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angmay (春天裁剩的承諾)》之銘言: : 想請問版上對佛法深究的前輩, : 這樣的狀況,是該改變,還是不該改變呢? : 這些都只是命定,強求不來的嗎?所以該調整自己的心境隨遇而安呢? : 還是要更努力念經修行與積德行善? : 化解這些阻力,把這個當成一個功課,慢慢的循循善誘這對父子呢? : 又或是該怎麼去看待這些事情,轉變自己的心境與想法呢? : 煩請各位先進指點好嗎?謝謝。^^ 在討論該不該改變的問題上,或許該先討論,我們該基於什麼尺度來評估。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她自己的目的。 從佛學的角度來說,應該鼓勵人做好事。但好事不是只有一種,努力去賺更 多錢,和不去賺更多錢、但多陪伴家人,這兩種都是好事。 我們不能說那一種對,那一種錯。這兩種道路都有對的一方面。 佛教不是絕對性的,它不會說,你除了做這個,其他的統統都錯。你一定要 這樣這樣做才是對的。 不是的。 除非你明確的提出問題,比方說,如果想賺更多錢,要怎麼做才是對的,那 麼可能會提出幾個不一樣的方法,給你選擇。 所以像你的情況,你認為你姐姐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她會喜歡丈夫力求上 進?目的是什麼? 沒錯,每個人都說我們應該要力求上進,做了經理要上部門經理,做了部門 經理要上總經理,這個追求似乎無窮無盡。 但目的是什麼呢? 有人說,我喜歡努力向上進步的感覺。ok,go ahead。 有人說,我要努力向上爬,才能有更多薪水來還帳單——這種情況,可能先 檢討一下自己的理財能力會比較有幫助。 所以目的不同,價值觀不同,適合的答案也就不相同。 世上沒有一個答案,是符合每一個人的。每一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你需要把你的姐姐、姐夫、孩子,全都捉起來 審問一下,看看他們的想法是怎樣的、看看每個人有什麼夢想。 然後再找出不同人的夢想的共同點在那裡,嘗試達到共識。 有時候,每個人表面說的話,和真正的內心是不相同的。 比方說,你姐姐要丈夫力求上進,可能是為了自己的虛榮,也可能是為了未 雨綢繆,也可能是不希望丈夫懶散下去。 你的姐夫不去再往上攀升,可能是懶惰,但也可能是知道自己能力已達極限 ,再升上去,遲早會無法勝任。 一切都有可能,所以必須要先瞭解他們的想法,才能做出建議。 -- +-----------------------------------------------------------------+ | 夏之星系 - 個人日誌,提供佛學命理、小說漫畫、娛樂、技術等內容。 | | http://xia4.org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49.46.118