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信淨土之障(中) ●藏 頭 (五)莫學愚人 第五條: 《疏》:「又有人云:莫學愚人求生淨土。今謂:《無量壽經》說:十方諸菩薩,皆願往 生淨土。況普賢行願,勢至圓通,皆願往生淨土。補處、不退、諸上善人,豈 皆愚人耶?」 ◎筆者案:說「莫學愚人」者,才是真愚人耳。 《疏》:「又,《僧傳》所載古晉高僧,生、融、持、遠、南岳、天臺、廬山十八賢,皆 修此法,豈亦愚人耶?」 蓮社十八高賢,社主東林辯覺大師慧遠、雁門法師慧持、西林覺寂大師慧永、天竺佛馱 跋陀羅覺賢、罽賓佛馱耶舍覺明、東林普濟大師道生、曇恒法師、僧叡法師、曇順法師 、道昺法師、曇銑法師、道敬法師、南陽張銓秀碩、雁門周續之道但、彭城劉逸民仲思、 豫章雷次宗仲倫、南陽張野菜民、南陽宗炳少文。 《疏》:「汝今滯著三界,耽戀五濁,甘受眾苦,無思出離,反是智人,一何顛倒?!假 令自得忍力,樂住三界度生,那發此言,障他修習?」 (六)執著取相 第六條: 《疏》:「又云:求生淨土,念佛、修觀,皆是執著、取相,殊非超越之法。今謂:著 與不著,取與不取,在人心智所見明昧;豈得凡見修持,例皆著相?於恣不撿 ,盡是通人!」 「明、昧」:明者,如後文云:「達修無修,了念無念」,是謂智明,否則為昧。 「於恣不撿,盡是通人」:凡見修持,皆譏為著相,恣意亂說,不自檢點,以為己是 大通家之人,殊非所宜。 《疏》:「且佛言不著相者,蓋令不著我、人、眾生、壽者等相;不住所修法相,遣 除人法二執,即達人法二空。何嘗以繫念進修而為著相乎?」 《講義》云:「人、眾、壽,皆自我開出。有我相,便有對待之人相;人不止一,為眾 生相。執我之見繼續不斷,即壽者相。四相不外一個,我相也。我相因 我見生,我見以我相顯,一表一裡,從來不離,破我相即是破我見也。 相有粗細,粗則著境,細則著心。」(江味農居士) 《疏》:「且世人爭競我人,衒耀權勢,耽荒聲色,奔逐名利,聚歛財榖,繫戀妻孥, 此等諸相,無始愛纏,佛勸遠離,反更深著!念佛三昧,無始未經,佛勸修 習,反疑著相。眾生迷倒,一至於此!」 《記》:「順惡習故,執非為是。由無善種,將是作非。我人、愛纏、生死根本,屬惑 道。衒耀至妻孥,並是業道。隨業受報,苦道備矣!孥,音奴,子也。」 《疏》:「今謂:若修念佛三昧,定非著相。何以然耶?佛身無相,有何可著?故《 智論》云:植佛福田者,謂慧心堅著也。隨以香華供養,至佛無盡。龍樹論 師豈不解般若,而言『堅著』者,豈亦著相耶?」 《記》:「《智論》即龍樹所造。般若蕩相,尚令堅著;至於香華少供,猶不棄捨, 安有念佛修行而可廢乎?」 《疏》:「夫般若空法,元為修六度者。六度不修,般若焉用?真得道者,達修無修, 了念無念;所謂:終日修而未始修,終日念而未嘗念。《金剛般若》云:無 我人眾生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菩提。故知了達之士,何嘗不修善耶?」 前明般若功用,所謂:「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如文可知。 「真得」下,至「未嘗念」,參閱《四十二章經》第十八章: 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 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此第十八章,明念、行、言、修,皆超有無兩關,而不可以有無情見湊泊也。念即無 念,故常念此無念之念,豈以不念為無念哉!行等三句,例此可知。會得,則觸事全 真;迷者,則轉趨轉遠。言語相即解脫相,故言語道斷。一切物即真如性,故非物所 拘。才涉有無,便隔霄壤;故差之毫釐。才涉思惟,便成剩法,故失之須臾。 (蕅益大師解) (七)臨終境界現前不得去 第七條: 《疏》:「又有說云:臨命終時,若見幢幡、蓮華等境界現前,並不得去。今謂:臨終 境現,自有正念善業所感,亦有邪心造惡所招,豈得一概斥為魔事?況惡相 既現,任運業牽,豈由汝意願去不去?如人造業,合墮三途,臨終惡現,何 由不去?故知謬傳,不足取信。」 《溈山警策》云:「臨行揮霍,怕怖慞惶,穀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 ,心緒多端,重處偏墮。」 既是「識心隨業」,豈得由汝不去乎? (八)願長得人身出家為僧 第八條: 《疏》:「有人發願云:願從今生,至成正覺,未得道前,身無橫病,壽不中夭;正命 盡時,不見惡相;長得人身,聰明正直;不生惡國,不值惡王。乃至所生之 處,值佛聞法,童真出家,為僧和合。」 《記》:「即〈永嘉發願文〉也」。 案:永嘉玄覺禪師,參六祖,稱「一宿覺」,見《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 發願文〉,見《永嘉集》。 《疏》:「今謂:若生淨土,則無橫病夭壽、惡國惡王之患。任運常值三寶,出家為僧。 祇由不知淨土,故有此願。亦猶陳徐陵願云:願即還人中,不高不下處託生等 。彼乃儒流,不在言責。」 《記》:「徐陵,陳朝人。嘗發五願:一願臨終正念,二願不入三途,三願即還人中不 高不下處託生,四願童真出家如法奉戒,五願不隨流俗之僧。」 《疏》:「禪講宗師,率多此見,皆言:但願後世不失男子,出家學道。嘗試語曰:汝 今已得男子出家,祗合便求出離,何乃復求男子,再願出家, 無勝進乎?」 《記》:「此乃疏主,愍物情切,苦口叮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他障八條,至此完畢。 (中) http://211.75.220.102/old/365/365-4-01.htm 365期95年6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24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