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blog.udn.com/upatissa/2986992 默擯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是要教育對方,而是守護自己。就以佛滅之後僧團默擯車匿的例子 。車匿的問題,應該是在佛陀還在世時就存在的嚴重問題;如果要講教育車匿,如由佛陀 帶領僧團默擯車匿,那個效果不是更大嗎?但為何偏偏要等到佛將入滅之際,才叮嚀阿難 以此方法來回應車匿的作風?我覺得佛陀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保護僧團多過車匿,畢竟車匿 是否會因為僧團默擯他而慚愧進一步改過自新?我想沒有人可以說的準,但是僧團通過默 擯車匿,反而可以更專心的修行和整頓僧團。 佛陀雖然常常教育弟子要依法不依人,但是佛陀的智慧與慈悲精神特質畢竟不同於弟子, 僧團如果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要請示佛陀,這對於那些道心不是很強的弟子尤其如此。 出家眾尚且有依賴佛陀者,在家信徒更是不用說了。而對佛教僧團來講,在佛陀晚年時, 也發生了兩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佛陀的兩大上首弟子,目見連和舍利佛比佛陀更早入滅。 如果這兩個大弟子還在的話,即使佛陀入滅,這兩位大弟子還是可以扮演佛陀的角色。 所以當佛陀入滅時,僧團缺少可以穩住眾人的大德(幸好後來大加葉尊者擔當起這個責任 ,當時也只有他有這樣的“功力“)以確保僧團能夠在沒有佛陀之下,依然正常的操作。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還要去處理車匿這個問題人物,這恐怕超出僧團的能力。最好的辦 法就是默擯車匿,讓僧團把重心從芝麻粒豆的車匿問題,轉到修行和如何主持佛法更重要 的問題上。所以默擯車匿最大的受益者是僧團自身而不是車匿,而車匿後來應為默擯事件 而改過自新,那也是車匿個人的因緣福報,畢竟不是每個被默擯的僧眾都能夠像車匿那樣 必然改過自新;但是有一件可以100%肯定的事情,通過默擯有非常大問題的僧眾,肯定可 以讓其他僧眾更專心的修行佛法和住持佛法。 法句經故事集--頑倔不馴的車匿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078.php 不要結交壞朋友,不要與卑鄙的人來往, 應該結交善知識,且與品格高尚的人為友。   車匿是陪伴悉達多(佛陀的俗名)王子離開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時的侍者,當悉達多 王子究竟證悟,成為佛陀時,車匿也出家為比丘。但儘管身為比丘,他卻因為自認與佛陀 的關係密切而非常頑強、憍慢。他經常說:「佛陀出離世間、出家修行時,只有我一人隨 侍在旁。但現在,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出生為婆羅門)卻說他們是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有 權指導我們!」   當佛陀糾正他的行為時,他保持緘默,事後卻仍然譭謗、揶揄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 。佛陀因此幾次勸誡他:「車匿!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都是卓越的比丘,並且善待你, 你應該親近他們,並友善對待他們!」   雖然佛陀多次勸誡,車匿仍我行我素,繼續詬病、譭謗舍利弗與大目犍連。佛陀說車 匿無法立即改過,但等到佛陀入滅後,他就會知所變化。   佛陀入滅的前一夜,喚阿難到床邊來,並告訴阿難在他入滅後,默擯車匿,也就是說 所有的比丘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請他參與任何事。   佛陀入滅後,車匿領教到其他比丘對他的態度後,深切後悔過去錯誤的言行舉止,因 此向僧伽認錯和致歉。從此以後,他改變言行,並且在禪修時遵照他們的指導,不久就證 得阿羅漢果。 -- 修行的本質是去觀察動機和審視心。你必須有智慧,不要去分別。如果別人不一樣,別 煩惱。你會因為森林裹一棵彎曲的樹高度和直度都與其它樹不同而懊惱嗎?那是很愚癡 的!別去衡量別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不需要去承受希望改變他們的重擔。如果想改 變任何事物,就去改變你的無明成為智慧吧!---阿姜查《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9/06 11:45)
coldfeeling:想推簽名檔:)..解了我的困惑,感恩 203.70.107.54 09/06 13:01
bbsamtb:推簽名檔 125.233.78.177 09/06 13:23
Uchiha:推簽名檔 114.45.99.92 09/06 18:43
SkyElder:推 61.66.243.96 09/07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