradya):…… ◎說出道無畏(nairyanikapratipadvyakarana-pratijna-vai-saradya):…… 三. 另外,佛意功德還有三平等念住(asambhinnasmrtyup-asthana),意即佛陀有一顆 平懷不二的心: ◎敬信者平等心(susrusamanesu-samacittata):…… ◎不敬信平等心(asusrusamanesu-samacittata):…… ◎信不信平等心(susrusasusrusamanesu-samacittata):…… 四. 另外佛還具有三無隱法(agupta-dharma)。…… 五. 不忘失(nasti-musita)是佛的另一項功德。…… 六. 另一項佛的意德必須在此敘述,就是正障習(samyak pratihata-vasanatva),…… 七. 大慈悲(mahakaruna)意指佛陀的心只想著:「我要度一切眾生走上正道」。 八. 現在我們有必要思惟佛的十八不共法(avenika-buddhaguna)。這項功德只有在佛身 上顯現,聲聞和獨覺都沒有。可以分成四大類,其中六法是行(carya)、六法是覺 (bodhi)、三法是業(karma)、最後三法是智(jnana)。 ‧身無誤失(nasti-tathagatasya-skhalitam):…… ‧無卒暴音(nasti-ravitam):…… ‧無忘失念(nasti-musitasmrtita):…… ‧無不定心(nasti-asamahitacittam):…… ‧無總總想(nasti-nanatva-samjna):…… ‧無不擇捨(nasti-apratisamkhyopeksa):……。(以上六法是行的範疇) ‧志欲無退(nasti-chandahanih):…… ‧精進無退(nasti-viryahanih):…… ‧憶念無退(nasti-smrtihanih):…… ‧定無退(nasti-samadhihanih):…… ‧般若無退(nasti-prajnahanih):…… ‧解脫無退(nasti-vimuktihanih):……。(以上六法是覺的範疇) ‧一切身業隨智慧行(kaya-karma):…… ‧一切語業隨智慧行(vak-karma):…… ‧一切意業隨智慧行(cittakarma):……。(以上三法是業的範疇) ‧最後三法是有關於佛於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這三法於一 切時中的智慧是屬於慧的範疇) 九. 一切智智(sarvajna-jnana)。…… 以上述及佛的意德主要有兩方面:關於智慧的和慈悲的功德。上述九大項的提綱共有 二十一種功德,其中第一、二、三大項加上第八、九兩大項後面的三小項屬於智慧的範疇 。接下來我要解釋大慈悲。 (以上節錄 達賴喇嘛尊者的著述) -------------------------------------------------------------------------------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七冊 No. 781 《佛說佛十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苾芻眾俱。   是時佛告諸苾芻言。汝等當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有十種力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 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何等爲十。所謂如來于一切處如實了知。一切非處亦 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一處非處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 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情諸所作業。若事若處若因若報皆如實知。由實知 故是爲如來第二業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 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諸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若染若淨。諸定分位皆如實知。由實知故 是爲如來第三定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 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諸有情。若自若他種種根性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四根智力。如 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諸有情種種信解。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五信解智力。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種種界無數界性。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六界性智力。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一切至處道。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七至處道智力如來應供正等 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無數種宿住隨念。所謂一生二生。三四五生。或十二十。乃至百生千生。 無數百千生中。百千成劫壞劫。成壞等事。我在彼有情中隨所生處。如是名字。如是種姓 。如是族氏。如是飲食苦樂。如是壽量長短分限。壽命盡已於某處生。此滅彼生。彼滅此 生。此等事相緣法方處。無數種類。宿住隨念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八宿住隨念 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清淨天眼過於人眼。觀見世間一切有情生時滅時。若好若醜若貴若賤。若生 善趣。若生惡趣。隨所作業如實知見。若諸有情身語意業。作不善行。毀謗賢聖。起諸邪 見。邪見業法合集爲因。以彼因緣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地獄中生。若諸有情身語意業。作 諸善行。不謗賢聖。起於正見。正見業法合集爲因。以彼因緣身壞命終。在於善趣天界中 生如是等事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九天眼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 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所有諸漏已盡。非漏隨增。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見如是法智證自果。我生 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十漏盡智力。如來應 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佛說此經已。諸苾芻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佛十力經 ------------------------------------------------------------------------------- 【佛十力】之「宿住隨念智力」能觀眾生宿世因果之究竟本末,而外道乃至阿羅漢至多只 能觀過去未來八萬大劫內,舉例如下: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舍利弗因緣第十六(卷第十一) {節錄} 復次,舍利弗非一切智,於佛智慧中譬如小兒。 如說《阿婆檀那經》中: 佛在祇洹住,晡時經行,舍利弗從佛經行。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 之,影覆鴿上,鴿身安隱,怖畏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戰怖如初。 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無三毒,以何因緣佛影覆鴿,鴿便無聲,不復恐怖? 我影覆上,鴿便作聲,戰慄如故?」  佛言:「汝三毒習氣未盡,以是故,汝影覆時恐怖不除。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 鴿?」 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從鴿中來,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 常作鴿身;過是已往,不能復見。  舍利弗從三昧起,白佛言:「是鴿八萬大劫中,常作鴿身;過是已前,不能復知。」 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世,試觀未來世,此鴿何時當脫?」  舍利弗即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是已 往,亦不能知。從三昧起白佛言:「我見此鴿從一世、二世、乃至八萬大劫,未免鴿身; 過此已往,不復能知!我不知過去、未來齊限,不審此鴿何時當脫?」  佛告舍利弗:「此鴿除諸聲聞、辟支佛所知齊限,復於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 訖得出。輪轉五道中,後得為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時有佛,度無量阿僧祇眾生 ,然後入無餘涅槃。遺法在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讚佛功德,於是初發心,願 欲作佛。然後於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羅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無量眾生已而入無餘涅 槃。」  是時,舍利弗向佛懺悔,白佛言:「我於一鳥,尚不能知其本末,何況諸法?我若知 佛智慧如是者,為佛智慧故,寧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苦,不以為難。」  如是等,於諸法中不了故問。 《俱舍論》記卷第二十七 昔佛在世時有一人。誓多門首求度出家。舍利子等觀知此人。八萬劫來未種解脫分善 。以無出家因緣故捨而不度。其人歎恨求度不捨。後佛來見。度令出家。說法獲果。舍利 子等怪而請問。 佛告彼曰。我昔過去於那伽羅喝國。共此國人。掃灑街衢。嚴諸供具。欲請定光如來 供養。時求度人入城賣柴。因知此事遂即發願我更取柴得錢供養。至彼山中遂被虫食。臨 欲命終。欲稱彼佛名號。忘而不憶。乃云南無城中欲所迎者。即名種順解脫分善。雖昔起 善。由時遠故。舍利子等而不能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somehow:讚嘆佛德 06/11 19:31
cool810:節點標示的部分尚有內文,因為打字下去頗多就懶得打了。 06/11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