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關於淨土禪的修法,比較類似的法門應屬「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 此法門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乃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修習之圓通法門, 此法一方面以念佛、憶佛為入手方便,為攝淨土義, 另一方面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入於正定,為攝禪義。 茲節錄該段經文如下,與版上諸菩薩分享: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 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 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 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 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 三摩地,斯為第一。 ------------------------------------------------------------------------- (以下為個人修習心得,僅供參考): 修習此念佛圓通法門,重點在於念佛與憶佛, 此念非為口中散心持名唸誦佛號,而是心中無時無刻憶念如來, (此即原文做「念佛」而不作「唸佛」之故) 「念」者,即「今 + 心」,亦即心念住於當下,當下一念憶念如來,此即「淨念」。 然後保持這一淨念,統攝六根於此一念,達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即可入於三摩地,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注意不是死後見佛,而是現前即可親見自性彌陀) 然而初學者要保持隨時心念如來,並非易事, 故當剛開始可先以持名唸佛入手(採金剛唸誦法,脣齒不動,嘴微開,輕聲唸) 可以盤腿而坐,把眼睛閉起來收攝眼根,專心唸佛。 起初口唸耳聞,剛開始不宜唸太快,一字一字慢慢唸「南..無..阿..彌..陀..佛..」 重點是耳根要專注於唸出之佛號,一字一句都要聽的清清楚楚, 唸了一陣子後,意念如果已能專注於佛號上面,可改採「心念心聞」, 此時得收攝舌根停止口唸,轉入意根一心念佛。 同樣地,心念心聞也是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不可馬虎。 如是漸進,在一句一句佛號(法塵)的連續起滅之間, 要漸漸體會佛號生起之源為何?佛號又旋滅於何處? 若能在生滅的法塵之流中返照出不生不滅的毗盧自性佛海,便能安住其中, 此時方見自心是佛,念念歸於自性清淨之流, 此時便能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念念不離佛心 方達「淨念相繼」,便可得三摩地,入於正定。 然此修習方法必須落實於生活中,並非只有在座上才做功夫, 下坐後仍需保持正定,保護任運,心恆憶念諸佛如來, 如是久習,便如染香人,因為長久勳習香氣,是則名為香光莊嚴。 (所謂染香之法,當無時無刻薰習,非一蹴可幾) 正如《金剛經》言:「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此即以清淨自性如來隨時守護自己的淨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25.207 ※ 編輯: Irence 來自: 218.163.125.207 (03/17 11:03)
Kevinsa:南無阿彌陀佛 03/18 00:00
bennett175:南無阿彌陀佛 03/19 00:37
Shickerd:南無阿彌陀佛 03/23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