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根據"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英編者:菩提比丘 Bhikkhu Bodhi;中譯者:尋法比丘 Bhikkhu Dhammagavesaka): 依業產生果報的次序,業有四種,即: 一、重業; 二、臨死業; 三、慣行業; 四、已作業。 重業:這種業非常的強,必定會產生下一世的結生,沒有任何其他業可以阻止它。在 善的方面,屬於重業的是禪那。在不善的方面,屬於重業的有五逆罪或無間業與不能 改變的邪見。五無間業是:弒父、弒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及分裂僧團。若人培育 了禪那,但在過後造了任何一種逆罪,其善業即會被該惡業阻止,且後者必定會成熟 而導致下一世投生到惡趣裡。例如:佛陀的表兄弟提婆達多深具野心,(想要代替佛 陀領導僧團,而在該念頭一生起,他即)因此失去了神通。過後他再傷了佛陀與導致 僧團分裂,而因後者之業在死後墮入阿鼻地獄。但若人是先造了任何一種五逆罪,他 過後即不可能證得禪那或出世間法,因為該惡罪形成了一種無可抗敵的障礙。這是為 何當阿闍世王在聽佛陀開示《沙門果經》時,雖然擁有一切證悟須陀洹道的因緣,但 卻不能證得須陀洹道果,因為他之前已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頻毗沙羅王。 臨死業:這是在臨死之前所憶起或所造之業,也就是在臨死速行心路過程即將生起之 前所憶起或所造之業。若性格惡劣者在臨終時憶起以前所造的善業,或在當時造了一 件善業,他即可能投生至善趣;反之,若有個善人在臨終時憶起以前所造的惡業,或 在當時造了一件惡業,他即可能投生至惡趣。這是為何在佛教國家裡,提醒臨終者以 前所造的善業,或勸他激起善念已成為一種傳統。 在沒有重業之下,一般上所造的臨死業即會決定下一世的投生至那裡。這並不意謂該 人能夠免除以往所造的善業或惡業。在諸緣具足時,這些業也能夠產生它們的果報。 慣行業:這是習慣性上時常造的善或惡業。在沒有重業與臨死業之下,一般上這種業 即會決定下一世投生到那裡。 已作業:這是所有不包括在上述三種的業。在沒有上述三種業之下,這 種業即會決定下一世投生到那裡。 《阿毗達摩要義》舉出了錫蘭蘇納尊者的父親作為例子來說明臨死業: 「蘇納尊者的父親以打獵為生。當老得不能再打獵時,他即去他兒子的寺院裡出家為比丘 。不久之後他即患了重病,而看到地獄的狗上山來咬他的影像。他感到很害怕,所以要他 的兒子趕走牠們。 他的兒子蘇納尊者是一位阿羅漢,他知道其父親是見到了趣相【即將在下一世所到或體驗 的(徵象)】,即將投生到地獄裡去。因此他即趕快叫其弟子們拿了一些鮮花,把它們散置 於寺院裡的佛塔四週。之後他們再連床把他的父親抬到該佛塔前。其時,蘇納尊者即提醒 他父親頂禮佛塔及對以他名譽供花給佛塔感到歡喜。 該老比丘的心即時獲得平靜,他頂禮佛塔,且對以他名譽供花給佛塔感到歡喜。其時他的 趣相即時改變。他告訴兒子道:『你那美麗的後母從天界下來迎接我上去。』他兒子也就 對自己的努力感到滿意。 這是子女們報答雙親的一個好辦法。」 《阿毗達摩要義》舉出一個牛欄的例子以形容上述四種業: 「譬如有許多牛在晚上時被關在一個大牛欄裡。在早上時才打開欄柵以讓牠們出去吃草。 如是那一隻牛會先出去?全部的牛都想要盡早出去。其時,若有一隻是特別的強壯,這隻 牛即能夠很輕鬆地先走出去外面。這就有如沒得競爭的重業,肯定會先成熟以產生下一世 。若沒有特別強壯的牛,最接近欄柵的牛即有可能會先出去;這就有如產生下一世的臨死 業。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002.php 這個故事是說瑪塔侃達理臨死前聽到佛說法心裡非常高興, 所以死後往生忉利天。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151.php 這個故事是說末利皇后臨死前後悔自己曾說過謊, 所以死後下地獄。