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沙門果經》懺悔八問 釋悟因 阿闍世王弒父,對佛陀懺悔後,果報還要受嗎?可以滅他的罪嗎?地藏懺、梁皇懺是哪一 種的懺悔法?如何讓懺悔真的幫助自己?八個問題,從阿闍世王的懺悔開始,探討佛教中 懺悔的真義。 阿闍世王犯了五逆罪,他對佛陀懺悔後,果報還要受嗎? 阿闍世王犯了殺父的五無間罪,向佛陀懺悔,還要受下地獄的罪報嗎?要。犯無間業要墮 落是決定的。阿闍世王的殺父之業,在現生的障礙是不能證果—這是障礙的真正意義,名 副其實的「業障」!將來還要承受無間地獄的果報。但是由於懺悔的因緣,無間業的苦受 力量就削弱,使他重報輕受。阿闍世王所下的地獄叫做拍球地獄,在地獄道經歷的時間很 短。「拍球」形容受苦短暫很快就脫離,猶如拍球落地立刻就彈起來。 一個人儘管有再重的罪,如果願意懺悔,還是可以繼續修行。學佛、聞法、發露懺悔,是 有利益的。《雜阿含經》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 如同將鐵丸投在水中,鐵丸會立刻沉沒,但若將鐵丸放置在器皿中,隨著器皿的浮力,鐵 丸就不會沈沒。具足了正見,行為間有小錯,由於正見的引導,是絕不再造重惡業的。 阿闍世王所造的不善業,可依懺悔而滅罪嗎? 阿闍世王所造的種種不善業,或者我們所造的種種不善業,可以依懺悔而除滅嗎?可以從 幾個觀點來談: 果報不失 懺悔業障,並不能直接滅除業報,只是使罪業減輕或遞延。縱使證入初果向或初果以上的 聖人,他原來的果報還是不失,只是他能夠看透、證得實相,能坦然面對因緣果報。像神 通第一的目犍連,過去世的業報現前,還是被打得粉身碎骨,只是他能坦然接受,沒有因 此再增惡業、煩惱。不再新增惑、業、苦,這是懺悔的主要目的。 懺悔可以滅罪 懺法有三種:(1)作法懺悔:對所犯之罪釐清表白。須具體的依開遮持犯釐訂犯相,才能 針對所犯「作法」。(2)取相懺悔:於佛前用功以取瑞相,瑞相可能是見光、見華、見佛 相等則罪滅。(3)無生懺悔:深達罪源,諸法寂靜,實相無相,尚無有福,何況有罪。這 是般若境界,不是凡情所可臆測。懺悔的意義深長,下文將再詳述懺悔的方法。 懺悔是轉化罪業的助緣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正藏卷27,頁593)「說一切有部」的「譬喻師」言:「一 切業皆可轉故,乃至無間業亦可令轉。」這理論說的是業可以轉,懺悔就是轉變業力的助 緣。 懺悔與業的關係如上所說,從果報不失來說,業果宛然;由於懺悔的助緣,而重罪轉輕受 或遞延受報。由重到輕,由立即到遞延,這是罪業的轉化。由於懺悔而改變因緣、改變命 運,對滅除罪業和轉業都有正面的助力。 佛法講「性空」是指萬法都依緣而起,但「性空」常被誤解為萬法不存在。佛法講「緣起 性空」,別忘了《大智度論》云:「信戒無基,名妄取空。」善業和罪業都是存在的。說 「性空」旨在說明諸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改變的。只是正向的改變是建構在持戒、 修定、修慧的基礎上。若不是如實知見,只一味妄取空見,就如同認為牆壁是空,你的頭 也是空,硬是撞過去,到時是頭破血流,粉身碎骨,悔恨不及。修行之所以可能,是由於 萬法的緣起性空,建構在善法上,在持戒的基礎上,讓我們更加增上,這是智慧的作用。 有一次,那先比丘跟彌蘭陀王對話,國王問:「經典說,一個人在世間做惡多端,臨命終 時唸佛一句乃至十句,就可以往生佛國?我不信。」那先比丘回答:「就像一塊大石頭, 如果直接放在海上會立即沉下去。但是將石頭放在船上,石頭不會立刻往下掉。」這就是 懺悔的功德。所以若犯了戒,做了不如法如律的事,要有善知識協助,可向其表白懺悔。 他做你修道的助緣,真正完成的還是你自己。 在佛門修學,法門、佛陀或僧團師友、善知識都是修道的助緣。有同參一起共住、共修、 共學,這是福報。這個福報是別人給我的,是佛門的福德,所以要報佛恩,報三寶恩,報 眾生恩,報施主恩。佛法重視報恩,尤其是出家眾,既然出家,是方外之人,要常念袈裟 、缽盂、法器。袈裟缽盂是佛教沙門行化世間的象徵,是禮佛求懺悔的法器。祖德常說: 「袈裟非朝宗之服,缽盂非廊廟之器。」為什麼沙門不敬王者?沙門從方外的角度看生命 ,是很尊貴的。不是你高我低,你我是非的爭辯。發心出家、修行、懺悔都是善根。應自 尊自重! 全文請至以下網址閱讀: http://tinyurl.com/2ordv7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2.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