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erwyn (berwyn)》之銘言: : 「我」是外頭看的 : 「無我」是內在觀照的 : 身體我不見了,還有個呼吸我 : 呼吸我不見了,還有個AA我 : AA我不見了,還有個BB我 : ............不見了,還有個........我 嗎? : 一路深入,可解脫 嗎? : 請教諸善知識,感恩 合什 說一些自己觀點,不一定正確,謹供參考。 由觀照而逐步脫捨我執,乃是唯一真正的修行正路。 其實真正能觀照的,是你的覺性,也就是你的佛性。 但眾生在迷妄中,就會以為有我在觀照。 所以觀照也就是逐步淡化我執的方法,其修行歷程的境界次第也就是佛說的五蘊。 其修行方法也就是佛說的四念處。 四念處就是觀身、觀受、觀心、觀法。 不一定需要再加上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的預設觀念。 觀照就是觀照,不要加上預設觀念。 因為繫心預設觀念,容易妨礙真正修行, 可能會將觀照修成了觀想,結果盡打妄想,反而難以悟道。 無常無我不是要你用想的,也不是要你繫心去找,你繫心找到的只會是你的妄想。 你就是不住一切觀念而觀照,自然可以觀見實相如是。 不要繫心觀念,並非要你不去知道佛法觀念,而是要你觀照時不要加上觀念。 觀念是用以驗證的,不是用來加在方法上的。 就好像地圖是旅行時用來對照的,而不是旅行時兩眼只是看著地圖。 佛陀時代所有解脫聖者都是依觀照而解脫,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聖者也都是依觀照而解脫。 觀照就是菩薩六度的般若波羅蜜。 《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講觀自在菩薩之深入修行觀照。 佛說四念處是為了順應一般人而說,觀身、觀受、觀心此三項對於一般人容易了解操作。 觀法就必須瞭解一些佛法觀念,基本上就是五蘊的觀念。 而其實五蘊觀念就已經含括了眾生的身、受、心,所以觀法乃是含攝了身、受、心。 觀法也就是觀心的更加深入,而以五蘊觀念解說之。 一般世人通俗觀念的身、受、心,就是一己的身體、感受、心思。 這樣不需多知佛法觀念,即可自觀自悟。 觀照而自悟一己超脫於身體、感受、心思,即是開始契入《金剛經》所謂: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之初始境地就是小乘初果,會有三項徵象。 一是去除了自我身見,自悟身受非我。(無我身見) 這也就是對應了《金剛經》講述無四相所謂的「無我相」。 二是去除了對於佛法真實與否的疑慮,因為見道而起真正信心。(無疑) 其實無道可見,所謂見道也就是自覺超脫於六塵境界而起的真實信心。 三是去除了依於種種儀式形相才能見道的誤解(無戒取見) 也就是了解到持咒、觀想、念佛、禮拜、守戒等種種儀式,都只是修道的善業助緣。 但卻都不足以真正使你覺悟,只有觀照才能使你覺悟,並非任何儀式可以操作。 如是修行觀照的逐步去除我執,其歷程就是《金剛經》所謂: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圓覺經‧淨諸業障菩薩品》有解說此四相意涵,其與五蘊等相關觀念的關係如下: 五蘊     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   究竟涅槃 楞嚴‧九、十 堅固妄想 虛明妄想 融通妄想 幽隱妄想 顛倒妄想 楞嚴‧卷十  唯色與空 唯觸與離 唯記與忘 唯生與滅 湛入合湛 楞嚴‧卷四  劫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   湛圓妙覺明心  金剛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無餘涅槃  圓覺‧淨諸業障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命相  清淨覺海  圓覺‧普眼       幻身   幻心   幻塵   幻滅   非幻不滅  圓覺‧普賢       幻妄境界 心如幻者 遠離為幻 離遠離幻 得無所離  圓覺‧清淨慧(隨順覺性)      凡夫   未入地者 已入地者 如來  唯識               意識   末那識  阿賴耶識  大乘菩薩位            十信十住 十行十向 十地   等覺妙覺  小乘果位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 大乘位階是淨土修行的位階,修行過程較長,所以《華嚴經》講了許多繁複功德相。 人間修行較快,就不會有那麼繁複的區分,所以就依五蘊位階而分為四果。 四果果位也就正對應了《金剛經》所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時間晚了!明天我再繼續寫!更詳細的解說,將來都會寫入《正觀中道》一書。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42.209 ※ 編輯: armida 來自: 125.232.142.209 (04/13 23:34)
peekeer:感謝這為善知識分享。最近正在體會心鏡的 59.112.40.219 04/14 00:41
peekeer:意含,感謝分享。 59.112.40.219 04/14 00:42
※ 編輯: armida 來自: 125.232.136.211 (04/14 09:01) ※ 編輯: armida 來自: 125.232.136.211 (04/14 09:02)
berwyn:感謝分享 163.32.180.150 04/14 13:31
berwyn:一直對 四念處、金剛經 懵懵懂懂、霧裡갠 163.32.180.150 04/14 13:32
berwyn:看了上言宛如醍醐灌頂,期待下篇...... :D 163.32.180.150 04/14 13:33
AHJKL:推 115.43.3.131 04/14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