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240.php 這個故事是說提沙比丘臨死前對袈裟產生執著, 所以死後往生為昆蟲。 有些人以為這輩子自己沒做過很大的壞事, 所以下輩子理所當然應該繼續當人。 不過根據雜阿含經(四○六)的說法, 假設有隻盲龜在海裡面亂遊,海上飄了一根浮木,浮木上面有個洞。 盲龜每一百年會把頭伸出來一次, 盲龜的頭要剛好伸到浮木的洞裡面機率夠低了吧! 但是眾生在輪迴裡面要當人的機率比盲龜的頭浮上來剛好伸到浮木的洞更低! 所以以機率來說下輩子會輪迴到三惡道是很正常的, 下輩子要輪迴到善趣才是很稀有的事。 一般而言下輩子要往生何處不是所有的善業和惡業加起來求平均, 而是臨死前冒出那個業就輪迴到哪裡去, 只要臨死前的心和貪嗔癡相應, 下輩子就會墮落到三惡道去。 只要想想臨死前死得很平靜快樂的機率比較高還是死得很痛苦的機率比較高, 就知道下輩子要繼續輪迴到善趣有多難了。 就算生前不斷佈施和持戒, 也不保證死後就不會墮入三惡道。 因此為了確保臨死前不會不由自主冒出不善心, 除了佈施和持戒之外還得禪修。 禪修分成成兩大類, 四念處和奢摩他,佛經曾說四念處是徹底解脫煩惱的唯一方法。 所以佛的弟子中,有些先修奢摩他再修四念處, 有些直接就修四念處了。 若想解脫煩惱及確保下輩子可以輪迴在人天之中, 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禪修方法。 禪修的意思不是說修了四念處之後就不會有身體的痛苦了, 而是就算臨死前身體很痛苦, 心理也可以平靜面對這些身體的痛苦。 禪修的作用是就算身苦心也不苦,以及讓人遇到任何逆境也不會難過, 所以可以在當下就減少煩惱。 若能在臨死前能夠做到身苦心不苦, 除了可以讓自己死得愉快點,也可以確保下輩子能夠繼續輪迴到善趣。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90.2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90.212
bitlife:推! 04/17 16:19
godofmoon: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04/17 16:35
TaiwanZeus:無禪亦無淨,十人不需路,本無啥陰境,更況來去路 04/17 17:08
trickjack:有禪且有淨,彌陀來接引,陰境本淨土,更況來去路。 04/17 19:02
lilneige:非淨非非淨,中道大王路,境果依因起,流轉隨生去。 04/17 19:15
trickjack:禪淨自心生,誰來本無住,極樂即禪淨,直至成佛路。 04/17 19:35
trickjack:我說皆胡說,莫聽凡夫言,聽從三途趣,人身難再來。 04/17 19:39
TaiwanZeus:本是凡人身,何人言聖人,釋佛亦人出,所教亦是人 04/17 20:01
TaiwanZeus:加油囉.. ^^ 04/17 20:02
TaiwanZeus: 04/17 20:13
TaiwanZeus:看看這里,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自在 (陰境本淨土) 04/17 20:15
TaiwanZeus:該吃.該喝.該屁..生活本如此..有苦有樂,在其中.. 04/17 20:16
TaiwanZeus:生時尚無所憶,何況去時之路?.. 勞什子,對吧.. 04/17 20:17
TaiwanZeus:不是..你的.. 04/17 20:17
trickjack: 非..也 非..也,你說錯了...一點都不對,是吧... 04/17 21:39
trickjack:而且我最不愛加油了..XD 04/17 21:44
velvetavt:這樣不是很不公平?? 例子中的末利皇后死前後悔自己說過 04/18 03:47
velvetavt:謊,那不是在懺悔嗎?這樣也要下地獄... 還有,為什麼下 04/18 03:48
velvetavt:輩子投往何處可以由人為操控? 這樣不是很像做弊嗎... 04/18 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